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发色不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瓷器青色来自于什么物质 青花瓷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发色不同?

青花瓷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发色不同?

2024-07-06 0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产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国产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有江西赣州、上高、乐平、上饶等,浙江、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都有丰富的钴土矿。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回青料(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2青花料的使用情况

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

明洪武时期,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上的原因,以及苏麻离青的青花原料中断,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明永乐、宣德二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了优良的苏麻离青青花料,苏料呈色浓艳美丽,加上永宣瓷器雄健豪放的风格,使得永宣青花瓷被历代追崇,成为青花瓷的至尊。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三十年来由于战争、社会动乱和灾荒连年,景德镇制瓷业受到了很大冲击,这段时期的青花瓷发色灰黑,瓷质恶化,在明代瓷史上被称为“黑暗期”或“空白期”。

成化青花瓷也有部分使用苏料,大部分瓷器使用国产“平等青”,也称“陂塘青”,是江西乐平县出产的一种含铁量少的青料。平等青发色浅淡而呈灰蓝,清丽淡雅,衬以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使得成化青花成为明中期青花艺术的代表,玲珑秀奇独步一时,为世所珍,历朝历代均以仿制。得益于平等青的清谈典雅,明中期的青花瓷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这一风格(直到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明中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明代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

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料使用蓝中泛紫的回青料,青花瓷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由于浙料和珠明料的大量采用,明末清初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到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3青花料的区别

元•【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

明永乐•【青花竹石纹碗】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一、苏麻离青 又叫苏尼勃青,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的专用料,用苏麻离青料绘制的青花瓷,蓝色浓艳,有银黑色结晶斑,并会出现晕散现象。原因是苏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与国产青料有明显的区别。书本上又称苏泥勃青,其实就是一种。它的特点有三: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会出现晕散现象;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会出现‘铁锈斑’;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现了土青料(石子青)时,与它混合使用后会出青料蓝色偏灰偏暗,没有原来的深蓝色了,且在放大镜下会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苏料由于来自西亚的伊拉克萨马拉地区,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故从永宣两朝开始,在瓷器制造上大量的与石子青混合使用。再者,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批苏料,这些苏料一直使用到万历19年左右方才用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凡采用纯苏料的瓷器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永宣至成化的大部分采用混合青料,少数仍然使纯苏料;而成化至万历19年的,几乎都是采用混合青料。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二、坡塘青又名“平等青 ”,成色淡雅清亮,明成化朝至嘉靖朝中期所用的青花料,产于今江西乐平。明正德朝官窑青花。曾用平等青,但用量较少。这种青料最早出现在明中期天顺、景泰两朝的江西乐平地区,该青料的成分中含铁量较少,使它的色泽柔和淡雅、几乎没有晕散现象,与苏麻离青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染色在瓷器中烧成后,呈色为常使用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窑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约70年。蓝中略有泛灰,但清澈、明朗,含杂质较少。我们在鉴别瓷器的年代过程中,如果认定了或认准了瓷器上的青花料是平等青,那么可以肯定的说,这件瓷器无疑就是明中期这70年之内的产品。

明洪武•【青花竹纹盘】石灵芝

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

三 、石子青亦称“无名子”,江西瑞洲(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等地)。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瑞州府志》:“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正字通》:“卢陵新建产黑赭石。磨水画瓷坯,初无色,烧之成天蓝。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画烧青,一曰无名子。”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使用的彩料就是石子青;《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废”的记载。可知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过石子青。这种青料最早出现在明中期天顺、景泰两朝的江西乐平地区,常使用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窑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约70年。该青料是明代洪武早期创烧的最早的青料,由于技术未能完全成熟,使之单独使用时色泽发灰并偏黑、偏暗,整体给人的感觉不鲜艳、不美观。正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使之在明代早期的官窑制作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石子青,只能参入到苏麻离青中,与它混合使用。到天顺、景泰时期,由于淡雅、靓丽的平等青的出现,使石子青料从此落入民间,作为民窑器物的主要青料,也就是说:到天顺、景泰时期,任何官窑都不再使用石子青料,而民间瓷器的烧造中,从明代洪武开始贯穿整个明代、清代各朝,直到民国早期,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料,它是我国民间瓷器烧造过程中使用年限最长的青料,这给我们以青料来鉴别瓷器年代提供了有力依据。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寿”字盖罐】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

四、回青;进口青花料;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写到“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下曰佛头青”。从明正德晚期起,官窑青花改用回青。明万历的《明会典》吐鲁番条款中有“嘉靖三十三年进贡回青三百一十八斤八两”的记载。证明嘉靖青花瓷使用回青料,一般于石子青按比例掺和使用,发色纯然一色,蓝中透紫。明隆庆,万历官窑继续使用回青。明代正德晚年,随着景德镇制瓷工业的发展,他们从西亚及新疆一带引进的进口青料,这种青料十分昂贵,可与当时的黄金比美,正因为它的价格昂贵,所以在很多瓷器上都是与石子青料混合使用,以此降低成本。当这种青料单独使用在瓷器上时,它会出现艳丽的蓝色,且蓝中泛紫;当参与少量的石子青料时,就会出现色泽艳丽,略呈紫蓝色;当石子青料的比例大于回青料时,在瓷器上就会表现出呈色偏灰蓝的现象。回青料的使用年限从明代正德年间一直使用至明代晚期的崇祯一朝约130年左右。

明天启•青花罗汉图炉

清顺治•青花云龙纹炉

清光绪•青花婴戏图碗

五、浙料浙江绍兴,金华一代出土的青花料,又叫浙青。国产的青花料中浙料为最佳,色重浓艳,轻则淡雅。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好。明万历中期以后至清朝前期景德镇官窑均用此料。明代晚期,由于政局不稳,年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景德镇御窑厂已无力继续使用昂贵的回青料。祟祯七年,御窑厂从浙江的金华、绍兴一带找到了一种比回青料便宜5倍以上的青料(起名为浙料),这种青料在国产青料中材质最好,它具有色重时浓艳、色轻时淡雅之特点。从明代晚期崇祯年间至清代晚期的光绪年间,几乎所有官窑瓷器的生产均采用了浙料,使用年限最长(达270年左右)。

清康熙•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清康熙•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清雍正•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六、珠明料;产于云南宜良,崇明,沾益,曲靖,富源等地,由钴土旷料煅烧而成,烧成后成黑色,为不透明状,清代多用此料。色调青翠明亮。在瓷器上最早发现使用珠明料的年代应该是崇祯晚期,该青料主要产于云南,江西和福建也有出产,但质量远不如云南,因此使用于官窑器上的青料几乎都是来自于云南的珠明料,民间青料均采用福建和江西两省的青料。珠明料的特点是:含锰量偏高,色彩稳定,颜色鲜艳,它的本色是灰中偏蓝,层次感较强。它在与其它青料混合使用时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在与石子青混合到适当比例时,在瓷器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层次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墨分五色的效果;当与适当比例的浙料混合时,会产生一种更为奇特,像蓝宝石一样的效果,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翠毛蓝‘’。另外,可能是由于战乱的原因,从明崇祯到清顺治这三十几年中,官窑的生产几乎处于停产状态,只有民窑有少量生产,所以世面上我们很难见到这一期间的官窑,自然更难到使用于这一时期官窑器上的珠明料了。但到清康熙时,或许是康熙皇帝特别钟爱珠明料的原因,该料得以普遍使用,几乎贯穿于整个康熙朝的制瓷业,而到雍正朝时又较少使用,到乾隆15年(即1751年)后珠明料即退出制瓷业,因此,珠明料的实际使用年限应该不足100年。

七、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民国早期,已经出现了人工制造的、价格低廉的现代青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学青料。这种青料在价格上比以上六种青料中最便宜的一种价格还低10倍以上,笔者也曾到景德镇了解过,现在一斤青料比我们食用的一斤茶油还便宜。正因为如此,从民国至今100年中,得以广范使用。它的特点是:稳定性不强,在瓷器上表现出漂浮感;再且不能象上述六种青料(均系矿物资料)一样,能在瓷胎上深入胎骨;还有年代越久,这种料会有明显的变旧、偏黄、偏灰的现象,它不会像矿物质青料那样永不退色……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如果您对我们的文章感兴趣,欢迎您关注我们!以便您了解第一手资讯!青花有语,一个认真有爱的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