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赛道:氢能源科技树,这回为什么点对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现在新能源用的什么电池 万亿赛道:氢能源科技树,这回为什么点对了?

万亿赛道:氢能源科技树,这回为什么点对了?

2023-06-10 0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次,市场基础不一样。借用网上的一句话,氢能源对大国来说,是战略;对小国来说,就是一场赌博。简单说,像中国和美国,都有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一个新技术出现了,即使短期不出口,也可以在国内找到足够的市场。这就导致,中国和美国在面对新技术时,可以同时扶持很多新技术,然后看哪个技术发展得好,就重点扶植哪个。换句话说,咱们发展氢能,是因为看到了氢能的确定性。而日本发展氢能,多少有点赌的成分。它的计划是,先把氢能发展起来,假如将来世界其他国家的重点都放在氢能上,就可以搞技术出口。但可惜,在日本对氢能下重注的时候,全世界几乎都把重点放在了锂电上。你看,外面不需要,日本的国内市场又不够大,这就导致氢能迟迟难有起色。当然,今天氢能已经被重视起来,后续日本可能会在技术输出上有所作为。

换句话说,过去总有人说,日本发展氢能,是点错了科技树。但事实上,科技树本身没错,关键得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去养大这棵科技树。

最后,氢能源的玩家主体不一样。按照咱们得到的卓克老师的分析,日本的氢能源,主要是由几家巨型公司主导推进,比如本田、丰田、日产。日本政府的政策,是跟着这几家公司走的。而中国的氢能源发展,是国家战略。注意,一旦是政府主导,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当年,我们提前大规模建设充电桩,就为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充电桩超过520万台,车桩比达到了2.5比1。

借用宝马公司之前一篇文章的说法,氢燃料电池发展中,一直存在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加氢站密度不够,就无法带动氢能源车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但没有产量和销售,加氢站运营商也没有扩张的动力。你看,这就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循环。假如有一个总体的顶层设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一个产业能发展起来,除了顶层设计,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它必须得能解决一个巨大的问题。能解决真实问题,才有长期价值。那么,氢能主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呢?这就是咱们要搞懂的第二个重点。

首先,长期看,氢能源足够清洁,效能高,肯定是理想能源。这些显而易见的长期好处,咱们就不多说了。眼下看,按照任泽平老师的分析,氢能主要能解决的问题是,新能源的资源和消费错配。

也就是,目前咱们中国的新能源,供给主要在西部,而需求大多在中东部。你看,光资源,是西丰东贫。而陆风资源,也普遍集中在三北地区。也就是,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而需求方面,咱们的主要用电方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占全国能源消费的70%。在地理上,有一条线叫胡焕庸线。这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你可以把它当成划分地区发展水平的分界线。胡焕庸线东侧,居住着中国90%以上的人口,西侧还不到10%。放在新能源产业,也存在一个类似的比例。发电主要在胡焕庸线西侧,而用电主要在东侧。

你看,这就牵扯到规模巨大的能源调配运输。而氢能在这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可以把风光能源转化成氢能。而氢能,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储存容量限制,非常适合长距离的跨区运输。换句话说,氢能的介入,相当于给中国的用电版图上,增加了一批容量巨大,而且特别稳定的蓄电池。

你看,氢能源的前景很清晰。现在的关键卡点,还是在氢的制备环节。说白了,制造氢的成本太高了。同时,后续的运输、储存,也都或多或少存在技术卡点。按照董世敏老师在今年氢能技术大会上的观察,目前氢能源的产业链很长,而且每个环节又有很多种技术方案。这就导致,产业很难形成合力。但好处是,探索的广度足够大,没准哪天,就会有新的发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