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邮件回信,该怎么理解?附邮件模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申请调剂的邮件 导师邮件回信,该怎么理解?附邮件模板!

导师邮件回信,该怎么理解?附邮件模板!

2024-06-30 0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具体回复的内容,你要结合导师的回信斟酌考虑哦~

5、分数线不确定,等你进复试再联系吧···

收到这样模棱两可的回复,你不妨再联系一下其他老师,探探口风。

6、“欢迎报考!”“欢迎来面试!” “欢迎调剂!”

收到这样的回复,可能真的是导师给所有学生的统一回复,意思就是一切看你自己发挥,看你表现,我这里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不管如何,导师给你的回信,你都要礼貌地回邮件表示感谢。

还有的给导师发邮件没有收到回信的。不要担心,没有回复也很正常:

①如果是咨询能否进复试的,可以换一下联系其他;

②如果是确定进复试想和导师联络的话,安心准备复试;

③如果是申请调剂没收到回复,更不要慌,调剂本就是广撒网,这个学校不回,做好标记,继续联系其他学校,等复试分数线出来之后,再联系。总之调剂生要厚着脸皮多冒泡,不要怕没回信,不要怕被拒绝。

那么怎么给导师写邮件呢?建议格式如下:

1、主题:

邮件的主题一定要写。如果没有主题,可能被当做垃圾邮件,更别说让导师给你回复了。注意一般写上『学生某某某自荐信』,『学生某某某自荐攻读某教授硕士研究生』,或者是『某某调剂申请』,如果学校调剂通知中有要求,请务必按照要求来命名主题,很多都是因为主题这个细节导致邮件不被查看。

2、正文:

第一段自报家门,让老师对你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成绩。

某教授好(姓氏一定不能写错,写错的话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很差,要是我我也不回),我是来自*****大学(如果本科学校不太好,可以暂时先不写)的***专业的张三,今年报考**大学的***专业,初试成绩,各科成绩等等。

第二段,写自己优势特点(适当包装)

大学表现:成绩、得过什么奖(如果大学成绩不好就省略); 英语等级:如果英语成绩好也是优势,如果四六级没过就省略; 专业相关:获得过什么奖项,发表过什么论文等。(理工科类要重点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假如你没有得过大奖怎么办?本科期间的课设、跟专业相关的课题都可以写写。 其他技能:会什么专业相关的软件或者大学期间考了哪些证书,都可以写出来。

第三段:表达对到贵校读研的渴望,对专业的热情,对老师的仰慕之情等等,不要太肉麻,就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即可~

3、落款

感谢老师,学生期待老师的回信。

别忘了写上学生某某某,联系电话:12345,微信:12345,QQ:12345,邮箱:123@45

4、关于附件

最好有一份简历,其次如果你有很多奖项证书,可以扫描成电子版放在附件中。(不知道如何扫描做电子版的同学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扫描)

微博上有个同学说,自己联系的老师姓林,结果自己发邮件里面称呼李老师,尴尬了,当然他也没有收到老师的回复。像这种错误一定不要犯,小编这里有一个小技巧,防止邮件发出去之后发现错别字,那就是撤回!没错邮件也可以撤回!在发送邮件之前(这里说的是163邮箱),先设置可撤回(前提条件是邮件没被查看的情况下可撤回),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设置好之后,再发送邮件,就会有撤回的功能,对于手残党来说简直就是硬核操作。

以上邮件内容仅供参考,在联系导师之前你要清楚自己的目的,然后对应写邮件:

①不知道自己的分数能否进复试,希望导师给一些提示或者信息。那可以给招生办老师或者导师发邮件询问,尽可能的打听消息。当然不一定要通过导师,可以加一些研究生qq群,请求学长学姐帮忙,获得消息方便后续复试或调剂准备。

②成绩很不错,稳进复试,想提前联系,给导师留一个不错的印象。那么需要你精心准备简历以及自我介绍,如果成绩平平,大学期间没有什么专业建树,那导师如果回复可能也就是客气的说一下欢迎报考,或者等分数线或者其他,不拒绝也不表示喜欢的态度。所以说,如果成绩进入了复试,不是特别突出,不是一定非要联系导师,好好准备复试,在复试前提前到学校可以面见导师交流一下。

③调剂生需要联系导师询问招不招收调剂生,以及有关调剂事项。擦边生以及明确需要调剂的同学,尽早打听调剂信息,那这就免不了跟招生办老师或者导师联系,所以,不要怕不回信,不要怕被拒绝,有希望的就保持联系,并且在搜集调剂信息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将所有联系过的学校分等级,哪些学校好,哪些表明了态度希望大,以便后续跟进继续联系。

总之,根据你写邮件的目的不同,内容适当调整。下面是复试调剂必备文档,包括给导师发邮件的模板,领取方式如下图所示:

文章来源:51考研网(ID:kaoyanwangvip)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bilibilimooc 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