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精惟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琵琶女油画 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

2023-12-26 2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题记:2021年11月25日——12月5日,杨刚美术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1号、8号和9号厅举办,届时将展出杨刚168幅代表性作品,体裁涉及水墨写意、速写、油画、工笔、材料、书法等,题材涉及草原、音乐、体育、域外等多个大类,将全面展示杨刚的创作风貌。此文曾分四次刊发,现全文发出,由此文可大致了解杨刚艺术人生,欲看原作,请到中国美术馆。

杨刚(1946-2019),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1963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78年考为中央美院研究生,师从叶浅予、李可染、刘凌沧、卢沉、周思聪等先生,出版《杨刚速写》《极古极新——杨刚画集》《杨刚画传》《当代速写精萃:杨刚专集》《走近画家——杨刚》等。荣获全国美展北京地区甲等奖、国际艺术博览会一等奖等。

纵观杨刚的艺术人生,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1973年,这个时期有两个关键词:结缘绘画与走向科班。

杨刚1949年12月19日出生于河南周口市沈丘县,三岁时随父母来北京。父亲就职于农科院,是农业科学家,因为援藏而常年居于西藏。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是西北军名将李铭钟的女儿。青少年时期,杨刚就喜欢上了绘画。在四舅李克非等影响下,开始画水墨画。曾在四舅的带领下,拜访蒋兆和先生,蒋先生教导杨刚“要多画写生”。11岁时,杨刚水墨画《放花炮》参加新西兰国际儿童画展并获奖。

1960年,杨刚考入北京分司厅中学。在美术老师常锐伦先生的引导下,杨刚迷上速写,放学与周末都在街头画速写。当时,杨刚深受叶浅予、黄胄速写的影响,也接触门采尔这些大师的印刷品,喜欢俄罗斯的谢洛夫、欧洲的伦勃朗、马蒂斯的线描等。

1963年,杨刚17岁,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在老师温葆、王德娟先生的引导下走上科班之路,学校严格的训练为后来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写实功底。刚进入老美院附中的杨刚,受苏联折射的欧洲学院派影响,励志将来做一个像列宾、苏里科夫那样的画家。

这一时期的速写多已不存,主要的代表作有速写《央美教工连下地经过的路》《央美教工下放劳动》《石家庄烈士陵园》《学生扫墓》《北京街头》等。这一时期,杨刚偶尝试水墨画创作,现存《采胶女》《女工》等,这些水墨画基本在徐蒋体系范围之内,可见杨刚水墨的渊源所自。

洗衣少女,1972年

劳作者,1972年

石家庄烈士陵园,1973年

致敬,1973年

美院教工连经过的路,1973年

第二阶段,1973—1978年,这个阶段的两个关键词为:深入生活、草原为师。

1973年,杨刚27岁,至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文化馆任馆员,一呆五年,草原成为其第二故乡。在锡林浩特工作期间,杨刚多次跟随乌兰牧骑深入大草原写生,深刻了解了草原的历史、现实和风俗人情;入贝子庙临摹壁画,向当地的工笔画家包世学等学习,汲取了当地的创作营养。中央美院附中的科班训练,加上内蒙古大草原风情的激发,杨刚创作灵感涌动。

一方面,杨刚积极参加主题性创作。1974年,创作油画《打靶归来》,入选当年全国美展,该画描绘了知青和牧民打靶完毕,骑马归家的景象,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1976年被做成邮票和纪念封全国发行。1975年,杨刚创作的工笔重彩《到政治夜校去》,入选当年全国美展,画面描述数人相约骑马、骑骆驼前往政治夜校学习的场景。1976年,创作版画《阳光灿烂》,入选当年的全国美展,画面中女赤脚医生纵身上马、英姿飒爽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连续三年,杨刚分别以油画、工笔、版画不同体裁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可见用功之勤、画路之宽。

打靶归来,1974年,油画

到政治夜校,1975年,工笔

阳光灿烂,1976年,版画

不同于以上的主题创作,杨刚还画了上万张草原题材速写,牧民、草原、乌兰牧骑队员、勒勒车、马、牛、羊马倌、秋草、雪原等皆入于笔端,草原的日常生活成为其笔下的重要主题。及杨刚艺术观念转变之后,他更加看重这些非主题性的作品。这时期杨刚主要代表作品有:油画《草原骑兵》《男牧民像》,水粉《天地相感》,水墨《冬天的马》《套马图》《牧民像》《王胜利像》,速写《新娘别慈母》《打草山上》《牧场大队》《蒙族说书艺人》《草原写生》《雪原救灾》系列等。

草原骑兵,油画,1974年

男牧民像,1977年,30x21.5cm, 油画

天地交感,水粉,1975年

冬天的马,水墨,26x35cm, 1973年

牧民像,水墨,29x26cm, 1973年

女工,水墨,36x28cm, 1973年

套马,水墨,21x14cm, 1973年

套马图,水墨,25x32cm, 1973年

王胜利像,水墨,30x25cm, 1973年

男牧民像,水墨,41x26cm, 1978年

马,1973年,速写

牧场大队,1973年,速写

说书老艺人,1973年

打草山上夜磨刀,1973年

准备比赛的马,1973年,速写

打草山,1974年,速写

连环画《骑兵》之一 ,速写,1975年

勒勒车,速写,1977年,

新娘别慈母,1977年,速写,此作是杨刚《迎亲图》的原型

草原写生之一,1977年,速写

草原写生之一,1977年,速写

乌兰托娅,1977年,速写

第三阶段1978—1981年,这一时期有两个关键词:美院深造、关注日常。

1978年,杨刚32岁,考为中央美院首届研究生。当时处于改革开放之初,风气渐开,西方最新的艺术观念纷至沓来,杨刚充分吸收,艺术观念为之一新。中央美院名师云集,怀瑾握瑜,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启功等诸先生各有所长,杨刚又往访关良、程十发等江南名家,取南方画风之所长,问道切磋,日新不已。在中央美院,杨刚分配在刘凌沧先生指导下的工笔重彩组,摩挲古画,赴敦煌实地考察,临摹永乐宫壁画,渐感受到传统绘画之魅力。当时,杨刚正和就职于故宫博物院的书法家董正贺老师处于热恋时期,心情甜蜜而美好。沐浴在新时期,汲取外来营养,沉潜于传统,徜徉乎校园,处于热恋,杨刚艺术观念为之一新,能量渐积,沛然莫之能御也。

杨刚的敦煌临摹

杨刚的敦煌临摹

杨刚的敦煌临摹

杨刚的敦煌临摹

杨刚的敦煌临摹

当时,艺术观念上杨刚转变为艺术本体论,创作主题上关注日常生活。最为典型者为其研究生毕业创作《迎亲图》。80年代初,绘画领域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迎亲图》就是“生活流”的典型作品。《迎亲图》创作于1980年,全画规模为36cmx542cm,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语言,追求一种叙述诗的铺陈效果,画面采取了传统的长卷形式。分为客自远方来、新娘别慈母、宴罢归旗动和余兴满山川四个部分,重点突出婚礼的日常场景,着意刻画牧民迎娶新人的宏大场面,描述了新娘离家之际的复杂心情变化。

迎亲图之一客自远方来

迎亲图之二新娘别慈母

迎亲图之三宴罢归旗动

迎亲图之四余兴满山川

这一时期杨刚有大量速写,尤其1979年赴云南、黄山等地写生,创作了一批描述云南风情、黄山景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费逊影响,大都以线为主、线面结合,极为精彩。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杨刚西双版纳写生

第四阶段1981—1996年,这个时期的两个关键词为:入职画院、转向水墨。

1981年,杨刚35岁,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北京画院,专职从事艺术创作。

中央美院给了杨刚严格的学术和专业训练,北京画院则更符合杨刚散淡纯粹的天性。入职北京画院之初,周思聪先生对杨刚说,如果你不想干一番事业,可以来画院,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也可以来画院,关键在于自择。北京画院不用坐班,专职创画家有充裕的创作的时间,画家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尝试、探索。当时,又值杨刚新婚,生活安稳,又从事着喜欢的绘画事业,他心无旁骛、潜心创作,在北京画院如鱼得水。

这个时期,杨刚的创作依然以工笔画为主,主要代表作品还有工笔《韭菜花》《妈妈湖的传说》《套马图》《牧人一家》等,以细腻而带有装饰意味的笔调描述日常生活。

妈妈湖的传说,01

妈妈湖的传说,04

套马图,1982年,48X68CM,工笔

韭菜花,1982年,25X77CM,工笔

牧人一家,1982年,62X89CM,工笔

在书法练习方面,杨刚开始下极大的功夫。书法临习与创作贯穿杨刚一生,他广泛临习《书谱》、怀素、泰山石刻、米芾等,他的水墨写意能行之久远、进乎不已,他的水墨线条柔韧有力,就是因为得益于书法。

杨刚部分书法作品: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杨刚杨刚启动了水墨写意实验。杨刚喜欢草原,喜欢酣畅淋漓的感受,工笔速度太慢,于是杨刚逐渐转向了水墨。《长河落日》《女儿一岁》《指挥》《牧马人》等即是水墨写意尝试之初代表性作品。

女儿周岁,1984年,59X33cm, 水墨

女儿一岁,1984年,67X67cm, 水墨

指挥,1984年,水墨,尺寸不详

骑手,1984年,水墨,尺寸不详

第五阶段1996—2006年,这个时期的两个关键词为:解衣磅礴亦中亦西。

这个阶段,杨刚的创作主要有两个变化。

一是水墨大写意风格逐渐成熟。杨刚尝试做张力表现的水墨实验,强调意象造型、笔墨趣味,恍兮惚兮、元气淋漓,以简笔写出所绘对象的特征神韵,表现内在的精神的需要,形成了独特风貌。1996年,杨刚50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超越自我——杨刚艺术展》,展出大量水墨大写意作品,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这次展览展出了水墨《小世界·脸系列》《图腾》《天人》《人体系列》《马》《三种婚礼》等。吴冠中先生多次观看了这个展览,对多人评价道:“中国水墨画数五个人有杨刚,不,数三个人也有杨刚。”

三种婚礼,67x160cm, 1996年。中图是杨刚和董正贺老师结婚实录,左右是洋范儿和传统范儿的婚礼,是杨刚的想象。

哥萨克头像,66X41CM,1996年

二是重启油画创作。90年代初,杨刚的老同学、著名油画家艾轩对杨刚说,你油画基础那么好,现在不画太可惜了。杨刚于是又开始了油画创作。杨刚认为,西方表现主义油画和中国水墨的写意精神本来就是相通的,在油画创作中他强调中西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写意油画。杨刚的代表作油画《锡林浩特往事》,创作于2000年至2018年,该画背景是锡林浩特的贝子庙,画面朦朦胧胧、似真似幻,像是透过另一个时空观看到的境象,是现实与梦境的交织。

锡林浩特往事,140X180CM, 2000-2018年, 油画

从此,杨刚有意识地进入亦中亦西阶段,两手互搏,一手画水墨,一手画油画。杨刚义无反顾,嫁接中西艺术,在艺术历程上不断思考和求索或东或西的道路。杨刚说:“亦中亦西就是我的一,所以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要从亦中亦西而终。”

这个时期,写意水墨代表作有《八十七神仙》《千军万马》《快马加鞭》《墨马》《古战场》《轰》《牧民》《毕业生》《群人》《草原那达慕》《牧人之子》《草原摔跤手》、傩系列等。油画代表作有《夜马群》《乌珠穆沁草原》《乌珠穆沁马倌》《皇城遗韵》《金色牧场》《骑手》《湖畔马群》《门外有月光》等。

草原夜行,30X40CM,1999年,水墨

额吉,77X0CM,1999年,水墨

牧人之子,26.5X20CM,1999年,水墨

临帖,47X120CM,1999年,水墨

东乌旗马群,41X51CM,1999年,水墨

敦煌人物,2000年,尺寸不详

翻晒牛粪,2000年,水墨

湖畔饮马,2001年,22X26CM

风雨归骑,2002年,40X23CM

皇城遗韵,2003年,90X179CM,水墨

八十七神仙卷,2002年,水墨,尺寸不详

古战场,2001年,57X97CM

轰,2004年,89X146CM,水墨

牧民,2004年,尺寸不详,水墨

亲人上路,2005年,42X92CM,水墨

进球后的喜悦,2006年,48X66CM,水墨

草原那达慕,2006年,64X106CM,水墨

傩,1999年,油画,尺寸不详

锡林浩特水库,1998年,尺寸不详,油画

满都宝力格牧场写生,1999年,尺寸不详,油画

舞蹈家夫妇,1997-2005年,61X81CM,油画

莽原奔马,2001年,尺寸不详,2001年

雪雾霞辉,2001年,尺寸不详,油画

夏马群,2002年,油画,尺寸不详

那达慕赛马,2003年,油画,尺寸不详

天边的雪,2003年,油画,尺寸不详

乌珠穆沁马倌,2003年,油画,尺寸不详

夏雨隔牛背,203年,油画,尺寸不详

饮马黄昏,2003年,尺寸不详,油画

皇城遗韵,26X40CM,2004年,油画

套马,2004年,油画,尺寸不详

自由长旅,2006年,75X60CM,油画

杨刚十分热爱西方古典音乐,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具有强烈的音乐气息,富有律动之美。这个阶段,杨刚还创作了大量音乐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遗形得神,得酒神之精神,尤与音乐的韵律相通。出版音乐题材画集《乐之灵》,收录上百幅音乐题材作品,比如《乐队》《绘画》《琵琶女》《玉树舞》《唱诗》《大珠小珠落玉盘》等。

大珠小珠落玉盘,2000年,水墨,尺寸不详

唱诗,2000年,尺寸不详

指挥,2001年,尺寸不详,水墨

草裙舞,2002年,水墨,尺寸不详

草原歌手,2005年,68X33Cm,水墨

弗拉门戈舞,206年,70X34CM,水墨

这一时期,王颖生、王非、吕子真、兰子等从杨刚学习,之后他们皆成长为重要的画家。

第六阶段2006—2019年,这个时期的两个关键词为:入境庐中、臻于化境。

呼吸暗积,不觉白头。2006年,杨刚60岁,从北京画院退休,名其画室曰“入境庐”。入境庐典出陶渊明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居北京,身在闹市,但心自远也,不为境转,一往无前。杨刚说:“我一进入境庐就感觉到了天堂,一拿起画笔或者思考艺术问题的时候就感觉有神仙附体,觉得是最幸福的时候。”画室之名,体现了杨刚先生的状态和心境。所以出版杨刚讨论艺术的文集时,我们名为《心远集——杨刚谈艺录》。

虽曰退休,杨刚其实何尝休息,他每天清早起床到画室,中午回家吃饭午休,下午再到画室,晚上在家写字读书。这种生活状态从2006年一直持续到2017年,2017年杨刚查出结肠癌,开始住院治疗。手术之后,杨刚依然作画不辍,油画《迎亲图》等重要作品创作于这个时期。去世前几天,杨刚曾说“2017年10月,第一次手术后,我已深入考虑过死生问题,当时也创作过一些作品有所表达。这个时代的绘画责成我开出新的局面,但人世有代谢,我只尽我这一代应尽的责任,后面的事由后来者做。我的绘画作品就是自传,一生的行迹、志向、成就都在其中,成败让后人评说。”

迎亲图,油画,2019年,140X180CM

2019年年初,杨刚在入境庐创作油画《迎亲图》,三个多月后,杨刚辞世。

这个时期,杨刚创作了大量精彩作品,这次中国美术馆的展品主要从这个时期选出。比如,水墨《登上山顶》《望烟归》《余音》《驼队》《大马群》《草原那达慕》《山松》《古都遗风》《车窗外》《北方的森林》《谷暗千旗出》《冲向终点》《秋草黄》《长裙女骑手》《月亮颂》等。油画《毛毛雨》《白毛风》《霁》《草原婚礼》《雨后》《莽原奔马》《雪冰花》《打草山上的黄昏》《湖畔马群》《问路》等,代表着杨刚艺术的最高水准。

女儿硕士毕业,2006年,44X22CM,水墨

人群,2006年,70X48CM,水墨

山松,2006年,19X17CM,水墨

古都遗风,2007年,92X90CM,水墨

西藏舞,2007年,60X60CM,水墨

越过终点,2007年,41X45cm,水墨

祭祀者,2008年,78X48CM,水墨

提琴手,2008年,48X29CM,水墨

跃动,2009年,89X95CM,水墨

缅茵河畔,2009年,35X70CM,水墨

爱莎芬堡,2009年,水墨,尺寸不详

古暗千旗出,2009年,89X173CM,水墨

林中路,2011年,水墨,尺寸不详

原上草,2011年,45x55cm,水墨

双人滑,2011年,40x42cm,水墨

野火烧不尽,2011年,209x91cm,水墨

奔马群,2012年,尺寸不详,水墨

并驾齐驱,2012年,68x133cm,水墨

冲向终点,2012年,81x76cm,水墨

吹管者,2012年,尺寸不详,水墨

钢琴师,2012年,尺寸不详,水墨

高原劲舞,2012年,53x96cm,水墨

京剧,2012年,尺寸不详,水墨

乐队,2011年,51x74cm,水墨

马术,2012年,29x44cm,水墨

墨猴,2012年,50x77cm,水墨

墨猴,2012年,41x43cm,水墨

牧归,2012年,102x100cm,水墨

朦胧,2012年,43x40cm,水墨

奔马,2013年,38x39cm,水墨

奔马群,2013年,79x99cm,水墨

岛居图,2013年,尺寸不详,水墨

马球赛,2013年,44x44cm,水墨

模特,2013年,尺寸不详

芭芭拉,2014年,43.5x43.5cm,水墨

晚年,214年,44x44cm,水墨

高山滑雪,2014年36x34.5cm,水墨

加泰罗尼亚风情,2014年,90x280cm,水墨

林中,2014年,47x52cm,水墨

所向无空阔,2014年,44x44cm,水墨

高山滑雪,2014年,尺寸不详水墨

古战场,2015年,43x77cm,水墨

神驹,2015年,93x201cm,水墨

石狮,2015年,99x167cm,水墨

望烟归,2015年,33x44cm,水墨

冰雪那达慕,2016年,,水墨,尺寸不详

古战场,2016年,99x158cm,水墨

冬季那达慕马队,2016年,97x179cm,水墨

上马图,2017年,99x87cm,水墨

神驹,2016年,60x138cm,水墨

月亮颂,2016年,70x125cm,水墨

月亮颂,2016年,70x1407cm,水墨

苍茫大地,2016年,74x98cm,水墨

欢乐颂,2017年,100x367cm,水墨

草原野合,2017年,66x125cm,水墨

乌珠穆沁大马群,2018年,128x323cm,水墨

这个时期,杨刚的“自由长旅”、域外写生、体育、傻小子系列等引人注目。“自由长旅”系列水墨、油画20多幅,这些画面中往往有一位骑手,背景或在草原、大海,或动或静,动则骑手逍遥驰骋,静则静谧安详,杨刚从不同层面、意境、角度描写自由长旅的状态。

(杨刚的自由长旅系列)

域外写生系列有上百幅,杨刚游德国、美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地画速写不辍,回国后往往以水墨再写。这些画以中国的书法用笔描写外国的风景、风情和人物,既有域外风情,又有笔墨之趣,是亦中亦西创作格局的重要体现。

(杨刚的域外风情系列)

“体育系列”约有数百幅,杨刚喜欢看体育比赛,长年的速写训练使他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动态精彩瞬间,这些作品具有动态之美,因此有的评论家称杨刚“不动不写”。

(杨刚的体育系列)

傻小子系列是杨刚老年之际回忆初到草原的情景。

(杨刚的傻小子系列):

杨刚的一生是为这个时代的绘画开出新生面的一生。杨刚于写意水墨、油画、速写、工笔、书法等都有极高的造诣。杨刚的博涉多优好比唐宋之际的读书人,能出入三教,因为时势使然,不能只执一端,而要融汇中西两个大传统,创作出这个时代的标高之作。杨刚的水墨写意,既有科学造型,又有笔墨趣味。杨刚的油画,融写实与写意为一体,是油画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北京画院在杨刚去世时评价道:“杨刚创作出融通中西的水墨大写意、写意油画《望烟归》《余音》《锡林浩特往事》《毛毛雨》《白毛风》等作品,是中西相遇以来绘画创作的重要收获。”

杨刚淡泊明净,能免于名缰利锁,不为外物动心,不为市场所动,只听从缪斯的召唤,念兹在兹者唯在艺术探索本身。在艺术的王国中,杨刚纵横古今、驰骋中西,师造化、法古人,故能成就亦中亦西这样浩大的创作格局。

杨刚的一生是不断求索求变的一生。杨刚没有门户之见,不画地自限,于写实写意、古典现代等都有深入地体验。梅墨生先生在《我看杨刚》一文中说:“他个人在二十年间演绎了中国美术百年来的变化与演进历程,像一个缩影,从个人角度拷贝了这段美术风格变化史。”杨刚创作题材广泛,草原固是他的长项,但其音乐、体育、域外、人物、风景等题材都蔚为大观。

透过杨刚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灵魂深处的倔强、执着和单纯,那是隐藏在作品形式面貌后面的一种简括、质朴、率真的精神和气质。杨刚先生用一生的艺术创作,做着亦中亦西的努力,杨刚先生的艺术创作代表了当今画坛的一个时代的变革,让后辈看到中西所带来的困境、冲突、矛盾与突围,看到其努力和成果。

来源:亦中亦西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