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丨微周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理想的小学课程有哪些特点呢英文 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丨微周刊

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丨微周刊

2024-05-19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效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所谓“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有效”当然不只是指成绩提升,但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最直观的指标。

程红兵:好的课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规范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

1 规范课堂

规范课堂有三个维度:目标适当、内容恰当、方法得当。

一是教学目标适当。

也就是说聚焦学生的行为,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目标聚焦于让学生干什么,这是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因为知识与能力,要通过行为来体现;过程与方法,也是通过行为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通过行为来体现。因此,设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学情、符合教材要求。

二是教学内容恰当。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必须科学正确,课堂内容必须服务于学生、基于学生。

教师要保证课堂内容恰当需做到以下几点:

检查——什么是学生已懂的;

概括和提炼——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

讨论和交流——什么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

讲授和阐明——什么是必须老师讲的;活动设计与示范——什么是老师讲了也不懂,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懂的。

三是教学方法得当。

也就是说教师上课要自然、得体,不做作,想办法和学生拉近距离。

总之一句话,规范的课堂,应该是老师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学生听得清楚、想得明白。

2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有三个要求:目标精确、内容精当、方法精准。

一是教学目标精确,有水平要求、有数量概念、有质量要求,还要有时间概念。这一节课你要花多少时间让学生做多少事、完成的教学质量如何,都要有目标要求。说实话,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这个概念,课时不够就抢占学生的自习课。抢占学生的自习课,就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教学内容要精当,教师要根据学生来设置教学,目中要有人。很多老师在备教学内容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但在备学生方面几乎没花费多少时间。好课要让学生感觉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有眼神交流,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能知道他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

三是教学方法精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基于每个学生的差异。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素至少有三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组合方式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二种组合方式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方式;

第三种组合方式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最难实现的方式。

老师的作用在哪里?老师的作用在: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

换句话说,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孩子力量、给孩子拐杖、给孩子脚手架、给孩子资料包、给孩子相关的工具信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关于评价课堂,我认为好课除了教师的讲解精彩度,更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除了教学环节的完备性,更应注重教学结构的合理性;除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更应注重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热闹的课堂有时是好课,有时未必是好课。我们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的观点话切中时弊。

3 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有三个维度:思维层次更高、开放程度更广、文化意味更浓。

我们要把将规范课堂的“当”提升为高效课堂的“精”,进一步升华为智慧课堂的思维层次更高、开放程度更广、文化意味更浓。

一是思维层次更高。

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思维自由”。成功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一个梦。技巧可以速成,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

二是开放程度更广。

也就是能不能把课堂打开,能不能进一步把学生思维打开。课堂需要让学生找答案吗?需要。这就好比是给了学生很多逗号、句号,给了学生很多知识、很多所谓的真理,这些是需要的。但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一个个的问号,让学生通过充分想象、充分思考去探索答案,通过开放的课堂打开学生开放的大脑。

三是文化意味更浓。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要有自己的价值思想。一堂好课的组成要素当然包括了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方法,但是仅仅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绝对上不出一堂有智慧的课。

罗滨:好课是有标准的

1 好课的标准是超越学科、超越今天的,是帮助学生面向未来的课

从学习内容来看,一节好课,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

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更好的是学生要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有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并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学生往往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强烈。

所以,好课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有收获。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有实际获得的课,就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教育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课的标准也就随之变化了。

2 好课就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

教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一直是好课呢?

一是教师要永远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教到。让学生与情境(任务、真实问题)持续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知识、新认识、创生新意义的过程。

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具有综合性、群体性特征,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交叉进行的,在理解中应用,才能在应用中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因此,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经历和体悟,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他们。

二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学会专业化的学习设计,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边思考边讨论,边实践边解决,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教师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这也是对教育目的和教学价值的追问。

3 好课需要好的学习设计和实施

一是要有好的情境素材。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能造成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识角度。凡是针对学生认识障碍、需要理清认识思路的素材都是好的素材。

二是要有好的驱动任务。教师要能够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为什么?怎么办?思路性、关系性的任务是好的任务。

三是要有好的学习活动。思考、研讨、探究,概括、分析、解释,预测、设计、评价,建构模型等,凡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度参与课堂的活动都是好的学习活动。

四是要有好的教师行为。连续追问、证据反驳、思路外显、教练指导、搭设支架、引导启发、对认识方式评价、模型化,这些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有利于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是好的教师行为。

因此,好课可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基本要求。学生被触动、被激发,深度学习发生了,学生的成长有增值,就是好课。好课是有爱心、有责任、有智慧的课,是教师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每一天、每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在体验、感悟、改进中创造出来的。

焦建利:我们没有办法给好课堂一个绝对的标、和广为人们所接受的标准,尽管如此,好的课堂,总是有一些自己的特征

在我眼里,好的课堂应该具备这样五个特点 FEEEG。

Fun:有趣的

在过去,我并不认为有趣有多么的重要,而今天,想想看,如果无趣,孩子自然会昏昏欲睡,真正的学习就无法发生。

Engaged:参与性的

高品质的课堂,无人置身度外,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学生袖手旁观的课堂,注定不会是好的课堂。只有学生参与思想的对话,只有师生和生生之间展开互动和相互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品质的课堂。

Effective:有效的

所谓有效,在我看来,就是课堂教学达成预期目标,实现了预定的目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取得了理应取得的效果。

Efficient:高效的课堂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指投入产出比比较高。也就是说,在低投入(或是资金投入,或是时间成本)的情形下,取得高产出的成果,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而好课堂注定是高效的课堂。

Generative:生成性的

什么样的学生观,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课堂观。当教师把学生视为教育和教学的消费者的时候,课堂教学就是消费式的课堂。而高品质的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消费者,而且还是知识的生产者。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成性的课堂。

叶澜: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可是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有意义,即扎实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

有效率,即充实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层次的、困难的,他们分别有多少效果;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做,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生成性,即丰实

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即平实

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可是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有待完善,即真实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End

本文综合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编辑丨田佩

2019星教师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4月山城启幕

聚焦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创新课程最新实践样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