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孔雀说艺术故事Ⅷ,名画《吻》女主竟是时装改革先锋,首尔时装周国宝级设计师致敬《吻》演绎新现代时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珐琅品牌奥地利 黑孔雀说艺术故事Ⅷ,名画《吻》女主竟是时装改革先锋,首尔时装周国宝级设计师致敬《吻》演绎新现代时尚

黑孔雀说艺术故事Ⅷ,名画《吻》女主竟是时装改革先锋,首尔时装周国宝级设计师致敬《吻》演绎新现代时尚

2023-03-30 1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LIE SANGBONG 23 秋冬

黑孔雀说······第三季《艺术故事》(Ⅷ)

黑孔雀的心里话:

如何评价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Gustav Klimt?还是要知人论世,更重要的是从作品入手。

先从以《吻》为灵感的设计作品开始说起? 2023秋冬首尔时装周于15日至19日在东大门设计广场(DDP)举行。代表首尔的23个设计师品牌、7个新锐设计师品牌、国内企业1个品牌共31个品牌在时装周亮相。时装周的全球宣传大使是人气暴涨的新晋女团 NewJeans。

韩国国宝级设计师品牌LIE SANGBONG发布 23FW系列,通过与奥地利Belvedere博物馆的合作,将Gustav Klimt的作品与时尚相结合·······

关于克里姆特的《吻》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谨以此文,献给最爱的艺术和热爱艺术的人们。

#01

艺术与时尚和科技的新邂逅

——LIE SANGBONG 23 秋冬

LIE SANGBONG 23 秋冬 海报

近日,韩国顶级服装设计师同名品牌LIE SANGBONG亮相首尔时装周,发布LIE SANGBONG 23FW系列,通过与奥地利Belvedere博物馆的合作,将Gustav Klimt的作品与时尚相结合,展示了一种新的现代时尚趋势。

品牌创意总监LIE SANGBONG

李相奉(Lie Sang Bong)作为韩国最杰出的时装设计师之一,也是一位殿堂级手工大师和艺术家,自1985年创立同名品牌LIE SANGBONG以来,作品以东方文化为根源,加强人体结构感为主调并完美结合高定时装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国际。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的代表《吻》

此系列灵感来源于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的代表《吻》(德语:Der Kuss),作为20世纪早期的象征主义经典,也是古斯塔夫·克林姆最受欢迎的作品。因克林姆在传统油画上覆盖金箔,现代感更加突出。

开场舞蹈演员演绎唯美爱情

2023 秋冬系列大秀,开场以舞蹈演员演绎的唯美爱情点题,设计师将克里姆特艺术作品中的色情、强烈的色彩和重叠的线条与品牌高定风格技术和图案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强调艺术工艺的系列。

整个系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高饱和度,高明度的黄色为主调,穿插黑色、红色和宝石蓝。中间则背景一转,变成线描风格,以黑白无彩色为主色打造的极具现代感的几何线条,最后又回到黄色,呼应开头,结合舞蹈演员的倾情演绎,流畅自然高级。

第二部分以黑白色为主

此外,该系列结合了克里姆特代表作《吻》的 NFT(2022年2月14日发布,它被制作成一幅100x100的高像素数码艺术品,成为1万份不可仿制、独一无二的片段),呈现线上线下科技与时尚的新邂逅。

LIE SANGBONG 23 秋冬 谢幕

#02

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Gustav Klimt

——从《吻》说起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代表《吻》,1907-1908,奥地利维也纳美景宫美术馆

19世纪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总是充满满人类情感的描绘,代表作《吻》,描述了一对恋人在金色迷离的画面里,跪在悬崖边交缠相拥,女子抬起脸深深陷入男子的吻中的画面,这是他最知名,也是最商业化的作品,被视为克里姆特艺术生涯中“金色时期”的巅峰之作,也是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最耀眼的收藏品之一。画中大量使用了金片、银箔等装饰性要素,使画面看上去熠熠生辉、金光闪闪。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奥地利最伟大的现代艺术家之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德语:Gustav Klimt,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又译古斯塔夫·克里姆)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恩斯特·克林姆特是名来自波西米亚的黄金雕刻匠,看到这里就不会奇怪他的作品充满了拜占庭灿烂马赛克画那种金光灿灿的耀眼光芒了。

母亲安娜(Anna Finster Klimt),1906

母亲安娜(Anna Finster Klimt)对他影响很深,因为经济贫困而不能实现当音乐家的梦想,后来在克里姆特的父亲和弟弟相继逝世后,愈加贫困交加的母亲患上了抑郁症而精神失常。而克林姆特不得不肩负起家中和兄长家中经济责任,这次悲剧深深影响了他的艺术理念,不久他便开创了新的个人风格。

克里姆特工作室

克里姆特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为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1897年创立奥地利最重要的象征主义派别之一维也纳分离派(一群拒绝上一代保守学院派艺术和价值观的艺术家和工匠,力求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他还是维也纳新艺术运动( sezessionstil )图形艺术风格的主要成员。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克里姆最著名的是他带有镶嵌风格的装饰艺术,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而经典代表作有《吻》和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号》(在2006年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当时最高艺术拍品的纪录)《阿黛尔2号》《花草农园》等。

帕拉斯·雅典娜 Pallas Athéna - 1898,首次使用

夺目的金色可于1898年《帕拉斯·雅典娜》(分离派的象征是雅典娜,代表著智慧、技艺、战争的希腊女神。克里姆特於1898年画了他的版本)与《朱迪斯一号》(1901)首次见到,而金色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则是《阿黛尔一号》(1907)与《吻》(1907 - 1908)。古斯塔夫·克林姆很少旅行,但皆以其美丽马赛克镶崁工艺闻名的威尼斯与拉文纳,则很有可能是克林姆特得到金色与拜占庭式画风的灵感的旅行地点。事实上1902年克里姆特的确前往意大利北部城市拉韦纳圣维塔莱大教堂观看过拜占廷镶嵌画,获得使用金箔的灵感。

意大利北部城市拉韦纳圣维塔莱大教堂

而圣维塔莱大教堂就是拜占庭艺术在建筑上的反应。拜占庭艺术,是指公元5世纪后东西罗马分裂时产生的以东罗马主要疆域地区为中心的艺术,因它位于东方拜占庭,故有此称。(拜占庭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曾是希腊人的殖民城市,后世的史学家习惯用古典名来称呼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观念、东方神秘主义和新兴基督教文化的混合物。在建筑上,罗马灭亡后的建筑风格被拜占庭所袭用,因此早期的拜占庭建筑大量继承了沿用已久的罗马陵墓的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形式,如罗马万神殿式的圆穹顶,就被采用在拜占庭的教堂建筑形制中。这一座《圣维塔莱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早期作品的典例。

八角形平面图

这座教堂公元526年开工,公元547年竣工。是查士丁尼大帝建造。八角形的建筑和巨大的穹顶正是拜占庭的风格。从外表上看圣维塔莱教堂病不出众,但以内部宽广、复杂而著称,其穹顶由中央的八个墩支撑着。

教堂内部很宽广深邃局部:马赛克地板

教堂的室内采用了大理石和玻璃马赛克进行装修,柱头部分镂空雕刻,极具拜占庭建筑梦幻般华丽的风格,带有强烈的神秘宗教情绪,有“西方的圣索菲亚”之称。其中深绿色、金色、蓝色马赛克拼贴,与教堂古朴的罗马式外观形成鲜明对比。

局部镶嵌画《查士丁尼皇帝与大臣们》查士丁尼皇帝和大臣们,约公元54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而mosaic,镶嵌图案,音译为马赛克,不是用灵巧的画笔画成,而是用不同色调的石块、玻璃块、陶瓷等精心拼成,既有鲜艳夺目的色彩效果, 又有坚实稳固的结构感。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主体,背景简练趋于平面化,用贡布里希的话说“原始手法和精细手法稀奇古怪的混合”。闪烁而厚重的材料颜色和特殊的质感,在光线照射下增加了教堂的辉煌肃穆感和激动人心的永恒感。

查士丁尼皇帝和他的大臣们,约公元547年狄奥多拉皇后与侍从

从镶嵌画中可以感受到神秘的绝对的宗教性,同样反映在服装上。拜占庭初期的服装基本上沿用罗马帝国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普及,否定人存在的绝对宗教性性,推崇神性;更何况由于拜占庭实行政教合一,皇帝的衣服就是“圣服”,一切造型都得同时为王权和宗教服务。服装只是为了包藏和遮掩身体,造型僵硬呆板,色彩反而绚丽华美起来,成了区分贵贱的工具,体现王权的奢华流苏、宝石装饰、滚边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不是人,而是服装的面料质地、色彩和装饰,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从查士丁尼皇帝的着装中看到,他白色窄袖丘尼卡外套着一件紫色斗篷,皇冠镶嵌着五彩宝石,十分夺目。而皇后狄奥多拉则穿着有流苏装饰的短袖长袍,还多了一件华丽的肩饰,上面坠有宝石和珍珠,脚踩红色软皮子鞋,极尽奢华。

代表作《吻》局部

作为克里姆特最负盛名的画作之一《吻》,当时画家45岁,正处于巅峰期”金色时期,男人长袍装饰对比强烈的矩形形状,与女人形体装饰的圆形以及画面中生物形态中的花朵,这两种不同图案都来自克里姆特的个人符号主义——方块代表了一种男性的意志与力量,而椭圆形则代表女性的柔美。有的评论家认为这幅画表现“色情内容”;相反的看法则认为,画家表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爱,而是人类的普遍的共性之一:对异性的性爱。但相拥在悬崖边上,在绚烂的表象下,又总能窥见画中人的苦涩与愁闷、缄默与绝望。它给人的启示是青春短暂,爱情虚幻。

局部

而这些长方形、螺旋形、圆形的各色图案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也充斥着抽象、象征和神秘主义气息,非常有诱惑性,令观众着迷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方面,比如女人骇人的弯曲的脚趾与扭曲的手上,皮肤的上色暗示了正在化脓,呈现轻微颓废的美感。

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

克里姆特这种象征装饰主义风格——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比如大名鼎鼎的埃贡·席勒就是他的爱徒。

《吻》局部

克里姆特一生执迷于女人,作品主题常围绕着“性”、“爱”、“生”、“死”的轮回。克里姆特曾写道:“……我对把自己当作绘画主题,比画其他人更缺乏兴趣,而女人优先重要……我没什麼特别的。“他情人无数,但一直未婚。(据说克里姆特和另外两个女人几乎同时生了一个儿子,总共有16个私生子,)但却声称只有一个终生伴侣,就是这幅画的女主角,也其缪斯女神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

克里姆特和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

她既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情人也不是妻子,画家称为他的“终生伴侣”,她是克里姆特弟妹的姐姐也是画家最爱的模特儿。(兄弟恩斯特的小姨子,克里姆特1890年很早就认识了,在兄弟恩斯特过世后,克里姆特遭受重创,在一次补画恩斯特的作品时,他画上了年仅17岁的艾米丽),两人相识相知,不过在过往书信中( 克里姆特曾写过一些关于他所见事物与作画手法的事,但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常写明信片给与艾米莉·弗洛格,两人1895 年开始第一次信件往来。克林姆对她有说不完的话,20年里,他们共通信了400封明信片),只见纯洁的友情。也许这就是超越性和爱的精神盟友吧,惺惺相惜,那种克林姆唯一愿意与之合葬的关系。

克里姆特和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

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她既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情人也不是妻子,画家称为他的“终生伴侣”,她是克里姆特弟妹的姐姐,也是画家最爱的模特儿。两人相识时克林姆30岁,而艾米莉只有17岁,据称“吻”中的女主角正是艾蜜莉,不过在过往书信中( 克里姆特曾写过一些关于他所见事物与作画手法的事,但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常写明信片给与艾米莉·弗洛格,两人1895 年开始第一次信件往来。克林姆对她有说不完的话,20年里,他们共通信了400封明信片),只见纯洁的友情。也许这就是超越性和爱的精神盟友吧,惺惺相惜,那种克林姆唯一愿意与之合葬的关系。

艾米莉姐妹们与克林姆特,1905年摄于阿特湖克林姆特1891年画的第一幅艾米莉画像《肖像:艾米莉·弗洛格》

这幅肖像是克林姆的代表作之一,匈牙利作家赫维西,以着迷的态度形容这幅肖像“似乎来自一个色彩缤纷的蓝色世界,由珐琅和马赛克组成”。极富装饰性的闪着金光的蓝色连衣裙和环状花环把艾米莉自信优雅的气质表露无疑,在我看来,这是克林姆对艾米莉的深情告白,不只是单纯的肖像,而是一首充满爱意的蓝色恋歌。在克林姆的笔下,她就像宝石般璀璨,而事实也是如此。

敢为人先的艾米莉,开启时装革命

弗洛格绝非只是画家的灵感缪斯而已,她独立的灵魂令人敬佩,1904 年,艾米丽与姐妹波琳 (Pauline) 以及海伦 (Helene) 一起,在维也纳玛丽亚希尔夫大街 1b 的 “Casa Piccola” 开设了一间名为“弗洛格姐妹” (Schwestern Flöge) 的时装工坊。作为创意总监的她定期前往巴黎参加展会,并将前沿时尚带到维也纳。这蓬勃发展的时装店,鼎盛时期雇佣了80名裁缝,其客户都来自上流社会。

艾米莉设计的泳装很前卫个性艾米莉设计的珍珠鸟胸针,弗洛格私有饰品,出自维也纳艺术工厂

艾米莉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企业家。她在时尚上一直敢为人先,倡导“服装改革”,旨在将女性的身体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她设计了一系列宽大舒适的长袍,装饰有大量精练的几何图形,个性、前卫而神秘,是维也纳时尚界的先锋、分离派的参与者,堪称维也纳的”香奈儿“。遗憾的是,艾米莉设计的服装只有少数保存了下来。据克里姆特基金会 (Klimt Foundation) 的负责人特雷特女士说 阿特湖畔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中心 (Gustav Klimt Center)保存有一件缝有原版标签的浴袍,维也纳博物馆保存有两件服装。

两人合照克里姆特和艾米莉在阿特湖边

克林姆也很欣赏艾米莉的时装,他于家中工作与放松的同时,也通常穿着凉鞋与长外袍,并不着内衣。至于克里姆特的蓝色绘画工作服是否也是弗洛格的设计,目前尚未有定论。

美丽独立的艾米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具有强大的社交能力和设计才华,正如特雷特女士而言“在各个方面,她都是 20 世纪初的一个例外。”克里姆特 1918 年去世后,艾米莉·弗洛格继承了克里姆特的一部分遗产。1938 年 艾米丽彻底关闭沙龙。1952 年 艾米莉于维也纳去世。 她的荣誉坟墓位于维也纳-斯梅尔灵 (Vienna-Simmering) 的新教公墓中。

2022年1月26日,收藏这幅画的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和新兴艺术NFT投资基金artèQ联手,以NFT数字形态限量发售

克里姆特凭借他的画作永垂不朽,而于 1952 年去世的艾米莉却被众人遗忘。但是,正如研究人员所推测的那样,她被克里姆特永恒的镌刻在那幅最著名的画作《吻》中。而且去年1月26日情人节前夕,美景宫与新兴艺术NFT投资基金artèQ合作,发售馆藏名作克里姆特《吻》的NFT艺术品。这款被宣传为“数字爱情宣言”的产品在2022年情人节之前进行限量发售。《吻》被制作成一幅100x100的高像素数码艺术品,成为1万份不可仿制、独一无二的片段,然后以NFT的方式出售,每一件的售价约为1850欧元。谈及艺术品数字化这一趋势,美景宫总经理斯黛拉·罗立格说:“在数字时代拥有一件艺术品究竟意味着什么?自2020年起风靡艺术界的NFT潮流,给这个有意思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之前的数字化只是复刻品,而现在轮到了正版艺术品,为人民开辟了更多参与艺术品收藏的新模式。”

2022年6月《璀璨年代克林姆艺术沉浸特展》,在台北松山文创区

毕加索曾说“我14岁就能画得跟拉斐尔一样好”,而克里姆特14岁才进入维也纳的奥地利博物馆附属的工艺美术学校,接受长达17年的学院式的基础绘画训练,拒绝社交的他曾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我是一个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地画着的画家……任何想更了解我的人……应该谨慎的看看我的画。”下面的这幅《阿黛尔1号》,2006年却力压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成为成为当时最高价位艺术拍品)。

《阿黛尔1号》, 克里姆特,1907年。油画、银箔、金箔 / 帆布,规格:138cm×138cm收藏:纽约新艺廊,美国

《阿黛尔1号》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也是画家最得意之作。这位阿黛尔是19世纪末奥地利最富有的女人,奥地利制糖业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Adele Bloch-Bauer)的妻子。

《阿黛尔1号》,局部

华贵的阿黛尔身穿一件印有类似于古埃及荷鲁斯之眼纹样的连衣长裙,黄金衣服,仪态优雅、眼神迷离,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掩饰起据说一只有残疾的手指,克里姆特特别在背景及衬裙用上灿烂的金色,使得整个画面除了面部和裸露的皮肤像淹没在一片金色的海洋。花了3年才完成画作。在金光灿灿的画作背后有种情爱的交织和莫名的感伤,以及一种潜意识中最真实的人性欲望。美术史专家普遍认为,于1918年逝世的克里姆特可能恋上布洛赫鲍尔夫人。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的照片

阿黛尔在1923年留下遗书:愿丈夫在她死后,将克里姆特的画作献给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希望这些作品可以对公众展出。1925年,阿黛尔去世后,斐迪南一直把这几幅画陈列在她的卧室,直到德国吞并奥地利时,被纳粹士兵从他们临近歌剧院的连排别墅中抢走,后来为掩饰画作与犹太人的关联,改名为《Woman in Gold》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1905年。

《阿黛尔1号》于2006年6月以1.35亿美元天价,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名誉主席、雅诗兰黛集团董事长罗纳德·劳德(Ronald Lauder)标走。(力压当时世界艺术拍品最高拍卖纪录的保持者毕加索1.04亿美金的《拿烟斗的男孩》,成为当时最高价位艺术拍品。)此画现在收藏于纽约市的新艺廊,(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86街),成为镇馆之宝。

《阿黛尔2号》, 克里姆特,1912年。

《阿黛尔2号》(堪称最“昂贵”的女人画作)——2017年2月9日,据彭博社报道,被中国买家以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的价格从美国王牌脱口秀节目“欧普拉-温弗瑞秀”的节目主持人欧普拉·温芙瑞手中买下,(此前2006年11月,欧普拉以8790万美元从佳士得拍下《阿黛尔2号》,并借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做长期展览,直到2017年易手)。

《水蛇II》, 克里姆特

这不是克里姆特代表作的第一次转手,据外媒爆料,早在2015年11月有一位中国藏家以1.7亿美元从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手里私洽获得其代表作之一——《水蛇II》。不得不感叹中国买家进军世界艺术市场的实力和野心,也看到市场对于克里姆特的认可和追捧至极。

《花草农园》1905 - 07 年

备受赞誉的风景作品《花草农园》也作于克里姆特艺术生涯中的巅峰“金色时期”,是艺术家最优美的风景画作之一。《花草农园》1908年于维也纳“Kunstschau”艺术展中首度亮相;展览引发轰动,并奠定了克里姆特优秀现代艺术家的地位。早在当时,这幅色彩明亮丰富的作品之重要性已备受认同,两年后被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纳入馆藏。2017年3月1日,苏富比在伦敦举行的“印象派与现代主义”夜场拍卖中,《花草农园》以4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056亿元)的价格成交,创欧洲艺术品拍卖价第三(此前由苏富比从加拿大藏家David Graham处购得,后者在1994年以370万英镑的价格从佳士得买入)。

《哲学》,1899—1907年,壁画;《医学》,1900—1907年, 壁画;《法学》,1903—1907年, 壁画。

其实克里姆特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也经过了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创立分离派后不久,克里姆特接受了奥地利教育部的委托,曾为维也纳大学创作三件装饰壁画:《哲学》、《医学》和《法学》。因画面弥漫着忧郁、晦暗、甚至痛苦的情绪,充满了颓废、恐怖的悲观气氛,而被反对派认为“是‘晦暗形式下的晦暗观念’“艺术的丑恶”。最终被维也纳大学拒绝接受,并引起一场风波。遗憾的是1945年5月,三幅画最终被党卫队以“有伤风化”的罪名销毁,现在看到的只是照片。

《法学》构图草图《法学》1907年

克里姆特早期艺术深受荷兰象征主义画家图罗普、瑞士象征主义画家霍德勒和英国拉斐尔前派的比亚兹莱等人的艺术影响,同时吸收了拜占庭镶嵌画和东欧民族的装饰艺术的营养,致使他的画具有“镶嵌风格”。后来由于他对色彩强烈、线条明快的中国画以及其他东方艺术发生兴趣,致使他的画风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他的作品艺术价值随着时光流逝却愈加珍贵,下面以一组他的经典画作结束今天的分享。

《真相》, 克利姆特,1899年

《真相》这表明了他内心坚持自我的战斗精神,通过一个毫无掩饰的裸体红发女人,她手握真理之镜,上方引用了席勒风格的字体,写着:“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满足全部便坏。”

《达娜厄》, 克里姆特,1907-1908年水上城堡,克里姆特,1908阿特湖城堡2,克里姆特,1909阿特湖城堡4,克里姆特,1910《阿特湖畔的利茨尔贝格》,克里姆特,1910-1912死与生,克里姆特,1911年生命之树,克里姆特,1910《处女》, 克里姆特,1912-1913年《持扇女子》,克里姆特,1917-1918年。《满足》克里姆特作品

文字系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即处理

创作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理解

—— THE END ——

文章首发于“黑孔雀说“

有温度有深度服设分享

致力于创意服饰文化传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