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精彩台词,原来有这么多都来自《红楼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影亚历克斯得了相思病 《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精彩台词,原来有这么多都来自《红楼梦》

《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精彩台词,原来有这么多都来自《红楼梦》

2024-01-28 1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到中年之后,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尝试了。费力气的不愿意,花时间的不愿意,放在读书上也是如此。

按理说读书是应该让人眼界打开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年轻时候喜欢阅读的领域会按照惯性一直探下去,稍微走出舒适区就不太适应,也就懒得拓宽边界。

这段时间我倒是完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第一次完整读完《红楼梦》。

黛玉、宝钗、探春、惜春、香菱

|一

十几年前结婚的时候,我就从图书市场郑重搬回了一套古典名著。多年来除了偶尔查查资料,我是从来没有通读过其中一部的,哪怕我小时候曾经那么喜欢电视剧《西游记》,前25集的台词几乎都能背诵。

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听过两三遍,电视剧看过一遍,也没有动力再读全本,《水浒传》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要说其中最不了解,也最难拿起来的,就是《红楼梦》。

电视剧版《红楼梦》是1987年首播的,我上三四年级。《西游记》电视剧已在那之前播出,不过是前十集左右,但已经足够吸引我,电视上只要重播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红楼梦》一播出,同学里没人提到它,哪怕说起来也是那句,“看了《红楼梦》,得了相思病”。

宝玉、黛玉

大概也是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共情,乡下的大人们也不太提它。高中的时候,我们语文课本里节选了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有一个喜欢读书的城里同学,那段时间倒是常抱本《红楼梦》来读。我拿过来翻动过,但还是喜欢不起来。

大学毕业之后和同学一起租房,那段时间《艺术人生》做了一次《红楼梦》剧组大聚首,绝大部分演职人员都来到现场。我能看出现场观众对这部剧和这些演员有多么热爱,剧组里的气氛也其乐融融,但我依然没想起看这部剧和这本书。

一起租房的有个湖南人,在电信公司上班。有一次他跟我们说,白天到一家广告公司安装设备,发现那个女老板很面熟,偷偷问员工那人是谁。对方说,是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几年之后,林妹妹陈晓旭就不在了。

黛玉、迎春、探春、惜春

|二

又过了几年,我和另外的同学一家澳洲去玩儿,为了省钱需要中途转机,来回的行程极为漫长。那我就带本厚书,于是把《红楼梦》装进行李箱。不过我当时拿的还不是厚重的上下册实体书,而是在Kindle下了电子版。

我没做太多准备,没看人物关系表,没有把更容易理解的电视剧提前看一遍,上了飞机就读起来。我失败了。来回路上咬牙读了二三十回,几度难受到想跳飞机。

遇到不太懂的字词,尽管电子书上也能找到解释,但理解起来依然费力。加上人物众多,这个贾那个王的,脑子混乱,理不出头绪。后来一想,我出来是干嘛来了,受这罪干什么?

再后来我还在网上看到,最难读下去的书都有什么,《红楼梦》赫然在目,心里就踏实了很多。不过在那之后的两年里,我倒是把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看了一遍,心想大体知道是什么事情就得了,原著不看也罢。

王熙凤、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

|三

这些年里,《红楼梦》和其他三本古典名著就摆在书柜的醒目位置,但我始终都没有足够的动力从头到尾读起它们。我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

不读它们,手头也有那么多书目可看,就不觉得多么浪费时光。直到今年7月份,我读了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他讲的历史知识我一知半解,他多次盛赞的《红楼梦》,我倒忽然产生了兴趣。有了这个念头,那就再次读起来吧,哪怕仍然读不完也值得试试。

没想到这一开始看,就和几年前有了很多不同。我先大体理了一下人物关系,又把上次看到的《红楼梦》剧中形象代入其中,读起来就容易理解了很多。不紧不慢,每天读几十页,就这样进入荣宁二府的世界。

多年前看蒋方舟在知乎上说过,《红楼梦》让她看到所有的人情世故。

的确,看林黛玉说话,薛宝钗说话,王熙凤说话,还有贾母说话,无不时时处处显露个人性格。尤其薛宝钗和王熙凤,说出话来面面俱到,很多时候都让人挑不出毛病,智商情商双双在线。

黛玉、宝钗

书里大大小小写了那么多人,每个人说出话来都符合人物身份,互不干扰,让人叹服。

读《红楼梦》的过程,对我来说还是寻宝的过程。100多万字中,很多话都是听说过的,只是不知道原来这里是出处之一。

其中包括一些俗语。在看到书里的内容之前,我一直以为其中一些话不会有那么长的历史,没想到几百年前在书中人物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出现,并被他们鲜活地用在日常对话当中。当然还有一些似曾相识的诗词佳句,出现在判词中的固定说法,还有那些人物名字中的谐音梗,也总让人产生“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叹。

贾母、黛玉、王熙凤、鸳鸯

|四

另外一些奇妙的联结,就来自《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剧照

九十年代中期最早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和《红楼梦》的关系,尽管也听到过剧中人偶尔说起《红楼梦》和曹雪芹。直到多年后这部剧的文学师梁左老师去世,我看到那本《笑忘书》,才知道原来他和《红楼梦》有着多年渊源,潜移默化地将一些词句写进剧中。

又过了几年,我在微博上发现很多人喜欢这部剧,有人还列举过剧中有哪些台词,源自《红楼梦》原文。在一次《我爱我家》剧组聚会活动中,英达导演还正面回应过这个问题。

比如《红楼梦》荣宁二府的人姓贾,老傅一家也姓贾,《红楼梦》120回,《我爱我家》120集。他说其实这只是巧合,因为在梁左进组之前,他们就已经决定让这一大家子人姓贾了。

英达老师还提到老傅吃完红烧肉说自己“竟很受用”,而《红楼梦》里很多人吃完东西也爱说“受用”,但吃红烧肉这集根本就不是梁左写的。就在这时,旁边的编剧之一张越老师主动承认,这是她写的,她就是根据《红楼梦》写了这句台词。

其实要论《我爱我家》和《红楼梦》,确实有很多台词是有关联的。至少在这次读《红楼梦》之前,我看到一些观众指出来过。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亲家母到俺家》里老傅说起居委会的余大妈,“余大妈那个人你们也知道,那也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其中“专管六国贩骆驼的”说法,就来自《红楼梦》,是鸳鸯评论她嫂子时说过的。

《我爱我家》剧照

还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里,贾志国给杭州的方科长通电话说,“早知现在我还不如当初和你……省得枉担个虚名。”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这是宝玉探晴雯的时候,病中的晴雯对贾宝玉说的。

宝玉、晴雯

另外《我爱我家》有两集的名字叫《彩云易散》,它来自《红楼梦》里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五

只是我最早看到这些“考古”发现的时候,对《红楼梦》原文不了解,因此也只是看个热闹。我倒是知道在《我爱我家》扮演余大妈的金雅琴老师,曾经在电视剧版演过赵嬷嬷,在《我爱我家》扮演小晴表妹的陶慧敏老师,曾在电影版《红楼梦》演过林黛玉。

再后来,我开始采写《我爱我家》的背后故事,采访梁天老师的时候他讲到,当年他哥哥梁左曾经对他说,你要想当好演员就得看《红楼梦》。结果梁天看了半天看不下去,梁左说只要你像《红楼梦》一样揣摩好每个人物的台词,就能把戏演好。

《我爱我家》剧照

再后来我又写梁左老师的传记,采访到他北大中文系的好几位同学,大家无一不提到,上学时候梁左和《红楼梦》的关系。那时候梁左痴迷《红楼梦》,还曾和同学李彤一起做研究,发表考证文章,后来成为中国红学会的会员,一起参加学术活动。那时候很多同学都以为,梁左毕业后肯定会去搞《红楼梦》研究,他后来写了相声和喜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过不得不说,梁左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还是影响到他写《我爱我家》。相信很多地方不是有意为之,那些熟悉的语言自然而然就流淌出来。

|六

而通过此次对《红楼梦》的阅读,我也看出几处此前没太注意的它和《我爱我家》的关联。

就比如最前面两集的《发挥余热》,和平对老傅说,“您满屋子瞅瞅,哪个不是您的儿女?”而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也对贾母说过,“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

《姑妈从大洋彼岸来》两集中,姑妈对和平说,“她是我们贾家的后代,即使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横竖都有人教育,怎么也轮不到你啊。”到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也曾经这样旁敲侧击赵姨娘,“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另外我们知道,梁左老师的女儿叫梁青儿,前几年还写过几个电影剧本。梁老师的同学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取他的姓,妻子的名中一个字,后面再带一个“儿”,就是他和妻子的女儿的意思。

不过在读《红楼梦》过程中,我发现书里有个人物也叫青儿,就是刘姥姥的外孙女,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很要好。读到此处的时候我还在想,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梁左老师当年是不是也从这里受到过启发。

贾母、刘姥姥、薛姨妈、王熙凤、鸳鸯

梁左老师生前曾经对他的同学说,他最佩服的作品就是《红楼梦》,心里一直想着写一部像《红楼梦》那样伟大的作品。

关于这部“红学小说”,梁左和一起研究《红楼梦》的李彤曾经多次讨论。按照两人的预想,小说的故事背景就放在恭王府花园一类的古建筑里,不同学派代表、老中青学者、古建专家、影视剧组等各色人等在其间出没。只可惜这个设想,在梁左生前只停留在讨论阶段,一直没有成文。

|七

就在我读《红楼梦》的这段时间,偶尔会就书中内容发些小感想。梁左的同学李彤老师有一次看到后说,当年他和梁左一起探讨的红学小说,他已经写出来了,今年之内应该能出版。

李彤老师这本书,到时候我至少会读一遍的。而对于《红楼梦》,我应该会一读再读,而且争取每次都品出新意思来。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