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人在非洲种甘蔗的日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甘蔗主要种在哪里最好 内江人在非洲种甘蔗的日子

内江人在非洲种甘蔗的日子

2024-06-26 0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716年,福建人曾达一将甘蔗带到内江种植,为内江播下甜蜜的种子。从此,内江遍种甘蔗,“甜城”由此开始。

1956年,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糖厂——内江糖厂建成开榨。

上世纪80年代,内江蔗糖产量一度占全省的70%,全国的50%以上,制糖业在全国有口皆碑,甘蔗品种、种植技术也是响当当的,“甜城”美誉名扬天下。

上世纪90年代,内江糖厂开始出售制糖设备,一大批糖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陆续到省外或国外援建糖厂,带去甘蔗种植新技术,将甜蜜的种子撒得更远。

1964年出生的罗树远是一名甘蔗栽培专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十多年间,他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曾先后被派遣援助马里、马达加斯加、牙买加等国的糖厂企业搞生产。

三年前,罗树远回国,但在国外援建糖厂的日子仍给他留下很多难忘的回忆——

非洲甘蔗 用内江方法种

马里共和国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不发达国家之一。除制糖、棉花、纺织等企业外,马里几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

1992年,原国家轻工部、农业部等部门合作援助马里共和国上卡拉糖联项目(翻译为“制糖企业”),包括全套设备、设施、人才等。

时任内江市人民政府甘蔗生产办公室副主任罗树远与隆昌一名农业干部作为甘蔗栽培专家,被派遣到马里共和国做援建工作。罗树远负责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技术培训、甘蔗收运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等。

临行前,有人建议罗树远带些内江甘蔗品种过去,思量再三,他拒绝了。他说:“气候、地域不同,如果我们用内江甘蔗品种在当地种植,产量肯定要受影响,要带就把内江种植技术经验带过去!”

罗树远(左二)和同事在非洲

到马里后,罗树远发现当地人并不喜欢用甘蔗种尖。“这(种尖)在内江可算是好东西,育种最好不过了。”罗树远说服当地人留下种尖,但当地人并不买账,毕竟他们的祖辈一直习惯把种尖当垃圾丢掉。

罗树远只好到甘蔗地里把当地人丢掉的“垃圾”——种尖捡回来,栽种了一批在当地的中国专家试验园里。

半个月后,当地人惊奇地发现,这些“垃圾”都发芽了,他们高呼:“中国专家没有骗我们,这些种尖生命力果真很强!”当地人意识到种尖也是“宝”后,开始用种尖育苗,省了一大批种子钱。

这次事件后,当地人和罗树远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

非洲天气炎热,罗树远刚去时很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但他坚持经常到甘蔗地里转悠,为当地甘蔗种植“把脉问诊”,并把内江甘蔗种植方法传授给当地人。

在甘蔗地里,他发现甘蔗缺窝断行的现象严重,一批甘蔗栽种下去,只有50%的存活率。这一切,竟然是因为甘蔗种子留叶太多。

“甘蔗种去掉四分之三的叶子,就可以提高存活率。”罗树远告诉当地人改良种植方法,去掉叶子,甘蔗存活率达到了90%,当地人无不欢欣鼓舞。

内江甘蔗种植方法受到马里人的欢迎,当地人学会了如何科学育种、如何提高存活率,甘蔗种植产量大大提高,大受当地糖厂的赞赏。

内江蔬菜 在非洲变“巨无霸”

1994年,罗树远从马里共和国回国。2000—2004年,他又被派去非洲另一个国家——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岛国,全岛由火山岩构成,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在马达加斯加,罗树远不仅是甘蔗栽培专家,还是管理2500公顷土地的农场场长。

与马里不一样,马达加斯加降水少,甘蔗需要灌溉补充水分。“马里经验”不能照搬到马达加斯加,罗树远动起了脑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灌水计划,让新植甘蔗播种质量节节提升。

罗树远在国外工作过的一家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场经营管理上,罗树远严控各项开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使农场吨蔗成本不足9美元。2001年,甘蔗创造出了当地糖联创建以来的平均每公顷单产126吨、总产糖量2.4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这项纪录至今仍然保持。

在管理农场的同时,罗树远和农场里其他几名中国人,把日子过得很有“中国味”——

“在非洲吃带鱼吃到想吐。”罗树远告诉记者,非洲带鱼很便宜,一大筐几百斤,只需要花人民币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而蔬菜因为不易种,价格很贵。每次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吃蔬菜和淡水鱼。

因此,在去异国他乡的路上,罗树远他们的行囊里有一样东西必带——内江的蔬菜种子,包括白菜、莲花白、萝卜、茄子、辣椒等等。

蔗田一隅

“大家都是学农业的,能当农民,就饿不了饭。”罗树远告诉记者,因为气候、地域的因素,当地蔬菜种植不需要用农药,也没有病虫害,蔬菜在那里养成了“巨无霸”。

“十多公斤一个的莲花白,你见过没?这就是在非洲种出来的。”说起种蔬菜,罗树远就格外兴奋,“我们在那里种的莲花白,很多都是十多公斤一个,最大的有15公斤重,我还拍了照片呢;萝卜也是又长又重,最重的有8公斤。”

这些有趣的异乡生活,为罗树远他们的国外工作增添了很多美好的回忆。2004年,罗树远完成在马达加斯加的工作任务后回国。

让“内江经验” 为非洲甘蔗种植添彩

2005年5月,新的工作任务又来了,罗树远又被派遣去非洲另一个国家——贝宁共和国。

“希望内江甘蔗种植技术和经验能够帮上非洲人民!”罗树远在贝宁糖联(SUCOBE)担任副总经理,还兼管农业机械维修。

开垦蔗田

在糖厂,罗树远从酿酒的废渣里发现了“宝贝”——

“酿酒产生的废渣是很好的肥料,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当地人之前一直是浪费了的。”罗树远教当地人将废渣稀释后用来灌溉甘蔗,让这些废料循环利用,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罗树远在当地大力推广使用酒精废液灌田、滴灌新技术、保水剂、除草黑地膜等,创造出了自贝宁糖联创建以来的甘蔗平均每公顷单产58.8吨的最高纪录,这项纪录至今仍然保持。

在那里,罗树远还遇到了新的难题——甘蔗运输问题。工厂每天需要2800吨甘蔗,而每天农场上的拖拉机运输队只能运送1400吨,完全不能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

“用多劳多得的方法,我保证改革后,你们的工资会比现在高!”原本,运输工人的工资之前实行“计时运输”,为提高车辆装载率和周转率,罗树远改为“计件运输”,鼓励工人多劳多得。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工人的工资涨幅并不明显。工人不高兴了,开始罢工。这不仅急坏了罗树远,也急坏了工厂。罗树远找来翻译,耐心向工人解释,工人才复工。

罗树远(后排右一)和当地居民在一起

几个月后,工人的工资大幅提高,积极性由此调动起来,提高了运输量,满足了工厂榨量的需要,提高了甘蔗的入厂新鲜度,当年将甘蔗榨期缩短了,节约了近70万元人民币。目前,这个管理办法还在当地沿用。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罗树远还被派遣到牙买加泛加勒比糖业公司(PCSC)的大型机械化农场工作,在当地农场开荒种蔗,在同步恢复水利设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增加种植面积。目前,当地甘蔗生产处于恢复中。

2013年5月,罗树远结束工作回国。

现在,回忆起在国外援建糖厂的日子,罗树远仍觉得很“甜蜜”——因为他把内江的甘蔗种植技术带到了非洲,将甜蜜的种子撒播到了远方。(内江日报记者 段春秀)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赞是一种鼓励 |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下面点赞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