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不是“不含糖”,一文讲清甜味剂的是是非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甜味剂是口香糖的原料吗 无糖食品不是“不含糖”,一文讲清甜味剂的是是非非

无糖食品不是“不含糖”,一文讲清甜味剂的是是非非

#无糖食品不是“不含糖”,一文讲清甜味剂的是是非非|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得之甘美,自古有之”。

甜味的食物,能给人们带来能量,带来安全、愉悦、满足、幸福的感觉;不过,随着甜味越来越容易获得,人们的健康也渐渐受到“甜蜜”的威胁。

聪明的人类开始探索,如果有一种物质,既可以满足甜味的渴求,又不会长胖,那该多好啊!于是,甜味剂(又称代糖),应运而生,那甜味剂有什么种类?吃了有什么危害吗?今天就来聊一聊。

什么是甜味剂?有哪些品种呢?

它是一类食品添加剂,在赋予食物甜味的同时,几乎不提供或很少提供能量。

如果将蔗糖的甜度定为1,那么低于该甜度的甜味剂,称为低倍甜味剂:常见的有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

反之,高于该甜度的甜味剂,则为高倍甜味剂:例如,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其甜度从几十倍到上千甚至上万倍不等(比如,爱德万甜,其甜度尽可达蔗糖的20000倍),所以微量的甜味剂就可以令食物充满甜感。

除此之外,还可按是否提供能量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例如,高倍甜味剂和赤藓糖醇几乎不提供能量,因为经口摄入后被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20余种(详情可以参见下方列表)。

天然的和人工的甜味剂有什么区别?

天然甜味剂常来源于植物(如甜叶菊,罗汉果)。人工甜味剂是由天然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通过发酵、合成等化学反应加工而成的。

无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甜味剂,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都是安全的。

甜味剂有哪些应用?

甜味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你翻看糕点、饼干、调味品、糖果,甚至药品的配料表时,都会发现它们的踪迹。

甚至,许多标注“不含糖”“无糖”的甜味食物都可能添加了甜味剂,比如无糖可乐。

不过,甜味剂并不会增加蛀牙的风险,所以在牙膏,漱口水和口香糖的配料表中也可以看到它们。

某些甜味剂还有其他的技术用途,比如糖醇可用于保持蛋糕和馒头等食物的湿润度(出品好感糕点有依靠了!)。

如果你不想牺牲饮食的乐趣又有健康餐饮的需求,低卡路里的甜味剂在某种程度上倒是一个选择。

使用甜味剂安全吗?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中规定了添加的种类和每日最大可接受量即ADI( ADI,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日常饮食中可持续终生服用且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的量)。

另外,食物的标签上必须注明添加的是何种甜味剂,比如,糖醇类的甜味剂必须标注有轻泻作用(这是一种非感染性的腹泻,不同人对糖醇的耐受度有差异,请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甜味剂,因为是苯丙氨酸来源,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人无法代谢这种氨基酸,所以是禁用的。

也就是说,甜味剂与其他食品添加剂一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这个标准下,科学、合理地使用,就是安全的。

“0糖”就是完美的健康选择吗?

并不是。

在学术界,关于使用甜味剂是否获益仍处于争执状态,尚无定论。

1. 关于牙齿

甜味剂在口腔中不会被细菌分解,以它替代含糖产品可降低龋齿风险。但是0糖的碳酸饮料,其本身是酸性的,可能仍会削弱牙釉质。

2. 关于体重

当今,肥胖和超重不断增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糖的过量摄入,甜味剂作为含糖食品的低能量替代,在全球的销量日趋上升。

然而,甜味剂用于体重管理的效果仍不明确(一些研究证明有减重效果,一些研究显示体重没有改变,还有一些研究则发现甜味剂与体重增加有关)。

个人认为:对于习惯甜味的成人,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人群,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饮料可能是一个减少能量摄入的方法。

不过,比起0糖饮料,白开水才是“日常特饮”的首位。如果您实在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水,那么加一些新鲜蔬果片在水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关于血糖

甜味剂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较低,因此它可以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丰富的食物选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喜好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

不过,甜味剂对于糖代谢是否存在远期不良影响,目前仍不明确。美国医学研究所、美国儿科学会声明,儿童饮食中不应含有大量非营养性甜味剂,并且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儿童不要长期饮用含低热量甜味剂的饮料。

在我们享受“甜品”的时刻,甜味剂的出现,减少了些许能量的负担。不过,对于它们,我们还是浅尝辄止,适量为宜。

一些想和读者朋友们说的话:

有些读者已经发现并且在后台给我们反馈了——“小编,最近好像经常刷不到你们的文章,这是咋回事呀?”

是的,微信公众号它又㕛叒叕改版了为什么我要用哭泣的表情呢?因为改版后,大家如果不将【卓正科普】设为星标★的话,以后可能经常都刷不到我们更新的科普了。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再点击【设为星标】哦,以后就都能收到我们推送的科普啦~

给大家比一颗小爱心

| 本文作者

| 审稿专家

| 参考文献

1.https://www.eufic.org/en/whats-in-food/article/sweeteners-addressing-common-questions-and-debunking-myths

2.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02)。

3.Uptodate.无营养性甜味剂概述

|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luka   监制/耶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