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田七,土田七的功效与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田七的攻效与作用 土田七,土田七的功效与作用

土田七,土田七的功效与作用

2024-06-14 0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土田七Tǔ Tián Qī 别名 姜三七、竹叶三七、小田七、竹田七、毛七、贼佬姜、三七姜、姜叶三七、姜七、姜田节功效作用 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英文名 Rhizome of Local Involucrate Stahlianthus始载于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毒性 ;归经 心经、脾经药性 温药味 辛、苦

种 名: 土田七

学 名: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别 名: 姜三七、姜田七

科: 姜科

属: 土田七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ulo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R.M.Smithp[Monolophus yunnanensis(Gagnep.)T.L.Wu et Senjen;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Camptandra yunnanensis(Gagnep)K.Schum].

产地分布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有分布。印度、锡金也有。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15—30厘米;根茎块状,外面棕褐色,内面棕黄色,粉质,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状。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2-3.5厘米,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紫红色;叶柄长6-18厘米;花10-15朵聚生于钟状的总苞内,总苞长4-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2-3裂,总苞与花的各部常具棕色、透明的小腺点;总花梗长2-2.5厘米;小苞片线形,长约1.5厘米,膜质;花白色;花萼管长9-11毫米,先端浅3裂;花冠管长2.5—2.7厘米,裂片长圆形,长约1.2厘米,背裂片稍大,先端具小尖头;侧生退化雄蕊倒披针形,长1.6—2厘米,宽4毫米;唇瓣倒卵状匙形,长约2厘米,上部宽1.3厘米,深裂至5毫米处,白色,中央具杏黄色斑,内被长柔毛;唇瓣与侧生退化雄蕊卷成筒状,露出总苞之上;花药长约5毫米,花丝长约2毫米,药隔附属体半圆形,长约3毫米;子房卵形,长约3.5毫米,花柱线形,柱头具睫毛。花期5-6月。

生长习性

喜生长在温暖、湿润、有荫蔽的林下。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涝、耐寒。产勐腊、勐海、双江;生于海拔800—900米的林下与荒坡;

用途功能

根茎有散瘀消肿、行气镇痛的功能。

园林用途

土田七先开花后出叶,花白色,叶片红褐色或绿色。可盆栽,或作花坛镶边。块根可入药,有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作用。

土田七

【土田七的功效介绍】:

土田七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

【来源】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块茎。

【植物形态】土田七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根茎呈不规则圆形,芳香有辛辣味,根茎的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又可长出新苗。

叶基生,通常2~3片,形似竹叶,先端短尖,基部狭而成柄,有多数弧形平行脉。

花黄色。

广东、广西、江西有栽培。

【采集】秋、冬、春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主治-土田七的功效】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

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虫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外用:研粉敷。

中药百科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