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小望 望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山武安楼的由来 南楼小望 望春

南楼小望 望春

2024-06-03 0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吴德强 本报记者 程 慧 戚虹鸿 文/图

陆游《玉山县南楼小望》

小楼在何许?正在南溪上。

空濛过钓船,断绝闻渔唱。

征途苦逼仄,舒啸喜清旷。

安得此溪水,为我变春酿。

“小楼在何许?”这个春日,我们循着陆游的脚步而来。

沿着时光溯流而上。800多年前,南宋淳熙六年九月(公元1179年),一个细雨空蒙的日子,五十五岁的陆游途径玉山。连日来的车马劳顿让诗人困乏不堪,他想要远望舒缓下心情,于是登上城里的南楼。征途漫漫,诗人从建阳(今福建建瓯)往衢州,翻山越岭一路走来,稍作停留之际,不想却被眼前一川灵动的河水着实惊艳了。干渴多日的诗心也被滋润了,“舒啸喜清旷”禁不住放声高歌。枯燥烦苦的旅途,有了水仿佛就有了灵动与惬意。

北宋灭亡之际,陆游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传统的忠孝家国思想中成长,一生创作颇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满腹才华却因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陆游的《玉山县南楼小望》正是这一时期的力作。

登上小楼的时候,是淳熙六年九月的傍晚,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陆游在看到“半江青山半江城”满是惊喜——渔船在宽阔的河面划过,断断续续传来若有似无的歌声。在美景中得到慰藉的诗人,喝着由冰溪河水沏成的茶,仿佛喝到了久违的美酒。内忧外患的时代,诗人担忧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是多少心事难以言说,只得赋予这一江流水。

南楼也称“冰溪第一楼”,关于它的身世,《玉山县志》中有记载:古时文人墨客常在楼上谈论诗文。它坐落于玉山冰溪南岸县城南门附近,是一座白墙青瓦的四方形两层盔顶建筑,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向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中的南楼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据考证,曾经的南楼在如今的南门附近,原来的小楼早成了居民区的一部分,只有附近的清代的考棚和沿河明代修建的古城墙还在述说着亘古不变的历史故事。几夜的春雨过后,冰溪河更加丰腴,河岸边可见几艘旧式的渔船。当地人告诉我们,过了丰水季节,会在河面上架起浮桥连接两岸。人走在浮桥上可以看到墨绿色的水草在水中随着波流来回飘荡,在浮桥上行走会发出“咚、咚”的声响,别有一番趣味。数百年后,我们依旧能徜徉在冰溪河畔,在云烟轻抚、竹舟逸韵、渔歌相和中,体验陆游笔下的美景。远远地好像可以听见来自南宋的鸡鸣犬吠,旧城门打开和关闭的吱呀声,古老的青石被踩响的哐哐声。

沿着冰溪河蜿蜒而上,绿意盎然。以“信江源乡村原始记忆”为主题的万柳洲公园沿河而建。园内依据现存的历史资料复原了当年陆游登临的南楼,这是今人对古人的一份追念。

走进万柳洲公园,柳絮飘飞。公园修得极为雅致,早已是县城居民闲暇时的好去处。水车、柳林、古街古巷,旧砖、旧瓦、旧石板让整个公园满是古色。吱呀的老水车转出了一世风尘、古朴的戏台上还在演绎着人世百态。沿着公园的小径一路前行,农家小院、磨坊、油坊、豆腐坊等景观再现了信江源头农耕文化之乐趣,让城市中人们回味起久违的乡愁。穿过水磨坊,南楼矗立眼前。两层小楼设计新颖别致,第一层为砖石结构,四面敞开的圆形门,不论从哪面往外看都能看到不同的别致景色;二楼为木质结构,十二扇窗户,每一扇窗户望出去也都是一番独特的景象。遥想当年,陆游在南楼之上极目远眺,满川的烟雨和轻摇的小舟,眼底的悠然和心底的忧虑,国家的未来和个人的命运,都让诗人无法平静。看似轻松闲适的笔调中掩藏不住满腔的壮志豪情,于是留下一段“安得此溪水,为我变春酿”的千古佳句。

展开全文

历史消长沉浮,冰溪河奔流向前。如今,站在新南楼上,目光沿着冰溪河向远处眺望,我们能看到玉山更美好的容颜、更幸福的图景。高品位打造旅游的玉山将梦里水乡、东南门公园、万柳洲公园、七里街、文成塔民俗文化园等沿河美景串景成链。全域旅游,玉山已经走在前面了。此刻,若能穿越历史的烟云,在此小望,诗人应会有另一番豪情喷薄而出吧!

夕阳渐渐沉入文成塔腰际,七里街火红的灯笼亮起来了,又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链接 名家解读 ——

董纯敏(玉山县诗词学会会长、玉山一中教师):

根据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和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这些史料专著可以得出此诗陆游于淳熙六年九月从建阳(今福建建瓯)出发经武夷山再由玉山往衢州,在玉山稍作停留并写下这首诗。

整首诗歌热情奔放,诗句明白晓畅。诗开头两句交待南楼所在方位。只是南楼并非我们现今通常所说的冰玉楼。按明代邱睿《冰玉楼记》及清代各版的《玉山县志》,冰玉楼在玉山东津桥西;而放翁该诗所咏南楼,据同治《广信府志》说“在冰溪南,今废”。“南溪”当指县治南面二里许的冰溪。诗三、四两句,写登南楼所见之景象。水气氤氲,烟雾迷茫之中,时见渔船数只,亦闻渔人短歌,断续传来。五、六两句,写自己一路羊肠逶迤,山道盘曲,到达玉山县邑,胸襟开阔,心旷神怡,那何妨学孙登登高长啸?末两句,诗人面对清澈见底的冰溪水,生发“为我变春酿”的奇想。诗兴和酒兴,都在这里了。大概陆游长途奔波,舟车劳顿,抵达被前人誉为“冰为溪水玉为山”的玉山县,心情大悦。烟雨迷蒙,渔歌互答的景致,令放翁诗兴大发,所以有末句的奇思妙构。

另外,放翁此次途径玉山共作诗三首,各版县志多收录这首《玉山县南楼小望》,但《玉壶亭》(未详所指,但非玉光亭)及《南山》一首,我所见到的几种《玉山县志》均未收录,现将《南山》一首录下,以便参阅,诗见《剑南诗稿》卷十一。

“步过县南长桥游南山普宁院,山高处有塔院及小亭,缥缈可爱,恨不能到偶扶藤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襟。山萦细栈疑无路,树落崩崖欲压人。朝暮有程常促促,何因携酒上嶙峋。”

诗题中所谓南山即今之武安山,普宁寺至今香火颇盛,武安山顶的武安楼已重建,巍然可观。只是放翁过而未登,所以颈联所述,未必切实;末句所谓“嶙峋”,但以诗家豪放语目之可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