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爵士乐有几种风格 正经科普

正经科普

2024-07-16 0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温馨提醒:

本文共八千余字

包括歌曲45首

建议大家先收藏起来

以便随时查看

首先给大家推荐一本

爵士乐入门书籍

达人迷 Dummies系列

《我的第一本爵士乐书》

本文不少资料都参考此书

下面正式开始

就算被说“过时”

我也推荐你一定要听的

爵士乐

爵士乐前身 拉格泰姆

在正式开始爵士之旅前,本段先花点时间介绍一下爵士乐前身——将节奏弄散的拉格泰姆 Ragtime。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拉格泰姆是在新奥尔良附近能听到的众多音乐的一种,但它作为创造爵士乐的关键,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拉格泰姆除了具有拉丁、蓝调外,还包括不少古典元素。虽然拉格泰姆音乐中的即兴演奏很少,但它将节奏切分“打散”的特点标志着它和当时其他的音乐有很大的不同,为之后出现的摇摆Swing节奏奠定了基础。早期爵士乐音乐家,尤其是钢琴演奏家都会演奏拉格泰姆,并把它的切分节奏吸收进他们的爵士乐中。

代表人物:拉格泰姆“三巨头”

1899年至1917年是拉格泰姆的鼎盛时期,期间“三巨头”创作出了大量拉格泰姆音乐。斯考特乔普林(Scott Joplin)是位高产的作曲家,你可以在很多电影剧集中听到他所创作的熟悉的音乐。他的代表作是《枫叶拉格》(Maple Leaf Rag)。

(电影《骗中骗》)

詹姆斯斯考特(James Scott),代表作《欢闹拉格》(Hilarity Rag)

约瑟夫兰姆 (Joseph Lamb),代表作《美国丽人拉格》(American Beauty Rag)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拉格泰姆音乐不再流行。

爵士乐诞生之初

关键词:新奥尔良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和乡下生活让位于工业和都市化,随着内战及奴隶制度的结束,很多非裔美国人搬迁到大城市中谋生。 

正好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New Orleans)就是典型的这种城市。当很多城市还在为多元文化的新身份而挣扎时,新奥尔良就已经以更开放的态度接受多样民族,因为在成为美国的城市之前,新奥尔良就有过一段被法国和西班牙统治的历史,这座城市里的非裔美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相处的比其他城市融洽的多,城市氛围也更利于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在这块多元文化粘土上,最早的爵士乐诞生于19世纪80到90年代之间,主要由非裔美国人演奏,同时在欧洲音乐和乐器(主要是铜管行进乐)中加入蓝调(Blues)、福音(Gospel)等,再加上即兴演奏,这些元素在新奥尔良这座多元文化的熔炉中,融合出了最早的爵士乐——新奥尔良爵士乐(New Orleans jazz)。

他组建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支爵士乐队——巴迪伯登。

从小听铜管乐队的巴迪伯登(Buddy Bolden),17岁时开始学习短号,并于1895年组建了很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支的爵士乐队,这支乐队包括了低音提琴、鼓、长号、单簧管、吉他还有伯登的短号。

乐队的乐音喧闹时髦,有着非裔血统的伯登,将即兴演奏融入到乐队的音乐中,为乐队更增加了自由感。伯登将铜管乐队音乐、蓝调、灵歌、行进乐以及拉格泰姆等音乐风格融入自己的原始爵士乐,并在工整的铜管乐和松散的拉格泰姆中寻找到了奇妙的平衡点。虽然对于伯登的演奏技术很多人颇有微辞,但没有人怀疑伯登带来音乐中的强大力量与新鲜刺激感——这种拥有非洲音乐根源的新音乐风格促使成群的人涌向舞池。很遗憾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伯登没有留下任何唱片,他的演奏风格大部分也都是后来的音乐家描述出来的,但他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著名的爵士音乐家都受过伯登的不少影响,比如“国王”乔 奥利弗(Joe "King" Oliver),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等。

历史上第一张爵士乐唱片

虽然爵士乐是由非裔美国人创造,早期大多数爵士乐演奏家也是非裔美国人,但历史上第一张爵士乐唱片却是由全白人的原创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录制而成的。

这个标题有误,应该是第一支录音的爵士乐队

接下来按照年代

来回顾一下爵士乐的历史

1910s-1920s 芝加哥

关键词:芝加哥,阿姆斯特朗

爵士乐北上——芝加哥

1910年至1920年期间,爵士乐逐渐成熟,随着南方的非裔美国人北上移民,爵士乐的中心也从新奥尔良转到芝加哥。相比新奥尔良爵士乐,芝加哥爵士乐有着自己的特点:节奏更快,和弦简单,即兴更多等等。

在这期间,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就是移民演奏家中的关键人物。

阿姆斯特朗出生于新奥尔良市,小时候家境贫穷的他不得不靠送煤来赚取零花钱,在经常往舞厅送煤的时候,他听到了不少爵士乐现场演奏并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1925年,他来到芝加哥发展。阿姆斯特朗是现代爵士乐小号演奏和即兴演奏之父,他是第一位推广摇摆、切分、蓝调旋律的著名演奏家,他也是首位现代爵士乐独奏家。他的即兴演奏的乐句如此熟练,像是由已经编排许久的歌手演唱出的旋律一般。无论身处小型乐队,大乐队或者是组建自己的乐队,阿姆斯特朗都无疑是中心人物。他那娴熟的技术、优美的音调、灵活的演奏都让他达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并对后来的无数的爵士乐手留下了深厚的影响。

爵士与蓝调

爵士乐的诞生受蓝调的影响很大,所以早期的爵士乐手很多都带有浓厚的蓝调风格,甚至原本就是蓝调乐手,比如女性爵士乐手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

1920s-1930s 

关键词:摇摆乐大乐队的黄金时代‍

在20世纪20年代,新奥尔良、芝加哥和纽约的乐队规模不断扩大,音乐不断变复杂。像贝西伯爵(Count Basie)、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弗莱切亨德森(Fletcher Henderson)等20年代的先锋乐队长成为了30年代大乐队摇摆乐时代的主要人物,大乐队在全美横扫各大舞厅,史无前例的,爵士乐升级为美国主流娱乐的重要部分。

什么是大乐队?

相信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乐队都是这样的:一个主唱,一个吉他手,一个贝斯手,一个鼓手,再多也就是再加一个键盘和另一个吉他手。以上这些正是现在流行或者摇滚乐队所需要的全部成员了。而在摇摆乐时代的大乐队(Big Band),相较于”乐队“这个名字,其实叫”乐团“更合适些。一般小型乐队从4到7个人不等,而大乐队的人数则从10到25人左右,且分成四个区域对应不同声部:小号区、长号区、萨克斯区和节奏区。比如下图中就是17人大乐队标配:4名小号手,4名长号手,5名萨克斯手,节奏区包括1名钢琴手,1名鼓手,1名吉他手,1名低音提琴手。

(图片来自于Wiki)

且早期大乐队的作用不光是演奏给人听的,还起到在舞厅之类的地方为大家跳舞时起到伴奏乐的作用。

说到地点,此时的爵士乐又换了新的中心——纽约城。为什么爵士乐的中心又换到了纽约城呢?因为大乐队主要依靠于改编流行歌曲,而当时的流行歌曲部分来源于百老汇表演,同时纽约城也成为音乐产业中心,作曲与歌曲发行的主要基地。

大乐队摇摆乐时期不得不听的公爵、伯爵、国王:

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原名爱德华 肯尼迪 艾灵顿(Edward Kennedy Elligton)

艾灵顿的音乐生涯几乎贯穿了爵士乐的各个阶段:拉格泰姆、新奥尔良、芝加哥、大乐队摇摆乐、硬波普、冷爵士和自由爵士。他的身份

也不只局限于钢琴演奏家,乐队长、作曲、编曲他都可以独立承担。受过正规音乐训练的他,能通过精心的编排,让不同声部不同乐器之间时而和谐共奏,时而尖刻对立,使曲目可听性极强。

贝西伯爵(Count Basie)的乐队被公认为最好的摇摆乐队之一。

和班尼古德曼、艾灵顿公爵的精细编排的乐曲不同,贝西伯爵演奏的歌曲并不是从头到尾都编排好的,而是在歌曲开头之后,接下来就是几位乐队成员的即兴演奏。

“摇摆乐之王”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

爵士乐中的乐手大多数是非裔美国人,而古德曼并不太多见的白人摇摆大乐队登上了流行高峰。他公开表达对非裔美国人摇摆乐队的赞赏之情,这也许和班尼的学习历程有关,他在年轻时就受过单簧管的音乐训练,师从过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乔奥利弗等人。古德曼乐队的摇摆乐一般是照谱演奏,但其优秀的乐队成员很多都可以进行精彩的独奏。1938年,艾灵顿公爵、贝西伯爵、班尼古德曼三支大乐队在卡内基音乐厅联觉演出,这场划时代的演出奠定了爵士乐作为正统音乐的地位。

摇摆乐黄金时代的独奏家

上面介绍的几位明星均以大乐队著称,但摇摆乐的黄金时代不光有大乐队,还有不少天赋异禀的独奏家,比如萨克斯演奏家柯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莱斯特杨(Lester Young),小号演奏家哈利爱迪生(Harry Edison)等,这些人大部分在将来继续活跃于波普和其他风格爵士乐中。

才华横溢的歌唱家

摇摆乐大乐队时代同样把歌唱家们衬托的光彩夺目,比如多丽丝黛(Doris Day),艾拉费茨杰拉(Ella Fitzgerald),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等著名歌唱家。

本段最后简单概括一下摇摆爵士乐特点:

人数较多,大部分编制为大乐队;

即兴较少,曲子通常预先编排;

速度均衡,基本很少出现快节奏;

和弦和节奏简单,节奏对一般听众好理解,旋律悦耳,适合跳舞。

1940s-1950s 

关键词:快速而疯狂的波普乐 

20世纪40年代开始,二战全面爆发,美国社会的动荡,让音乐产业乃至整个娱乐业都停滞不前。随着大量美国人参军投入战争,夜晚施行宵禁,唱片录制禁令等政策的影响下,华丽的大型场所和大乐队越来越少,新一代的年轻爵士乐音乐家开始在小型场地比如酒吧和俱乐部聚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流演奏家都云集在纽约城的各种俱乐部里,疯狂的萨克斯和小号在低音提琴和鼓热火朝天的快速伴奏下即兴演奏,不久,这种对于之前的爵士乐来说具有颠覆性质的全新爵士乐风格被命名为波普爵士乐。

和之前的摇摆爵士乐形成鲜明对比,波普爵士乐的特点包括:

人数较少,和大乐队的大型编制相比,波普乐通常只包括低音提琴、鼓、钢琴、小号和萨克斯,属中小型编制;

即兴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旋律很少出现,一般只在歌曲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一次,中间则是演奏家大段的即兴;

速度很快,疾如旋踵,给人步步紧逼的感觉;

和弦和节奏复杂,演奏家们同样不拘泥于简单的形式,而是挑战更复杂的和弦和节奏。且由于速度快、和弦节奏复杂,初听起来会给人乱甚至刺耳的感觉。

对于鼓手来说,地位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原先的底鼓军鼓交替击打作为节奏基础,逐渐添加了多种多样的镲片和嗵鼓。

波普一词的来历

波普英文为Bebop,发音为“比波普”,这个发音是由波普爵士乐即兴演奏的“哔-啵”音而来,而且这个词不是由媒体杜撰的,而是作曲家发明的。

波普时代的巨匠

如果你询问爵士乐迷“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爵士乐音乐家“,相信很多人给你的答案会是萨克斯演奏家,绰号“大鸟”的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

帕克的萨克斯声能穿透其他乐器的声音,有时他的乐句不仅长,还能叠加一连串和弦,而且他的越乐句无论多长多块多复杂,都脉络清晰,有着他自己的逻辑和架构。他那多变的旋律和尖利,不落俗套的和声,也许来自于影响他的古典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作品,会颠覆你对传统古典乐的印象。

另一个波普巨匠是”眩晕“迪齐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Dizzy即为眩晕之意),而他的演奏风格,无论是他的节奏之快、复杂度之高,以及经常从很高的音符冲向极低的音符,都正如他的绰号一般让人感到”眩晕“。同时他也是首批运用拉丁节奏的爵士乐演奏家之一。

如果你对这两个人都感兴趣,可以去听一下《大鸟和眩晕在卡耐基音乐厅》(Bird and Diz At Carnegie Hall)这张专辑,肯定会让你兴奋无比。他们俩不但能各自演奏个性旋律,还能和对方相互契合,甚至将音乐延申到对方的拍子中。

本段最后,小编阿当特别推荐一下菅野洋子为日本动画《星际牛仔》所创作的原声,也许和你想象中的波普爵士乐有些不同,但不失为可听性极强的作品。

1950s-1960s

关键词:感性的硬波普和静谧的冷爵士

20世纪50年代,爵士乐继续朝新的方向发展,从波普爵士乐的基础上,分支出了硬波普(Hard Bop)与冷爵士(Cool Jazz)。

感性的硬波普

硬波普没有波普那么快速和疯狂,它听起来有些阴暗和沙哑。

和波普乐相比,硬波普的显著不同点有:

小调使用较多,听起来比较情感化。

硬波普扎根于福音音乐和蓝调音乐,比波普的节奏要慢。

编曲比波普更精心,乐队整体演奏精准度要求更高。

乐队中的独奏不那么多,乐队成员的地位均衡一些。

硬波普时代不可不听:

“加农炮”艾德利(“Cannonball” Adderley)

戴克斯特戈登(Dexter Gordon)

戈登演奏萨克斯时和他高大的身材相比显得很低调,像在低语般诉说着诗一般的故事。

且戈登是首个爵士乐手圈中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项提名的人(好像也是唯一一个),他在电影《午夜旋律》( 'Round Midnight)中的演出其实不怎么用演,简直就是他平时的真实状态。

洛杉矶和西海岸的冷爵士

冷爵士的英文为Cool Jazz,有多个中文名,凉派爵士,酷爵士,但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冷爵士这个名字。

冷爵士乐的特点概括:给人慵懒的感觉;

速度明显较慢;

节奏感不强;

乐器和人声的音量均较低。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纽约就成了大部分爵士乐的录制和发行地,西海岸被看作规模较小的次要位置。实际上,地处西海岸的洛杉矶和爵士乐的联系一直都很紧密,直到低调舒缓的冷爵士让西海岸名声大震。

20世纪40到50年代,洛杉矶的街边到处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繁华爵士乐景象,大量冷爵士名家游历于各个爵士乐俱乐部。

冷爵士名家包括:

契特贝克(Chet Baker)

时而用温柔如耳语般的唱腔歌唱,时而用温暖如春天般的小号吹奏,贝克简单而含蓄的演奏给人的感觉是“外冷内热”。贝克的一生也跌宕起伏,过早的成名给他带来了金钱和荣誉,但也让他数次掉落情感和药物的陷阱,虽然后半生历尽人间苦痛,但他的音乐却始终温暖如初。电影《让我们一起迷失》(Let's Get Lost)纪录了贝克的大半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冷爵士天才的真实生活。

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

就算你没听过布鲁贝克的大名,你也一定听过他和萨克斯演奏家保罗戴斯蒙(Paul Desmond)合作的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爵士乐作品《Take Five》,这首5/4拍的曲目,鼓的编配可以用“神之一笔”来形容。

布鲁贝克师承一位现代古典作曲家,所以他的编配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他是少数能把古典和爵士成功融合的演奏家之一。除上面两位之外还有很多冷爵士名家值得你去欣赏,比如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莱斯特杨,以及在杨逝世后为了缅怀好友而写出一首名曲《Goodbye Pork Pie Hat》的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等等。

不过说到对冷爵士贡献最大的人,要归功于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

戴维斯漫长的音乐生化跨越了波普、冷爵士、硬波普、融合爵士等时代。他9岁就开始演奏,18岁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不久就退学加入纽约的波普爵士乐大潮,他的风格也经历了数次转变,逐渐简洁化的过程。1949年,戴维斯23岁时推出的专辑《凉派的诞生》(Birth of Cool)正式向世人宣布了冷(凉派)爵士时代的到来。你无法用一种甚至几种风格来定义戴维斯,他的风格如此多变,后期他甚至开始做电子乐。

西海岸的旧金山冷爵士气氛和景象,也正是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中“跨掉的一代”的现实光景。

1960s-1970s

关键词:自由 电子 融合

当黑白色彩的20世纪50年代淡去,艳丽多彩的20世纪60年代到来时,虽然30年代的摇摆大乐队们还在发挥余热,20世纪50年代的波普乐手也依然在活跃,但爵士乐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随心所欲的自由爵士

就像古典乐中的“异类”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创造的无调性音乐(也称序列作曲)一样,爵士乐中也有听上去毫无旋律和节奏的“另类“:自由爵士。自由爵士对传统爵士乐形式有着颠覆性的改变,无论是音乐结构、和弦、节奏速度上和传统爵士乐有很大区别。

自由爵士中的”自由“二字代表着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在自由爵士音乐中,”结构“这个概念基本不存在。你可能听到大段大段的即兴演奏,这些即兴可能是乐队中某一位成员演奏的,也可能是多位成员一起演奏的;你可能在音乐中的任何地方听到各种转折或者速度的突然改变,有时甚至是感觉”唐突“的;你可能听到乐手用手中的乐器模拟各种人声,尖叫、呻吟、呼喊等等。

如果你想了解自由爵士,那么你一定要听:

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

作为自由爵士的代表人物(几乎没有之一),次中音萨克斯手约翰柯川的音乐生涯开始于节奏蓝调和传统爵士乐队,他在迈尔斯戴维斯1959年的专辑《泛泛蓝调》(Kind of Blue)中开始突破自己过去的演奏风格,大胆的探索富于想象力的即兴演奏,将类似”噪音“的尖利或粗糙的声音加到独奏中,扩宽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在接触到东方(印度)的宗教和印度西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Ravi Shankar)后,柯川的音乐世界更和他的精神世界更加紧密的连结在一起。

1964年的专辑《至高无上的爱》(A Love Supreme)是公认的柯川音乐生涯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柯川的音乐开始染上冥想的色彩,而且无论和弦、旋律、独奏即兴的长度都变得没有任何限制。甚至柯川在即将录制专辑前才会和乐队成员解释主题。在柯川的音乐生涯后期,它的音乐变成了纯粹的情感抒发,较少用事先想好的音乐形式。这恰恰触动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

如果你喜欢自由爵士,那么欧奈克尔曼(Ornette Coleman)、西席尔泰勒(Cecil Taylor)、唐切瑞(Don Cherry)等人的音乐你也不应该错过。

自由爵士乐的特点很容易概括:

没有任何限制的爵士乐!

为爵士乐插电——电爵士

准确的来说电爵士不是现在的人们印象中的电子乐加爵士乐,只是单纯的将爵士乐“插上”电,所以说电爵士并不算一种风格,但是将爵士乐插电这种想法,对后世影响很深。

第一个为爵士乐插电的音乐家是迈尔斯戴维斯,他为每位乐队成员的乐器都插上了电,包括电子琴、电低音提琴、电吉他,甚至为他自己的小号都加入了电子音效,正是由于他早早在乐队中加入了电声乐器,使得他的乐队能演奏的更“大声”,能在更宽阔的场所演出,后来戴维斯和很多摇滚明星合作过,比如和感恩而死乐队(Grateful Dead)在音乐节上一起演出,和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普林斯(Prince)一起合作录制专辑等。

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与赫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等后来知名的电子爵士音乐家都在戴维斯的乐队中演奏过。

融合爵士

1960年代爵士乐的另一个分支则是将爵士乐和摇滚、乡村等风格融合的融合爵士乐。说到融合爵士,前面提到的奇克柯瑞亚在和迈尔斯戴维斯合作后,创建了著名的融合爵士回到永远乐队(Return to Forever),专辑《轻如鸿毛》(Light as Feather)中的曲目《第七星系的赞美诗》(Hymn of the Seventh Galaxy)展现了爵士与摇滚、电子的奇妙融合。

而和奇克柯瑞亚长期合作的鼓手Dave Weckl,他那鼓界位于天花板级别的难度以及对爵士鼓教育做出的贡献,让Dave Weckl在鼓手圈更是无人不晓。

拉丁与爵士 完美的一对

崇尚自由随性的拉丁乐和爵士乐,仿佛这两者天生就是非常完美的一对。拉丁通常指古巴、墨西哥至南美区域,但和爵士乐有关的拉丁,通常只指代古巴。

从20世纪30年代,拉丁元素就经常和爵士乐擦出火花,到了20世纪40年代,爵士乐和拉丁第一次修成正果,结合出了古巴波普爵士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听听马里奥鲍扎(Mario Bauza),马奇托(Machito),奇克欧法瑞尔(Chico O' Farrill)等人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鼓手亚特布雷基在访问非洲后就开始尝试讲爵士爵士与拉丁节奏混合,你可以在专辑《狂欢的节奏 第1,2辑》(Orgy in Rhythm Vol1,2)中听到各种打击乐的融合。

20世纪60年代柔和浪漫的波萨诺瓦,仿佛如爵士和拉丁的蜜月一般带给人甜蜜的感觉。你一定要听斯坦盖茨(Stan Getz)和吉尔伯托夫妇(Gilberto)合作的歌曲《伊帕内马姑娘》

如果说国人对于拉丁爵士最熟悉的作品,相信非王家卫导演,张曼玉梁朝伟主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的曲目莫属了,这张专辑中的几首经典曲目如《Quizas Quizas Quizas》、《Apuellos Ojos Verdes》均由纳京高(Nat King Cole)所演唱,慢速拉丁节奏加上爵士的忧愁感,和电影范围相当契合。

关于更多拉丁的风格分类,我们之后会单独来介绍。

爵士乐的今生

爵士乐自从诞生以来。除了摇摆乐、波普乐、冷爵士等具有明显特点的风格时期以外,之后的关键词基本都以“融合”为主,几乎没有大的风格变迁,更多的是随着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口味而进行微调和融合,变得更加“时尚”了一些。

给小编阿当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像融合了灵魂乐和放克的迷幻爵士(Acid Jazz),还有将爵士的Chill发挥到极致的融合了说唱元素的日系嘻哈爵士(Jazz-Hip hop)等。

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年轻音乐人将现今的流行乐加入了爵士元素,带来了新的“爵士乐复苏”,比如诺拉琼斯(Norah Jones)、凯蒂玛露(Katie Melua)等。

尽管从上世纪7、80年代之后,主流音乐被摇滚等风格占据,爵士乐逐渐退居二线,甚至变为小众风格,但依然有不少音乐家在追求“复古”的爵士梦。摇摆乐、大乐队、波普乐等等已经过去好几十年的“老”爵士乐风格,时常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毕竟,人们对音乐的口味随着时代在变,但对好音乐的品味是不会变的。

最后一章为大家带来一些爵士乐时代你不得不认识的爵士鼓大师们~

摇摆乐大乐队时代的爵士鼓明星Gene Krupa

在1940s年代,Gene Krupa是毋庸置疑的爵士鼓明星鼓手,无数粉丝挤满了俱乐部,只为了能看Gene Krupa的鼓Solo。

"鼓手之神“ Buddy Rich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电影《爆裂鼓手》中海报上Buddy Rich的“名言”: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摇滚。(并不)

Buddy Rich在爵士鼓上展示出的力量、速度、技术、精准、控制等等简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称之为”鼓手之神“并不为过。Buddy Rich的套鼓特点是一个小通鼓和两个超级大的落地通鼓。

麦克斯罗奇(Max Roach)

罗奇是20世纪40年代波普和硬波普鼓手的中流砥柱。他作为鼓手不光在音乐中保持节奏,还利用鼓和其他乐手相互回应即兴演奏。他和波普时代的巨星们一起录制了数十张专辑。可以说是罗奇的出现,才让鼓手的地位和其他乐手相同。

亚特布雷基(Art Blakey)

作为首批对鼓调音的鼓手之一,布雷基能用鼓打出有旋律似的节奏。布雷基40年代开始进入硬波普领域,他不光自己始终活跃在爵士乐的世界中,到了1953年,他还组建了爵士信使乐队(The Jazz Messengers),这支乐队类似爵士乐学校一般,启发出了很多音乐人才。除了上面介绍的鼓手外,还有很多明星鼓手值得去了解,比如Elvin Jones、Joe Morello在《Take Five》中的节奏型和Solo,Tony Williams的《Quadrant 4》都会让鼓手们听后为之疯狂。

写在最后

和小编阿当之前写过的的摇滚简史一样,想通过一篇文章来详述进化了百余年的爵士乐是根本不可能的,本文只是带大家粗略的回顾一下爵士乐的历史,如果大家对本文提及的风格、乐队或者乐手感兴趣,希望各位能通过各种渠道去多听多看多了解,这样你才能从不同角度来拓宽你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听“懂”爵士乐~

参考资料:

Wiki

达人迷系列《我的第一本爵士乐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