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2024-06-09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作为抗原存在血液、体液和组织中,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某种化学物质升高或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就是通过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特定病原体。免疫学检验基本技术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发光免疫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流式细胞术。沉淀素试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操作繁复、工作量大、灵敏度和专属性差。标记抗体技术的应用,使免疫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有所提高,并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主要免疫技术介绍如下:

①免疫荧光显微术

用荧光色素代替染色液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荧光素标记的显微检查技术。用荧光标记抗体可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抗原,如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 1~3 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敏感度可达 96%,特异性达 98%。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和百日咳杆菌的诊断,但本法在病毒感染的诊断限于检测含病毒的细胞标本,不适用于血清或粪便等标本。用间接荧光法可测定军团病、卡氏肺孢菌、锥虫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诊断。

②酶免疫技术

是用酶作标记物和指示剂标记抗体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综合技术。可用于测定多种病毒感染病人血清中的 IgM抗体,如巨细胞病毒、EB 病毒、甲肝及乙肝病毒、HIV 病毒、诺瓦克病毒及某些立克次体感染等。用酶免疫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脑脊液、血清、尿液中 B 组溶血性链球菌,尿、血清及尸检标本中嗜肺军团菌,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球菌 A 抗原以及鼠疫病人血清中鼠疫杆菌抗原的检测等。

③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纯度高,供应量不受限制,化学性质稳定,重复性好,应用单克隆抗体可以鉴别病原生物的种、型和亚型,特异性强,不会发生交叉反应。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梅毒螺旋体等抗原检测,以及肝炎病毒、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疱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HIV 等多种病毒抗原的检测,此外还可用于检测体液中多种寄生虫抗原,如疟原虫、锥虫、绦虫和血吸虫等。

一、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1. 结核感染的的免疫学检查

①结核杆菌抗体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利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本实验结果主要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②结核菌素试验用于诊断结核病,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至今仍广泛使用,但其抗原成分复杂,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和BCG成分交叉,易致“假阳性”,因此,在普遍接种BCG地区如我国,对结核菌素阳性结果的解释应当慎重;同时对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重症疾病患者,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对儿童TB诊断可作为比较重要的依据。

③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

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后,患者的外周血中会产生特异性活化的效应T细胞,这些效应T细胞经MTB特异抗原(ESAT-6、CFP-10和(或)TB7.7)刺激后,可分泌γ干扰素(γ-IFN),通过体外检测γ-IFN分泌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MTB感染状态。目前,IGRAs商品化试剂盒主要以T-SPOT.TB试剂盒和QuantiFER ON-TBGold In Tube试剂盒(QFT)为代表,前者的原理为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以MTB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检测分泌γ-IFN的T淋巴细胞数量;后者的原理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ESAT-6、CFP-10、TB7.7抗原刺激全血中致敏T细胞,测定全血中特异性T细胞所释放的γ-IFN水平。由于ESAT-6、CFP-10、TB7.7抗原只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中,而在BCG菌株和绝大部分环境分枝杆菌(除外堪萨斯分枝杆菌、海水分枝杆菌和苏加分枝杆菌)中缺乏,因此,IGRAs诊断MTB感染的特异度较高。但IGRAs阳性结果仅能提示结核感染,不能有效区分潜伏结核感染(LTBI)和活动性结核病(ATB),不能准确预测LTBI发生ATB的风险。有文献报道对于潜伏性结核、早期结核以及活动性结核的检测,QFT比使用了Xtend延长剂的T-Spot具有更好的灵敏度,与使用了Xtend延长剂的T-Spot相比,QFT更适用于潜伏性结核及早期结核的检测。

2. 布鲁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即检测机体对菌体细胞膜上的光滑脂多糖(smooth-lipopolysaccharide,S-LPS)产生的抗体。由于产生抗体种类和效价随病程的变化而不同,且流行区背景效价的存在,抗体检测界值的确定是难题,难以顾全灵敏度和特异度。需要对所在地区的人群行背景效价的调查,建立正常区间。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存在,建议同时采用两种以上血清学检测方法。

国际上应用较广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ELISA,具体如下:

①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

方便快捷,可在5~10 min内获得结果,呈现为阳性或阴性,推荐用作快速筛查试验。该方法基于菌体细胞膜上的光滑脂多糖(S-LPS),在非暴露人群中敏感度高,假阳性率低。但流行区高背景抗体效价会影响其诊断价值,且由于与其他革兰阴性菌的交叉反应,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布鲁杆菌慢性感染和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较高的假阴性率。阳性结果须由其他血清学试验确认。

②血清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

检测所有针对布鲁杆菌S-LPS抗原的凝集性抗体(包括IgM、IgA、IgG)。对产生症状的急性感染患者更加敏感,WHO建议判断标准定为1∶160。对于流行区患者,由于高背景抗体效价,建议定为1∶320。然而假阴性也可能出现在某些病程(如起病的超早期或慢性期),由于抗原表位的不同,犬布鲁杆菌可以表现为SAT阴性。因此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诊断。两次抗体效价升高4倍方可作为确诊标准。

③ELISA:

检测迅速,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以针对性地检测不同抗体,包括非凝集性抗体。当其他测试都阴性时尤其推荐使用,可用于疗效监测和急慢性、局灶、并发症感染的检测。

此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的布鲁菌体外检测试剂盒,正式获批拿到临床文号,试剂有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剂、虎红玻片凝集试剂和胶体金快速凝集试剂3种。

3. 沙门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①肥达反应(WR)肥达(Widal)氏反应用甲醛溶液灭活的伤寒杆菌的H(鞭毛)和O(菌体)、各型副伤寒杆菌制成菌液,通过凝集试验原理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效价的试验。以能清晰见到凝集反应1+的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效价。抗伤寒沙门菌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抗副伤寒沙门菌>1:80才有诊断价值(判断为该项阳性)。真正伤寒病人,O凝集素较H凝集素出现为早,存在于血清内时期较短;H凝集素产生较慢,但效价较高,存在时间较长。 过去曾接种伤寒或患过伤寒病,新近又感染流感、传肝等病时,可产生高度的H凝集素及较低的O凝集素,此种反应称为回忆反应。 另外,伤寒杆菌尚有Vi(胞膜)抗原,它存在于O抗原最表层,常可遮蔽O抗原对抗体的作用,结果病程初期,可以不出现O凝集素,而仅有H凝集素。        

②沙门菌血清学分型鉴定

生化反应典型,尤其怀疑是伤寒沙门菌,用可疑菌株与沙门菌多价血清(A-F)进行凝集,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或颗粒,则提示被检菌株可能属于A-F 6个O群范围之内。

4. 志贺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志贺菌血清学分型鉴定:用可疑菌株与志贺菌多价血清(四种)进行凝集,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或颗粒,则提示被检菌株可能属于这四种志贺属范围之内。

5.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致病性大肠菌血清学分型鉴定大肠埃希菌是人肠道正常菌群,但其中有些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所以实验室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很重要。适用于已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株的分型鉴定,用已知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在载玻片上直接与细菌培养物或菌悬液混合,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或颗粒,即该菌为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用可疑菌株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价血清(OK1、OK2、OK3)进行凝集,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或颗粒,则提示被检菌株可能属于此相应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注意区分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自凝现象)。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属于高危传染性的病原菌,实验室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很重要。

6. 霍乱弧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霍乱是O1 群和O139群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国际传染病之一,是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鉴定适用于已知霍乱弧菌属菌株的分型鉴定。 用已知的霍乱弧菌诊断血清(O1 群和O139群),在载玻片上直接与细菌培养物或菌悬液混合,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或颗粒,则提示被检菌株可能属于这两个群范围之内。

7. 立克次体感染免疫学检查

立克次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菌,很大部分不使人致病,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20余种。立克次体的自然宿主是嗜血节肢动物,人类罹患疾病多因为节肢动物叮咬。临床上多采用外—斐氏反应(Weil-Felix_reaction)进行血清血诊断。变型杆菌菌株OX2、OX19和OXK与立克次体的脂多糖有交叉抗原,把它与病人血清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通常,发病后2~3周,可观察到阳性结果,本试验系非特异性反应,因变形杆菌引起的其它疾病或通过人体的机会较多,故凝集价不高的假阳性反应时有发现。另外,也可用ELISA或放免法,检测人体特异性IgM抗体,窗口期可提早为7~10天。        

8. 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①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链球菌溶血素O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几种有毒的免疫性胞外酶之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升高通常是最近受到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一个指征,因此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急性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的常规指标。在最近受链球菌感染者或其后遗症患者中,大约80~85%的人显示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升高。当患者表现出急性风湿热症状时,其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可能已降低,因此不能因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阴性结果而排除先前发生过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因皮肤感染而使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升高是不常见的。检测另一种链球菌抗原(如DNase B)的抗体可能有所帮助。

②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疫学检查

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是一种体外快速免疫层析(ICT)试验,用于检测肺炎病人尿液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中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9. 军团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军团菌尿抗原测定是定性检测尿液标本中嗜肺军团菌1血清型抗原,是一种体外定性免疫层析检测实验,可用于人尿液中嗜肺军团菌抗原的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可用于辅助诊断嗜肺军团菌感染和监测嗜肺军团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尿抗原检测的灵敏度70~100%,特异性100%。灵敏度取决于标本采集的时间和质量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学检查

金标法尿素酶快速检测试纸(剂)检测抗原或抗体。抗原标本为粪便,抗体标本为血液、血清、指尖血。特点是方便、快捷、8分钟可出结果,且不受条件的限制。为目前主流检测方法。慢性胃炎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为80%~87%,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检出率无差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出率分别为70%~80%和59%~96%。

11. 梅毒螺旋体感染免疫学检查

由于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非特异的反应素和抗密螺旋体抗体等两种抗体,因而血清测定方法可根据所使用的抗原分为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大类,前者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也就是所谓的反应素,主要包括VDRL(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RPR(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card test)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特异性较差,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例如麻风、结核、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猩红热等,据报道上述实验在没有梅毒感染史的正常人群中阳性率达0.1%;此外,由于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血循环中心磷脂抗体的出现要晚于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并且三期梅毒这类抗体还有可能转阴。基于以上原因,通常不推荐采用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作为梅毒的筛查试验,可用于梅毒疾病活动性的判定、疗效检测等。以密螺旋体或其成分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特异的抗密螺旋体抗体,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 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蛋白印迹技术是目前实验室常用梅毒的检测方法。

12. 降钙素原(PCT)

检测降钙素原(PCT)是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物质。健康人血液中的PCT浓度小于0.05ng/ml。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PCT在细菌感染,特别是脓毒血症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95%以上,尤其是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性休克,诊断特异性高达100% 。目前PCT诊断脓毒症的界值水平为>0.5ng/ml。PCT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