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围术期急性心包填塞抢救一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疑难病例讨论定义及分析 病例讨论:围术期急性心包填塞抢救一例

病例讨论:围术期急性心包填塞抢救一例

2023-11-07 1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92271638572660349

1.病史资料  

患者:女,58岁,身高161cm,体重51kg;

主诉:体检发现左上肺包块1月余;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术前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基本正常,术前血小板95*10^9/L;

现因“左上肺占位”拟在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左上肺叶切除术”

2.手术过程时间节点      

16:30  患者入室;

16:40  建立静脉通路,行右桡动脉穿刺;

16:50  常规麻醉诱导,行右32F双腔气管插管,对位良好后摆右侧卧位;

17:10  手术正式开始,术中外科医生反复强调患者胸腔黏连重,不好操作;

20:10  手术结束,转入PACU,准备麻醉复苏;

20:25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呼吸频率16次/分,脱氧后SaO2 98%,拔除双腔气管导管,予以面罩吸氧,面罩脱氧后患者能自主交流,未诉明显不适,120/70mmHg,80次/分;

21:00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以拔除动脉监测;

21:05  准备返回病房,发现患者四肢湿冷,大汗,呼之不应,HR快速升至140次/分,立即无创血压监测70/40mmHg,嘴唇青紫,呼喊上级医生,行紧急气管插管,予以纯氧正压通气。

3.抢救过程

去氧肾120ug间断推注,患者血压无明显好转,改为去甲肾1.2ug/kg.min持续泵注,开放第二条静脉通路,加快输液;

观察患者瞳孔,右侧4.5mm,左侧正常;

氢考100mg,钙剂1g,NaHCO3 250ml;

股动脉穿刺成功,复查血气;

39091638572661151

81771638572662700

呼唤外科查看是否有潜在出血,胸腔引流瓶有少量血性液体;

听诊右侧呼吸音粗,左侧呼吸音弱,心前区听诊心率增快心音弱;

此时患者用药后BP150/110mmHg,HR130次/分,头颈部仍青紫,瞳孔较之前有改善,对光反射无异常;

与家属沟通后转运至ICU;

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包填塞;

超声引导下心包腔穿刺,抽出350ml心包积血;

患者血压逐渐恢复,头颈部逐渐红润,有尿;

第二天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

4.病例讨论

19021638572663854

心包填塞

定义

心包填塞是指心包腔内的液体积聚影响心脏充盈并造成低血压;

心包包裹心脏,由两层膜组织构成,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浆膜心包由形成心外膜的脏层和紧贴于纤维层的壁层构成;

心包腔内通常含有10-50ml淡黄色浆液,从淋巴系统回流。

生理改变三阶段

液体开始在心包腔积聚,心包内压开始升高。中心静脉压代偿性升高维持左右心室充盈;

积聚的液体继续增多,心包内压等于右室充盈压,每搏输出量降低,心排血量可因心率增快保持正常;

液体进一步积聚,心包内压等于左室充盈压,心排血量明显减少。

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心脏手术或其他有创心脏操作后心包腔内出血、胸部钝器伤、升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夹层;

亚急性的原因:恶性肿瘤、肾衰竭、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真菌、结核)、尿毒症,甲减。

非特异性症状

气短,胸闷,头晕,颈静脉怒张,休克正性心肌药物需求增加。

典型表现

贝克三联征(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低血压);

奇脉(吸气时收缩压下降大于10mmHg,非特异性,有时可见);

ECG(低电压,心动过速,心电交替);

65861638572664177

胸部X线片(增大的、球形的、烧瓶样心影,纵膈增宽);

肺动脉导管(CVP=PADP=PACWP,右房压及楔压迹y降支缺如)。

诊断

胸片;

经胸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右心房收缩期塌陷(塌陷持续达心脏周期的三分之一,敏感性及特异性强 );右心室舒张早期塌陷(舒张早期室内压最低,敏感性较差但特异性强);左心室塌陷(特异性最强);下腔静脉淤血。

43571638572664688

治疗

心包穿刺术(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伤、血胸、气胸、肝损伤);

外科手术:剑突下心包窗或前胸小切口,适用于心包穿刺失败、局限性/包裹性积液、清除血块、进行性心包 内出血。

13281638572665086

围术期管理目标

自主呼吸(或高频小潮气量通气);

心动过速(维持心输出量);

保持血管张力(去氧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维持外周灌注);

大量补液(充足的前负荷改善右室充盈);

增强心肌收缩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使用血管扩张药、心肌抑制药、正压通气→心力衰竭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