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琵琶记三不从具体内容 《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分析

《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分析

2024-06-24 2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子菱

【摘 要】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奉为元代教化孝道戏剧的佳作,成功塑造了蔡伯喈这样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长期以来,在《琵琶记》的研究中,蔡伯喈一直是一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他始终处于一个巨大的矛盾漩涡中。本文将从家庭、婚姻、仕途三方面来分析蔡伯喈矛盾性的人物性格形象,探讨其人生悲剧的形成。

【关键词】蔡伯喈;《琵琶记》;矛盾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28-01

高明创作的蔡伯喈形象在当时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所塑造的这样一个欲要忠孝两全却始终处于矛盾痛苦中的书生类型,既不同于《张协状元》中张协那样发迹抛妻的负心形象,也不同于《荆钗记》中王十朋那样不肯再娶的痴情形象。其形象的出现显然要比以上两种传统的知识分子类型更丰富化,更具典型的意义。蔡伯喈的一生都处在自我矛盾中,无论是其言行,还是其人格,都处于矛盾分裂的状态。可以说,蔡伯喈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其一直在“大孝”与“小孝”难以抉择、“新弦”与“旧弦”难以取舍、“忠”与“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冲突中患得患失,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抉择,无论是在家庭中、在婚姻上还是在仕途上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成为了一个全身都是矛盾的人物。

对于家庭,蔡伯喈是矛盾的。一方面体现在其在追求功名与侍奉父母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体现在“大孝”与“小孝”之间的矛盾。他苦读诗书,在当时“秀才每都求科试”的大环境下,自然摆脱不了功名仕途的诱惑。《高堂稱庆》开头蔡伯喈便唱道:“十载亲灯火,论高才绝学,休夸斑马。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骋,鱼龙将化。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且尽心甘旨,功名富贵,付之天也。”从此段唱词可以看出蔡伯喈内心是矛盾的,对于功名利禄他还是向往的,只因要侍奉双亲,放弃考试。“李卓吾”在评点《琵琶记》“蔡公逼试”“正是:人爵不如天爵贵,功名争似孝名高”一句眉批道:“‘孝奈何说‘名,可笑,可笑!”“李卓吾”认为其将“孝”与“名”混为一谈,由此也可看出伯喈心中并不是全无追求“名”的根苗。但其心中经过一番争斗,在功名与孝道间,其选择了孝,决定不去考试,在其内心矛盾得到统一的时候,其父的逼试,使其内心的矛盾再次出现。《蔡公逼试》一出蔡公曾说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你若是做得官时节,也显得父母好处,兀的不是大孝是什么?”蔡公以做官扬名的“大孝”压事亲尽孝的“小孝”,逼迫其去参加考试。蔡伯喈在“大孝”与“小孝”的矛盾中服从了“大孝”的礼仪,无奈踏上了应试之途。

对于婚姻,蔡伯喈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无法抗拒牛丞相的逼婚,一方面婚后一边享受着荣华富贵一边又思念结发妻子。与牛小姐的婚姻,他本是拒绝的,《官媒议婚》一出中蔡伯喈曾说道:“闲聒,闲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是谁人,无端调引,谩劳饶舌。”“纵然有花容月貌,怎如我自家骨血。”蔡伯喈对于这段婚事并不想接受,但牛丞相“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他不得不屈服。入赘相府后,他有过“喜书中今朝,有女如玉”这般感叹,享受当前的富贵生活,可又时不时想念家中旧妻。《琴诉荷池》中他曾唱道:“旧弦已断,新弦不惯。旧弦再上不能,待撇了新弦难拼。”足以见得其在“新弦”与“旧弦”之间难以抉择,人在牛小姐身旁,心却在赵五娘身上,身心的分离让蔡伯喈处于长期的矛盾中。本是因思念赵五娘才弹错曲,却解释为旧弦弹得惯,新弦谈不惯,也足以见得蔡伯喈性格上的软弱性。《官邸忧思》中针对蔡伯喈的说白:“欲待使人径去,又怕老相公知道”一句,“李卓吾”在此处批语有云:“杀才!不孝子!难道差一人回去,他也来禁着你?就禁着你,大丈夫难道便为他禁了?可恨,可恨!”想寄封信回家都怕得罪牛丞相,“李卓吾”用这种讽刺的语气在此处表达了对蔡伯喈懦弱无能的不满。性格的软弱性也是造成其矛盾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仕途,蔡伯喈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要对朝廷做到“忠”,一方面却又想对父母做到“孝”。蔡伯喈对于留京做官本是拒绝的,他以“得侍双亲”为由请辞,朝廷的答复却是:“孝道虽大,终于事君。”在事君与事亲的矛盾中他不得已不选择做官。在剧本一开始的“副末开场”中就一再标榜要塑造“全忠全孝蔡伯喈”,在笔者看来具有极大的嘲讽意味。其所谓的“忠”,不过是遵旨在京做官、奉旨成婚,换来的是父母双亡,妻子饱受折磨;其所谓的“孝”,不过是遵从蔡公所说的“大孝”,应试做官,换来的却是对父母“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蔡伯喈欲“全忠全孝”,最终换来的却是“忠孝都不全”的结果。

蔡伯喈这样一个始终处于矛盾中心的人物,他的悲剧人生,有其自身的原因,他身上展现了知识分子自身存在的性格弱点。但更多的原因来自于他不可反抗的强大的封建制度,他试图反抗过,可结果是往往陷于更矛盾的环境中不能自拔,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妥协与顺从。作者借蔡伯喈这一矛盾的人物形象,展现出的是在封建统治下广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高明撰.琵琶记[M].蔡运长,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明容与堂刻本)[M].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1954.

[3]陈文新.论《琵琶记》的悲剧品格[J].戏曲艺术,2001(03):8-19.

猜你喜欢 琵琶记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矛盾心情的描写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0年6期)2020-07-24矛盾的我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30期)2020-07-23对矛盾说不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爱的矛盾 外一首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9年4期)2019-08-27凌刻臞仙本《琵琶记》考述艺术百家(2015年3期)2015-12-25

戏剧之家2019年25期

戏剧之家的其它文章兴山踩堂戏考略浅谈汉剧“三生”的表演形式我的阳新采茶戏丑行浅识当代大学生对戏曲艺术认知现状调查及传承发展建议研究致心中不灭的火浙江省传统越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推广探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