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知乎转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猴子打得过韩信吗知乎 淮阴侯韩信(知乎转发)

淮阴侯韩信(知乎转发)

2024-07-10 14: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史应该实事求是,而不是像饭圈那样只知道吹黑,粉圈自萌。筑神坛毁神坛均是很无聊的行为。

按照大众传统印象,韩信是从汉中拜为大将军一步登天,开始带兵打仗,从此大胜仗的主帅都是他,败仗他都不在。事实是很多人根本对韩信就不了解,也由于《史记》记载方式的问题,很多人读史书根本读不出矛盾之处,也不会从矛盾之处引导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在《史记》《汉书》中均无记载,有记载的最早出处也是元朝了。《史记》已把还定三秦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但是还是有人视而不见。韩信去掉那些后人的附会事迹,他依然是战绩惊人,无愧兵仙之称。何来解释了那些后人的附会就是心存不轨要把人拉下神坛呢?

4暗除陈仓是他,还定三秦是他,彭城之战大败时没他,京索反击是他,往后横扫诸侯,以至垓下大决战都是他。

等于说,韩信从拜将开始,就一路见神杀神。汉军关键性的胜仗都是他打的,败仗都跟他不沾边,刘邦得天下全靠韩信。

其实,这种故事既不合理,也跟史书其他记载颇有矛盾之处。

先说说韩信拜将之前。

韩信的具体出生年代已不可考,其在公元前208年投奔项梁,起码也二十多岁了。

韩信投奔项梁,不要以为他就被拜个什么小官职了,当然是从小兵干起。

后世往往对这些运筹帷幄的名将的印象就是风度翩翩的儒将,其实在那个时代,底层人士要成为名将,起点就是冲锋陷阵,先以功劳获取官爵。他投奔项梁就是“仗剑从之”。

一向被人视作文士的陈平,也是仗剑从项羽,从冲锋陷阵小兵做起,升官还挺快。包括在跟韩信齐名的白起,按照秦的军爵制度,他是一步步从小兵干到司令的,武力值应该很高。

所以,韩信应该很能打。史书虽然没有他很能打的记载,但他本身底子就不错,淮阴少年之所以找他茬也是因为他“身长大,好带刀剑”,后来夏侯婴饶他一命也是“壮其貌”。总结来说,韩信长的就很威武雄壮,常年练刀剑,武力值是很可观的。

在关张之前,古人夸赞某某猛人武力值高,往往说“贲育之勇”,“贲育”是传说中战国时期的俩猛男。

如果夸赞某某将军能打且带兵作战勇猛,就说“信布之勇”,“信布”指的就是韩信和黥布,黥布很猛,“勇冠楚军”。韩信应该也不差太多。

《文选·班固<史述赞>之一》:“爪牙 信 布 ,腹心 良 平 。” 李善 注:“ 韩信 , 英布 , 张良 , 陈平 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能》:“ 汉高 决策於玄幃,定胜乎千里,则不如 良 平 ;治兵多而益善,所向无敌,则不如 信 布 。兼而用之,帝业克成。”

宋 李纲 《与张相公》:“ 萧何 相 高祖 ,而腹心谋画则有 良 平 ,爪牙攻战则有 信 布 。”

《魏书李孝伯传》是以汉赏信布,载重良平

《晋书 刘琨传》琨无述嚣顽凶之思,又无信布惧诛之情

韩信投奔项梁后,一直到两年后离开项羽,离开前他的官职是郎中。

“郎中, 為郎居中, 則君之左右之人也。”

“掌管門戶、車騎等事;內充侍衛, 外從作戰。”

相当于项羽身边的带刀侍卫,地位已经不低了。

像刘邦的亲信樊哙、灌婴,陷阵先登,战功赫赫,在刘邦身为汉王时,给他俩封的官职就是郎中。因为是身边高级侍卫,韩信才能多次向项羽出谋划策而项羽不采纳。

估计韩信也挺纳闷,项羽这家伙啥都不听他的,结果他怎么浪怎么打都能打赢。赢的韩信怀疑人生,太打脸了。项羽阵营又是任人唯亲、阶级分明的,韩信看起来无出头之日,就干脆就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了。

韩信经过夏侯婴的提拔,萧何的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大将”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这其实是个历史悬案。沛县集团是不可能让外地来的小将韩信直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太违背常理。陈平只是被封个监察官,都惹得沛县集团怨愤不已。

传统印象中,韩信直接被拜为武将之首“大将军”,但其实那时候并没有“大将军”这个官职,“大将军”真正出现在历史,还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

“大将”指的是地位高的将军,与“小将”相区别。一支军队出征时,元帅也会被称为“上将”、“大将”,但都是临时性的,不是固定官职。所以,韩信往后并没有展示过与“大将军”相关的指挥权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是后人的附会,还定三秦的军事长官也不是韩信。韩信献计,做军事规划。刘邦从故道御驾亲征,章邯也在陈仓整军备战,两军是硬碰硬的。

能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扯上关系的,是这条记载:“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赵)衍言从他道,道通。”,这算得上是“暗度陈仓”了。

当初刘邦被张良坑了,烧了“褒斜道”的行军栈道。说是对外示意无东归意,其实也真的把自己的出路给断了。刘邦走故道攻击关中,无法突破陈仓,就准备退军了。赵衍指引一条小道,刘邦得以突袭章邯,还定三秦。

赵衍是汉中人,所以知道这条隐秘的小道,他也凭此功绩得以封侯。韩信个外地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后世则给他加上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传说。

定三秦之后,奉命打下韩国的韩信则是另一个韩信(韩王信)了。

彭城之战,刘邦组织的诸侯联军败的惨不忍睹,自己也差点挂掉。韩信也是在军中的,所以在刘邦军队溃散后,他能“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刘邦得到吕后哥哥吕泽的本地部队、萧何发关中兵的支援,才在京、索之间击退楚军。

这一战,韩信应该功劳很大。

战后,刘邦已知自己军事不是项羽的对手,诸侯联盟又不可靠。他对群臣说,想要舍弃关东地区作为封赏,谁能有这个本事在关东为王,跟我一起干项羽?

张良说出了影响历史的那段话,也就是最初版的“三杰”论。策反黥布,争取彭越,“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关东地区能指望这三人,必灭项羽。

这三人,刘邦都按张良说的做了,他们也确实成了灭楚的关键,后来也皆在关东称王,又成了刘邦的心腹之患,挨个除去就是后话了。

也就是从此开始,韩信才真正有了独当一面的兵权。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才真正位在诸将之上,得以统率曹参。

这一年,是公元前205年,一直到公元前202年垓下决战,这三年是韩信的神话。横扫诸侯,所向披靡。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个“兵仙”的称谓。

韩信是军事天才,但天才也是需要临阵经验的,诸葛亮纸上谈兵这么多年,北伐也需要先打南蛮练练手,打的还不咋地,历练了几次,才让魏国畏蜀如虎。

刘邦集团,为啥小小沛县这么多牛人?当然不是一出生就牛逼轰轰的。是随刘邦起义后,转战天下,活到老学到老,升到满级六神装。县吏治国,屠夫统军,小贩铁骑,那都可以。

所以,韩信一直便是修习兵法、刀剑,从军三年,一直在作战。跟随项梁打过起义战争,跟随项羽打过灭秦战争。虽然跟随刘邦才短短一年,但这一年间汉军入秦、降魏、灭殷、攻楚这些重要战役他作为大将参与了,且表现优秀,让张良认为唯有他可以独当一面。何来没经验呢?

熟读兵法,勇猛能打,从小兵做起,打过秦,打过楚。做过项羽的高级侍卫官,在刘邦那管过军粮,当过大将,知己知彼。这种经验,岂是贵族出身,纸上谈兵,出场就是做个督军元帅的人能有的?战国四名将,哪个不是从小兵起步的?

猛将必起于卒伍 宰相必发于州郡一个是韩信,一个就是萧何。人民信不过纨绔子弟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邦阵营里,目前来说再也没有比他更有经验的了,要知道刘邦的沛县军团起义也就比韩信从军早一年而已。

楚汉时期,秦灭六国,让贵族对世道的绝对垄断大大削弱。天下反秦,又是阶层流动,各凭本事,底层人民开始占据历史舞台,也爆发了中国历史第一场农民大起义。

平民在先秦是毫无地位可言的,但到了这个阶段,陈胜可以为王,刘邦可以称帝。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迈步。虽说是皇权的开始,但刘邦平民称帝,已经为两千年后推翻帝制打下了基础。

陈平评价刘邦和项羽的有段话很有意思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之爵邑,士之顽顿嗜利无耻者亦顿归汉。”

这段话说的很难听,但确实非常精准。项羽毕竟也是贵族出身,所以他崇尚战国时期的霸国风采,对于逐利平民,他再仁爱有礼,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轻易给这帮泥腿子封爵,贵族和平民的界限清晰存在。

而刘邦就是泥腿子出身,我是憨憨,你们也都是憨憨,憨憨最了解憨憨。我要的是利,你们想要的也是利。别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客气礼仪话,来啊,你个憨憨,分钱分地分女人!刘邦一当汉王,那是大把的封侯。往后裂土封王,那都不在话下。

从彭城之战后,刘邦就看清那些他从前仰慕的贵族公子都是些什么货色了,唯才是举,从我做起。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亘古金言。(先秦时候,小人就是指平民),所以陈平对项羽集团的分化离间手段就是送钱,送钱,还是特么的送钱,简单粗暴。

看看刘邦的功臣主要班底,沛县集团不用说了,底层的三教九流都有。外人中的精英,黥布彭越,盗贼出身;淮阴韩信,贫苦懒汉;高阳郦生,落魄酒徒;美男陈平,受金盗嫂;胖子张苍,亡命罪犯……

为啥刘邦这么重视张良?他真是一个人拉起来了刘邦集团的level,一个人改变了刘邦集团的性质。

这个黄金时期,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吊丝逆袭期,往后两千年,隋唐科举算是一个,元末明初算是一个,近现代算是一个。乱世出英雄,诚不虚言。

陈王奋起而群雄灭秦,高祖无礼而天下归心,正所谓“得吊丝者得天下”。

项羽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败,只能说高贵限制了他的想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