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互动仪式链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班级互动名词解释是什么 05 互动仪式链理论

05 互动仪式链理论

2024-05-30 0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如何理解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柯林斯首先提出,他试图用这一理论将社会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他强调要以“情境”而不是“个体”作为出发点,认为整个社会都是一个连续的互动仪式链。

简单来说,可以把互动仪式链理解为一个模型,这一模型通过研究微观群体的互动仪式得到相应的仪式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并非是单一独立的,而是比较复杂的会有反馈循环的结果。

因此,分析模型并没有太多价值(除非有能力改进模型),大多论文都是利用这一模型工具来分析具体社会行为。

二、前世今生

起源于对“仪式”的研究,仪式这一词语本身就附带了强烈的“情境”感,因此,很多论文中都会提到,当今互联网时代是否“身体在场”。

柯林斯在2004年出版了书籍《互动仪式链》,可以深入了解。

三、基本介绍

学术论文中较常用的是互动仪式的发生过程。

其中,组成要素有四个: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统一场所;

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

3.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些要素彼此形成反馈作用。

互动仪式化过程最终会产生一系列仪式的结果,主要包括:

1.群体团结种成员身份的感觉

2.个体的情感能量

3.代表群体的符号:这一结果也可以展开来说,代表群体的符号会反过来加强集体感,进一步强化互动,在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形成特定圈层。

4.道德感等

四、学术思路借鉴

1.大部分学术论文利用这一模型分析某种社会现象,如今大多是分析网络社会现象。

2.少量论文局部利用这一模型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3.这里提供一个新角度:可以尝试比较分析如今5G时代与过去非网络发达时代互动仪式的差异,毕竟,当下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还是有很大不同,因此也应当会产生很多不同的东西。

最后,提供一些知网现有文献分析角度: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出版社少儿图书直播营销探析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合作的困境与破解健身、社交、情感:运动健身App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链遗产旅游与文化认同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的“四川观察”抖音号研究互动仪式链视域下“三农”自媒体传播热的特征——以网红账号“蜀中桃子姐”为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