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含冤而死时,为何十万岳家军无动于衷?原来他们早被分化瓦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猪屁登为什么被这么多人骂 岳飞含冤而死时,为何十万岳家军无动于衷?原来他们早被分化瓦解

岳飞含冤而死时,为何十万岳家军无动于衷?原来他们早被分化瓦解

2023-04-09 1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南宋绍兴十二年腊月廿九,一代名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享年三十九岁。

岳飞的死对于南宋王朝军民而言,是一件极其愤慨的事情,在岳飞短暂的三十九年生命中,他可谓做到一名将领的极限,在指挥上,岳飞北抗金国,戎马数十载未尝败仗,在统兵上,岳家军严明军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

正因如此,岳飞的死,在百姓中掀起了极大的波澜,消息传出以后“都人皆涕泣”。

然而,令人疑惑的一点是,虽然为岳飞鸣冤之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为岳飞报仇者几乎为零。

不但岳飞生前的同僚部属们对此没有任何表态,就连岳飞耗尽毕生心血所组建的岳家军,也是默默无闻,任由秦桧拆解分化。

在岳飞死后二十年里,就连他的名字也成为了禁忌词,在对待岳飞的态度上,南宋王朝的做法,令人感到心寒。

这让人不由好奇,在岳飞死后,他的岳家军去了哪里?岳飞的冤死背后,又有着哪些角逐?

宋朝畸形的军制

岳家军虽然在岳飞死后之所以没有任何表态,并不意味着其成员个个忘恩负义,问题的根源在于宋朝特殊的军制。

事实上,在岳飞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于军队的领导权。

宋朝建立于唐后百年藩镇割据的乱世之后,对于赵家天子而言,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军队之间的关系,其优先级甚至比国家主权还要重要,毕竟地盘丢了尚可以偏安一隅,但如果军队开始成建制反叛,那么等待他们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赵匡胤本人就是黄袍加身得来的天下,对于掌握军权的将领,他有着极大的忌惮,因此在登基以后,赵匡胤立马改变了军制,强化了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

换言之,岳家军虽然姓岳,但法律上的真正建立者仍然是皇帝。

在皇帝之下,负责军事的机构分为枢密院、三衙以及率臣,三者分别负责军权调度、统军、作战。

枢密院虽然负责调度,但却没有兵权,三衙虽然有兵,但却没有调度权,“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这便是宋朝军制最大的特点。

将领外出作战会被枢密院委任为“率臣”,常见的安抚使、经略使都是“率臣”的一种,在受到任命以后,将领还去三衙领兵,然后才能作战。

在如此冗杂的管理体系下,哪怕是岳飞本人也常常深陷于困顿,更何提其手下的士兵了。建炎四年的时候,岳飞曾经因为战功得到封赏,任命为昌州防御使,在接到任命诏书以后,岳飞考虑到战事紧急,曾经向皇帝请求能够获得在淮南东路招集兵马的权力,以此扩大战果,但哪怕岳飞刚刚立下奇功,宋廷仍然没有批准,坚决拒绝下放招募权。

而等到作战完毕之后,“率臣”的职务会立即撤销,同时归还所有士兵回京赴命。

而这些士兵并不是抱着团扔到地方上了事,还需要经过筛选,选出其中的骨干力量充入中央禁军,直接放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剩下的还要经过拆分,才能分配各地。

如果岳家军真的群情激奋要为岳飞报仇,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粮草军械,而是将领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将领,最终在一片混乱中沦为鱼肉。

或许是为了防止将领的不满,宋朝还以开创了军队版的“高薪养廉”:“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

虽然武将社会地位低,工作处处受到掣肘,但好在薪水高,如果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大头兵那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是,像岳飞这样有着志向的优秀将领困顿不已。

可想而知,在宋朝的这番制度下,那些混吃等死的将军们是越活越滋润,而稍微有些志气的将领,则会处处不顺,最终沦为弱势。

这也就意味着,就算哪怕真的有人能够克服种种困难,集结起所有岳家军,这个人本身是否愿意做,也是个问题。

造反是天下之大不韪,是杀头的罪,哪怕真的推翻了宋朝,然后呢?不还得站在宋朝的位置上,继续向金国称臣纳贡吗?但如果坦然躺平,则可以轻松获得享用不尽的待遇和俸禄,在如此差别悬殊的情况下,更不可能会有人愿意为岳飞报仇了。

重文轻武的背后

宋朝军制对于将领而言有着极大的限制,甚至到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地步。

将领平日里连士兵的影子都见不到,双方缺乏沟通缺乏演练,又怎么能在“灭国级”的战场上取得胜利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家天子没有给出答案,因为压根就没有答案。

宋朝从南宋以来都始终坚持“偏安一隅”,满朝君臣从未幻想过通过军事胜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政权。

岳飞25岁的那一年,赵构登基。岳飞向赵构进言:“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然而,当这份进言送上去以后,却只收到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随后岳飞遭到革职,逐出军营。

岳飞38岁的时候,率领大军直捣中原,不但在正面战场上大败金军,在敌后战场还发展了河东道、太行山、河南道诸多义军群起响应,岳家军最近的时候已经距离北宋首都开封府几十里路。但此时的皇帝依然从未想过“迎回二帝,还于旧都”,而是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空留岳飞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如果从皇帝到大臣都没人指望军队能打胜仗,那么就算军队打了胜仗,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不露声色的“羞辱”,直接决定了军队的政治地位是极低的,士兵们向上升迁的途径不是立战功,而是巴结文官与皇帝,长此以往,士兵群体几乎失去了独立意识,来自京城的官员大吏摆摆手,基层军官就忙不迭的迎上去。

宋高宗时期,有一次宋军跟金军交战,战事吃紧,结果负责督战的中书舍人虞允文直接对众多将军说:“谁把这场仗打赢了,我就认谁当我的干儿子!”,结果一番话落地,众将士气大振,果真奇迹般的打赢了战争。

哪怕是正直坦荡如岳飞,也曾经在上司杜充的挟持下,向同为宋朝将领的张用、王善部队发起袭击,以此来为上司杜充排除异己。

那么岳家军的忠诚度表现究竟是如何呢?答案是并不比其他军队强到哪里去。

秦桧在给岳飞定罪之时,为了罗织罪状,曾经派人到岳家军中,对其将领进行拉拢。

通过高官厚禄的诱惑,秦桧成功进行了分化瓦解,十分轻松地从岳家军里策反了九名将领,他们分别是:王贵、姚政、傅选、董先、徐庆、庞荣、李兴和李道等人。

其中大将王贵,不单单是岳家军的核心成员,更是岳飞的老乡兼几十年的好友,岳飞的手足兄弟都选择了背叛,这个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根据《宋史》记载:(秦桧)诱贵告飞,贵不肯……桧、俊不能屈,俊劫贵以私事,贵惧而从。”

王贵的背叛并非故意的,而是被秦桧、张俊等人拿住了把柄,因此才害怕而听从了他们的话。

但王贵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在岳飞被捕之后,岳家军中绝大多数人的心都已经凉了,不是人人都是岳飞,与其继续为这样的朝廷效力、追随岳飞而死,倒不如痛痛快快求份富贵。

随后来自岳家军的九位将领,在告发岳飞谋反案卷宗上署名,配合秦桧罗织罪名,做出了伪证。

而那些没有投靠秦桧的将领们,也没能站出来为岳飞主事。秦桧后来用毒酒害死了牛皋,将王敏求、杨浩、邢舜举、朱芾等十余人贬逐流放。此时岳家军的中高层军官换了一遍,军官是一支部队的骨干,没了骨干的部队,训练再怎么有素,都只能软化成一摊泥,直到这时,昔日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已然彻底的崩塌了。

岳飞究竟能否自救?

畸形的军制、重文轻武环境,宋朝的种种条条框框,几乎已经将军队的自主意识彻底按死了,如果岳飞想要自救,答案从来不在军队,而在庙堂之上。

绍兴十一年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这一次调职,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宋金议和做准备。

这并不是岳飞第一次调任中央了,例如在绍兴九年正月,在宋金议和时,岳飞就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暂时放弃过军权。

此次任命中,韩世忠、张俊由于年龄大资历老被任命为枢密使,而岳飞则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当时的南宋朝廷之中,分为以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秦桧为主的主和派,双方各自口诛笔伐。

原本岳飞以为这不过是政治上的分歧,骂一骂就过去了,自己继续去打仗,文官继续办公,两不干扰,但这一次的秦桧已经和完颜兀术事先秘密联络,预备除掉岳飞与韩世忠。

事实上,哪怕到了这一步,岳飞想要保全自身还是十分容易的。

在三位将领刚刚回朝的一个月后,朝廷便下达命令,让张俊在和岳飞共同巡视韩世忠的军队,在这一过程中,事先已经觉出味的张俊曾经向岳飞提议,两人一同分化韩世忠的军队,但是,遭到了岳飞严肃回绝。

后来秦桧又欲借“军吏耿著之事”想要陷害韩世忠,岳飞得知以后,立即修书告知对方,韩世忠为了自保,向朝廷献上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最终成功自保。

从这两件事不难看出,在秦桧的陷害名单里,韩世忠是排在岳飞之前的,而在陷害韩世忠的过程中,秦桧或者说主和派还时时刻刻想要拉拢岳飞,使其站到自己的阵营里,如非如此,岳飞又怎能得知韩世忠即将遇害的消息呢?

事实上岳飞的老上级,也就是三大将中的另一位张俊,早年也曾是抗击金国的著名战将,可最后还是和秦桧等人同流合污,走到了一起,站到了主和派的阵营之中。

如果岳飞愿意的话,他也可以轻松走上张俊这条路,牺牲韩世忠为自己换取权势,完成自救,此时的唯一影响可能就是多年以后的《说岳全传》或许会变成《说韩全传》,但对于岳飞本人造不成任何损伤。

但如果岳飞真的选择了媾和,他也就不是岳飞了。对此,岳飞的最终回答还是不,最后,在当年的八月,主和派彻底失去了最后的耐心,将岳飞治罪贬职等待发落。

随着岳飞父子二人被捕,秦桧对岳家军的分化也在同一时间进行,整场行动可谓是干净利落,几乎没有给岳飞任何反抗时机。

岳飞一生清白,以至于秦桧拿不出任何足以将其问斩的证据,于是,这才有了“莫须有”的由来,“莫须有”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也许有吧”,一代名将岳飞,就这样以一种近乎荒谬的形式,死在了牢狱中。

岳飞是一个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人,他的一生致力于收复旧土并为之不断努力,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放在任何一个正常的朝代都能成就一番伟业,然而,偏偏岳飞生在了宋朝,这是宋王朝的幸事,却是岳飞的不幸。

参考资料:

1 、论有关岳飞评价的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网

邓广铭 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第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