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励志话,霍去病一句明志,戚继光胆量不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获得写一句话 历史上的励志话,霍去病一句明志,戚继光胆量不小

历史上的励志话,霍去病一句明志,戚继光胆量不小

2023-03-14 0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给大家带来以下这篇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品鉴!

古代历史上的一些狠话可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汹涌澎湃的情感,在某些时刻里,这些话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当时的心境表述出来。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作为西汉著名将领,其在世期间一直深受汉武帝的重用。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曾经率领一万骑兵去进攻匈奴,他带领这些士兵打得匈奴节节败退,最终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汉武帝面对这样的胜利,选择重赏了霍去病。

当时汉武帝赏赐了他美女豪宅,想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才之心。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霍去病竟然选择拒绝接受这些赏赐,霍去病拒绝的理由正是这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事实上,霍去病这句话一出口,就掷地有声地震撼了当时的汉武帝以及一众大臣。

当时匈奴是西汉王朝劲敌,没人知道究竟要过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地把匈奴灭掉,在当时,这个限期可能意味着永远。

霍去病在此时此刻说的这句话就相当于在发誓用自己的一生去对抗匈奴,这样的爱国情怀不得不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敬佩。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信念的决心。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的大半生几乎都在海边度过,他大多数时间都在为抗击倭寇而努力。

当时,流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只要听到戚继光的大名,都不敢露面。

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却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爵位。

在戚继光立下诸多战功之后,朝廷中包括皇帝在内仍然有大多数人都反对给他侯爵的位置。

致使大多数战将都认为委屈了戚继光,但他却毫不在意,甚至大笔一挥地写下了这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尽管戚继光的战功十分惊人,但当时的嘉靖皇帝并不在乎这些事,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财政方面。

所以,虽然戚继光当时的功劳足以封侯拜相,但嘉靖皇帝却没有任何封他为侯的想法。

更有甚者,戚继光写下了这样一句狠话后,彻底惹怒了嘉靖皇帝。

在嘉靖皇帝看来,既然戚继光说出了自己不想封侯的想法,那自然应该成全他。

后人也只能感叹一句生不逢时。

从理论来讲,戚继光这句话确实不合时宜。

毕竟,皇权至上的时代里,皇帝的意愿从来都是官场晋级的决定性要素,嘉靖皇帝的气度并不大,所以戚继光的这句话就相当于堵死了所有的上升途径。

不过,即便这样,这位抗倭英雄的光芒也没有被掩盖,历史从来都是公正无比。

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句话是赵匡胤对南唐后主李煜所说的。

赵匡胤出生于军事世家,自幼习武的他在后来的纷争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在平定割据政权并不断扩张势力之时,赵匡胤不可避免地和南唐后主李煜对上了。

在赵匡胤攻破南京之时,李煜就选择了投降。

947年,赵匡胤派人叫李煜过来朝见。

李煜担心自己此去可能会被拘押在一方天地中,他就让人去质问赵匡胤:南唐究竟有什么罪过?赵匡胤回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句话由此流传至今。

赵匡胤的这句话在当时的环境里所表达的意思非常明了,作为一国的皇帝,尽管李煜已经投降,但赵匡胤却不放心这样一个威胁时刻存在。

古代时期,皇权至上这四个字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皇帝的专制和独断才是皇权至上的本质,赵匡胤无法容忍南唐后主李煜存在的原因也源于此。

当然,相比其他用各种行为掩饰自己真正目的的皇帝来说,说出内心真实想法的赵匡胤更加霸气而真实。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这句话出现的背景实属大逆不道,但从后续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这句狠话既表现出了项羽志向,同时也恰巧符合了历史的发展轨迹。

当年项羽和叔父曾经在秦始皇游览会稽郡度过浙江之时,观看了秦始皇座驾路过的盛况。

当时路边站着大量的百姓,众人在见到秦始皇座驾之时,都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直视,只有项羽偷偷地抬起头看了一眼秦始皇。

也许是少年心性,看了秦始皇之后的项羽,对他的叔父说:“彼可取而代之”。

当时这句话吓坏了项梁。

他一下就捂住了项羽的嘴,并对项羽说,不要胡说,这是要满门抄斩的。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这句话被人听到的话,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

不过,经由此话可以看出,项羽的霸气从小就已展现出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