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印记】华君武:“讽刺”源于大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家华君武漫画 【人文印记】华君武:“讽刺”源于大爱

【人文印记】华君武:“讽刺”源于大爱

2024-06-30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拿出这封信来读,更加思念故去的老画家。

“北京日报刘宗明同志:今日看《北京日报》五、八两版刊登彭俐同志两篇文章《质疑皇帝剧》和《真想住在屏幕里》,实在写得深刻、说理,文风活泼可爱,嬉笑怒骂,大快人心。中央电视台的皇帝电视剧我早已不看,但报刊上不断对一些肉麻当有趣的电视剧不少吹捧炒作,实在可恶。谢谢北京日报,谢谢彭俐同志,我今天高兴极了。致礼!华君武2002年3月2日”

我受宠若惊地拨通了华君武家的电话,我在电话里怯生生地说:“谢谢您的夸奖!”他郑重说道:“你的文章启发了我。”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却惊异于名家的谦逊与抬爱,更欣喜过望地受到去华老家做客的邀请。

华君武的住所位于南沙沟一个宽敞的院落,树木成荫,环境清幽。

老画家居室的简朴,如同他的漫画简约,让人想起他年轻时在延安度过的清贫岁月。他个子高大,面色沉静,语调和缓,不时莞尔。老画家赞赏《北京日报》的舆论导向,“毛主席‘讲话’精神就是文艺为大众,我们的电视中却不是皇帝宫廷剧就是贵族宅门剧,要么就是皇亲国戚格格剧,离社会现实太远,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那叫‘为工农兵服务、为大众服务’吗?我为你的文章《质疑皇帝剧》配了一幅漫画,文图一并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漫画增刊上发表。以后你愿不愿意和我合作,你写文章,我配画。过去,我给作家张天翼、陈笑雨和诗人袁水拍、池北偶的作品配过画,现在我愿意为你的文章配画。你把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在第一时间电传给我,我看着合适并有感觉就配上画,不,应该叫配插图,因为你的文章已经很深刻、明白了。” 由华君武配画,记者求之不得!

从此,我写文章更勤奋了,并总是争取早一些把写就的文章传真给老人,让他有充裕时间思考、创作漫画。

华君武和我的合作之作——一幅幅文配漫画《皇帝美容院》《最昂贵的误导》《视力歌》《摆阔》……在《北京日报》等报刊刊发,那是一位近90岁的老画家和一个40多岁的年轻记者的合作,却是那样的不着一言、心有灵犀,那样的甘愿“为大众”呕心沥血。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写好文章就发送给老画家,年节也是如此,直到有一天,收电传的家人对我说:“他骨折住院了。”

华君武和我聊的最多的,还是延安。我知道圈内人津津乐道毛主席在窑洞请过华君武吃红烧肉,就问他是否属实。他笑了,“当时延安物质匮乏,年轻人都嘴馋,能吃顿红烧肉可算过节啦。那是1942年,我挑头,和蔡若虹、张谔一起办了个‘三人漫画展’,毛主席也去看了。后来,毛主席通过《解放日报》副刊主编舒群,通知我们三人去枣园见面。毛主席怕我们紧张,就和我们唠家常。我问毛主席:‘外面传说您爱吃辣椒,就连吃西瓜都要就着辣椒,是真的吗?’主席说:‘那是长征时候的事,走到了甘肃,正在就着辣椒吃饭时,有人送来了西瓜。’”

针对华君武画的漫画《延河植树》,毛主席点评说:“画上的那棵小树因无人照管而枯死了,可以批评,但延河很长,是哪一段树不好,可以加说明,比如说明是王家坪保护不好或……不加说明,就成了延河边的树都无人管了。”毛主席还建议,漫画可用对比法,一幅歌颂,一幅批评。

听华君武讲述他的延安往事,还真有点儿让人羡慕嫉妒却不恨。“我是20出头从上海去延安,绕道香港、广州、长沙、汉口、重庆、成都、西安……路上走了三个月。到了陕北一看,比我想象的要苦。但年轻,不觉得什么。生活越艰苦,反倒越激发青春热情。鲁艺教员的津贴是每月5毛钱,仅够买一个猪蹄、两包旱烟、四两白酒,大家都用它买牙膏、肥皂。刚到这里时,身上已经一分钱都没有,晚上参加晚会回来,饿得不行,看到窗台上有白天给窑洞糊纸窗户的糨糊还剩半碗,端起来就吃了。至今回想起来,‘美味’的滋味还在。”

“还有有趣的呢,冼星海当《黄河大合唱》的指挥,可合唱队的人手不够,我居然被赶鸭子上架,去唱男低音。一次正式演出,一上台,看台下黑压压一片那么多人,忽然紧张起来。冼星海一脸严肃,环视演员,我就更是害怕。只见冼星海举起指挥棒,意思是叫合唱队员精神集中,可我却误以为是要唱歌了。记得第一句是‘嗨……荷嗳唷’,别人都屏神静气、静静等候,只有我一个人憋足了气力,大声喊了出来。当我发现自己唱冒了时,只见冼星海很是不满意地看了我一眼。”

正是在延安,华君武和劳苦大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多年,他的笔锋所向,都是讽刺那些与广大民众利益不相符的社会丑陋现象。

“为大众”的漫画家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余音不绝,文艺为大众的观念常新。华君武是这样说的:“‘讲话’就是提出一个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命题。我总在想,现在的文艺创作,还是该多关注现实生活,心里要有大众。”漫画家终归是用画笔说话的。华君武创作于21世纪、创作于奥运城市北京的漫画,仍然带有延安时的心态、延安时的精神、延安时的大众情怀、延安时的辛辣笔触。

最能说明这种“关联”的,是刊登在《北京日报》 “北京新闻”版的漫画作品《“最昂贵”的误导》(2002年6月20日)。它是从普通大众的视角,看世相万端、人生百态。今天赏读,依然忍俊不禁,不知道漫画家的幽默感是怎么来的,来得那样令人称奇、叫绝。画面上,一位苗条的时尚丽人行走在路上,她脚下穿着的鞋子竟然是两只金元宝。如今的拜金主义现象频仍,亏画家想得出穿着一双“元宝”招摇过世。这样的人生路,脚下沉甸甸,走得该有多累?

然而,大漫画家的谦逊依旧感人,他的信是这样写的——“彭俐同志:今天看到我为你文章配画发表了。可惜制版后画还是做得太大,其实比现在约小一半或三分之二就够了。我猜大概因为是老画家就优待些,此亦安慰之道。再既是文之插图,就放在文中好,现在又在文字之上,文画之间又加了一条线,反而使文画疏远起来,以后如再有画配文,请嘱设计版面的同志考虑一下为好。专此致礼。”读罢短札,长久思忖,只为画的位置高于文章,便特意为文章“抱不平”,且谦辞曰“文之插图”,此等大家风范,不正是后学如我者理当敬慕、学习的么?

漫画家的幽默,常常是为文者所不及的。与他的漫画作品《“最昂贵”的误导》一样,另一幅漫画《皇帝美容院》(配拙文《质疑皇帝剧》也让人大开眼界。其画面上的题字是:“我保险把你化妆得比革命党人更帅更靓更酷毙啦!”——不知当时已87岁高龄的画家,怎么能这样熟练地活用中学生爱用的“酷毙”一词,如此贴切,如此辛辣,如此痛快淋漓!事实上,当漫画家还只是21岁的小伙时,就已经在报刊出版业甚为发达的上海崭露头角。上海是华君武漫画艺术的启蒙发祥地,延安是他漫画艺术的培养成熟地,北京则是他漫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地。

“上海是中国漫画的发源地。那么多的报纸、刊物刊登漫画,真令人目不暇接、欣喜若狂了。我向林语堂的《论语》投稿,有幸得识丰子恺先生。那时丰子恺大概四十来岁,没有丝毫架子,平易、谦虚。平常看了子恺漫画,丰先生如在云端,现在竟在眼前,还和我这刚入道的青年娓娓而谈,使我更加敬重他。我当时受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白俄漫画家萨巴乔作品(擅画国际时事)影响,其线条之流利、造型之夸张,都令我倾倒,连签名都学他;另一位没见过面的老师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他画的《父与子》构思极妙,幽默感强,构图和人物造型简练,对我影响也很深。在上海几年,我认识了胡考、张乐平、黄苗子、陆志庠、汪子美、特伟、丁聪……”

问起华君武喜欢画漫画的原因,他略加思索后说:“不受拘束,有想象自由。”

再问他不喜欢画歌颂性漫画、尤其喜欢画讽刺性漫画的原因,他回答得很实在“画歌颂性的漫画好比是向女孩子求婚,一要真诚,二要得体,分寸感不好把握。再者,我认为漫画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讽刺。就像医生所关注的是人的生死病痛一样,漫画家关注的是社会病。”

常有人问漫画家幽默是什么,他说:“幽默不同于滑稽,也不同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北方人称之为耍贫嘴。现在我们的漫画和相声里,缺乏幽默成了通病,作品索然寡味。一个人最好有点幽默。人有幽默感比没有幽默感会活得更有意思些。我感到幽默来源于对世事之洞达,含着笑去面对人生之复杂与尴尬,仿佛有点儿大智若愚的味道。”

从15岁第一次在《浙江日报》发表漫画作品,直到95岁去世之前,近80年期间他没有停止作画。他最后一次为我的文章配画是在2004年4月20日,已是89岁高龄,漫画题目是《摆阔》。我们不会用“大师”两字称呼华君武,他反感动辄呼某某“大师”,但近一个世纪以来,谁画的漫画比他更多、更好呢?谁对“为大众”作画更有心得呢?他说:“毛主席的‘讲话’给了我的世界观以转折性的影响。从此,我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漫画为人们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能使他们喜欢是我最大的光荣。”(BJCC-HZS/HQ)

版权申明

来源:本文刊发于《北京文化创意》杂志,欢迎分享。

【文创前沿】微信公众号将会为读者更多地推送文章和资讯,更及时地传递相关政策,追踪业界动态,解析创意案例,分享理论成果,弘扬人文精神,旨在助推文化繁荣、文创发展!

欢迎投稿

微信公众号:【文创前沿】

投稿或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全国邮局订阅杂志:邮发代号 82-778

杂志订阅请联系:010-82060580/ 82062366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