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活中的分类举例手抄报 化学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化学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2024-06-30 2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胶体的定义】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分散。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溶液就是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是分子或离子,微粒直径小于1nm。分散系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

【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

气溶胶:分散剂是气体,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如烟、云、雾等。

液溶胶:分散剂是液体,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

固溶胶:分散剂是固体,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

粒子胶体:分散质粒子是由许多小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土壤等。

分子胶体:有些物质的分子直径很大,达到了胶体粒子大小的限度,这种物质溶于水时也形成胶体,称为分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等。

区别:粒子胶体的分散质是小分子形成的聚合体,分子胶体的分散质直径很大。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布朗运动:胶体中胶粒在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属于微粒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

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此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

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加入可溶性盐、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或搅拌都可能引起胶体的聚沉。

可以用来鉴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有:丁达尔现象。

【典例精讲】

Fe(OH)3胶体:

制备方法:在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溶液出现浑浊;(2)当反应体系呈现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应立即停止加热,否则也容易出现浑浊,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3HCl,特别说明:此反应不标沉淀符号。

硅酸胶体:

硅酸胶体是液溶胶,其分散质是硅酸颗粒,分散剂是水。乳白色。浓度高时呈胶状。由硅酸钠溶液与弱酸作用或通过碘化媒交换钠离子而成。若向硅酸胶体中加入过量硅酸钠溶液,得到白色胶状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后在减压下加热蒸发,即制得一种多孔固体硅胶。硅胶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干燥的硅胶吸水后,逐渐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加热烘干后重新变蓝,可以重复使用。

三角洲:

江河之水,自然水中除海水、地下水不是胶体外,多为胶体。在江河入海口处与海水相遇时,发生凝聚而形成三角洲。那些能随着河水长驱入海的泥沙,因它们的颗粒细小能成为胶体状态悬浮于河水中,所以没有在中途坠下,而在与含有许多食盐、硫酸镁等电解质的海水相遇时,这些泥沙微粒所带的负电荷被海水中的阳离子所中和,胶体状态被破坏,就要结成较大的粒子沉淀下来,形成三角洲。

德智教育专注于初高中在线教育,关注德智便利贴,了解更多教育以及初高中各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中考以及高考相关资讯,请关注微信【德智便利贴】,微信公众号:dezhitip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