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课堂笔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总结+课后习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权有限原则的建立 【第7节课堂笔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总结+课后习题

【第7节课堂笔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总结+课后习题

2024-07-17 2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思想基础:霍布斯和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

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曾经发生克伦威尔的执政引起内乱,又将旧王朝请回来执政一幕。在大多数英国人看来,旧王朝绝对不行,民主共和制也行不通。唯一可行的,就是改造君主制度,使它在形式上保留君主制,但在本质上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议会民主制,以保障国会下院掌握最高的权力(立法权等)。

而这种制度的确立是议会权力日益扩大的直接结果,在“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王权,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在议会的主持下相继通过一系列法案,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1)时间、机构:1689年 议会

(2)内容 :限制王权 ,保证议会的权力与自由 (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3)作用

①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时间:18世纪前期

(2)特点:

①选民直选议员组成下院

②下院内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

③首相组织内阁

首相:立法权、行政权,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3、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②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

③结果: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发展。

(2)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①特点: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君主—国家元首、代表英国、维系英联邦

②核心: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三、

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对英国:

(1)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3)结束封建专制统治,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

2、对政治制度的发展

(1)为许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模式。

(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3、对世界历史进程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小结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使得议会的权力空前强大,有效地制约了王权。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民选的议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制约王权,是现代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雏形。这种代议制政治体制的建立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习题

详解

一、选择题

1.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

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

答案:D

解析:题眼是“13世纪中期”“国王……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B两项错误;司法权独立的原则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由题眼可知,材料强调了“法律高于国王、王在法下”的观念,故D项正确。

2.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这里的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题眼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使得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在18世纪,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故D项错误。

3.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 )

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英国光荣革命,题眼是“收效”。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不是光荣革命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体现封建专制的结束,故B项正确;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中叶,与光荣革命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故D项错误。

4.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B.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C.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D.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答案:C

解析:题眼是“上帝所托付的”“契约协定”。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坚称自己的权力是上帝所授,不应受到法律审判,而法官则坚持认为国王权力来自于人民契约。材料主要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归属,体现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C项正确;A项叙述有误,B、D两项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深刻的本质内涵,故排除A、B、D三项。

5.(2015湖南株洲一模)有学者认为,英国政体是典型的立宪君主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近代以来的英国( )

A.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英王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

D.从1689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

答案:B

解析: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不掌握实际权力,故A项错误;“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说明立法权高于其他权利,故B项正确;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大小材料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英王成为无权虚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的权力才彻底虚化,1689年只是起点,故D项错误。

6.(2015湖北宜昌一模)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法案规定,每个议员所代表的选民人数不相同,但行使的权力则完全一样。同时还规定,凡在1年中曾接受教区赈款及其他救济金者,丧失选民资格。这表明此次改革( )

A.体现权力下移

B.重视国民平等

C.漠视选民多寡

D.具有财产资格限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接受救济者丧失选民资格,可知经济地位不同导致选举权不平等,体现了对议员财产资格的限制,故B项错误,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故错误;C项只能体现每个议员所代表的选民人数不同,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四条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皇帝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年)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这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近代早期宪制和宪政思想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的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参考答案: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

意义: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的确立。

(2)理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关系:继承与发展。

(3)权力: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推进:1832年议会改革。

(4)趋向: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8.(2015湖南衡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益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明史》

材料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的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英国内阁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内阁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国:前期有票拟权,无决策权;中期权压六部,内阁首辅俨然宰相;后期遭打压,不敢弄权,致宦官专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英国:主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实行集体负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掌握国家大权,是政府首脑。英国内阁是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

背景:中国:为强化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但为解决繁重的政务压力而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形成。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实行议会统治,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内阁,内阁成为国家政权的实际中枢;最初国王主持内阁,后来国王逐渐退出内阁,“统而不治”,内阁首相成为政府首脑;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

(2)不同:明朝的内阁制度使得皇权专制得以强化而不受制约,明朝中后期皇帝为防止内阁专权,用太监牵制内阁,导致宦官专权,朋党倾轧,明朝的政治日趋黑暗与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英国的内阁制度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声明:高中历史(gzls11)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学习交流QQ群:472871744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