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汉女:一个违背祖制的决定 清宫里究竟隐藏了多少位汉女嫔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爱新觉罗·玄烨的嫔妃 清宫汉女:一个违背祖制的决定 清宫里究竟隐藏了多少位汉女嫔妃

清宫汉女:一个违背祖制的决定 清宫里究竟隐藏了多少位汉女嫔妃

2024-07-15 1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清宫里有记载的“民间汉女嫔妃”都有哪些?哪一位皇帝后宫里的汉女嫔妃最多?清朝历代皇帝们都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些汉女们隐藏起来的?这些有幸进入清宫的汉女都是谁,她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遭遇,最终的结局又如何?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清宫隐藏汉女之谜”。

在清朝后宫史上,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名下是没有汉女妃嫔的,直到顺治皇帝福临继位后,才违背祖制,竟然选择汉女为嫔妃。那么,清朝第一位汉族妃嫔究竟是谁呢?

清宫里第一位汉女嫔妃是谁?

顺治帝后宫的汉女——恪妃“石氏”

在顺治年间,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就下谕旨说:“有以缠足汉女入宫者,斩。”

科普一下:满族女子是天足,不缠脚,只有汉女才缠脚。但这道谕旨被她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给亲自打破了。

孝庄皇太后画像

福临对于母亲选择的这些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出生的嫔妃们避而远之,反倒较为亲密的接触这些出生于大家闺秀的汉族女子。

顺治帝亲政以后,开始大力推行汉化,为了拉拢汉族将领与汉族士绅,他将一名汉女纳入了后宫,这个女人是清宫里的第一位汉族嫔妃,也是当时唯一的汉妃。那么她是谁呢?

满汉一家的“花瓶”符号

有宠爱无皇子的汉女石氏

这名妃子是顺治皇帝的“恪妃”石氏”,虽然这个女人在顺治皇帝后宫里的地位很高,但她却只是局限于政治层面,并没有能为顺治帝生下一男半女,那也就意味着此时的清宫里是不被允许出现有汉人血统的皇子,可以简单理解为石氏有宠爱,但不多。

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不仅是在前朝重用汉臣,在他的后宫里也要有一位地位较高的汉族嫔妃作为代表,也就是说,石氏只是顺治帝大力推行汉化的典型代表而已。

顺治帝画像

当时在顺治朝后宫的后妃等级大致分为:“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与格格”。

能够初封为妃位以上的只有三位,可以享受到福晋级待遇的妃子也不多,清宫档案称:“石氏为五福晋之首,除了石氏,明确为福晋级别的还有恭靖妃、端顺妃、淑惠妃,剩下那个女人是悼妃。

除了恪妃“石氏”之外,其他四位女性都是出身高贵的蒙古公主,石氏竟然能以汉女的身份位居五福晋之首,并且仅次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皇贵妃“董鄂氏”和静妃(顺治废后)。

由此也可见她在顺治帝后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当时静妃早已经失宠,事实上,石氏在后宫能排第三位,仅次于皇后与皇贵妃。

入宫后,恪妃在永寿宫居住,在清宫中她可以穿着汉服,她的母亲赵淑人也被允许乘坐肩舆入西华门至内右门下入宫。这种状况在刚刚入关的清初宫廷出现,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顺治帝时期,清朝后妃制度仍未完善,因此恪妃是没有封号的,但她却是顺治正妃的中的一员,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当时就连一些出身满洲八旗的女子都是庶妃之身,比如说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也只是一位庶妃而已。

清宫档案中还有一次恪妃石氏生病的记载,当时,恪妃正在病中,做为皇贵妃的董鄂氏竟然是亲自照顾服侍其汤药,能够让皇贵妃亲自委身照顾,可见恪妃在后宫的地位是不低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顺治皇帝对她的宠爱。

只可惜,恪妃在入侍顺治皇帝期间,却并没有给他生下一儿半女,这就说明一点:恪妃之宠只停留在表面,是顺治皇帝做给那些汉人或者汉臣们看的。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因染天花病逝于养心殿。恪妃从此成了一个年轻寡妇,住进了寡妇院。

汉女恪妃的死后葬礼如何办理的?

停棺待葬五十一年

康熙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恪妃石氏病逝在紫禁城,享年27岁上下。此时距离她入宫才刚刚十一年时间。她死后,康熙皇帝下旨将其追封为“皇考恪妃”,辍朝三日,其葬礼按照清太祖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之例,办得十分隆重。

当时清朝皇陵只修建了孝陵,而孝陵地宫中已经埋葬了顺治帝、孝康章皇后与孝献端敬皇后三人的“宝宫”,并没有预留多余的位置。

因此,恪妃的金棺只能暂时被停放在黄花山下的悼妃园寝中,这一放就是五十一年。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顺治皇帝的妃园寝孝东陵完工,孝惠章皇后入葬陵墓,恪妃石氏才与悼妃、贞妃一起被移葬入孝东陵,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葬在了一起。

汉女石氏的一生,单从个人情感方面来看,顺治皇帝并不宠爱石氏,他的心思几乎全在董鄂妃一人身上,如若不然,以石氏的地位,加上顺治帝的宠幸,她有很大概率能够生下儿女。

汉女石氏入宫后,没有为顺治帝生下哪怕一个儿女,反倒是那些低微的庶妃,在不断地为顺治帝开枝散叶。也就是说,石氏的宠爱只是停留在政治层面,顺治皇帝是不会让她生下带有汉人血脉的孩子的。

由此看来,做为汉女的恪妃仅仅是顺治皇帝推行汉化的一个政治符号,终其短暂的一生里也没能得到顺治帝的宠幸,更没有能生下带有汉族血脉的孩子,这也是她的不幸命运所导致的结果。

清朝后宫里位分最高的汉女嫔妃是谁?

康熙帝后宫里的“汉女嫔妃”

汉女密妃王氏的晋封是

顺懿密妃——王氏

顺懿密妃王氏画像

王氏,苏州籍汉族人,她是知县王国正的女儿,生母是黄氏。是康熙皇帝的妃嫔,初次册封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

王氏是康熙帝后宫里所有汉女妃嫔里唯一一位拥有封号并且晋封为嫔的汉族女子。

康熙帝画像

康熙二十年,做为汉女的王氏入侍宫中伺候康熙皇帝,她先后为康熙皇帝生育了三个皇子。

康熙三十二年,王氏首次生下康熙皇帝的皇十五子愉恪郡王“爱新觉罗·允禑”。这个皇子在只有八岁的时候,就随同父亲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此后他更是经常随父出巡。

雍正四年,允禑被册封为贝勒,命守景陵,雍正八年,再次被册封为“愉亲王”,雍正九年二月薨逝,享年三十九岁,死后上谥号为"恪"。

康熙三十四年,王氏再次生下康熙皇帝的皇十六子庄亲王“爱新觉罗·胤禄”。胤禄,从小就精通数学,知晓乐律,他曾经协助父亲康熙帝修数理精蕴。

雍正元年,因为庄靖亲王无子,特命允禄继庄靖亲王博果铎后,袭封为“庄亲王”。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命令胤禄总理事务兼掌工部,食亲王双俸。乾隆二年,加封为镇国公,乾隆三年摄理藩院尚书。

乾隆四年,胤禄因与理亲王弘哲等结觉营私,被罢职停双俸。

乾隆二十九年,胤禄已经七十岁了,乾隆皇帝特赐御诗褒奖他。

乾隆三十二年,胤禄薨逝,享年七十三岁,死后上谥号为"恪"。

康熙四十年,王氏生下康熙皇帝的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然而,就是这个幼子的意外死亡,竟然掀起了一场宫廷大案,这究竟又是怎回事儿呢?十八阿哥之死到底蕴含着哪些宫廷秘事?

十八阿哥之死与太子被废

康熙帝画像

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当时康熙皇帝正在行围途中,十八阿哥允祄突然病重,康熙听从允礽的建议,发出了这样一道上谕说:“允祄病无济,区区稚子,有何关系?至于朕躬,上恐贻高年皇太后之忧,下则系天下臣民之望,宜割爱就道”。

同年九月初四日,年仅八岁的十八阿哥允祄就突然夭折了。后来康熙皇帝在一废皇太子的时候还提到:“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

从康熙迁怒于允礽,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对没有照顾好十八阿哥的愧疚,也就不难理解康熙为什么独独将十八阿哥葬入景陵琉璃门内。

景陵妃园寝里唯一的男性墓主人

由于十八阿哥死的时候还没有成年,康熙皇帝在将诸妃衙门迁入妃园寝时一并将允祄也迁入,葬在他的生母密妃的墓旁。使得他成为了景陵妃园寝里唯一的男性墓主人。

做为汉女的王氏在连续为皇帝生育三子后,还仍然只是一名没有名分的庶妃,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康熙帝才终于册封汉女王氏为“密嫔”。

丈夫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尊封为密妃

雍正二年六月,刚继位的雍正帝晋尊密嫔王氏为“皇考密妃”。雍正皇帝在整理父亲康熙帝的遗旨时发现,有道旨意是安排了还活着的妃嫔们往后的生活。其大意是说,那些年老的妃嫔可出宫随儿子居住贻养天年,那些年轻无子的妃嫔们暂留宫中,由新皇帝养老送终。

根据这道遗旨,康熙皇帝的宜妃、荣妃、惠妃、定妃都先后出了宫与各自儿子生活在一起,开始过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日子。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此时密太妃王氏,勤太妃陈氏的儿子允禄和允礼也向新皇帝奏请将自己的母亲接出宫来一起居住。

乾隆帝画像

乾隆皇帝是这样回复他们的,他说:"九月间,庄亲王与果亲王曾奏请各迎养妃母于邸第,朕以为两位太妃向在宁寿宫居住。

朕正当仰承皇考先志,祗敬奉养,在二王之意,必以宁寿宫为太后应居之宫,故有是请,朕闻奏心甚不安,及奏闻太后,亦以为必不可行,是以未允。

今再四思维,人子事亲,晨昏定省,诚欲各遂其愿,若不允其迎养之请,则无以展二王之孝思。若允二王之请,迎养太妃于府第,则朕缺于奉养,此心实为歉然。

自今以后,每年之中,岁时伏腊,令节寿辰,二王及各王贝勒可各迎太妃太嫔于府第。计一年之内,晨夕承欢者,可得数月,其余仍在宫中。如此,则王等孝养之心与朕敬奉之意,庶可两全。向后和亲王分府时,亦照此礼行。" 

从这段谕旨中可以看出,密太妃王氏在晚年时与勤太妃陈氏的关系很是不错,这两位寡妇一起居住在宁寿宫安心养老。

乾隆皇帝委婉拒绝了两位小叔叔的请求,但是也准许二位年轻的太妃每年腊月春节和节庆生日时,可以出宫到各自儿子家小住上一段。

乾隆元年十一月,继位的乾隆帝尊封王氏为“皇祖顺懿太妃”。

乾隆九年十月十六日,顺懿太妃王氏薨逝,享年七十多岁。

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王氏的金棺奉安康熙帝景陵妃园寝内,她躺在了幼时就不幸夭折的儿子十八阿哥的旁边,母子二人终于又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见了。

纯裕勤妃——陈氏

纯裕勤妃陈氏画像

陈氏,汉族人,她是二等侍卫陈希阂的女儿。

康熙三十三年,陈氏入宫为宫女。

康熙三十六年,陈氏生下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十二月,康熙帝才册陈氏为“勤嫔”。雍正四年尊为皇考勤妃。

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

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纯裕勤太妃陈氏薨逝。她死后,乾隆皇帝亲自寇摘缨纬,祭酒行礼。

乾隆十九年四月二十日,陈氏奉安在裕陵妃园寝内。

庶妃——陈氏

陈氏,汉族人,她是陈玉卿的女儿,康熙二十九年三月生。

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日,陈氏生下康熙帝皇二十一子慎郡王“爱新觉罗·胤禧”,当时仅为庶妃(无封号)。

庶妃——皇考贵人——皇祖熙嫔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刚继位的雍正皇帝才尊庶妃陈氏为“皇考贵人”。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尊封陈氏为“皇祖 熙嫔”,她这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封号。

乾隆二年正月初二日,熙嫔陈氏薨逝,死后入葬景陵妃园寝内。

端嫔——董氏

端嫔董氏画像

董氏,正黄旗包衣人,她是员外郎董达齐的女儿,康熙皇帝玄烨的妃嫔之一。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董氏生下康熙帝的皇二女,不幸幼殇,未序齿。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册为“端嫔”,她在当时册封的七嫔之中排位第三,地位仅次于安嫔李氏和敬嫔王佳氏,从此之后再未晋封,直到去世。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董氏金棺奉安于清东陵景陵妃园寝内。

清宫里神秘消失的汉女李氏

安嫔——李氏

李氏,汉军正蓝旗人,她是汉将抚西额驸李永芳的孙女,总兵官刚阿泰的女儿,康熙皇帝玄烨早期妃嫔之一。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李氏经八旗选秀入宫侍奉康熙皇帝玄烨。

康熙十六年八月,李氏与惠妃、荣妃、宜妃、端嫔、僖嫔、敬嫔一同册封为“安嫔”,安嫔还是当时册封的众嫔之首。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从此以后李氏就在清史的记载中彻底消失了,没有任何后续记载,连死亡时间也无法考证。

不仅在景陵妃园寝中没有她的宝顶,就连清朝官方史书《陵寝易知》及《昌瑞山万年统志》都没有其奉安、祭祀等任何记录,一个大活人就神秘的消失在了红墙黄瓦之中,深宫内院之内,可悲可叹!

襄嫔——高氏

高在仪,她是高廷秀的女儿。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日,高氏生下康熙帝的皇十九子胤禝。

康熙四十二年,高氏生下康熙皇帝的皇十九女。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后,尊高氏为“皇考贵人”。

穆嫔——陈氏

陈氏

陈氏,她是陈岐山的女儿,康熙帝晚年妃嫔之一。

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日,陈氏生下皇二十四子諴亲王胤袐(自然排序皇三十四子)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陈氏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白贵人”。

乾隆元年,陈氏被追封为“皇祖穆嫔”。居住在宁寿宫中。

康熙帝后宫里的汉女庶妃陈氏、石氏、高氏在雍正时期被一起尊封为皇考贵人,在乾隆时期分别尊封为“熙嫔、静嫔、襄嫔、谨嫔”。还有庶妃张氏、庶妃王氏和庶妃刘氏。

雍正帝后宫里的“汉女嫔妃”是谁?

生育四子的汉女李氏

齐妃——李氏

齐妃李氏画像

李氏,汉族,生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她是知府李文烨的女儿。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或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李氏入雍亲王府,成为了小自己两岁的雍正帝的潜邸侍妾,后生子有功请封为侧福晋。

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七月初六日未时,李氏生皇二女和硕怀恪公主。这个女儿是雍正皇帝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儿。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六月初二日子时,李氏生皇子弘昐。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八月初七日酉时,李氏生皇次子弘昀。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二月十三日子时,李氏生皇三子弘时。她生育的四名子女中,只有弘时一人活到了雍正皇帝登基。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十四日,雍正帝继位后,诏封李氏为齐妃。同年二月二十二日,行齐妃册封礼。

齐妃封号“齐”的满文意思为“意为俏丽、艳丽”,说明李氏长得还是很有姿色的。 当时,李氏的后宫地位是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的,但后来她的儿子弘时得罪雍正皇帝而被削宗籍,李氏身为其母,也难免受累,此后也一直没再得到晋封。

被儿子连累,晚景凄凉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四月十二日,齐太妃李氏病重。四月十三日,齐太妃移到北海五龙亭等死,乾隆帝与皇太后驾至五龙亭视疾。

四月二十四日,齐太妃病逝,终年64岁,乾隆帝至五龙亭殡所奠酒。

四月二十八日,齐妃金棺奉移到田村殡宫暂安。

十二月二十四日,齐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

乾隆五年二月,李氏入葬泰陵妃园寝。

宁妃——武氏

武氏,她是知州武柱国的女儿,入宫年份不详,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为“宁妃”,葬泰陵妃园寝。

谦妃——刘氏

刘氏画像

刘氏,她是内管领刘满的女儿,是雍正帝晚年的一位后宫嫔妃,康熙五十三年出生。

雍正七年,刘氏入宫,初封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封为“刘贵人”,

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刘氏生下雍正帝的皇六子“爱新觉罗·弘曕”,这也是雍正帝最后一个出生的儿子,一直养在圆明园里,也被称为“圆明园阿哥”。

刘氏晋封为“谦嫔”

乾隆二年九月,乾隆帝晋尊刘氏为“皇考谦妃”。

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谦妃薨逝,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葬泰陵妃园寝。

乾隆帝后宫的汉女嫔妃都有谁?

庆妃——陆氏

庆嫔陆氏画像

陆氏,她是陆士隆的女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二十四日出生,陆氏比乾隆皇帝小13岁。

乾隆五年,陆氏晋封为“陆贵人”。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月初二日,乾隆皇帝下诏晋封陆氏为“庆嫔”,同年六月初八日,行庆嫔册封礼。

选封号“庆”的满文意思为:“有福气的、有造化的”。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正月,庆嫔随驾南巡。同年十月,庆嫔的家族奉旨入旗,在镶黄旗英廉佐领下。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六月十九日,晋封陆氏为“庆妃”,十二月十八日,行庆妃册封礼。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正月,庆妃随驾南巡。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正月,庆妃随驾南巡。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六月初五日,诏封陆氏为庆贵妃,同年十月初六日,行庆贵妃册封礼。

庆贵妃陆氏画像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庆贵妃病重,去世前乾隆帝安排她住到畅春园西侧的西花园中养病。七月十五日,庆贵妃陆氏薨逝,享年五十一岁。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月二十六日,庆贵妃金棺安葬在裕陵妃园寝内。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四日,太上皇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嘉庆帝以曾受陆氏抚育追尊其为皇贵妃,上谥号为:“庆恭皇贵妃”。

惇妃——汪氏

惇妃汪氏画像

汪氏,满洲正白旗人,她是都统四格的女人,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三月初六日出生,比乾隆皇帝小35岁。

公元1763年八月十八日,17岁的汪氏入宫封为“永常在”。

公元1771年正月二十七日,汪氏晋封为“永贵人”,同年十月初十日,晋封为“惇嫔”,十一月举行册封礼。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九月,汪氏晋封为“惇妃”。

固伦和孝公主画像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初三日,汪氏在翊坤宫生下了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这一年乾隆帝已经64岁了,惇妃也因此恃宠而骄。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汪氏因殴毙宫女被降为“惇嫔”,后复位。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十一月,惇妃耽误向乾隆帝请安。乾隆帝立即传旨:“惇妃耽误了请安,将年例一钱重的银锞二百个,今年不必赏。”

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正月十七日,汪氏逝世,享年六十一岁,死后葬清东陵裕陵妃园寝。

芳妃—陈氏

她是陈延纶的女儿,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是乾隆皇帝的嫔妃之一。

公元1766年十一月十六日,陈氏封为“明常在”。公元1775年,晋封为“明贵人”。

公元1794年,陈氏晋封为“芳嫔”,成为了一宫主位。公元1798年晋封为“芳妃”。 公元1801年,芳妃薨逝,终年在50岁上下,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入葬裕陵妃园寝。

恭嫔——林氏

林氏,她是拜唐阿佛音的女儿,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乾隆皇帝的嫔妃之一。

公元1748年,林氏初封为“林常在”。

公元1751年六月,晋封为“林贵人”。

公元1794年十二月,林氏晋封为“恭嫔”,领一宫主位。

公元180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恭嫔薨逝,享年在70岁以上。

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恭嫔金棺葬入裕陵妃园寝,终年在70岁以上。

嘉庆帝是如何隐藏汉女嫔妃身份的?

清宫汉女嫔妃与抬旗改姓

嘉庆帝画像

信嫔——刘佳氏(享年40岁)

信贵人——信嫔——皇考信妃

刘佳氏,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生,她是将军本志的女儿,比嘉庆帝小23岁。原镶白旗汉军后抬入镶白旗蒙古族。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三月,16岁的刘佳氏进宫,初封为“信贵人”。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皇帝以喜得皇长孙,明岁又是五旬万寿,晋封26岁的信贵人为“信嫔”,于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行册封礼。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八月,道光皇帝尊封38岁的刘佳氏为“皇考信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举行册封礼。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月十三日,信妃刘佳氏去世,享年40岁。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二月二十六日,信妃金棺入葬昌陵妃园寝。

淳嫔——董佳氏

淳贵人——淳嫔

董佳氏,她是委署库长时泰的女儿,本是汉军旗人后抬旗入满洲的。

嘉庆六年三月选秀入宫,初赐号为“淳贵人”,她是嘉庆帝即位后选秀进宫的众妃嫔中,第一位受封为嫔的女子,曾深受嘉庆皇帝的宠幸。只可惜她在宫中二十多年也未曾生育子女。

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四月,册封董佳氏为“淳嫔”。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十月十三日巳时,淳嫔董佳氏薨逝,一应丧葬礼仪按照嫔的礼仪进行。

逊嫔——沈佳氏

潜邸旧人——逊嫔(追封)

沈氏画像

沈氏,她是内务府大臣职衔永和的女儿,是嘉庆帝登基前的潜邸格格(低级侍妾的称呼)。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十一月十一日,沈佳氏生下皇五女慧安和硕公主,可惜这个公主在乾隆六十年五月初七日寅刻殇,年仅十岁。

沈佳氏死在嘉庆继位前,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四月追封沈佳氏为“逊嫔”。

简嫔——关佳氏

潜邸旧人——简嫔(追封)

简嫔关氏画像

关氏,她是镶黄旗包衣佐领拜唐阿德居的女儿,早年入侍嘉庆帝潜邸为格格侍妾,她是永琰比较早的女人之一。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四月十一日丑时,侍妾关佳氏给永琰生下了第一个女儿这个孩子只比格格刘佳氏(和裕皇贵妃)所生的长子(穆郡王)小半年。

天有不测风云,关佳氏在生育女儿时遭遇了难产,最终女儿生了下来,而她却从此没能醒过来,这位可怜的女人因为生育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关佳氏所生的皇长女也没能成活,于乾隆四十八年便夭折了,仅活了四岁。

由于当时嘉庆帝的陵寝还未修建,因此关佳氏的金棺只得暂时放在静安庄附近暂安。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四月,嘉庆帝追封关佳氏为简嫔。

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里的记载,“简”的满文意为“有节制的”、“有限的”。不过在封谥上,一般直接取“简”的汉语意思,属于专门的封谥用语。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六月十八日,在东直门外的静安庄殡宫行恕妃、简嫔和逊嫔的追封礼。

嘉庆八年十月十七日,简嫔的金棺奉安清西陵的昌陵妃园寝 。

荣嫔——梁氏

潜邸侍妾—荣常在—荣贵人—皇考荣嫔

梁氏,她是光保的女儿,嘉庆帝的潜邸旧人,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梁氏册封为荣常在,到了正月初一,嘉庆后宫主位有皇后喜塔拉氏、贵妃钮祜禄氏、諴妃刘氏、莹嫔侯氏、荣常在梁氏与春常在王氏。由此可知,荣嫔梁氏应该是在嘉庆继位前夕被宠幸的宫女,因而被封为常在的主位。

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梁氏赐号晋封为“荣贵人”。

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正月,梁氏不知何故,被再次降为常在,这是嘉庆帝后宫里唯一的一次妃嫔降级的记录。只是这次降级仅过了不到五个月,梁氏便恢复了名位,重新被封为荣贵人。从此后一直到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驾崩期间,荣贵人梁氏再也没能得到晋封。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十二月,新继位的道光帝晋封梁氏为“皇考荣嫔”。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五月初十日,荣嫔病逝。道光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葬入昌陵妃园寝。

由此来看,嘉庆帝后宫里的汉女嫔妃是最多的,而隐藏她们的方法就是为这些嫔妃们抬旗,将她们抬为满洲旗人,都在汉姓后面加上了“佳”,这样就由汉姓提升为满姓,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

咸丰帝后宫里的“汉女”都是谁?

由“宫女”晋升为妃的汉女

吉妃——王氏

吉妃王氏画像

王氏,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出生,她是正黄旗佐领下园户清远的女儿,她就是咸丰帝“四春娘娘”中的一人。

在咸丰朝初期,王氏原本为孝贞显皇后宫中的一名宫女。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五月十五日敬事房传旨,咸丰帝晋封王氏为“吉贵人”,她的地位在玉贵人那拉氏之次,比禧贵人高。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穆宗同治帝继位,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四春娘娘”一起被同治皇帝进为嫔,吉贵人王氏改称“吉嫔”。

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后,四人又再次被刚继位的光绪皇帝一起晋为妃,吉嫔王氏被晋封为“吉妃”。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月十六日,吉妃王氏去世,享年59岁。她去世的第二个月的十六日,奉移金棺至妃园寝享殿暂安。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六日,吉妃金棺奉安定陵妃园寝地宫。

庆妃——张氏

庆妃张氏画像

张氏,道光二十年公元 1840年十月初一日出生,她是汉军旗人张氏的女儿,是咸丰帝“四春娘娘”中的嫔妃之一。

咸丰朝时期,张氏为长春宫的宫女,咸丰九年公元 1859年,张氏由宫女晋升为“庆贵人”,其次序在禧贵人之次。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四春娘娘于同日被同治帝进为嫔,庆 贵人张氏改称为“庆嫔”。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后,四人又再次被光绪皇帝一起晋升为妃,庆嫔晋升为“庆妃”。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五月初三日,庆妃张氏逝世,享年46岁。

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张氏以嫔礼安葬在定陵妃园寝内。

鑫常在——戴氏

戴氏,她在咸丰初年入宫,初封为“鑫常在”。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五月初六日,鑫常在戴氏病逝,初七卯时殓入采棺,十一日辰时行初祭礼,十四日卯时行大祭礼,十七日寅时由西华园奉移田村西所暂安。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九月二十五日,“鑫常在”戴氏彩棺奉安定陵妃园寝内。

中国最后一位汉族皇妃

福贵人——李玉琴

李玉琴照片

李玉琴,祖籍山东,1928年7月15日出生在长春,毕业于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她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第四位妻子。

溥仪

1943年,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

李玉琴被册封为福贵人时,溥仪看着胖乎乎的玉琴,对她说:“以后遇到什么不吉利的事情,用你的福就可以克住了。”

福贵人的“宫廷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李玉琴照片

出身贫苦的李玉琴在入宫以后,常常被人看不起。溥仪为了控制她,首先定出了让她永远不能翻身的21条。

主要内容是: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清王朝的祖制;一切言行都要顺从溥仪,即使和父母通信也要先得到批准;必须忠实地伺候溥仪一辈子,思想上偶然起了不该起的念头,也要立即请罪;不许回家和亲人见面,不许私蓄一分钱,不许打听外事,不许愁眉苦脸等。

溥仪

溥仪还让她亲手抄写“笔据”,在佛前立誓后焚烧,让她终生为自己承担义务。做为傀儡皇帝的溥仪在高兴的时候,就让福贵人李玉琴唱歌给他听,或是做体操给他看,不高兴的时候就申斥她,用笤帚打她,发完脾气还要捧出“21条”来压制她,不许愁眉苦脸,强迫她破涕为笑。

李玉琴照片

1945年8月,李玉琴随溥仪出逃到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帮助下,李玉琴摆脱封建家庭的控制,开始参加社会活动。

1953年,李玉琴回到长春娘家,继续寻找丈夫溥仪的下落。

1955年夏天,李玉琴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了已经分别了10年的丈夫溥仪。

李玉琴在图书馆工作

1956年,李玉琴被安排在长春市图书馆工作。

“福”贵人李玉琴最终得福

与溥仪离婚,重新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李玉琴

1957年5月,福贵人李玉琴与溥仪正式离婚。

1958年5月,当时已经成为长春市图书馆干部的李玉琴与吉林省广播电台工程师黄毓庚先生结婚。婚后,两人生育有一子,名为“黄焕新”。

李玉琴读书

1983年被推选为长春市政协委员,1993年又被推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此外,她还在吉林省交通学校担任名誉教授,教授历史课。

李玉琴照片

晚年的李玉琴生活幸福,作为两级政协委员,她认真履行职责,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撰写不少提案。她还把保存多年的珍贵宫廷文物捐献给伪满皇宫博物院,为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1995年,李玉琴患上肝硬化,她在家属的帮助下,同病魔抗争了6年时间。

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在长春病逝,享年73岁。至此,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最后一位汉族皇妃结束了她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李玉琴死后最终赢得了“经年砥砺芳百世,一生沧桑琴断音”的社会公正评价。

2005年8月10日,在长春息园名人苑举行了李玉琴纪念墓雕揭幕仪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