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女主作品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视剧受众分析 解析:大女主作品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解析:大女主作品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2023-05-12 1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映豹

“大女主”剧是如今深受影视行业欢迎的题材剧,

根据作品规律可以看出大女主剧即“以女主角为主要视角、剧情围绕女主角的成长经历或感情经历展开并完整呈现女主角变化”的影视作品。

电视剧《幸福到万家》

近年来大女主剧的热播让影视行业生态出现“女性霸屏”的现象,

2017年播出的《我的前半生》和2020年播出的《三十而已》均是标准的大女主剧,

在如今女性主义被广泛讨论的前提下探讨大女主作品的背景及意义具有深刻价值。

一、国内背景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影视界便出现以展示女性奋斗历程为主题的电视剧作品,

《外来妹》讲述的是出生穷山村的六位女性前往大城市改变命运的故事,

《渴望》则讲述的是女主角的感情和人生历程。

《渴望》女主角

《渴望》虽然大获成功,但后续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同类型作品,

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大背景和社会思潮决定,

因此女性视角的作品并未成势。

大女主作品出现“井喷式”增长的时间是近十年,

2022年热播的十部作品中,

近半数都是《梦华录》、《幸福到万家》类型的大女主电视剧。

《梦华录》

往前倒数十年正好是《甄嬛传》热播,

这部现象级的古装剧让观众和市场看到了影视作品的另一种可能:

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用意志和权谋成长的主角。

可以说,《甄嬛传》开启了大女主时代,

观众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展示家庭伦理和婆媳矛盾等“家文化”的作品,

一部部女性视角叙事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

《甄嬛传》

《芈月传》、《陆贞传奇》等后起之秀的热播进一步刺激了市场,

造成如今大女主作品空前繁荣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并不只有女性个人的成长史诗,

也有《欢乐颂》这样讲述女性群体故事的作品。

二、国外背景

在国际上大女主题材的作品也日益增多,

《唐顿庄园》、《致命女人》等经典作品正是大女主剧的代表,

文化以社会背景为前提,

国外大女主文化的兴盛离不开整体环境和思想运动形成的势。

《致命女人》

19世纪开始,女性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时期就涌现了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等作品以展示女性品质和精神为主的作家,

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女性从繁重的生产中解脱转而争取平等与自由。

随后便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反映女权主义追求平等和进步的思想内涵,

《美国夫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等作品无一不是在诠释新时代女性的成长。

除此之外,美国兴起的me too运动等反歧视运动也推动着女性主义思潮,

提名第95届奥斯卡奖项的五部作品中有四部都是大女主电影,

最终获得奖项的《瞬息全宇宙》则让大女主电影登上一个高峰,

女性意识在蓬勃发展,主流审美也在自我更新,

大女主影视剧既能起到启蒙作用也是对女性诉求的反映。

杨紫琼获得奥斯卡奖

三、市场背景

影视作品作为文娱消费品首先要接受的是市场的考验,

有数据显示2022年女性对各类影视作品的贡献值都超过50%,

这表明女性观众已经成为影视作品较为强大的受众,

市场为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自然就会把“大女主”当成流量密码制作作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大女主剧为何深受女性欢迎时解释:此类作品比较迎合年轻人的感情特征。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

大女主作品中女主角并不会被情爱牵绊,

而是会在社会和工作上创造价值,

这是女性观众们价值观的镜像反映,

观众喜闻乐见,市场则会投其所好,

于是像《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等描写女性在家庭之外的场合实现自我价值的作品取代了以往的霸道总裁剧和家庭伦理剧。

除了受众广之外女性观众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消费能力高。

有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活跃的女性用户高达六亿,

仅仅是2020年女性消费市场的规模就已达到4.8万亿,

从趋势来看这个数字仍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女性观众有需求并且有能力消费大女主影视作品导致市场受刺激至饱和状态,

市场源源不断的影视供应则让大女主作品从小众题材跃升为大众文化。

“她剧集”的井喷式增长仍在持续,

这反映的是市场及市场背后的群众基础的需要。

四、特征及意义

长久以来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主要以男性叙事为主,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大多以客体身份存在。

在身份上女性角色是男性角色的附庸,

在情感上女性角色是男性角色心灵和追求的寄托。

男性叙事的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性格大多是温婉贤淑、知书达理,

与其说这是大部分女性的性别特点不如说这是男权社会的规训。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没有自己的意识和思想,

世代遵守着“以家为天地”的文化。

而大女主作品的一大特征是女性开始作为一个主体存在,

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太多几个女性为了一个男性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雌竞戏份,

而如今观众们并不想看到这些刻板印象,

他们真正想看到的是女性在平等的前提下是如何突破困境、实现自我价值。

电视剧《三十而已》

“她剧集”中有大量以30?的女性的和事业为视角的作品,

这些作品让女性观众们看到了自我成长的可能性,

在情感上与作品实现共鸣。

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的“傻白甜”不再出现,

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标志是摘除外界对女性群体的刻板印象。

而这是大女主作品中的重要意义:调动了女性的主体性,

文艺作品与时代发展互为因果关系,

大女主作品被鲜明地打下了时代烙印,

同时也具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谢谢你医生》

女性角色作为主体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推动了性别平等。

五、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有大量以女性个人成长为视角的作品出现在市场中,

这其中有《三十而已》、《甄嬛传》这类广受认可的优秀作品也有不少争议颇大的剧集。

例如热播剧《我的前半生》虽然讲述的是家庭主妇蜕变为职场精英的励志故事,

但女主角在事业上的成长几乎都是在男主贺函的指导下完成,

给观众以“靠异性”的暗示。

《我的前半生》

市面上并不缺乏《我的前半生》类型的换汤不换药的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中虽然也有关于女主角心路成长、突破困境的描写,

但依旧没有逃出情情爱爱、依附另一半的刻板印象套路。

古代文艺作品《花木兰》的女主角在前期实现了极高的个人价值,

但是在后期依旧“对镜贴花黄”,重新回到封建社会要求的秩序当中。

不少打着“大女主”标签的作品的观念表面上看追求进步,实则和封建社会要求的秩序无异。

《花木兰》动漫

其次过于强调大女主标签造成的后果是作品越来越像“独角戏”,

女主角固然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存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女主戏等同于女主角戏份多,

如今影视行业不成文的规定是大女主作品中女主角必须是“一番”,

观众不认可“男女主”、“双女主”的番位排序,

“撕番”现象时有发生。

最后大女主作品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人物脸谱化,

作品一味追求女主角的正确,

其他角色则为了衬托女主角而扁平化。

有些影视作品打着大女主的旗号,

但对于反派角色的惩罚是“生不出儿子”。

《小妇人》

这无疑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歧视,

女性主义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另一种压迫。

人物的扁平化让作品整体缺少思想内涵,

同样是迎合女性观众的作品,

有些作品能反映出女性群体的镜像,

而有些作品一味塑造无所不能的女主角,

让其他角色流于表面,

作品成为“爽剧”也就告别了大女主作品应有的初心。

大女主作品需要做到的是消除刻板印象,而不是制造另一种刻板印象。

参考资料:杨慧《社会变迁与性别呈现: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研究 》

邓溪然《大女主剧热播现象原因探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