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瓷鉴赏要点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2024-04-01 1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明代德化窑观音立像

明代德化窑文昌坐像

    德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瓷业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的三大瓷都。明代德化的白瓷产品,将我国白瓷艺术推向了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国际瓷坛明珠”,代表了我国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和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一、德化白瓷的发展史略

    作为东方古国,中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瓷器是我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我国白瓷始于北朝晚期,历隋,至唐发展成熟。德化白瓷源于宋代,明代为鼎盛时期,清朝晚期趋于衰落。

    (一)宋元时期。德化白瓷约在北宋晚期迅速崛起持续至宋,入元后渐趋鼎盛,元末开始衰退。宋元时期是德化青白瓷的繁盛时期,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北宋早中期,以碗砰仑窑下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青白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碟类的简单日用瓷器为主,器物造型精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为德化白胎瓷器的萌芽初创阶段。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烧制的各式白瓷产品以青白釉为主,白釉次之,器物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极强,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德化青白釉的鼎盛时期。三是南宋晚期至元代初年,以碗坪仑窑址上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以青灰釉为主,青白釉次之,兼有少量青绿、酱褐釉器,器物胎质白细,釉汁纯净而莹润,出现了白中闪黄或泛红的产品雏形,为明代“象牙白”瓷的最初形态。四是元代早期至元末,以屈斗宫窑址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皆为白釉和青白釉器,部分质优白瓷器物开创了明代德化白瓷之先河。

    (二)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约在明代成、弘之际复兴,明嘉、万时期达到鼎盛,延续至清顺治朝,康熙朝成就最高,清晚期趋于衰落。明清时期是德化白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白”的黄金时代,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泉州府志》亦载:“白瓷器,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洁白可爱”① 。这一时期,德化白瓷产品的釉色以乳白为大宗,胎体洁白细腻,色泽光润明亮,瓷质如脂似玉。明代德化“象牙白”瓷的创作成功,将德化瓷业的发展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成为我国制瓷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二是清中期,仍是德化白瓷发展的极盛时期,尤其是康熙以后的德化白瓷釉,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制作水平,白瓷釉水以白泛淡青为主,乳白釉、纯白釉的质量仍具上乘水平。三是清晚期并延及民国。这一时期,德化白瓷产品以青白、灰白为主,且常伴有铁锈斑点,釉较为粗糙,肉眼下可见一些细小砂粒。道光举人郭柏苍《闽产录异》:“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垒、瓶、盏,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近胎地厚而精,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矣”② 。

    德化白瓷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的历史积淀,需要不断变革突破,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白瓷生产不仅恢复了明代的“象牙白”瓷,还研制出了一种白中闪黄的“建白瓷”,改革开放以来又相继研制出了“高白瓷”、“玉白瓷”。可以说,德化白瓷乃至整个陶瓷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历史进程的进步之势。

    二、德化白瓷的艺术成就

    白瓷是德化窑的重要特色。素雅的德化白瓷,以其釉色纯净、瓷质洁白、温润如玉、釉面晶莹、光泽如镜、造型美观实用、装饰清雅宜人而蜚声国内外,备受世人喜爱。明代德化的白瓷瓷雕作品,以其独具魅力的瓷塑艺术最负盛名,代表了当时我国乃至世界白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在世界陶瓷和陶瓷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

    (一)德化白瓷的艺术成就,体现其白瓷艺术作品在造型样式、装饰图案、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独特艺术风格。

    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已很精致,各式器型及瓷塑使用了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大多以莲花为主要题材,已有瓷塑佛像进贡朝廷,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不论是实用器皿、陈设供器还是雕塑作品,都十分注重运用堆、贴、浮雕和透雕等艺术手法,其白瓷制作的观音、达摩等艺术瓷塑佛像最负盛名,具有独特浓郁的地域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间陶瓷艺术风格。尤其是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采用“中国白”这一优异瓷质,创作出了大量精美细腻、神形兼备、装饰清雅的瓷塑艺术作品,将德化白瓷艺术推向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被视为天下独特的艺术瑰宝,成为“东方艺术精品”闻名世界,可与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琪罗、艺术大师罗丹的雕塑作品相媲美,为世人所赞赏。被称为“德化瓷圣”、“天下共宝”的何朝宗,其创作的“象牙白”瓷塑作品,反映了特定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凝结了时代的文脉和历史的进程,在我国和西方各大博物馆中多有收藏,成为中国白瓷的象征,对国内外瓷坛艺苑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在世界陶瓷史上,以“象牙白”瓷制作的各种白瓷艺术品精美华贵,似脂如玉,获得了国内外高度评价。“银泥烧出象牙白,冻玉凝脂总不如”。“中国白”一词是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二)德化白瓷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其白瓷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走向开放就象征着走向进步。德化白瓷作为对外国贸易的主要陶瓷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宋元明时期,德化白瓷销售的范围遍及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明清时期是明代德化白瓷大量销往欧洲的全盛时期,其作品以其细腻洁白的瓷胎和独具特色的“象牙白”釉令欧洲人大为惊叹。艺术决定价值。素有“东方艺术”盛名的德化白瓷,美伦美奂,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和英美法等博物馆,民间均有收藏。据英国首任驻华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回的德化佳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着何朝宗雕制达摩立像,妙相庄严传神,衣纹随风飘拂,赤足踏着巨浪,再现了达摩过江过海的神姿。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明代德化的白釉瓷箫和刻玉兰纹尊各一件③。福建博物院文物收藏的珍品中有明代德化瓷传世品160余件,其中以白釉杯及白釉炉居多,人物、瓶、盘等次之。暑名为何朝宗的明代德化窑观音立像,底径14.5厘米,高50厘米,头饰三宝莲花,高髻,上腹巾垂肩,面容端庄丰润,微含笑意。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挂璎珞,两手戴镯,交叉于胸前,下着长裙,赤足立于云座上,通体施象牙白釉,胎体厚重,内空,座底露白胎。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款葫芦章及“宜德”款方章。明代德化窑文昌坐像,底座21.5厘米×17.1厘米,高44厘米,文昌戴幞头,目字脸,丹凤眼,上下唇及下留短须,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内着右衽交领衫,外穿宽袖袍,腰束带。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正面端坐。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背钤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维之在《可夸的德化窑》盛赞:“德化窑白瓷在世界陶瓷中占了特殊的地位,欧洲陶瓷专家要人仿作而不可能,他们称她为‘中国白",称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⑤。

    我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陶瓷风格,世界性的陶瓷发展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繁荣和异彩纷呈。“世界白瓷之母”,高度概括了德化白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特别是以此赢得了世界盛誉的德化白瓷艺术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成就,为我国陶瓷艺术和世界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德化无愧于“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的美誉。

    主要参考书目

    ①②③⑤黄春淮、郑金勤:《德化白瓷发展史略》“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

    ④王冠英:《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福建德化艺术瓷塑。

   (来源:《海峡摄影时报》)

   (编辑:江晓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