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国玉玺看历史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玺是什么样子的照片 从传国玉玺看历史变迁

从传国玉玺看历史变迁

2024-04-22 14: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国玉玺”简称“玉玺”,又称“国玺”“宝玺”。“玉”是材质,“玺”即古代皇帝的御用印章。

传说玉玺主体四方,棱长四寸;上雕神兽,名为螭(chī)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权力和武力;下刻篆书铭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一般来说,皇帝在发布圣旨的时候,并不会直接用传国玉玺沾印泥盖章。它更多是象征皇权的象征。玉玺并非只有一个,《后汉书》中记载,皇帝有“六玺”,用于不同种类的圣谕诏令:一乃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乃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乃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乃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乃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乃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这些玺印的作用和规格多次改变,但名称不变。 到了唐朝,增神玺、受命玺,是为八玺。此后历代又多次增刻,到明太祖立国时,玉玺种类已达到惊人的十七种;嘉靖年间皇宫失火,又补刻添为二十四玺;到清代更是增加到二十九玺,最多时甚至增至三十九玺,清乾隆年间为了理清玺印用途,核正为二十五玺。

玉玺作为皇帝之印,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嬴政为了彰显自己功德圆满,集德高三皇、功盖五帝之名,得“皇帝”尊号。皇帝作为“人上人”,别人自称“我”,他要称“朕”;别人说“私用”,他更要说“御用”,百姓臣子都不得僭越。于是,皇帝的印章也就有了专门的称呼——“玺”。据传,秦始皇曾命令李斯采蓝田美玉,制成了传国玉玺,以象征皇权独尊,神器镇国。又有记载称,秦始皇灭赵得和氏璧后,将其雕刻为传国玉玺。在此之后,有关玉玺的奇闻也流传于世间。传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巡游洞庭湖,忽然狂风大作,有人献策,应弃宝物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风浪果然平息。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华阴,有人持玉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称“祖龙”)

始皇帝本希望,这玉玺同大秦国运一样传承万世。没想到大秦是个二进制王朝。秦始皇三十六年时巡游北方,患重病,至沙丘去世。沙丘行宫曾是赵武灵王遇害之地,而此地又见证了秦王朝的急转直下。宦者令赵高借掌管符玺之事的职务便利,拉拢廷尉李斯,利用玉玺发动政变,拥立皇子胡亥为帝,矫诏令始皇帝长子扶苏自尽。始皇时期积累的大功大德在胡亥的统治下彻底显露。三年之间天下尽反,沛县人刘邦先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献上传国玉玺。楚汉四年争雄,刘邦攻灭项王,汉祚自此兴盛。

汉立国154年后,元帝即位,因用人不当、缺乏革新,社会积弊越发严峻,大汉王朝的承平治世走向衰落。汉元帝在位仅十六年,享年四十二岁。他的原配皇后王政君却有高寿,见证了西汉的衰亡。孝成、孝哀一连两任皇帝纵欲暴毙,致使外戚得权。王政君背后的王氏外戚做大。太后侄子、穿越者王莽升任宰辅后,意欲篡夺皇位,向太后讨要传国玉玺。王政君念及皇恩,不失忠心,训斥王莽,怒火中烧,将玉玺摔在地下,磕碎一角。

最终王莽如愿篡汉建新,用金填补了玉玺。作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王莽上位后开展了一系列托古改制的革新,发放劣币,恢复井田,既得罪了豪强,又造成了经济混乱,在他的努力下,百姓生活愈发困难。霎时间各地武德充沛,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建号“更始”,声势浩大,攻入长安,杀死了王莽,得传国玉玺。不久刘秀与绿林进行了友好的互动,自幽州起兵,击败绿林,得到玉玺。刘秀于称帝十二年内一统天下,光复汉室,是为汉光武帝。

东汉的国运在汉和帝27岁的溘然长逝后急转直下。在地方上,功臣及勋戚军功官爵不被遏制,使他们有割据一方的野心,开始兼并田亩,越做越大,形成了世家大族。代表世族的外戚势力与代表皇权的宦官势力打成一片(物理意义上的),朝政混乱。黄巾起义击碎了表面的平静,地方世族以平叛之名建立武装,董卓入京把持朝政后,各地军阀竞相反对。破虏将军孙坚锐气一时无两,连破董卓军,董卓恐惧,引洛阳军民百官迁都长安,放火烧毁洛阳。孙坚进入洛阳后,在枯井中偶得传国玉玺,决定帮皇帝保管玉玺。孙坚天命加身,不久后就在征伐刘表时中箭身亡。袁术占据淮南,从孙坚之妻吴氏之处“借”得玉玺。《三国演义》中则称孙策为借兵攻取江南,向袁术献上玉玺。袁术更是天命之子,得玺后公然称帝,招来群雄征讨,不久败亡。玉玺遂落入曹操之手。大汉忠臣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再造大汉朝廷。

曹操掌权期间始终权倾朝野。曹操死后,其子曹丕被迫从汉献帝手中得到了玉玺,献帝禅让于曹丕,曹魏立国。曹丕受禅后在玉玺铭文旁增刻:“魏所受汉传国玺”。文帝、明帝皆寿命不长,满门忠烈司马氏执掌权柄。历经三代四人,司马炎最终也被迫称帝,建立晋朝,得到了玉玺。随后楼船南下,灭吴一统中原。

晋武帝太康治世的背后是世家大族的穷奢极欲。晋武帝晚年为保皇位不受外人夺取,大肆分封宗室为藩王,再加上皇嗣聪慧(讽),纷争再起。各诸侯王纷纷起兵,相互征讨,同室操戈。更有甚者,引外族入中原以为援助。精汉匈奴人刘渊趁机起事,立国号为汉,割据一方。其侄刘聪攻破洛阳、长安,俘虏晋愍(mǐn)帝、晋怀帝,夺取传国玉玺,西晋灭亡。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世族的拥立下即位,虎踞南方,建立东晋。匈奴汉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或“前赵”。羯胡石勒建立后赵,攻灭前赵,得传国玉玺,又于其上增刻“天命石氏”。后赵在暴君石虎少儿不宜的统治下灭亡。石虎养孙,汉人石闵夺权,很快改为原姓,即冉闵,灭后赵,建立冉魏。东北方鲜卑慕容氏建立燕国,发兵南下,冉闵不敌,为向东晋乞求援兵,把玉玺献给东晋。自东晋后,南朝宋齐梁陈皆篡夺前朝帝位,玉玺也随之不断易主。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不久,大周随国公杨坚篡位称帝,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发兵南下灭陈,攻破建康,俘虏陈帝陈叔宝,得传国玉玺。

隋朝盛世基业在隋炀帝杨广挥霍下土崩瓦解,隋末各地反叛四起,隋炀帝于江都被禁军杀害,萧皇后和皇孙携玉玺北上投靠突厥。

天下还是忠良居多,而后大隋唐国公李渊起兵晋阳,攻灭隋末群雄,一统天下。秦王李世民很快便展现出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一面,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大唐盛世自此展开。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北方突厥就趁乱南下,直抵唐都长安。李世民被迫与突厥颉利可汗在渭水岸议和。渭水之盟后四年,大唐积蓄国力,击破突厥,邀请颉利可汗进长安跳胡璇舞。炀帝萧皇后也携玉玺还唐。

传国玉玺,不只是一个大玉块,更是皇权正统的象征,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王朝兴衰更替。盛世安定时,它号令天下,风光无两;衰颓战乱时,它辗转四方,颠沛流离。玉玺往往与皇权共进退,更与天下共进退。

自安史之乱起,大唐王朝面临藩镇割据的局面,尽管偶有中兴,却仍蒙受长安六陷、天子九迁之辱。宣武节度使朱全忠领军入长安,杀唐昭宗,唐朝灭亡,后梁建立,玉玺为后梁所得。但地方割据更加严峻,战乱频仍。南方以吴王杨行密为首的势力反对后梁,朝廷无力征讨,遂形成十国乱世。朱温死后诸子弱势,被其世仇晋王李存勖翻盘,后梁灭亡。李存勖于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夺取了玉玺。但皇权仍然不稳,兴教门之变后李存勖败亡,李嗣源夺取帝位,是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其养子“天命玄鸟”(指和殷商纣王一个结局)李从珂率军夺取皇位,但却猜忌功臣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和“儿皇帝”为代价换来契丹支持,李从珂不敌,登玄武楼自焚,后唐灭亡。传国玉玺在此次大火中不知所踪,玉玺的风云疑踪也时隐时现。

后世遂没有了明确的原样玉玺,玉玺也由此皆为自制。历代统治者为鉴寻真迹费尽心思。宋哲宗、明孝宗都曾得民间进献的玉玺,但真假难辨,事情也就不了了之。1924年冯玉祥逐溥仪出宫,同样派人索要玉玺,仍旧无果。有关玉玺的传说众说纷纭,作为未解的谜题,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

1949年6月,党便开始为新中国谋划制印,9月27日确定相关印文。1949年10月31日,一枚以铜制成、刻着宋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的“开国大印”正式投入使用,也在宣告着,国家的权力,不再归属于高高在上的一家一姓之帝王,而是属于全中国的亿万人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