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题,答案早已写在这本书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歌名写一个故事作文 2023高考作文题,答案早已写在这本书里

2023高考作文题,答案早已写在这本书里

2023-06-17 1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施爱东:

一个理想化的,为普通老百姓所喜欢的故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故事规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故事中,好人最后没有得到好报,他的结局非常悲惨。学过《文艺理论》的人可能会认为,“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这就是悲剧,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于社会的深刻思考。可是如果你站在一个没有学过《文艺理论》的大爷大妈的角度来看,他们决不会把这样的故事当作好故事,因为这样的结局让他们心里非常不舒服,违背了他们心目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基本理念。

如果我们用一辆车类比一个故事,那么所谓的故事法则就是这辆车的轮子和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好的小说不能缺了这几项。但当所有基本项都具备后,真正触动读者的往往是这辆车的“装修”部分,包括人物的对话、剧情的细节甚至演员的表演。

从故事学角度看,为什么历史上人们总是热衷于寻找某个象征物来建构民族形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理解这类民族寓言?

无论“睡狮论”还是“龙图腾”的发明,都跟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有关。顾颉刚早在《古史辨》中就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大禹以及大禹之前的历史,都是神话,不是史实,至少缺乏史料能够证明炎黄等事实上存在过,但这些观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认为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因而一度遭到摒弃。这点从“睡狮论”到“龙图腾”的观念流变,以及“龙图腾”的实际意义重写中便能够看到。具体来说,“睡狮论”起源于清代末年,是民族主义者为推翻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而发明的一个具有启蒙性质的政治符号,当时的主要政治任务是推翻封建王朝,民族主义者不可能用一个“代表封建王朝的龙形象”作为自己的政治符号,他们选择了“唤醒睡狮”这样一个政治意象。

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龙图腾”又是何时兴起的?这就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政治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需要一个能够团结各民族共同对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符号。而当时,传统意义上的“炎黄子孙”是用不得的,“炎黄子孙”一词在清末特指汉民族,这一概念不利于团结其他民族尤其是满族同胞,不利于建立全国各民族统一战线。于是,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贡献自己的学术智慧,试图从上古文化资源中找出一个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政治符号,于是姜立夫、闻一多等一批爱国主义知识分子重塑龙形象,真正发明了现代意义上“龙图腾”的概念,以“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身份符号,争取全民团结,一致抵抗异族侵略。

所以说每一个象征物以及政治符号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在民族危难时期,这些政治符号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直至今日,符号背后的政治意义已经消退,曾经的政治符号也就逐渐沉淀为一种文化符号。当《龙的传人》在春晚舞台上响起时,人们已经几乎淡忘了关于它的那些曲折。

顾颉刚虽然没有为故事学的倡导发表任何宣言式的檄文,但他1924年发表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却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篇文章详细考证了民间流传的孟姜女故事演变过程,它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女子替丈夫“争取死后待遇”的简单故事,逐渐衍生出“哭倒秦始皇长城”这样一个枝蔓丛生的复杂故事。刘半农称赞“这故事是二千五百年来一个有价值的故事,你那文章也是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顾颉刚所创立的“历史演进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大批青年学者,使得民俗学和故事学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而且直到今天,还在为一代又一代的民俗学者所沿用。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从进化论的“变”的角度来研究民间故事,国人素来信古不疑古,指出了故事的“变”,“古”就不可信。所以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学者们看待故事的眼光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此才有了中国故事学。

(以上采访内容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年4月19日访谈《看到开头能猜到结局?故事成也法则,败也法则》,采写记者:申璐)

高考

加油

微信号|boyabook

新浪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