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饲养基本教程(写给新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猴子如何驯养最好 螳螂饲养基本教程(写给新手)

螳螂饲养基本教程(写给新手)

2023-10-14 0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螳螂品种

1、推荐新手饲养的品种:

(1)广斧螳

广斧螳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种螳螂。体型中等大小,但很粗壮,对食物不挑剔。

广斧螳交配广斧螳雌性成体

(2)中华大刀螳(野生)

俗(简)称华刀,是南方较常见的大型螳螂。中华大刀螳属于草栖螳螂,一般栖息在高一点的草丛中,偶尔在树上也能见到。

中华大刀螳的蜕皮让许多玩家头疼。新手最好从野外捕捉野生的华刀,蜕皮概率会低很多。华刀对于新手不建议繁殖。

中华大刀螳交配中华大刀螳低龄中华大刀螳末龄

(3)眼斑螳

要说UP养过最多的螳螂,就是云眼斑螳了……

这种螳螂是体长不大,却很漂亮的花螳科品种,长相奇特,非常引人注意。UP养云眼斑螳时发现这种螳螂居然可以用果蝇一直喂到成体……但不过后期还是喂一些大型昆虫更佳。

还有很多适合新手饲养的螳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不推荐新手饲养的品种

(1)棕静螳

养螳螂的老手应该都知道,棕静是天生的怂货,一个喂食就能把UP弄到疯的神奇品种……(咳咳,回归话题)之所以不推荐新手饲养,因为棕静螳虽然适应力很强,但由于胆子小,稍微大一点的饲料都不敢捕食,手喂又很容易因受到惊吓而乱跳,所以新手建议不要饲养。

(2)兰花螳螂

学名冕花螳,非常有名的品种。身体一般为粉红色或白色,非常美丽。即使不认识螳螂的人也可能会被它优雅的姿态所吸引。

既然这种螳螂这么优雅美丽,那为什么还不推荐新手饲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兰花螳螂是热带品种,对温度以及湿度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对食物也很挑剔(其实也不能说叫挑剔,下文会详细说明)因为兰花螳螂的肠胃非常脆弱,人工饲养环境下绝对不可以喂面包虫这种脂肪高的食物,以免吐黑水而死。

所以新手朋友们这个兰花螳螂千万不要买,以免螳螂养死了怪不开心的。。

饲养环境

一般来说,大多数饲养爱好者选择在容器中饲养;少部分选择散养。楼主不太会散养,所以这里就不写了

1、容器选择

个人认为螳螂对容器的要求不高。只要有攀爬,通风好,一般螳螂都可以存活。下面列举几种容器必须具备的特点:

*(1)有攀爬。螳螂需要蜕皮,如没有合适的地方,蜕皮必死无疑

*(2)空间足够大。和上一条相似,如空间小螳螂蜕皮也会出问题;但也不要过大,不然喂食会麻烦

(3)通风。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螳螂生病

2、内置选择

(1)不建议在饲养盒内放泥土沙子之类的装饰物(当然想做大型生态盒的也可以)

(2)可以插入树枝,供螳螂蜕皮产卵

(3)可以上淘宝购买攀爬纸贴入盒内,更好地供螳螂蜕皮

三、饲料

1、推荐的食材:

(1)果蝇:非常好的螳螂食材。卫生,并且不会带有寄生虫。而且培育简单。一般可以喂到3-4龄。

(2)樱桃蟑螂:需要到宠物商店或淘宝店购买。这个饲料还是不错的,常见品种可以一直喂到成体。不过家中饲养要小心越狱!

(3)杜比亚蟑螂:相比樱桃,个人更喜欢杜比亚蟑螂。这种蟑螂是真正的攀爬能力差。建议购买小型的杜比亚喂食,可以喂很久。

(3)直翅目昆虫。需要野采获得,不过尽量远离水源,可能会有铁线虫卵,结果我就不说了哈。

(4)飞虫:螳螂永远无法抗拒的食物,就是野采略麻烦

2、不推荐的食材:

(1)面包虫:这个也不能说是不推荐吧……因为UP现在经常也会喂。可以作为刀螳、斧螳的主食。但也不能只喂面包虫,因为毕竟面包虫脂肪比较高,容易囤积在螳螂腹部

(2)蟋蟀:因为蟋蟀什么都吃,所以肠胃很脏,最好不要喂给螳螂,以免吐黑水,甚至暴毙。。

关于蜕皮

螳螂的蜕皮征兆是:拒食、行动迟缓。这个时候需要拿出所有饲料昆虫,以免螳螂蜕皮过程中被饲料所干扰,甚至被饲料吃掉。

蜕皮期间保险起见最好不要移动饲养盒,以防蜕皮失败而断送螳螂性命,或是螳螂的旧皮没有钩住纱网而掉下来。

关于交配

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写到了螳螂杀夫。虽然这事确实有时发生,但实在被人们增加了太多感情色彩。

我们在饲养螳螂时,最好将雌性螳螂喂饱,然后在安静的状态下,将雄螳螂先拿出,再将雌性放在雄性能看见的地方。这时,雄螳螂在注意到雌螳螂的前提下,将饲料喂给雌性避免雄性被当作猎物捕获。若雄性上背后雌性仍然甩开食物并试图攻击雄性,及时将两者分开。这可能是因为雌螳螂还处于饥饿状态或者还未性成熟。当两只螳螂同时勾起下腹,交配就开始了。

螳螂一般交配时间在1~8小时之间,常见种类(指华刀广斧薄翅棕静)一般在4-8小时。一种非洲品种甚至会持续20小时。交配结束后,立刻将雄性取出在原来的环境饲养。雌性产下2-3个卵鞘后可再进行交配。

以上就是UP这些年来饲养螳螂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各位新手。如有错误欢迎在评论区纠正指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