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益:创新模式做细公益捐赠 立足区域做强乡村振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田螺成熟季节 腾讯公益:创新模式做细公益捐赠 立足区域做强乡村振兴

腾讯公益:创新模式做细公益捐赠 立足区域做强乡村振兴

2023-12-20 2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科技不断融入农业,令生产效率大大提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间正从一整年缩短到几个月或几周,但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实现农业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关键。

据估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总投资需要7万亿元以上。今年3月发布的2023年预算报告显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庞大的支出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来说依然存在缺口,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广泛参与。2021年,腾讯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并探索出区域公益嘉年华的创新模式,将公益捐赠升级为细水长流、可持续的公益共创。简单来说,各慈善组织可借助腾讯公益平台发布公益项目,号召社会力量捐款,腾讯视公益项目总投入需要和善款额情况捐赠资金。

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项目成效如何?4月,记者走进重庆市乡村振兴一线。

产业振兴稻鱼香 游子归家燃希望

山城重庆因其特殊地势,产生了一个特殊职业――“棒棒”。棒棒肩扛一根木棍,攀上跑下运送货物,以汗水浇灌了重庆的辉煌。年老后的棒棒家归何处?姜光福年过六旬后就很难靠棒棒谋生,但患有冠心病、气管炎的妻子,时而癫痫病发作的儿子又需要供养。一番纠结下,姜光福回到老家重庆潼南区古溪镇水磨村。

回来后,姜光福大受震撼。2019年,水磨村依托水资源优势,引入稻螺鱼综合种养技术,开垦500多亩荒地,发展水产特色养殖项目。以“稻螺鱼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与田螺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带动当地增收。

农业也是一笔经济账,仅仅开垦的花费就达到两三百万,后续种植、田间管理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是产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水磨村村委会与潼南区慈善会取得联系,当时该慈善会与腾讯公益达成捐赠和扶植意向。

“以前捐款形式以线下为主,一些人有捐赠想法,但不知道去哪里捐款或者捐款地点距离自己较远;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动动手指就能献出一份爱心,甚至还能提前获知善款的流向,有利于鼓励大家捐赠的积极性,让爱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重庆市潼南区慈善会副秘书长王雅薇说。

在得知家乡要发展农业产业基地后,不少水磨村村民也参与到捐赠中。“既是捐助者,又是受助者,这是捐助活动的一大创意。”王雅薇介绍,

家乡有产业,游子有归路。归乡后的姜光福来到水磨村这片农业基地工作,每月领工资,在家门口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由于稻田中有螺有鱼,不适合机械作业,所以姜光福还有三十多位同事一起工作。旺季时,水磨村还要单独招聘临时工,百十来人一同耕作。

▲4月,水磨村村民放水收鱼。

当地村民介绍,使用人工犁地、插秧、除草、收获的方式生产稻谷,虽然产量低了,但品质上去了,同时还有鱼和田螺的收入,整体比种田的收入多。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长期、全面建设和投入。王雅薇介绍,除了提供互联网捐赠平台和技术支持,腾讯还一同参与到捐赠中。现金捐助之外,还了解捐助地需要,提供产业规划、农机、专家援助等,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销售直播忙 “一村一梦”遍四方

中坝村隐匿在大山深处,地理位置比水磨村更为偏远。经过脱贫攻坚战,中坝村已经摘下“市级贫困村”的帽子,进入乡村振兴的阵营。

山乡巨变从一条路说起。筹建公路,政府承担大部分投资,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需要村里自筹,钱从何而来?一次偶然的救助行动中,綦江区慈善会秘书长李益莉来到中坝村,了解到该村对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的需求后,上报到重庆市慈善会。当时,重庆市慈善会正在与腾讯接洽公益合作。

“脚下无泥,致富有望。眼前这条路打通后,当地的农产品才能运出去,产业发展路才算具备基础。”李益莉说。

在李益莉等人的牵线搭桥下,腾讯提供平台、技术帮助,组织捐赠、筹措资金。靠政府投入和腾讯等社会捐助,中坝村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公益捐助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发展当地产业,比如优质稻、雷竹、茶叶等。如今,中坝村形成100亩太平茶园、300亩蔬菜、300亩雷竹、200亩优质稻等特色产业。

农产品成熟后怎么变成钱?2021年7月,正值糯玉米和西瓜的成熟季节,靠着腾讯等资助的直播设备,綦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庆开启中坝村第一场直播带货。直播机器架在田间地头,现场掰玉米、砍西瓜,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卖出去100多单,震惊了当地的老百姓。在老百姓的惯有认知中,背着自家农产品,翻山越岭、汗流浃背赶大集、去市区才能换回来真金白银。

直播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坐在家里就把货卖了?这些吸引了脱贫户黄永会的注意。年轻时,黄永会在外打工,不幸腰椎受损,失去劳动力后,回到中坝村务农,供养两个孩子上学。黄永会非常勤快,自家地里种满了大米、萝卜、菌子,鱼塘有鱼,院落里有鸽子、兔子……田里没看够,在得知下场直播在室内后,黄永会小心翼翼趴在村委会的窗子外面,仔细地注视着直播这个“神奇”技术。

“你想不想直播嘛?”张庆问。

“想。”黄永会不假思索。从那时起,黄永会加入直播培训队伍,由张庆等人带头为村干部等人进行培训。第一次直播,黄永会还找不到镜头,不知道看哪里、说什么,对“发福袋”等平台规则和小游戏一窍不通,现在黄永会已经能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介绍当地农产品的特点。2021年,仅仅靠直播销售自家萝卜,黄永会就增收1万多元。

▲中坝村村民黄永会在直播间向大家推介她家种植的红苕。

像黄永会这样主动加入直播大军的村民越来愈多,除了培训当地村民直播技术,中坝村还在保证和提升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组织优质稻评选,号召村民科学种养。

从2021年开播至今,直播60多场,累计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益近20万元。

李益莉介绍,如何振兴乡村,一开始我们也是迷茫的,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多样的,经过走访慈善会征集到很多“梦想’。与此同时,社会捐赠在乡村振兴中充当什么角色,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经过与腾讯公益的研讨,綦江区慈善会成立“一村一梦”项目,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引入社会捐赠,把善款用在政府资金可能触及不到的地方,道路建好后,善款可以帮助修建路灯;旱厕改造完成后,善款可以引导老百姓养成使用新式厕所的习惯;农产品成熟后,善款可以帮助搭建直播带货渠道……

集聚资源与要素 公益人才快培养

“从2019年至今,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9个人在中坝村一待就是五年,打造坝坝货、坝坝直播间、坝坝宴、坝坝茶。在党建引领下,见证山村巨变。”綦江区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员钟萍芳说。

9个人带领全村致富,工作十分繁忙,钟萍芳和同事们只有周末才能有机会回家看看。

“互联网募捐是一个人才奇缺的行业,我们自身的人才队伍,以及我们区县、乡镇的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都还很欠缺。”重庆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况由志指出,人才“鸿沟”将带来巨大的挑战。

2023年3月,腾讯公益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数字人才开放计划”二期正式开班,首站落地重庆。专场培训将集结数十位专家组成导师团,针对395名学员制定20余门实操和战略课程,因地制宜打造更契合区域公益生态的数字化人才。

4月12日至4月14日,2023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举办。腾讯基金会宣布,将提供3000万元的配捐资金和1200万元的项目推广金,立足于当下乡村振兴中“人才鸿沟”的现状,针对公益数字化人才以及乡村人才的培养采取行动。

与此同时,“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也正式启动。“巴渝新农具计划”将以乡村人才数字化培训作为切口,立足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所在的区县,计划5年内在落地区县开展数字化培训1700余场,培养超35000名的新农人。通过“数字村务培训”“电商人才培训”“为村数字人才相关培训”等三大核心培训内容,推广数字基层治理应用、数字便民服务、短视频等数字化工具,实现培养“新农人”、掌握“新农具”、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目的。

公益如水,日夜不息奔涌在第三次分配的河流里。在8年的互联网募捐进程中,重庆市慈善总会已跨入全国慈善组织前列,目前已在腾讯公益平台互联网募捐17.96亿元,其中获得配捐3.15亿元,有3199万人次参与捐赠,共上线1146个项目。

互联网公益,为乡村带来的却不仅是一行行捐赠数字,它和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为伴,为乡村注入不竭活力,公益正和乡村一道,努力创造一种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让乡村永葆活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