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到底能否重返白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特朗普重返白宫呼声越来越高 特朗普到底能否重返白宫

特朗普到底能否重返白宫

2024-06-26 1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华社专特稿(徐剑梅)如无“黑天鹅”式重大意外,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将是共和党籍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民主党籍现总统约瑟夫·拜登的“二番战”。

  应当看到,已当过一任总统的特朗普,早就不是政治素人,“在以准现任总统的身份参选”。无论资历、资金、资源、团队还是筹备工作,无论对选民心态的洞察力还是对竞选议题的造势能力,共和党内无人能望其项背的特朗普,与民主党内没有真正对手的拜登,并无实质性差别。他们的重赛,将是两名都拥有白宫执政资历的总统候选人的较量。

  从八年前的政坛“局外人”到如今几乎全面掌控共和党,“气势汹汹”的特朗普会如愿重返白宫吗?

选民眼中的“不同”特朗普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今年总统选举两党初选以来,新华社记者在不同场合随机询问一些选民投票意向。他们屡屡提及特朗普的个性问题,其想法也是过去八年来美国民众支持或反对特朗普的典型理由。

  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中,有人不喜欢特朗普的个性,却因为他兑现了竞选承诺,并期待他延续在保护边境、改善经济、开发资源等方面的政策而笃定会把票投给他。还有人既喜欢特朗普“治国如经商”的执政风格,也喜欢他“直来直去”的个性。

  反对特朗普的选民中,有人把特朗普比作法西斯,认为选民支持特朗普只是需要获得安全感并保住既得利益。还有人说特朗普“太疯狂、自私自利”,并反感其移民政策,认为即便非法入境的选民也不会如特朗普所言带来犯罪等社会问题。

  也有人在选择拜登还是特朗普之间犹豫不决,虽然不喜欢特朗普的个性和做派,但喜欢他的政策和商人头脑;至于拜登,人还行,但政策缺少吸引力,而且“太老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选民甚少提及特朗普面临的刑事和民事诉讼。只有一人指出,每当特朗普的官司成为头条新闻,他在共和党选民中的支持率和获得的小额捐款都会增加。特朗普的“受害者”叙事能力惊人,持续成功利用所受指控,强化自己在共和党选民中遭受体制和“深层政府”迫害的形象。

共和党已沦为“特朗普党”

  眼下,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是碾压式存在。初选主要对手、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妮基·黑利已于3月6日宣布退选。这意味着特朗普获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仅是时间问题。

  2016年总统选举时,特朗普在党内被视为“踢馆”的“局外人”;2020年谋求连任时,他在共和党内无人挑战;时针走到今年总统选举,特朗普在初选过程中巩固了对共和党从草根选民到领导层的全面掌控,共和党已彻底沦为“特朗普党”。

  特朗普重返白宫之路的法律风险也急剧减少。3月4日,联邦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一致认为各州无权取消特朗普竞选资格。此前,联邦最高法院还宣布将特朗普总统豁免权官司推迟到4月下旬审理,这意味着最终裁决或到总统选举结束后才出炉。

  美国历史上,现任总统谋求连任时往往拥有决定性优势。不过,美国近期发布的主要民调显示,拜登比特朗普更不受欢迎,民众对其政策的看法比对特朗普政策的看法更消极。而2020年总统选举时,拜登民调支持率的平均值从未落后于特朗普。

  此次总统选举,年轻选民的动向尤其引发关注。去年12月公布的“哈佛青年民意调查”发现,30岁以下美国人在经济、国家安全、巴以冲突、犯罪和移民等方面更信任特朗普。而对拜登不利的另一个因素是,选民普遍对拜登“太老”感到担忧。

特朗普未必能重返白宫

  眼下,特朗普似乎锐不可当,但也只是“似乎”。八个月后的总统选举投票日,情势是否依旧如此?很多迹象表明:未必。

  面对特朗普在初选阶段的强劲表现,拜登竞选团队一再声称民调机构和媒体“高估”特朗普。这种说法存在一定合理性。

  首先,初选阶段民调数字可能未反映真实情况。特朗普民调领先优势动辄比党内对手高出三四十个百分点,然而媒体分析初选结果发现,特朗普真实领先优势往往低得多。其次,特朗普目前取得的胜利均与其稳稳掌控广大农村地区这一本就优势明显的基本盘直接相关,大胜实属意料之中。

  共和党初选更重要的观测指标是,支持黑利的选民群体规模及其总统选举时的投票意向,以及与过去两届总统选举相比,特朗普的选民基础是扩大、持平还是缩小。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近期所做民调显示,支持黑利的共和党选民里,大约半数表示将改投特朗普,另外37%会投票给拜登。

  每届总统选举各有其无法复制的情境。未来八个月,不可避免还会发生一些影响选情的事件。选举投票日当天,会有多少美国选民没有热情投票给拜登、却因有热情阻止特朗普重返白宫而前往投票站,尚未可知。

  鉴于美国不断加深的政治极化程度,几个关键“摇摆州”的选情仍将左右本届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大概率会赢得更多普选票,但关键“摇摆州”的选情可能非常接近,这也是今年总统选举结果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

  至于特朗普和拜登的竞选资金差距,虽然目前差距较大,但对双方都不构成问题,决战最后阶段的大幅资金差距才有可能带来实质性影响。

美国“特朗普化”值得关注

  与前两届总统选举相比,今年的氛围出现很多变化。2016年选举时,特朗普竞选集会动辄一两万人参加,全美各地成千上万人自发为特朗普做竞选宣传;2020年选举时,特朗普许多竞选集会改在篮球馆大小的场地举行;今年的情况是,特朗普竞选集会规模固然赶不上2016年,但据跟随特朗普“赶场”出售T恤、帽子等竞选宣传品的摊贩说,生意要比2020年好很多。

  不管怎样,过往两届总统选举中支持和反对特朗普的美国人,其情感对抗的强度、大起大落的悲喜,在今年总统选举中几无可能再现。目前民调显示,多数选民不愿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对拜登与特朗普再度对决的前景,难免心生沮丧和倦怠。

  八年来一个明显变化是,特朗普的竞选言行一度屡屡让美国政界和媒体“惊骇”到以为会致其自我葬送政治生命,但如今,美国社会似乎对此越来越习惯。八年来,特朗普不仅把共和党改造成更加依靠蓝领、民粹色彩更加浓重的政党,也深刻改变着美国社会心态、美国的世界观以及世界对美国的印象。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从特朗普到拜登,白宫政策在内政外交很多层面具有延续性,与极化党争并行不悖。不论特朗普会否重返白宫,这种延续性不大可能中断。

  特朗普制造了很多未解之谜。其中一个是,民主党人和美国媒体八年来反复求解为什么共和党选民执着忠诚于特朗普,为什么哪怕发生“国会山骚乱”这样的事件,哪怕经历两次弹劾、陷入四起刑事诉讼、总计面临91项刑事指控,特朗普也仍然不会“政治性死亡”。这种难以理解本身,也构成一个未解之谜。解开这些谜题,对理解21世纪美国社会和国家走向非常重要。

  四年前,拜登在一次竞选演讲中说:“我们都知道唐纳德·特朗普是谁。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美国人)是谁。”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与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前景相比,未来美国两党政治和社会心理会否进一步“特朗普化”,或许是同样甚至更需要在意的问题。

  注:本文作者系新华社驻休斯敦记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