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克泰德《论人的自由》:充分利用逆境,所获将无人能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爱比克泰德对于可控的事情 爱比克泰德《论人的自由》:充分利用逆境,所获将无人能及

爱比克泰德《论人的自由》:充分利用逆境,所获将无人能及

2024-06-15 0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1961年)是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 S. 奈保尔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小说中屈指可数的可以流传后世的喜剧人物。他是记者、梦想家,胆子大,爱生气。他有胃病,每天在外奔波,回到家后,就冲服一剂胃药,“脱了衣服,躺在床上读爱比克泰德”。

喜欢读爱比克泰德的,不只是毕司沃斯先生这样的凡人。哲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政治家林肯、丘吉尔,文学家蒙田、贝内特……甚至历史上的君王也不例外。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早年就喜欢读爱比克泰德的作品,他们虽未谋面,但可以说爱比克泰德是对奥勒留的精神和思想影响最大的人,奥勒留的名著《沉思录》就是深受爱比克泰德的影响写成的。

爱比克泰德和塞涅卡、奥勒留并称罗马斯多葛派三大哲人。不同的是,一个是奴隶,一个是朝臣,一个是皇帝。

大约公元55年,爱比克泰德出生于古罗马东部弗里吉亚的一个奴隶家庭。五岁时,被卖到罗马爱帕夫罗迪德家为奴。爱帕夫罗迪德原本是尼禄皇帝的奴隶,成为自由人后做了尼禄的宠臣,权倾一时。爱比克泰德身体孱弱,有一条腿残疾,据说就是为奴时受了严厉惩罚的结果。爱比克泰德早岁就展示出哲学的慧根,在听了斯多葛派哲人鲁佛斯讲学后,他对斯多葛派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幸的是,爱帕夫罗迪德很器重他,给了他受教育的机会。

公元68年,爱比克泰德获得自由。他在罗马建立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从事斯多葛派哲学的教学,影响日益强大。公元89年,罗马皇帝图密善害怕哲人的影响力对王位构成威胁,将所有的哲人都驱逐出境。爱比克泰德退居希腊西北海岸边的尼科波利斯,开办学园讲学。公元135年,爱比克泰德离世,享年大约八十岁。他自拟的墓志铭是:“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端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

斯多葛主义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创始人是芝诺。斯多葛派大致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派。早期的斯多葛派大多是叙利亚人,作品流传下来只有少数片段;晚期斯多葛派大多是罗马人,以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为代表,作品完整地流传下来。爱比克泰德像苏格拉底一样述而未作,他的学生阿利安记录了他的许多谈话,整理为《爱比克泰德谈话录》,其思想得以传承。

斯多葛派的思想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大致说来,早期的斯多葛派唯物主义色彩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被唯心主义取代。不过,斯多葛派贯穿始终的焦点都是伦理学说。这种伦理学说也就完整地体现在晚期的斯多葛派著作里,尤其是《爱比克泰德谈话录》和《沉思录》。

值得注意的是,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两个人的许多哲学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差别主要在于使用的文体。“爱比克泰德以令人熟知的、简洁的方式,与其听者交流;而奥勒留以简短、缺乏连贯的语句写下自己对人生的思考。”简言之,爱比克泰德承袭的是苏格拉底的“对话”传统,奥勒留开创的是沉思性的“独白”写作。尽管有“对话”与“独白”的差异,但两者的文风是相同的,都很“简洁”“简短”。正是这种文风,配上“鼓舞人心、充满常识”的哲思,才赢得了无论君王还是凡人的喜爱。

本书内容均选自《爱比克泰德谈话录》,一共十五篇,集中体现了爱比克泰德的思想精髓。爱比克泰德认为,在世上我们都是囚犯,被囚禁在现世的肉体之内,“我们注定是尘世间的凡胎和俗物,当然摆脱不了外物的束缚”。但是,我们身上有理性,只要是符合理性的事物,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此,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按照自然的面目认清什么是理性。理性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能力之内的事情,什么不是我们能力之内的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能力之内的东西,别的就任其自然;而自然的本性,就是神意。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一个人需要每日这样反思练习,然后付诸行动。

爱比克泰德生而为奴,知道与逆境抗争的勇气。他认为,一个人的本性,会在逆境中得到显现;充分利用逆境,所获将无人能及。至于境况之顺逆,不过是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属于你的东西要不惜任何代价保护;属于别人的东西切勿贪恋强求。”信心、自尊和羞耻是属于你自己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把它们夺走,没有人能强迫你放弃;假如你真的放弃了这些品质,你立马就会关心不属于你的东西,而原本属于你的东西也会失去,也就会自甘为奴。

爱比克泰德认为,世人看起来什么都在学,都在练,却忘了学习如何保持自由,不受奴役。“自由的获得,不是靠满足欲望,而是靠消除欲望。”为了获得心灵的自由、真正的自由,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需要向哲人学习,与哲人为伍,“不仅是做好死亡的准备,还要做好被折磨、流放、鞭笞的准备,做好失去一切不属于你的东西的准备。否则,你会是一个奴隶中的奴隶;即使你是王公贵族,也还是奴隶”。爱比克泰德主张平等的思想,即便是奴隶,也是同样的人,他也主张爱我们的敌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剧中的一个演员,被命运指定好了各个角色。

罗素认为,爱比克泰德这些谈话录极为“真诚”,折射了他“高尚超俗”的道德情操:

在一个人的主要责任就是抵抗暴君权势的那样一种局面之下,我们恐怕很难再找到任何其他更有用的东西了。在某些方面,例如承认人人都是兄弟以及宣扬奴隶的平等这些方面,它要优于我们能在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或者任何城邦制所鼓舞的那些哲学家那儿找得到的任何思想。

爱比克泰德生活的时代和现实境况激发了他的伦理想象,用“理性、勇气、自由、平等、爱和神意”筑就了他的理想世界。

李小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