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艺术研究)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家刘岚 2020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艺术研究)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20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艺术研究)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20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艺术研究)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从家到家Home from Home

作者姓名/陈凡

导师组/缪晓春教授(责任导师),周岚教授,王川教授,姚璐教授,黄雅副教授

未料的疫情加剧,在家的日子意外拉伸,想象中暂歇的家又成了日常居所。我与此刻身处的房间,共同重建全新并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拣选部份影像,仿若流水的影像日记,重解拍摄当时的心境,摸索留下的微小线索,意外和台北的家中联系上相似的气味与特定时间的光影,生活的节点记号。北京“家”的影像此刻竟与台北的“家”中重叠。从家到家,影像在平面的空间上打造着另一层维度,在仿佛没有尽头的日子里,曾经的两个家暂时地融合。

为什么在家中置景,一面是将异乡图像置入作为家的容器,一面被影像容器所存证?

透过墙上的影像把外地的记忆带回家中成为影像日记。而我此刻所在作为另一样容器,是装载日記的“盒子”。

对已经表现出的空间的理解?

旧的影像在空间上打造了另一层维度,两个曾经的家暂时融合,在近停的时间中,展现不同空间彼此的扞格。

为什么用社交帐号展示?

它是一种新的日记形式,帐号、内文、照片、时间都是蛛丝马迹。

导师评语

在来来回回于北京和台北的游学生活中,陈凡把对两地生活状态的切身感受真实细腻的表现在了她的这套毕业创作中,如梦如幻,举重若轻,见微知著。

——缪晓春教授

02.欢乐堡

作者姓名/刘昶

导师组/姚璐教授(责任导师),缪晓春教授,王川教授,周岚教授,黄雅副教授

欢乐堡系列一组三幅作品的展示效果

欢乐堡-2,数字合成摄影,收藏级彩色印放,70×160 cm,2020.

欢乐堡-1,数字合成摄影,收藏级彩色印放,70×100 cm,2020.

欢乐堡-3,数字合成摄影,收藏级彩色印放,70×100 cm,2020.

这组创作采用摄影拼贴合成的方式,构建出小孩子所玩乐的滑梯欢乐堡场景。分别从遮蔽、对话与审视这三个角度,讲述了自己成年后与孩童时期关于“追寻快乐”这一问题的对话。欢乐堡主要隐喻着的是成年后的我们需要独立面对的现实生活。创作主要关注到了在追寻快乐与面对现实生活时需要更勇敢和更真实地面对自己,通过与自我内心的和解来面对幻想与欲望,更自在与自然地栖居与直面不同的现实处境。

欢乐堡代表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个属于自己的欢乐堡或者说温柔乡。模仿的欢乐带着幻想,欢乐堡本身也在模仿幻想中的堡垒与城市。

创作的方法是什么?

欢乐堡也只是一个物象,背后的象征观众会有各自解读,希望欢乐堡作为观者联想自己周遭的一个切入。创作的合成痕迹故意明显,通过拼贴素材进而虚构场景。我所做的是利用图像去搭建。

有什么毕业感言?

感谢姚导栽培,感谢各位老师教导。我继续努力,踏实做事。

导师评语

刘昶对作品执行力的了解是从这组作品开始的,起初对于他的创作速度我总有些隐忧,觉得“慢”。但是疫情来了,我们的沟通变得遥远和不可控,在这个期间无法在他的作品前“指手画脚”,只能通过网络沟通了,这就有点怪怪的。美院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一起“磨”,但其实有些时候,我自己过多的“干预”有些多余,这确实是一个矛盾,导师总想参与到学生的作品里,学生总是尽量避免过多的画外音,其实这不应该是个矛盾,就在于师生之间彼此的了解和配合,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和老师的交流其实就是在这种碰、撞、否、定,慢慢地往前走着。

刘昶的这组作品里透着一点点儿时的记忆,但是其实说的是成人的事儿,颜色布局里总有着一些忧郁,这正好反映了现代人的心理和状况。做事情总有个开始,刘昶的开始应该始于此,愿他不要停止,继续!!!!

——姚璐教授

03.无接触的变化

作者姓名/谢梦姬

导师组/周岚教授(责任导师),缪晓春教授,王川教授,姚璐教授,黄雅副教授

《无接触的变化——鱼缸》,100×150cm,2020.

《无接触的变化——枯叶》,100×150cm,2020.

《无接触的变化——镜面》,100×150cm,2020.

《无接触的变化——发芽的土豆》,100×150cm,2020.

《无接触的变化——变质的馒头》,100×150cm,2020.

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面对熟悉的物品,经常接触却很少认真观察,感受不到他们细微的变化。当疫情来临,被迫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和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好友的金鱼变成鱼干;小区一楼阳台的鸟笼里逝去的小鸟;合租房的馒头长满绿色的霉菌;冰箱里的土豆发芽;悉心呵护的植物慢慢的枯萎。对每件物品而言是终结还是新的开始?我选取产生变化的物品静置,逐张拍摄细节,融入拟人化的元素,让其自身结合当下的语境,重构新的画面含义。

你毕业创作的灵感来源?

得知朋友因疫情回不了家,所养的动植物都已枯或死,意识到很多东西跟人们在没有任何接触后的变化。

你对自己的毕业创作是如何解读的?

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人与所处的环境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对周边的事物与环境进行审视和反思,其产生的变化是多维度的。

在疫情时期下你是如何完成创作的?

在创作期间,因为疫情无法外出拍摄,搭建小摄影台,最大化物尽其用,将画面中所有细节逐一拍摄,最终每张作品都由拍摄的十几张素材通过后期合成。

导师评语

谢梦姬同学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反映了她现阶段的独立创作能力。

——周岚教授

04.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作者姓名/郑舒予

导师组/姚璐教授(责任导师),缪晓春教授,王川教授,周岚副教授,黄雅副教授

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魔幻现实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像画卷一样铺陈开来,被展现,被放大,被讨论,被记录。

作品通过定格摄影的手法,将画面一帧一帧的拍摄,通过模拟在家中遭遇的一场海上风暴,用我们平凡生活中的场景,将秩序和无序可视化的展现出来。

这场家中的海上风暴,映射出虽经历风暴,人们看似平静,却在内心中折射出了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当所有人的置身其中,一切常态打破常规,人类又是否可以冷静面对?

创作中的风暴指的是什么?

在众所周知的原因下,生活在前段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用定格摄影的手法将其拟作一场可视化的暴风。

疫情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疫情既是危机又是转机。疫情改变我们安于现状,改变自己的状态去适应客观因素。

毕业了有什么话想说?

很荣幸能在美院度过这段时光。姚璐教授指导了我两次毕业,让我感受到了美院的言传身教,也感谢这些年每位指导我的美院教师。我会不忘教诲,不忘初心。

导师评语

今年以疫情为题材的作品肯定不少,我看到很多了,郑舒予的作品也是其中的一个,其实做身边现实题材的内容很难,因为我们正处在这个中心,没有太多时间跳出这个圈子去思考、反馈。这个题材又那么现实和重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的准确。

郑舒予通过摄影语言将现实的场景定格、排列。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生活中平静的场景。

今年发生的事是考验艺术家如何面对事件做出激情的反应的一次尝试,郑舒予的作品展现的是今天的人们已经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已经变的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了,在平静的生活场景中流露出不寻常的现实。

还是那句话: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可以有着说不尽的话题。

——姚璐教授

05.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者姓名/刘振宇

导师组/缪晓春教授(责任导师),姚璐教授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会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甚至仿若自己的玩具,现在,我试图通过这组作品展示一种新的关系,表达“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这一主题,让成人尽力向孩子的情感需求靠拢,以一种更加睿智和理性的方式看待亲子关系。每个成人都是被社会同化的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遗忘掉那段从孩子成长为成人岁月里的惶恐与躁动,从孩子的视线出发,也许每个大人都有着面目模糊的世故与无趣,但那是孩子尚未到达的彼岸。

创作这组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因何缘起?

灵感来自于疫情期间与一双儿女的日常相处,让我深入思考该营造一种怎样的亲子关系。

这组作品主要想表达什么?

想表达成人与子女间的相互凝视与互动的亲子关系,以及一种基于情感引导的方式是怎样的。

你是如何构建成人与儿童相处的世界的?

我使用一些类似雕塑质感的东西、以及人物模型来构建这个世界。

导师评语

已经身为人父的刘振宇,疫情期间与爱子爱女同居一屋,在无时无刻不被打扰的情形下,奋力创作,用他最擅长的电脑软件技术,构建了一个远离凡尘的虚拟世界,邀人入局,畅游其中!

——缪晓春教授

06.另存为...

作者姓名/焦伟

导师组/王川教授(责任导师),缪晓春教授,姚璐教授,周岚教授,黄雅副教授

摄影除了获取照片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延伸的可能性,被绘画介入的摄影是我毕业创作的核心。家庭相册是我的创作素材,我用绘画的方式对照片进行介入,让原本的图像本身与真实越来越背离。

我努力寻找照片和绘画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平衡,他们不再是独立的明确的,而是互为表里若隐若现的对照关系,弱化了真实和抽离之间的界限。对照片的再创作是我创作的核心,这种创作方式结合了两种各为主体的艺术语言进行新的二次生成。

对你产生影响的艺术家有哪些?你未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大卫霍克尼和里希特是近期对我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他们都很勇敢,并且还在尝试新的创作方式。霍克尼在《隐秘的知识》这本书里花了重要的笔墨在论述摄影与绘画的关系。里希特的作品用绘画的模糊性去质疑照片中的真实性,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创作上的启示。未来我会继续围绕对图像的介入这一创作理念进行更多的绘画的摄影或者摄影的绘画的创作。

导师评语

焦伟同学对摄影,对艺术有着超于常人的执着,这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坚持。作为导师,尽管这会使辅导过程有时陷入艰难,但是我认为这是必须予以鼓励的,因为正是这样的执着支撑她去关注边缘人群,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如果说即便是疫情也有其两面性的话,我觉得她或许可以感激,因为正是疫情使她尝试了此前并未考虑的数字绘画手段,这对于创作观念上的拓展意义远远大于手段上的丰富。我更希望这次特殊的毕业创作能够进一步强化艺术与她的关联。

——王川教授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2020中央美院毕业季

线上美术馆设计学院专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正在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引领国内、对话国际的战略优势学科和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来源:D9设计

版权声明

专委会微信公众号文章来源于作者授权或者投稿文章,大部分转载文章都尽量标明了出处以及作者信息,版权都归作者所有,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添加微信:wendyxue96联系删除,谢谢!(有关投稿问题也可骚扰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