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看看美国警察如何审讯嫌疑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犯罪嫌疑人英文单词 推荐一本书,看看美国警察如何审讯嫌疑人

推荐一本书,看看美国警察如何审讯嫌疑人

2023-06-01 0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何家弘老师在序言谈到美国审讯中使用的“软刑讯法”,就是用“软”的方法说服嫌疑人,让其自愿供述,这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和行为分析基础之上的审讯方法。《刑事审讯与供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何老师所说的“软刑讯法”,这是一本向读者传授讯问嫌疑人方法的书。

书中根据讯问所处阶段不同,分为询问和讯问,详细介绍了讯问人员如何进行讯问准备、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分析和评估讯问对象、如何识别谎言、如何运用特殊提问技巧,还着重介绍了约翰-E-莱德研究的九部讯问法。书中用实例来阐述方法,介绍了很多应用细节,例如,讯问室的布局安排,讯问人员衣着要求,讯问室禁止吸烟等等。

我带着好奇心阅读此书。十几年前,我在检察院工作期间,在初查案件询问“态度狡猾”“满口谎言”的嫌疑人时,常常感到将其“攻下来”并制作笔录难很困难。不能否认,我当时积累的讯问方法有限,尚不成系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刑事审讯与供述》提供了美国警方全套的讯问方法和套路,是他们几十年实践经验的归纳。尽管国家不同、案件不同、法律制度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但是所面对的难题是一样的,他们的答案能够给我们借鉴和启迪。

《刑事审讯与供述》已是第五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何家弘老师等人翻译出版了第三版。比较两个版本,能看到第五版在内容上有大量更新,也更加系统和完整,这说明实践中的讯问经验在逐年丰富和完善。

在美国,讯问人员一般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担任,他们不仅熟悉讯问流程,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和对话,还善于处理细微之处,例如,专业讯问人员出场前,先有辅助人员将嫌疑人安排在讯问室,辅助人员宣读米兰达规则,之后把嫌疑人单独“晒”上几分钟后,讯问人员才隆重出场。

这种操作让人联想到传统京剧,跑龙套的先登台翻跟头跑几圈,然后主角踱着四方步缓缓上台。这种操作能够提升了主角在观众心中的分量,提升讯问人员的威慑力。

可能与我刑事律师身份有关,我一直质疑书中的某些讯问策略,例如,侦查人员对讯问对象撒谎:“你邻居看见晚上10点从外面回来”或“现场发现了你的指纹”,以此来“诈”讯问对象。这种诈术,究竟是合理的诱导性讯问,还是用不正当手段套取口供?这种诈术会不会造成无辜者违心认罪?书中还提到警方用虚假的鉴定报告诱导嫌疑人认罪的真实案例。

这种通过给嫌疑人设圈套让嫌疑人主动认罪,是否违反供述自愿原则?以暴力等手段获取口供被法律禁止,以欺骗手段获取口供被许可的依据是什么?打不能,就骗,这是否有违正当程序?

对于这个尖锐问题,书中没有回避,承认“在书中介绍的许多讯问技巧包含欺骗和假装”,并努力进行辩解,但是辩解很无力。

书中有一章是行为症状分析,通过对讯问对象的态度、语音语速、言谈举止、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诸多细节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说谎。书中举了很多例子,还附了大量照片,很直观,很有意思,有时候一个小动作就暴露了讯问对象的内心。这种行为症状分析,很有借鉴价值。

这本书中列举了多个实例都将辩护律师作为假想敌,在讯问及提取供词时小心防范着律师,例如,警察在提取供词后,会特意对嫌疑人拍一些抽烟、交谈等自然状态的照片,作为日后反驳辩护律师提出“酷刑逼供”意见的证据。辩护律师是警察取证时所顾忌的人。反过来讲,辩护律师通过此书深入了解警察讯问中的招术和策略,那么在日后辩护时岂不着力点更精准?

对于此书,我还有一个疑问,以公开出版图书形式向全社会公开警察审讯方法,会不会让潜在的嫌疑人变得难以“对付”?在我国,刑侦是保密专业,教学内容不能对外公开,可能为了打击犯罪、维护秩序而阻却嫌疑人获得反侦查能力。

不过,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独家秘笈、绝招很难捂得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将审讯方法手段公开,只能促使警方继续寻找更正当、合理的方法。这本作为美国警察培训教材的《刑事审讯与供述》问世几十年,数以万计的警察从中受益,而从中受益的犯罪分子的人数完全可以忽略。公开出版发行此书,肯定利大于弊。

作者刘玲律师,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联合导师

作者刘玲律师,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联合导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