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画师生存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独立插画师收入怎么样 中国插画师生存现状

中国插画师生存现状

2024-06-26 1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先感谢新京报的这期访谈。 我只是与新京报的记者聊了关于插画行业我的一些经历和看法,新京报书评周刊以《中国插画师生存现状:没有行业规范,只有以强凌弱》为题写了访谈稿(具体见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新刊文章) 在朋友圈看到分享的内容后,觉得访谈部分内容进行了节选和组合,记者为了让采访稿更具话题性让谈话会具备暗示和导向,当然这样的新闻稿有更利于传播,但仍以偏概全,所以在这里放上访谈原稿。 这是我对当下插画师生存处境的一些看法,有光必有阴影,希望喜欢插画并希望以此为职业的朋友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热情。 以下是正文: 新京报访问鸟先森 鸟先森好,这次有机会聊聊,真有点开心。下面这些访谈问题,你随意作答,多谢多谢。 谢谢!不客气~ 新:对插画师这个职业或者说名称,你个人有什么样的理解?会有荣誉感吗? 鸟:插画师本质是以绘画为设计语言的设计师,但又不同于设计师,得同时兼顾设计的服务意识与绘画的独立精神。好的插画师总会在市场需求与自我表达上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 有荣誉感,职业插画师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的职业,不仅仅是画画。虽然插画有其局限性,但仍是一个有无限可能性,值得人投入其中的职业。 新: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插画行业的?当时整个行业的生态是怎样的?到现在,行业又有哪些变化? 鸟:大学二年级时,与当年明月合作《明朝的那些事儿图文版》负责里面的三百多幅黑白插画,大三时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本儿童绘本,算正式进入插画行业。 11年毕业到今年初加入ONE团队前从事了三年的自由职业插画,刚开始收入还不错,主要是绘画量大,但单价低。因为客户(主要是出版社、杂志社和一些品牌)常常拖稿费,收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比较困难。 现在环境相较三年前有好的变化,主要是一些原创品牌和本土商家开始有了版权意识,也意识到插画对于商品附加值的提升作用。但出版与杂志社依然如故,它们运作方式比较慢,对新的变化感受不如商家敏锐。 新:我采访多位插画师,包括你推荐的几位,感叹插画行业生存之艰难,仅仅依靠插画很难真正做下去。据你的经历和观察,是这样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鸟:是很难,但也不完全这样。 我在北京时完全凭插画生活也不觉得多困难,只是收入与创作状态、客户息息相关。比如设计一张书封插画,实际绘画需要一到两个工作日,但构思设计稿往往需要半个月到更多,客户不会为设计师考虑这些,如果效率好收入会高,但毕竟画画画的好的人多半感性敏感,对自己的作品有要求的插画师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这个行业在中国出现也不过十多年,整个社会版权意识薄弱,行业生态也还没建立起来。受众审美意识也有待提高。创造美和文化不能与创造物质享受同等待遇,这不仅仅在插画行业,整个文化产业在中国都是这样的处境。 新:插画,因为各种原因,被当成谋生的工具,而不是艺术的追求或理想的目标。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你个人是哪一种? 鸟:这是个人选择,个人选择都值得尊重。我个人并不觉得这两者有本质的冲突,画的好,以此生活的好,把感受到的美创造出来传达给他人,这正是插画师要做的事情。当然若是面对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受众有所出入,我会抛弃之前的受众,人需要成长,就需要换衣服。 新:你是否有过被骗画,不给钱的经历?试画会给钱吗?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鸟:基本没有被骗过,即便曾有大概也因为粗率被忽略了。 我不接受试画,也不比稿。找我约稿就算是认可了我的插画,那么关于插画这方面我自然比客户专业。 但我曾被出版社拖稿费拖到愤怒,到最后曾写邮件告诉它们,再不结会发微博。这时候自媒体会显得重要起来。但这种方式很无奈且心酸,独立插画师通过法律维护权益目前成本太高。 很多出版社明明有出版预算,把书廉价批发给渠道商层层割肉它们不吭一声,但往往把风险转嫁给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作者身上。一些编辑责任心不够,只等作者催,催到翻脸。这也是当下行业的生态之一,没有行业规范之下的就只有以强凌弱。 当然还有很多合作顺利的机构,与品牌合作会有一个规范的商业流程,会开心很多。 新:在你看来,面对行业的这些乱象,有必要团结行业中的每一个插画师吗?这个行业中,插画师本身是否也有自己的问题? 鸟:利益可以推动一切也会团结一切。商家在面对利益最大化,如果依旧粗制滥造不注重设计和审美必然会遇到市场瓶颈。而人对美的追求是根深蒂固的天性,人在对美的选择上会引导市场。 插画师要做的一是做好作品,再是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哪怕一丝一毫。 新:有人认为,要解决插画行业的困境,最好能建立一个产业链,把插画、设计、动画、漫画都包括进来,协调发展。你怎么看这个观点?你现在为“ONE.一个”做设计,是否也是一种尝试? 鸟:说这话的人是政府领导吗。 我对“建立一个产业链”这种雄图伟业不感兴趣。产业形成的驱动是人的需求,需求可以被引导,可以被保护慢慢形成市场,但建立无异于偃苗助长。 插画动画漫画纯绘画看起来都是画,但细分起来市场取向和创作方式既有联系又差异明显,笼统一句话建立产业链是空中阁楼。还不如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先做起,比如提供低租金的创作空间,组织国内外交流活动,解决稿费税800的起征点,百分之十五的劳务税这些搞笑的畸形税率,给文化从业者一点实实在在的尊严。 现在ONE处在一个预备转型期,我希望在这个平台能实现一些想法,把美的东西通过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达给他人。 同题问答 新:在当下中国,作为一个职业插画师,生存的空间有多大? 鸟:画的足够好又不缺受众就能生活的不错。当然很多都是画的好却生活拮据的,因为受众审美往往停留在令自己愉悦的层次,作者走的太靠前,受众往往跟不上。这也是商业与艺术的矛盾。 新:在插画行业,与插画师直接对接的编辑扮演着什么样的作用?对整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鸟:这限于出版和杂志行业。 编辑起到了节点的作用,一个文化产品无论是书还是杂志,编辑的审美,调度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决定产品最终的形态。 与插画师相连接最紧密的是编辑的审美。 这一点很要命的是国内基本所有的编辑都是学文科出生,除了小学初中上过美术课,大部分编辑自身的美术教育是缺失的,也不只是他们,大家都是。 若编辑在大学或者毕业后没有意识对审美进行培养,拓展眼界和思维,那么他自以为的审美往往流于大众,没有独立判断能力。 杂志特别是时尚生活类的杂志审美要高于出版行业,原因在于杂志的图片编辑的判断力决定了一本杂志的风格感觉。出版行业是文编主导审美,领导自己都是文编或写文上去的,对文字有判断力,但对艺术欠少判断。 新:插画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标准,比如稿费标准?如果形成了,有哪些? 鸟:有一个模糊的标准。 但因为插画本身的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画的好的和知名度高的,插画作品的稿费往往相较知名度较低的作者的稿费是几倍到几十倍的差距。 作品足够好本身就是艺术品,是可以与画廊合作通过展览作为藏品售卖。作品流行元素好,也可以与商家合作周边产品进行衍生品的开发以扩大受益。 新:在你看来,国内插画界最应该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鸟:我只知道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插画界这种大事应该由脑子更灵活的人去想。 新:插画行业的严酷现实、个人自由创作的追求,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你身上表现明显吗? 鸟:明显啊。我缺钱所以想赚钱,但我希望画出更令自己满意的画,赚钱需要画好画,走的更远。走远需要时间,现在大家都你追我赶,商家不会耐下性子等你不断提高品质,他们更想赚快钱。 但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只能选最合适的姿态,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新:你理想的插画行业环境是怎样的? 鸟:我画对得起自己职业操守的画,客户付对得起这份操守的钱。画画的伙伴不用在微博上发维权帖。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回答。 转自鸟先森公众微信

-----分界线----

公众号:独角鲸不说话

ins:duneleee

微博:鸟川芥

艺术 人文 情感 思想 读书

© 本文版权归 鸟川芥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