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考研导师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燕山大学陈正心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考研导师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考研导师简介

2024-07-11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论文著作研究人员教育教学新闻动态研究成果及应用招生信息联系方式基本信息

王亚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 副所长主要从事微弧氧化特种功能陶瓷涂层、高发射率热防护陶瓷涂层、生物陶瓷涂层及新能源材料等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及面上基金3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哈工大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等基金项目5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点项目和企业合作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SCI 他引1800余次,H因子为29;2篇高引用论文入选ESI前1%,1篇被JMCC期刊选为封面文章;应英国Birmingham大学邀请参编英文著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3项);纳米耐磨减摩陶瓷涂层正式应用于XX火箭,成功助力首飞成功;3个系列涂层材料正式应用于XXX重点型号航天器。2017年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011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1),2013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4)。

荣誉称号2017年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011年获 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2008年 入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 获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九届优秀博士论文

2016年 获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标兵”称号2009 年 获 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教育经历2001.9~2006.5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雷廷权 院士,蒋百灵 教授1999.9~200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导师:贾德昌 教授1995.9~1999.7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2014.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系,教授2012.5~2013.5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09.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系,博士生导师2006.12~2014.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系,副教授2004.12~2006.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系,讲师

主要任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阅人

国际期刊通讯审稿人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Scripta Materialia,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Composite Interfac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等20余种)国内期刊通讯审稿人 (材料科学与工艺、金属学报、硅酸盐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科学通报等10余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 副秘书长哈尔滨市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青年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会员国际仿生学会 首批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金属表面功能性陶瓷涂层及薄膜、储能电极新材料的设计制备与环境损伤行为表征等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金属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新材料制备技术与工程应用 航空航天器表面特种防护复合涂层技术及环境损伤行为 金属表面生物活性和(或)降解控制设计与改性涂层材料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与吸波隐身应用) 先驱体转化无机涂料及耐高温热防护性能

奖项成果

奖项名称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

获奖时间2011

完成人王亚明,周玉, 魏大庆,贾德昌,郭立新

所获奖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奖项名称镁合金耦合仿生功能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获奖时间2013

完成人排名第4

所获奖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奖项名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

获奖时间2017

完成人王亚明,贾德昌,魏大庆,周玉,文磊等

科研项目纵向项目LED辐射散热用导热/绝缘/高发射率微弧氧化涂层结构性能调控与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6.01-

2019.12

负责医用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化涂层构建及其腐蚀降解调控与生物相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4.01-

2017.12

负责金属表面纳米化层微弧氧化微结构重构与疲劳损伤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2008.01-

2010.12

负责基于微弧放电的飞机结构表面绿色现场修复新工艺及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

**

2008.01-

2010.12

第二负责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连续资助

**

2014.1-

2016.12

骨干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2011.01-

2013.12

骨干金属/陶瓷涂层多层界面结构控制与疲劳失效机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8-0166

2009.01-

2011.12

负责先进节能与新能源陶瓷材料

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

HIT. BRETIII.201202

2012.08-

2014.08

负责金属表面纳米化层微弧氧化微结构重构与腐蚀机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

2009.09-

2010.10

负责镁合金原位生长陶瓷涂层的生物腐蚀及降解调控机理

哈工大科研创新基金

HIT. NSRIF. **

2011.01-

2012.12

负责***涂层技术

国家级配套项目xxx

2011.10-

2013.12

第二负责

横向项目承担钛合金、铝合金表面腐蚀与热防护涂层,耐高温热控陶瓷涂料等预研与工程应用课题10余项。

专利发表文章概览(Publication Summary)ResearcherID:D-3200-2013

URL: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D-3200-2013

Sum of the Times Cited:2812

h-index:32

Last Updated: 05/05/2019

著作(Books)Book Chapter: Chapter 5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of alumi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i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Light Alloys – Al, Mg Ti Alloys, Woodhead Publishing, Cambridge, UK (ISBN 1 84569 537 2, 2010, Page 110-154).

最近发表文章(Latest publications)Y.L.Ge, Y.M.Wang*, Y.F. Zhang, L.X. Guo, D.C. Jia, J.H. Ouyang, Y. Zhou. The improved thermal radiation property of SiC doped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niobium metal for metal thermal protective system.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7, 309: 880–886

Wei Feng, Yaming Wang*, Junchen Chen, Lixin Guo,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optimization of starlike ZnO/reduced graphene oxide doped by ZnO nanocrystals composite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7, 19:14596-14605

Y.F. Wu, Y.M.Wang*, Y.B. Jing, J.P. Zhuang, J.L. Yan, Z.K. Shao, M.S. Jin, C.J. Wu, Y. Zhou. In vivo study of MAO coated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plate to heal bone fracture defect of 3mm width.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147-156

Junchen Chen, Yaming Wang*, Jianyun Cao, Yan Liu, Yu Zhou,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A facile co-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polypyrrole composite film.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7,9(23):19831–19842

Yunfeng Wu, Yaming Wang*, Hao Liu, Yan Liu, Lixin Guo, Dechang Jia, Jiahu Ouyang, Yu Zhou. The fabrication and hydrophobic property of micro-nano patterned surface on magnesium alloy using combined sparking sculpture and etching rout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6, 389: 80-87 Wei Feng, Yaming Wang*, Junchen Chen, Lei Wang, Lixin Guo,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Reduced graphene oxide decorated with in-situ growing ZnO nanocrystals: Facile synthesis and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Carbon, 2016, 108: 52-60 Y.M. Wang*, Y.C. Zou, H. Tian, L.X. Guo, J.H. Ouyang, D.C. Jia, Y. Zhou.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magnesium alloy radiator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Microstructure, thermal radiative and dissipating property.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6, 294: 102-108 Guo J W, Sun S Y, Wang Y M*, Zhou Y, Wei D Q, Jia D C. Hydrothermal biomimetic modification of microarc oxidized magnesium alloy for 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deposition behaviors in SBF.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5, 269: 183-190 Tian H, Wang Y M*, Guo L X, Ouyang J H, Zhou Y, Jia D C, Zhang Y F.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AlPO4 Bond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 for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2015, 12: 614-624 Jianyun Cao, Xiaohong Li, Yaming Wang*, Frank C. Walsh ,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Review: 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93 (2015) 657-674 Jianyun Cao, Yaming Wang*, Junchen Chen, Xiaohong Li, Frank C. Walsh,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oxide/polypyrrole composite electrodes fabricated by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4445 - 14457Junchen Chen, Yaming Wang*, Jianyun Cao, Yan Liu,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Flexible and solid-stat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ternary graphene/MnO2/carbon black hybrid film with high power performance. Electrochimica Acta. 2015, 182: 861-870 Lu X X, Yang F, Wang Y M, Geng X, Xiao P. The influence of graphene/carbon mass ratio on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graphene-SnO2-carbon composite as anodes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36: 202-210 Wen L., Wang Y.,Jin Y., Ren X. Comparison of corrosion behaviour of nanocrystalline 2024-T4 Al alloy processed by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with two different mediums. Corros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50(6): 425-432 Rui Zhou, Daqing Wei, Jianyun Cao, Wei Feng, Su Cheng, Qing Du, Baoqiang Li, YamingWang, Dechang Jia, Yu Zhou. Conformal coating containing Ca, P, Si and Na with double-level porous surface structure on titanium formed by a three-step microarc oxidation. RSC Advances. 5 (2015) 28908–28920 Zhou R, Wei D Q, Ke H, Cao J Y, Li B Q, Cheng S, Feng W, Wang Y M, Jia D C, Zhou Y. H2Ti5O11?H2O nanorod arrays formed on a Ti surface via a hybrid technique of microarc oxidation and chemical treatment. CrystEngComm. 2015, 17: 2705–2717 Zhou R, Wei D Q, Cao J Y, Feng W, Cheng S, Du Q, Li B Q, Wang Y M, Jia D C, Zhou Y.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logic structure from modified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 implants for improving osseointegra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8932-8941 Zhou R, Wei D Q, Cao J Y, Feng W, Cheng S, Du Q, Li B Q, Wang Y M, Jia D C, Zhou Y. The effect of NaOH concentration on the steam-hydrothermally treated bioactive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containing Ca, P, Si and Na on pure Ti surfac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015, 49: 669-680

不同研究方向文章(Publications by research fields)A.轻金属微弧氧化陶瓷涂层

B.高温金属热防护陶瓷涂层

C.医用金属表面生物陶瓷涂层

C-1. 医用镁合金腐蚀降解调控涂层

C-2. 医用钛合金表面活化涂层

D.石墨烯/C基功能涂层材料(能源与隐身)

----------------------------------------------------------------------------

A.轻金属微弧氧化陶瓷涂层

Wen L., Wang Y.,Jin Y., Ren X. Comparison of corrosion behaviour of nanocrystalline 2024-T4 Al alloy processed by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with two different mediums. Corros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50(6): 425-432Wen Lei, Yaming Wang*, Jin Ying, Liu Bing, Zhou Yu, Sun Dongbai. Microarc oxidation of 2024 Al alloy using spraying polar and its influence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3, 228:92-99Lei Wen, Yaming Wang*, Y. Zhou, L.X. Guo, J.H. Ouyang. Iron-rich layer introduced by SMAT and its effect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wear behavior of 2024 Al allo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1, 126(1-20):301-309Lei Wen, Y.M. Wang*, Yan Liu, Yu Zhou, Jia-Hu Ouyang, Lixin Guo, Dechang Jia. EIS study of a self-repairing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Corrosion Science. 2011, 53(2): 618-623Wen Lei, Yaming Wang*, Yu Zhou, Lixin, Guo, Jia-Hu Ouyang.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odified 2024 Al alloy using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iacroarc oxidation process. Corrosion Science. 53(1)(2011)473-480Z.W. Wang, Y.M. Wang*, Y. Liu, J.L. Xu, L.X. Guo, Y. Zhou, J.H. Ouyang, J.M. Dai. Microstructure and infrared emissivity property of coating containing TiO2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11 (2011)1405-1409Lei Wen, Yaming Wang*, Yu Zhou, Jia-Hu Ouyang, Lixin Guo, Dechang Jia. Corrosion evaluation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formed on 2024 aluminium alloy. Corrosion Science. 2010, 52(8): 2687-2696王亚明*,崔艳芹,侯正全,李宝辉,欧阳家虎,郭立新,周玉. 轻金属微弧氧化/树脂填料复合涂层的结构与防热性能. 金属热处理. 2010, 35(3): 8-13王亚明*, 文磊, 郭立新, 周玉, 欧阳家虎,贾德昌. 金属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化—原理、工艺与应用最新进展. 哈尔滨材料与分析测试年会. 2010, 哈尔滨(特邀报告,获得大会论文一等奖)Y.M. Wang*, P.F. Zhang, L.X. Guo, J.H. Ouyang, Y. Zhou, D.C. Jia. Effect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Ti-Al-Zr allo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8616-8623Y.M. Wang*, L.X. Guo, J.H. Ouyang, Y. Zhou , D.C. Jia. Interface adhesion properties of functional coatings on titanium alloy form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metho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6875-6880Wen L, Wang YM*, Zhou Y, Wang CL, Guo LX, Ouyang JH.Influence of Coating Microstructure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LY12 Alloy Specimen.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9, 38(S2): 747-750王亚明*, 韩晓东, 郭立新,欧阳家虎,贾德昌,周玉. LY12铝合金表面喷射式微弧氧化工艺研究.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9.32(2):121-124Y.M. Wang*, T.Q. Lei, L.X. Guo, B.L. Jiang . Fretting wear behaviour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s against steel in dry and oil lubrication sliding.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 (23): 8113-8120Y.M. Wang*, B.L. Jiang, T.Q. Lei and L.X. Guo.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formed on Ti6Al4V in Na2SiO3 system solu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 (1-2): 82-89Y.M. Wang*, B.L. Jiang, L.X. Guo, T.Q. Lei.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s against steel in dry and solid lubrication sliding.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8): 2989-2998Y.M. Wang*, B.L. Jiang, T.Q. Lei, L.X. Guo. Microarc oxidation and spraying graphite duplex coating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 for antifriction purpos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5, 246(1-3): 214-221Y.M. Wang*, D.C Jia, L.X. Guo, T.Q. Lei , B.L. Jiang. Effect of discharge pulsating on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formed on Ti6Al4V allo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0:128-133王亚明*, 雷廷权, 蒋百灵, 郭立新. 交流窄脉冲占空比调制对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影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5, 34(2): 329-333王亚明*,周玉,贾德昌,郭君巍,雷廷权.微弧氧化法制备氧化钛基多孔复合生物陶瓷涂层.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5, 34(S1):1244-1248王亚明,雷廷权,郭立新,贾德昌,周玉. Ti6Al4V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结构与微动摩擦学特性. 第七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 2005, 郑州: 14-17Y.M. Wang*, B.L. Jiang, L.X. Guo, T.C. Lei.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Ti6Al4V alloy and its antifriction property.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590-1594Yaming Wang*, Bailing Jiang, Lixin Guo, Tingquan Lei. Antifriction property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titanium alloy under solid lubricating sliding condition. 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 2004, 11(4-5): 367-372Y.M. Wang*, T.Q. Lei, B.L. Jiang, L.X. Guo. Growth,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tanium alloy in phosphate-containing solu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4, 233: 258-267Yaming Wang*, Bailing Jiang, Tingquan Lei, Lixin Guo. Dependence of growth featur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f titanium alloy on control modes of alternate pulse. 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12-13):1907-1911王亚明*, 蒋百灵, 郭立新, 雷廷权. 磷酸盐系溶液中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生长与组织结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4, 14(4):548-553王亚明*, 蒋百灵, 雷廷权, 郭立新, 曹跃平. Na_2SiO_3系溶液中Ti6Al4V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4, 33(5):502-506Wang YM*, Jiang BL, Lei TQ, Guo LX, Cao YP. Effects of electrical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2003, 18(6):1325-1330王亚明*, 雷廷权, 蒋百灵, 周玉. Na2SiO3-KOH-(NaPO3)6溶液中Ti6Al4V微弧氧化陶瓷膜研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3, 32(12):1041-1044王亚明*, 雷廷权, 蒋百灵, 周玉. 氧化处理时间对Ti6Al4V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3, 11(3):244-247王亚明*, 蒋百灵, 雷廷权, 郭立新. Na2SiO3系溶液中制备Ti6Al4V微弧氧化涂层的结构与摩擦学特性. 摩擦学学报. 2003, 23(5):371-375王亚明*, 蒋百灵, 雷廷权, 贾德昌, 周 玉. Ti6Al4V 合金表面耐磨涂层的研究进展. 材料工程. 2003 (3): 38-43

B.高温金属热防护陶瓷涂层

Tian H, Wang Y M*, Guo L X, Ouyang J H, Zhou Y, Jia D C, Zhang Y F.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AlPO4 Bond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 for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2015, 12: 614-624H. Tian, Y.M. Wang*, L.X. Guo, J.H. Ouyang, Y. Zhou, D.C. Jia.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SiO2 bonded coating formed on Ti-Al-Zr alloy. Surface Engineering. 2014, 30(3): 204-211Y.M. Wang*, H. Tian, L.X. Guo, J.H. Ouyang, Y. Zhou, D.C. Jia. Amorphous AlPO4 coating formed on titanium alloy for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protection: oxidation kinetics and microstructure.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4, 252: 134-141Y.M. Wang*, H. Tian, X. E. Shen, L. Wen, J.H. Ouyang, Y. Zhou, D.C. Jia, L.X. Guo. An elevated temperature infrared emissivity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2024 alumin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3, 39: 2869–2875H. Tian, Y.M. Wang*, Y. Liu, L.X. Guo, J.H. Ouyang, Y. Zhou, D.C. Jia. Dependence of infrared radiation on microstructure of polymer derived ceramic coating on steel.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2013,13: 1-6Hong-Zhi Liu, Jia-Hu Ouyang, Zhan-Guo Liu, Ya-Ming Wang, Microstructur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nd thermal emissivity of plasma sprayed LaMAl11O19 (M=Mg, Fe) coatings for metallic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3,271: 52-59Y.M. Wang*, H. Tian, D.L. Quan, L.X. Guo, J.H. Ouyang, Y. Zhou, D.C. Jia.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frared emissivity properties of polymer derived coating formed on 304 steel.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12, 206(18): 3772-3776Hong-Zhi Liu, Zhan-Guo Liu, Jia-Hu Ouyang, Ya-Ming Wang, Influences of lattice vibration and electron transition on thermal emissivity of Nd3+ doped LaMgAl11O19 hexaaluminates for metallic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1 (2012) 161903; doi:10.1063/1.**.Wang, Yuan-Hong; Liu, Zhan-Guo; Ouyang*, Jia-Hu; Wang, Ya-ming, Zhou Yu. Prepara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coatings formed on Ti2AlNb allo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58( 22): 8946-8952Hong-Zhi Liu, Jia-Hu Ouyang*, Zhan-Guo Liu, and Ya-Ming Wang. Thermo-Optical Properties of LaMAl11O19 (M = Mg, Mn, Fe) Hexaaluminates for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Protection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11, 94(10): 3195-3197Hong-Zhi Liu, Zhan-Guo Liu, Jia-Hu Ouyang*, and Ya-Ming Wang. Thermo-optical properties of LaMg1-xNixAl11O19 (0

C.医用金属生物陶瓷涂层

C-1. 医用镁合金腐蚀降解调控涂层

Guo J W, Sun S Y, Wang Y M*, Zhou Y, Wei D Q, Jia D C. Hydrothermal biomimetic modification of microarc oxidized magnesium alloy for 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deposition behaviors in SBF.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5, 269: 183-190Ya-Ming Wang*, Jun-Wei Guo, Yun-Feng Wu, Yan Liu, Jian-Yun Cao, Yu Zhou, De-Chang Jia. Bio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ated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in electrolyte containing zirconium and calcium salts.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2014, 8(3):295-306Y.M.Wang*, J.W. Guo, Z.K. Shao, J.P. Zhuang, M.S. Jin, C.J. Wu, D.Q. Wei, Y. Zhou. A metasilicate-bas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and its corro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3, 219: 8-14Y.M. Wang*, F.H. Wang, M.J. Xu, B. Zhao, L.X. Guo, J.H. Ouyang.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ated AZ91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9124-9131Wang YM*, Wang FH, Ouyang JH, Jia DC, Zhou Y.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Bio-Composite Coating Containing Ti Formed on AZ91 Alloy.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9, 38(S2): 739-742王亚明*, 王福会, 雷廷权, 郭立新. 镁合金表面生物陶瓷涂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性能.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7, 28(6):6-9

C-2. 医用钛合金表面活化涂层

Yaming Wang*, J.W. Guo, J.P. Zhuang, Y.B. Jing, Z.K. Shao, M.S. Jin, J. Zhang, D.Q. Wei, Y. Zhou.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O bioactive ceramic coating grown on micro-patterned Ti6Al4V alloy surfac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299: 58-65Rui Zhou, Daqing Wei, Jianyun Cao, Wei Feng, Su Cheng, Qing Du, Baoqiang Li, YamingWang, Dechang Jia, Yu Zhou. Conformal coating containing Ca, P, Si and Na with double-level porous surface structure on titanium formed by a three-step microarc oxidation. RSC Advances. 5 (2015) 28908–28920Zhou R, Wei D Q, Ke H, Cao J Y, Li B Q, Cheng S, Feng W, Wang Y M, Jia D C, Zhou Y. H2Ti5O11?H2O nanorod arrays formed on a Ti surface via a hybrid technique of microarc oxidation and chemical treatment. CrystEngComm. 2015, 17: 2705–2717Zhou R, Wei D Q, Cao J Y, Feng W, Cheng S, Du Q, Li B Q, Wang Y M, Jia D C, Zhou Y.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logic structure from modified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 implants for improving osseointegra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8932-8941Zhou R, Wei D Q, Cao J Y, Feng W, Cheng S, Du Q, Li B Q, Wang Y M, Jia D C, Zhou Y. The effect of NaOH concentration on the steam-hydrothermally treated bioactive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containing Ca, P, Si and Na on pure Ti surfac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015, 49: 669-680魏大庆, 周玉*, 王亚明, 贾德昌. 微弧氧化钛合金表面形成含钙磷生物梯度涂层研究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 37(S1): 569-572D. Q. Wei, Y. Zhou*, Y. M. Wang, D. C. Jia. Effect of Dehydration on Structure and Induction Capability for Apatite Formation of Anodic Spark Deposited TiO2-Based Film with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in Solid Film. 2008, 516:6413~6420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Biomimetic Apatite Deposited on Microarc Oxidized Anatase-Based Ceramic Coat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08, 34:1139~1144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Formation of CaTiO3/TiO2 composite coating on titanium alloy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Applied Biomaterials. 2008, 84B:444~451.D. Q. Wei, Y. Zhou, Y. M. Wang, D. C. Jia. Chemical etching of micro-plasma oxidized titania film on titanium alloy and apatit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modified titania film in vitro. Thin Solid Film. 2008, 516:1818~1825.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Influence of applied voltage on the structure of micro-plasma oxidized titania coating that formed in an electrolyte containing nano-HA and calcium and phosphate salt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8, 368-372:1209~1211.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Characteristic and in Vitro Bioactivity of Microarc Oxidized TiO2-Based Coating after Chemical Treatment. Acta Biomaterialia. 2007, 3:817~827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Structure of calcium titanate/titania bioceramic composite coatings on titanium alloy and apatite deposition on their surfaces in a simulated body fluid.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7, 201:8715~8722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In Vitro Bioactivity of Microarc-Oxidized (MAO) Titania Coatings Containing Ca and P Ion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7, 201:8723~8729D. Q. Wei, Y. Zhou*, D. C. Jia, Y. M. Wang. Effect of Applied Voltage on the Structure of Microarc Oxidized TiO2-Based Bioceramic Film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7, 104:177~182D. Q. Wei, Y. Zhou*, Y. M. Wang, D. C. Jia. Characteristic of Microarc Oxidized Coatings on Titanium Alloy Formed in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Chelate Complex and Nano-HA.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7, 253: 5045~5050

D.石墨烯/C基功能涂层材料(能源与隐身)

Jianyun Cao, Xiaohong Li, Yaming Wang*, Frank C. Walsh ,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Review: 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93 (2015) 657-674Jianyun Cao, Yaming Wang*, Junchen Chen, Xiaohong Li, Frank C. Walsh,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oxide/polypyrrole composite electrodes fabricated by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4445 - 14457Junchen Chen, Yaming Wang*, Jianyun Cao, Yan Liu,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Yu Zhou. Flexible and solid-stat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ternary graphene/MnO2/carbon black hybrid film with high power performance. Electrochimica Acta. 2015, 182: 861-870Lu X X, Yang F, Wang Y M, Geng X, Xiao P. The influence of graphene/carbon mass ratio on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graphene-SnO2-carbon composite as anodes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36: 202-210Wang Y M *, Chen J C, Cao J Y, Liu Y, Zhou Y, Ouyang J H, Jia D C. Graphene/carbon black hybrid film for flexible and high rate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71: 269-277.Yaming Wang*, Jianyun Cao, Jiancun Rao, Xiaoxiao Lu, Ping Xiao, Yu Zhou, Dechang Jia, Jia-Hu Ouyang. Electron beam “ballooned” carbon sphere derived from graphene oxide by a hydrazine 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RSC Adv. 2014, 4:5826-5829Jianyun Cao, Yaming Wang*, Ping Xiao, Yingchun Chen, Yu Zhou,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Hollow graphene spheres self-assembled from graphene oxide sheets by a one-step hydrothermal process. Carbon. 2013, 56: 389-391Jianyun Cao, Yaming Wang*, Yu Zhou, Jia-Hu Ouyang, Dechang Jia, Lixin Guo. High voltag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MnO2 and graphene electrodes.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3, 689(15 ): 201–206Wang Y M*, Cao J Y, Zhou Y, Ouyang J H, Jia D C, Guo L X. Ball-milled graphite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for high voltage supercapacitor in neutral aqueous electrolyte.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2, 159 (5): A579-A583Jianyun Cao, Yaming Wang*, Yu Zhou, Dechang Jia, Jia-Hu Ouyang, Lixin Guo. Performances of high voltage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using ball-milled graphite/Mn3O4 composite electrodes.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682: 23-28

团队成员(Group)本研究团队隶属于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创新研究团队,详细信息见http://iac.hit.edu.cn本团队研究人员包括:教授,工程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在读学生(Members)博士生: 陈俊臣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葛玉麟 铌合金耐高温抗氧化涂层

冯 唯耐高温吸波隐身陶瓷涂层

邹永纯 金属表面辐射热控陶瓷涂层

吴云峰 可降解镁合金表面生物陶瓷涂层

周飞飞 高温合金热障陶瓷涂层失效行为

王树琪耐高温绝缘陶瓷涂层

张海鹏 耐高温辐射散热陶瓷

硕士生 陈建斌, 邵文韬,韩睿琪,陈国梁,蒋春燕

本科生 张靖寒,许绍孟, 刘哲铭,陈国龙

毕业学生(Alumni)博士: 曹建云(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 博士后)

文磊 (现北京科技大学 任教),与周玉院士合作指导

田宏 (现黑龙江科技大学 任教)

硕士:张鹏飞,陆荐良,徐敏娇,刘兵,田 宏,郭君巍,曹建云,吴骋捷,巩艳秋,陈俊臣,张薇,行亚茹,葛玉磷,邹永纯,吴云峰,蔡槐,王庆峰

合作指导:陈旭,崔艳芹,董建建,张晶

学士郭君巍, 李晓东, 陆寅松, 应韬, 张明, 张圣贤, 赵博, 林子浩, 曹建云, 韩晓东, 张伙隆, 吴骋捷, 瓮金鹏, 田原, 施浩, 邓洪韬, 朱子轩, 刘庆永, 杨光, 孟鑫, 吴云峰, 刘浩, 孙思源, 许佳玥, 田三伟, 王邸雄, 徐煜婷, 张海鹏, 赵博旸, 邵文韬, 陈国梁,袁仕豪

学生新闻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7-09-28

9月27-28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植入材料分会抗菌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东北大学科学馆206室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佳木斯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院、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东北大学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临床感染与治疗、抗菌材料、抗菌技术、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材料的临床应用和抗菌器械产品开发等六个专题,先后有23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我所王亚明教授代表特陶所生物材料研究组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以“钛表面含Zn微弧氧化涂层水热结构调控及抗菌性能”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在会议上王亚明教授还介绍了我所近些年来在钛合金生物活化涂层、镁合金降解调控涂层与壳聚糖仿生骨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充分交流,展示了我所在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力。

参加专题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王亚明教授在做专题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亚洲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

发表时间2016-11-14

2016年11月12-14日,第五届亚洲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日本热处理学会与韩国热处理学会发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士周玉教授致辞。美国Houghton International 技术总监D. Scott MacKenzie、乌克兰Volodymyr S. Kovalenko院士、日本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研究员Kazuo Okamura、中国香港城市大学Lu Jian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丹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大学Marcel A.J. Somers教授、美国波特兰大学George Totte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顾剑锋教授先后做大会主题报告。

国际会议共设有相变与组织性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表面改性与涂层、变形控制与模型模拟4个分会场, 8个分会场邀请报告、50余个口头报告、30个墙报。王亚明教授在表面改性与涂层会场做了题为“Effect of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on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Zircaloy-4 for nuclear application”的分会口头报告,充分展示了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在核工业锆合金腐蚀与磨损防护方面的成果。此外,还应邀主持表面改性与涂层分会场的报告。

会议现场

王亚明教授做分会口头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做分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10-26

2016年10月22-25日,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七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在成都同期举行。两院院士薛群基、中国工程院士徐滨士,美国工程院院士Ali Erdemir(阿里·埃雷利)、丹麦科学院院士Niels Hansen(尼尔斯·汉森)以及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Wei GAO(高唯)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本次大会有1000 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参加,围绕表面工程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工业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共计有16个大会特邀报告、18个国际会议邀请报告、50余个国内会议邀请报告、300余个口头报告,200余个墙报。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由中国表面工程学科创始人徐滨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周仲荣担任会议主席。我所王亚明教授受邀参会,在分会场做了题为“金属表面微弧氧化复合改性涂层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的邀请报告,从微弧氧化涂层生成机理、耐磨减摩涂层、生物陶瓷涂层、高发射率散热涂层、多层复合功能涂层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所10余年以来积累的创新性成果。此外,王亚明教授还应邀主持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表层改性分论坛的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7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由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和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2016年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

发表时间2016-09-28??

2016年9月25-28日,“2016年第一届生物材料大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在沈阳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我所王亚明教授、吴云峰博士生参会并分别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会议由东北大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主办,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本次报告的主题包括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抗菌材料与表面抗菌技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医用钛和钛合金及表面改性、医用钴基合金及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生物学性能、医用锌合金、生物材料应用与器械等。大会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200多位代表参加。

王亚明教授做了题为“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对骨折与骨缺损愈合行为的影响”的分会邀请报告,吴云峰博士生做了题为“微弧氧化可降解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疲劳行为”的口头报告,经会议评选吴云峰获得学生优秀奖,是15位学生优秀奖获得者之一。通过报告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所近年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处理、动物体内植入与骨整合等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此外,会议期间师生广泛听取了多个相关领域的专题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医用材料面临的需求和挑战,研究创新性等方面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我所王亚明教授、魏大庆副教授受聘为青年委员会首届委员。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吴云峰博士生获得大会优秀学生报告奖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01-14

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暨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1月8日-12日在“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举办,王亚明教授参加会议并做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镁合金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镁合金领域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倡导,并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的通过,决定组织召开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

王亚明教授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了题为“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功能性涂层设计构建与性能研究”的会议邀请报告。镁合金用于可降解医用金属植入体与电子器件散热器基板是高技术领域新的探索研究方向,研究工作设计构建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相容性陶瓷涂层可调控镁合金降解速率,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可提高功率器件辐射散热、有效降低芯片工作温度的效果。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与镁合金行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共赢发展,促进镁合金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研讨与合作。

王亚明教授在做会议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受邀参加山东大学“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

发表时间2015-12-17

12月17日,由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论坛由材料学院吕宇鹏教授主持。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医用钛合金表面机械力预处理/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结构与性能研究”的报告。

此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的于振涛教授就“高品质医用钛合金材料研发及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杨帮成教授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奇思妙想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山东大学肖桂勇博士和齐鲁医院郭永园博士就“钛表面化学转化处理及其细胞反应”进行了详细报告。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齐鲁医院、口腔医院等医疗机构,威高集团、烟台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博斯德医疗器械公司等医疗器械企业,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及材料学院师生共40余人。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新技术、植入体设计与临床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产业化推广等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若干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向。

会议现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23

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于2015年11月20-22日在海口市隆重开幕。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CSBM)、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CSBME-BMB)主办,海南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130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大会以“先进生物材料与成果转化”为主题,就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进一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灵感,启发思路,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种润之,海南省教育厅长曹献坤,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Nicholas A.Peppas,韩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席Dong June Chung,大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我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团队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周睿博士、杜青博士生等6篇文章参加了生物材料表面/界面、海洋生物材料两个分论坛的交流讨论。其中王亚明教授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会场做 “微弧氧化镁合金板的体内降解及对骨愈合的影响”的口头报告,并应邀主持分会场的部分报告;李保强副教授在海洋生物材料会场做“UV交联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透皮固化及其局部药物释放”的口头报告;周睿博士与杜青博士生也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分别做“热处理气氛对钛表面含钙、磷、硅和钠微弧氧化涂层结构和磷灰石诱导能力的影响”与“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logic Structure of Modified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 Implants for Improving Osseointegration”的口头交流报告。此外,吴云峰博士生与王磊博士生的论文“水热磷灰石/石墨烯复合改性微弧氧化镁合金的结构与降解性能”和“源于壳聚糖的氮掺杂碳纳米点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还进行了墙报展示。

此次会议我所生物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所最近几年在医用钛合金植入体、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植入体以及壳聚糖水凝胶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成果,并与参会专家学者就相关方向的生物材料最新进展、研究热点、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研究灵感,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

参会师生会场合影

王亚明做学术报告

李保强在学术交流会场

周睿做学术报告

杜青做学术报告

吴云峰与王磊的墙报展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15

2015年11月15日,“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所王亚明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此前发表的一篇腐蚀方向学术文章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此次大会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会议的主题是“腐蚀与防护,开拓与交融”。大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宋光铃教授主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研究员致欢迎词,并宣布大会开幕。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先生、台湾腐蚀学会秘书长吴兴练先生和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先生分别致辞。为纪念我国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纪美院士、师昌绪院士、张文奇先生和左景伊先生,继承和发展他们在腐蚀科技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他们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重视青年人才的精神,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热爱腐蚀科学事业,通攀科学高峰,学会首次设立肖纪美奖、师昌绪奖、张文奇奖和左景伊奖。这些奖项是代表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肖纪美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师昌绪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张文奇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左景伊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 经过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学会秘书处提名和评选委员会严格遴选:曹楚南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肖纪美奖);柯伟院士、程玉峰教授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师昌绪奖);侯保荣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张文奇奖);宋影伟、刘智勇、董超芳、张涛、王鹏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左景伊奖);会议进行了现场颁奖。

大会期间为荣获2014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的22个奖项颁发了奖牌。大会还为50篇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的论文作者颁奖。优秀论文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中的一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本次获奖论文均为2013-2014年公开发表并经过检索后评选产生的。我所王亚明教授研究组的学术文章“A metasilicate-bas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and its corro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获得优秀论文奖项。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复旦大学李劲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程玉峰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盾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声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华教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标准化研究所侯捷副所长、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志坚研究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此次大会共有12项主要议题。大会11个分会场分别就腐蚀电化学与腐蚀监检测、高温腐蚀与防护、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多相流腐蚀与防护、耐蚀新材料、阴极保护、涂料与涂装、金属表面处理、缓蚀剂、NACE标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亚明教授重点在金属表面处理会场就轻金属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

发表时间2015-11-9

2015年11月7日~8日,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吸引了来自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意大利等200多名从事纳米材料与再制造领域的学术与企业界的同行。西安交通大学徐可为教授主持会议,西安理工大学校长许云华教授致开幕词。此次会议共安排10个大会特邀报告和29个分会邀请报告,分别设置纳米材料应用和表面工程两个分会场,涉及了纳米材料、纳米科技与应用、再制造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方向和光学、电子器件、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

我所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铝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弧氧化微结构重构与性能研究”的分会邀请报告,报告丰富的成果引起了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互动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一届表层改性技术研讨会暨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发表时间2015-10-27

为促进我国材料和零部件的表层改性事业蓬勃发展,加强表层改性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与表面工程分会联合支持,于2015年10月25-26日在无锡市召开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无锡富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无锡航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良时集团、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办。

王亚明教授出席了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受聘为首届委员。应邀在第一届表层表面强化技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邀请报告;还应邀做为会场主持人,与参会的同行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

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受聘为首届委员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访问英国Southampton大学

发表时间2015-01-25

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

(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新闻标题王亚明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表时间2015-01-25

哈工大报讯(刘伟)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名单,我校24人获得批准。至此,我校累计获资助人数达到102人,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这24位教师是:丁宏升,唐冬雁,周荻,吴冲,叶强,许国仁,李朝林,冯德成,张钦宇,邬向前,徐勇,孟维晓,寇宝泉,何玉荣,谭惠丰,果立成,马力,荣伟彬,王亚明,方海涛,赵九蓬,郑明毅,刘红军,哈斯乌力吉。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和教育部的沟通,并积极做好组织和推荐工作。2008年我校校内申报人数达到历史最高为70人,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了材料预审,严格控制申报入口工作,并聘请校内专家组织会议评审。经过激烈的校内答辩,遴选出26人上报教育部,为我校取得如此高的资助率奠定了基础。

编辑:刘培香 来源:哈工大报

新闻标题2009年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发表时间2015-01-25

最新消息,我所王玉金和王亚明副教授在今日结束的我校2009年获批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评选工作中,双双入选。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公布2009年度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时间:2009-4-23 18:39:57 阅读: 7337 1251 标签: 2009年 新增博士生导师 名单校学位[2009]6号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进行2009年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的通知》(研院发[2009]5号),经各学院博导遴选评审组织初选及第129次校学位委员会评议,共批准我校2009年度新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77人。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所在学科

备注1

包革军

基础数学

2

张景波

光学

 3

张宇

光学

 4

付石友

光学

 5

谷渝秋

光学

兼职6

李凤明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副教授7

曹庆杰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兼职8

张秋华

固体力学

 9

边文凤

工程力学

 10

马力

工程力学

副教授11

咸贵军

工程力学

 12

王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闫永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副教授14

金明河

机械电子工程

 15

丛大成

机械电子工程

 16

邢忠文

车辆工程

 17

魏国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8

王常勇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兼职19

姜龙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

方海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副教授21

董尚利

材料学

 22

王亚明

材料学

副教授23

王玉金

材料学

副教授24

戴圣龙

材料学

兼职25

孟祥才

材料学

兼职26

王浪平

材料加工工程

副教授27

吴士平

材料加工工程

 28

李慕勤

材料加工工程

兼职29

王金忠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30

董士奎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1

易红亮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2

陈宏钧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3

赵永蓬

物理电子学

 34

于欣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5

姚宝权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6

魏晓峰

物理电子学

兼职37

邱景辉

通信与信息系统

 38

位寅生

通信与信息系统

副教授39

韩卫占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兼职40

吴芝路

信号与信息处理

 41

张钧萍

信号与信息处理

 42

邹斌

信号与信息处理

 43

谷延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副教授44

冯乃章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45

胡庆雷

导航、制导与控制

副教授46

杜祖良

导航、制导与控制

兼职47

秦阳

计算机系统结构

深圳副教授48

张姗姗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49

李玲玲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0

孙澄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副教授51

冷红

城市规划与设计

副教授52

赵天宇

城市规划与设计

 53

耿永常

岩土工程

 54

王政

结构工程

 55

王玉银

结构工程

副教授56

刘京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57

姜益强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

副教授58

郭安薪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副教授59

范瑞清

应用化学

副教授60

刘丽

应用化学

 61

熊岳平

应用化学

 62

盛利

应用化学

 63

王炎

应用化学

 64

潘钦敏

应用化学

副教授65

杜春雨

应用化学

副教授66

解晶莹

应用化学

兼职67

葛勇

道路与铁道工程

 68

田波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69

王旭东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70

孟祥海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71

高海波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副教授72

王兴贵

人机与环境工程

 73

闫相斌

管理科学与工程

副教授74

尹海洁

社会工程及管理

 75

李东

企业管理

 76

曲世友

技术经济及管理

 77

姜明辉

技术经济及管理

 

以上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将列入我校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从2010年起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

注:兼职导师聘期三年。三年后需参加兼职导师续聘方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招收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

2009年4月2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获2009年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5-01-25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在11月14日结束的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上荣获二等奖,授课名称为"生物材料",指导教师为欧阳家虎教授。

  11月14日,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校级决赛在正心楼进行。来自全校各院系的10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当日的现场比赛,另有3位体育课教师通过此前的随堂实践课参赛,共有2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39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参赛的教师均是通过各院系的初赛最终进入决赛的佼佼者。此次决赛分为现场授课和教案展示两个部分,参赛教师通过现场讲课、多媒体演示、板书书写、回答评委提问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各自的教学基本功。教务处聘请了教学名师、教学督导组专家和部分院系教学副院长担任比赛的评委。评委们从教学内容、授课技巧、师生互动等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了点评,并向参赛教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2年5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顺利抵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将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将在新能源电极材料以及先进陶瓷涂层材料的表征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此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柯华副教授也正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研究。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并聆听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5-01-25

2月26日,王亚明副教授注册参加并聆听 “Graphene: Unexpected Science from a Pencil Trace”研讨会。该会议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Place楼Lecture Theatre B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材料学院院长Paul O'Brien教授主持。

诺贝奖获得者Kostya Novoselov教授、副校长Dame Nancy Rothwell及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学者做了最近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1

报告人

题目2

Professor Kostya Novoselov

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3

Professor Ian Kinloch

Composites Membranes and Coatings4

Dr Aravind Vijayaraghavan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Photonics5

Professor David Clarke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6

NOWNANO

Dr Irina Grigorieva7

Clive Rowland (CEO)

UMIP-Commercialisation Opportunities8

Ivan Buckley (Project Manager - NGI)

National Graphene Institute (NGI)9

Professor Luke Georghiou

Graphene Strategy

Kostya Novoselov 教授做“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的报告

8年前,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Andre Geim和Kostya Novoselov第一次成功分离出石墨烯材料,这也使得该校成为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焦点。科学家从1947年便开始了石墨烯研究,并提出自由形态的石墨烯不稳定,因此其电势也是不确定的。这两位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后来证明,当被分离时,石墨烯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被认为预示了二维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研究的新起点。Geim和Novoselov则由于其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各国都在尝试使石墨烯商业化,进而在工业、技术和电子领域获得潜在应用的专利。为此,英国已经提供了5000万英镑的投资,力图使这种材料在未来几十年里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场。为推进石墨烯的研究与商业化进程,英国投资6100万英镑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该机构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开发和开采中心。同时,其他5所大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司也将加入进来,共同致力于这一重要的开发计划。该机构计划于2015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该中心最初将创造约100个就业机会,并有望在英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该研究中心,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和工程与自然科学学院院长Colin Bailey教授表示:“NGI将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研究中心,它将曼彻斯特大学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英国大学的同行以及与全球领先的商业机构结合起来。其对于曼彻斯特市和英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将成为英国在尖端研究领域最振奋人心的研究中心之一。”

石墨烯在电子、医学等领域应用潜力很大,同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在用途(例如使飞机更为坚固及保护飞机免受雷击)也在探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研究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并且与主要的公司(例如空中客车公司)进行合作。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3年5月结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回国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联合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2013年5月3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在新能源电极材料制备与表征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王亚明副教授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评价研究。该研究组分三个方向包括热障涂层(TBC)、核电能源材料及锂电池材料,研究工作很有特色,完全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导师提出工作目标,结合各人专业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课题,各组员独立或协作完成各自工作。其间每周导师都会安排组会,每次由2名成员作自己阶段性工作的汇报,然后是导师点评及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并适时与各个组员单独会面交流,这样的形式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及整体进度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路。

王亚明副教授与Xiao Ping教授及研究组人员在一起(左六为王亚明)

王亚明副教授结合先期在哈工大研制的自组装石墨烯基空心微球新颖材料,充分利用海外学术基地Xiao Ping教授研究组提供的聚焦离子束(FIB)实验条件,对空心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证明其空心结构特征,该新材料的制备方法独特、并且可用于新能源电极材料、催化材料与生物控释载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做为合作研究的前期成果,部分结果发表在碳材料国际著名杂志Carbon上。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曼彻斯特大学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Geim 教授和 Novoselov教授等研究组的师生进行有关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方面的交流,增进国际前沿的了解把握。另外,参加聆听在曼彻斯特大学举办的激光国际会议、核材料国际会议与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了解国际研究前沿,扩大视野。

王亚明副教授与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Novoselov教授合影(左一为王亚明)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MIST)材料学院腐蚀与防护中心是世界腐蚀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王亚明副教授于7月24日访问了该中心Zhou Z R博士,他对汽车、航空、海洋领域的腐蚀及所涉及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研究深入,很有特色;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他在哈工大有关金属表面微弧氧化腐蚀防护涂层方面的结果,Zhou博士很感兴趣,并对可能展开合作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就科研思路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这体现了英国科研的特点--非常重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无论是国家基金还是公司的研发计划,都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课题要求不只是理论结果,而更注重于形成最终可用的产品。科研不跟风,脚踏实地,注重实用,才能产生生产力。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其它英国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参与全英学联组织的国内交流活动,加强学术基地与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2012年10月13-18日,王亚明副教授携“高发射红外节能陶瓷涂料应用项目”参加了在重庆与江苏大丰的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活动,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活动由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发起和支持,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面向全英中国留学生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王亚明副教授随团对重庆与江苏大丰的企业与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全英学联访问团与重庆市政府领导合影(后二排左五为王亚明副教授)

留学期间,王亚明副教授还参加了曼城总领馆教育组的部分活动,如全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西北分会新春庆祝活动,与在曼城区域侨胞、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王亚明副教授(左一)与曼彻斯特总领事潘云东合影在庆祝活动上

王亚明副教授(右一)与英国曼彻斯特市斯托克波特温迪·梅克尔市长合影

总之,一年来的海外访问生活无论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收获,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也加深了了解,这一年的经历将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非常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提供了这个机会,感谢特种陶瓷研究所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4年晋升为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25

2014年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特种陶瓷研究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1. 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6月13日下午,在哈工大行政楼113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哈工大校长职务的任命决定,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王树权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哈工大校长的任命决定。他在讲话中表示,中央决定由周玉同志接任哈工大校长职务,这是中央从高校校长队伍建设全局和哈工大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出发作出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哈工大的高度关心和信任。喻云林详细介绍了周玉同志的简历,并指出,周玉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重,致力于国防科技教育事业;长期在哈工大学习工作,任行政领导多年来,熟悉学校的情况和全局,对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有深入的思考,注意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好的办学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比较强,敢于管理,能够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工作;他勤奋敬业、严谨认真、为人正直、待人坦诚、团结同志,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中央认为,周玉同志担任哈工大校长是合适的。

2. 科研上再创佳绩2014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41篇,IF>5的6篇,IF>3的10篇,IF>2的3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34项,年度到账经费1455万元。在功能陶瓷材料研究新方向获得进展:饶建存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高纯 Fe3S4云英岩微晶体的磁学与电化学性能”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期刊上,欧阳家虎教授“新型离子导体材料”以及王亚明副教授“石墨烯/碳黑基柔性超级电容材料”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期刊上;魏大庆副教授有关“宏孔钛植入体表面生物活性微弧氧化涂层细胞响应”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Corrosion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刊物上。此外,贾德昌教授出版专著一部,李保强副教授应邀参编英文专著1部(1章);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叶枫教授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立足前沿稳步推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5月周玉、贾德昌教授等23名师生第5届国际陶瓷大会(ICC5); 9月第三届哈尔滨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eramics 2014)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成功举行,我所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以及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饶建存副教授、杨治华副教授、段小明副教授与郭君巍博士参加了研讨会;9月贾德昌、欧阳家虎、王玉金教授以及饶建存、段小明、杨治华副教授等访问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Jeff Th. M. De Hosson教授实验室,进行了学术交流; 11月贾德昌、欧阳家虎和王玉金教授等14名师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另外,还邀请了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Gary L.Messing教授、美国Florida大学Kirk S. Schanze教授、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Sea-Hoon Lee博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顾辉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赵永好教授等多人来所讲学。

参加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成员合影

4. 美国密西根大学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为我校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我所作为校内学术顾问工作组,拟在纳米陶瓷粉体合成、短纤维合成、金属有机先驱体及转化陶瓷涂层、高分子模板构建轻质陶瓷管以及离子导体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此前,Richard Laine教授2014年10月15日-10月20日来我所访问并作学术交流报告,在陶瓷材料新兴方向如高性能陶瓷纤维、纳米陶瓷粉体的规模化合成、陶瓷离子导体和低成本生物质硅提取与功能化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王玉金教授获得第十二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该奖项上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联合组织评审,本年度共有30人获得此荣誉。此外,博士生周睿、硕士生邹永纯获得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6.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通过了由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审核组对我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通过此次评审,进一步提高了我所对质量工作的认识,也为提高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审核后,我所已有多个项目管理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

7.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此外,陈磊与刘强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加入特陶所团队,特陶所还迎来7名博士研究生与18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8.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刘立盟、段小明与刘占国副教授相继结束一年的访问研究,相继从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返回原工作岗位;博士生曹建云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回校。博士生苗洋于9月25日顺利抵达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博士生李权参加了日本德岛大学主办的暑期学校。这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9.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9月20日特陶所党支部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委委员、书记。蔡德龙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马永辉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廖兴祺,喻天罡等分别当选为委员。希望新一届党团干部紧紧围绕特陶所党团建设发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切入点;做好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改善支部思想建设、创新支部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工作,构建加强党团建设的长效机制。负责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的王玉金教授、魏大庆副教授、陈磊老师出席了此次会议,换届改选工作圆满完成。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2014年9月29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6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此外,“特陶所研究生登山之旅”活动、组队参加第二届研究生“同心杯”团体竞技运动会(获得最佳LOGO设计奖与体育道德风尚奖)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参加晚会的师生合影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考察和验收答辩  2013年9月15日,以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创新群体,顺利通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为组长的专家一行的现场考察;又于10月23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结题验收答辩。该群体于2010年获批,通过为期3年的建设,群体共发表学术论文239篇(SCI 收录206篇、 EI收录213篇),出版与合作专著5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项,近3年内获授权54项;科研获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群体成员48人次出席了国际会议21个,其中任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等7人次,做大会报告3次,分会邀请报告10次;群体成员中1人获世界陶瓷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获新世纪人才,培养博士20余人、硕士40余人;发明了10余个体系防热陶瓷复合材料,研制出9种陶瓷复合材料防热部件及多种连接结构,8 种通过台架试验考核被列为优选或储备方案。群体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受到了姚建年院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家也对群体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群体也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 我所教师获得多项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荣誉称号  所长周玉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第四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玉金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至此我所入选“跨世纪与新世纪人才计划”人数增至5人)。

3. 我所为我院学科评估做出突出贡献  在2013年进行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以2009~2011年度数据为依据),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升至第3名(与西工大并列),(采分点主要包括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发表、授权专利、教学与人才培养等)。通过贡献当量计算,以所长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特陶所团队在整个学院各研究团队中排名居首,为学院的学科评估取得佳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4. 科研上再创佳绩  2013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58篇,其中IF>10的一篇,IF>5的3篇,IF>3的3篇,IF>2的26篇;其中李保强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磁性水凝胶及生物医学应用”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由王亚明副教授等发明的“氧化石墨烯自组装形成空心微球”成果发表在“Carbon”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和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刊物上;此外,我所教授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3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5.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6月周玉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10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7月孟庆昌教授、饶健存副教授等参加在比利时根特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自愈合材料国际会议(ICSHM2013;9月段小明博士赴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9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八届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国际会议;10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亚太陶瓷联合会会议和第六届东山会议—“极端环境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专题研讨会;11月刘利盟副教授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访问交流一年;11月贾德昌教授参加低碳社会可持续能源应用先进陶瓷与技术国际会议;12月刘占国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交流……。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多个国内会议如十一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等;另外,还邀请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H.G. Zhang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京阳研究员等多人来所讲学。

6.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副所长贾德昌教授被授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王文教授获得首届研究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博士生谷肄静与曹建云获得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特陶所研究生党支部喜获校“十佳团队”提名奖。

7. 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审查  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先后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军品科研与生产许可证认证以及质量体系的认证审查;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赵建伟老师获得哈工大2012-2013年度“质量先进个人”称号。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杨治华、段小明与魏大庆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9人;段小明还增选为硕士生导师。另外我所教授人数为7人,博导人数为8人。年末,相继在美国和新加坡留学的何培刚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渠道加入特陶所团队;此前,特陶所还迎来12名博士研究生与19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继柯华、王亚明副教授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回国后,刘立盟、刘占国与段小明副教授又相继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研究,博士生曹建云也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3年9月27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5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另外,“畅游科技、拥抱自然”主题学生创新活动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我所获批“111引智基地”建设项目

据教育部科技司(主页http://www.dost.moe.edu.cn)公示,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2013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中,我所周玉院士代表哈工大申报答辩的“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得资助开始建设。(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周玉当选世界陶瓷院院士

2012年6月30日-7月3日,由世界陶瓷院主办、在意大利佩鲁贾召开的可持续社会陶瓷材料新前沿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士、所长周玉教授当选第14届世界陶瓷院院士,并接受了世界陶瓷院颁发的院士证书。周玉教授是此次中国大陆唯一当选的世界陶瓷院院士。

M.Singh博士和吉村昌弘教授为周玉教授颁发院士证书

3.贾德昌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贾德昌教授主要从事先进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合成与机理、组织结构演化、强韧化、高温/热震/烧蚀/粒子侵蚀等条件下的损伤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此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是对贾德昌教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学校和陶瓷所团队多年来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宗旨。

4.叶枫教授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叶枫、刘利盟、张海礁、王文、周玉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钡长石玻璃陶瓷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相关基础研究”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5.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1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进步明显。另外,以第一作者徐加焕(通讯作者贾德昌)发表的论文三年内被SCI文章他引26次,列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高被引用论文之一;刘占国以第一作者于2010年度发表10篇SCI论文,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论文篇数最高奖。

6. 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3月贾德昌教授赴美参加第36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ICACC2012);2月王亚明副教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为一年的学术访问交流;7月贾德昌教授出席2012年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应用研讨会;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7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等赴曼彻斯特大学参加2012年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国际研讨会。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第二届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国际会议(SIPCD2012)、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第一届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技术国际研讨会。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S. van der Zwaag教授和W. G. Sloof副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7.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复审

特陶所顺利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复审,这对我所今后承接科研生产任务、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起到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8.王文晋升教授,李保强评为博导,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

王文晋升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李保强评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8人;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这使得我所学术梯队进一步加强。

9.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伦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也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10. 迎中秋暨迎新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9月28日晚,材料学院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隆重举行。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弛老师、特种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及其他老师出席并观看了晚会,共同庆中秋佳节。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1.周玉院士获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

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颁发仪式于2011年7月19日上午在哈工大隆重举行。所长周玉院士获此殊荣,也是黑龙江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桥口隆吉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原副主任师昌绪院士亲自为周玉院士颁发获奖证书。

(注:桥口隆吉基金会是利用已故日本学士院院士、日中科技交流协会会长桥口隆吉先生捐赠给中科院的个人资金设立的非官方、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基金奖以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科技交流,奖励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为宗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两位获奖者,目前已完成七届的评选。)

2.科研经费再获突破、发表论文再创新高

2011年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国家重大专题及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33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830万元,首次突破800万元。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源刊61篇,EI源刊54篇,中文核心期刊与国际会议10余篇);发表SCI文章中IF>2.0的35篇、IF>3.0的6篇、IF>4.0的2篇、IF>10.0的1篇。获授权专利17项。另外,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0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SCI、EI收录论文从2009年度的50篇和49篇(其中刘占国在2009年度发表论文获材料学院影响因子累加最高奖,达到29.14),分别增至2010年度的70篇和60篇,进步喜人!

3.王亚明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王亚明、周玉、魏大庆、贾德昌、郭立新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项目,获得2011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历时近10年,系统开展了金属微弧放电特性与涂层生成机理、多尺度复合涂层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与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等相关研究。

4.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获校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

我所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是哈工大同期入选的两位学者之一。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评选,是由哈尔滨市科协于2008年在全国科协系统首创设立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和宣传自然科学学术界杰出人才的活动。

贾德昌教授于2011年2月还获得哈工大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同批获得批准开始建设的还有李惠等其他7位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旨在建立更高层次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学术知名度。

5.王玉金教授荣获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于2011年9月16~19日在天津大学举行,大会评选出2011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2人,其中我所王玉金教授获此殊荣。周志宏奖包括周志宏成就奖和周志宏青年成就奖两种,是热处理领域的最高奖项,以我国热处理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周志宏教授的名字命名。该奖项主要奖励在我国热处理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学者和热处理专家。此前,我所欧阳家虎教授于2009年获得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6.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李保强副教授顺利完成在哈佛大学的留学项目归国后,柯华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研究中心Philip Withers院士课题组开展铁电材料相关研究工作。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月周玉院士和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佛州代托拉比奇市参加了第35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2月欧阳家虎教授赴台湾清华大学等访问交流;4月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宾州费城参加了第18届材料磨损国际会议;7月贾德昌教授赴法国圣康坦(Saint-Quentin)参加了第3届地聚物(无机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11月柯华副教授赴韩国参加哈工大-汉阳大学双边学术交流会议;11月欧阳家虎教授带队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出访英国高校。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2011年中国材料研讨会暨中国材料年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第7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CICC7)、2011年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十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学术年会和2011年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学术年会。同时,邀请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刘兴博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5月,周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首届哈工大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材料与表面工程国际研讨会召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Philip Withers教授、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院长Paul J. Hogg教授、曼彻斯特大学Ping Xiao教授、Robert Cernik教授、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llem Gerrit Sloof教授、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Xiaodong Li教授等国外嘉宾及哈工大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7.特陶所荣获哈工大三育人先进团队、孟庆昌教授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所教师团队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011年“三育人”先进团队称号;同时,我所孟庆昌教授荣获“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特种陶瓷研究所团队是一个锐志创新、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先进集体,全体教师始终秉承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严谨的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和感染了一批批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百位专业人才。

8.王文增选为博导,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增选为硕导

王文副教授增选为博士生导师,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三人同时增选为硕士生导师,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硕导人数增至13人。

9.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1年毕业博士9人(何培刚,夏校良,王美荣,文磊,王永亮,赵彦伟,董作为,何秀兰,冯明),1人完成预答辩(杨振林)。2009年博士毕业生刘占国荣获哈工大第十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名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1级入学博士生8人(赵波,张秀萍,蔡德龙,张茜,曹建云,周睿,刘仕超,贾鹏),另有23名硕士研究生(含3名外国留学生)和20名本科生加入团队。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首次与金属基复材所联办中秋晚会圆满成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特陶所-金属复材所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所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经学校推荐申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差额推荐、中国科协答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答辩多轮竞争遴选,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顺利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成为我校第二批入选的2个团队之一。至此,哈工大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已达4个。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批准资助创新研究群体29个,北京大学获批3个,我校获批2个,并列居全国第二位。

群体首次学术研讨会于2010 年11月6~7日在哈工大威海校区顺利召开。创新研究群体其他成员等20人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研讨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处处长陈克新教授到会指导工作。

2.贾德昌教授入选****特聘教授

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名单,我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材料学科****特聘教授。哈工大同期新增4位****,其中包括3位****特聘教授、1位****讲座教授。至此,哈工大****总数达38位(包括****特聘教授26位,****讲座教授12位)。

3.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顺利结束,我所欧阳家虎等27名同志被授予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4.科研经费喜获突破、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资助外,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20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660万元,首次突破600万元。本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7篇(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国际会议4篇),其中SCI源刊62篇,EI源刊60余篇(IF>1.5的53篇,IF>2的30篇,IF>3的5篇)。参编外文专著1部;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授权专利10项。

5.走出去、请进来,学术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王文副教授访问俄罗斯回国后,李保强副教授赴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tkan Demirci教授的课题组开展可负载细胞的磁性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岁末,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校985海外学术基地项目获批,更高层次、更稳定持续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蓄势待发。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1月周玉院士赴日本大阪参加了第四届先进陶瓷材料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Ceramics);6月贾德昌教授赴意大利托斯卡纳参加第12届国际陶瓷大会(12th International Ceramics Congress);10月贾德昌教授率队参加了硅酸盐学会景德镇陶瓷会议;10月杨治华等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功能材料研讨会等。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m G. Sloof博士和宋桂明博士(5月)、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八田章光教授(6月)、日本Kumamoto University饶建存客座副教授(9月)及中山大学副教授黄智恒(10月)来所做学术讲座。

6.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0年毕业博士5 人(曲秀荣、徐加焕、张敬义、张海礁、马静梅),2人完成预答辩(何培刚、董作为)。2009年博士毕业生郭亚平荣获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4名硕士研究生、22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0级入学博士生5 人(相珺、王胜金、杨海霞、刘强、田宏) ;另有17名硕士研究生加入团队。

7.参与承办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会议

在周玉院士带领下,贾德昌、杨治华、王玉金、王亚明、魏大庆、刘占国、张培峰和袁彪等师生参与了由我校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八届学术会议,全面参与了会议前期筹备、学术报告安排、会序和论文集编辑、会场布置、专家接送、专家参观和朗乡林区考察等活动,为大会顺利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8.王玉金、柯华分别喜晋教授、副教授

王玉金副教授、博导晋升为教授,讲师柯华晋升副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6人,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

9.特陶所基层党、团支部成立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特陶所党、团支部于2010年4月26日成立,王玉金担任书记。所党、团支部的建立完善了基层党团组织,利于研究所同学的管理、师生间的交流和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09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2009年特陶所10件大事回眸

1.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新当选的48位院士名单,我所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我校院士增至25人。(周玉 院士)

2.团队建设结硕果 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我所团队获批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我校获批的8个团队之一。

3.欧阳家虎教授和王玉金副教授当选相关学会理事欧阳家虎教授被增选为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王玉金副教授被增聘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4.成立了特陶所学生党支部和班集体,并组织了所内多项重要活动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顺利举行,以及迎新生-欢度国庆及中秋节晚会的筹备、元旦晚会的筹备举办。

特陶所师生乒乓球友谊赛

5.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上,欧阳家虎教授荣获2009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是热处理行业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项。欧阳家虎(左一)教授在颁奖仪式上

6.王亚明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亚明顺利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使我所入选 “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数达到5人。

7.多人喜晋职称王玉金、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张培峰晋升为工程师。

8.科研工作有新突破2009年特陶所有关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了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使我所的军品生产和科研的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周玉教授和叶枫教授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期评估获得A的好成绩。2009年新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其他4项,在研课题8项,年度到帐经费共计约470万元。2009发表论文74篇,包括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国际会议3篇。其中SCI源刊60篇, EI源刊70篇;IF>1.5的38篇,IF>2的10篇,IF>3的2篇。2009年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往年申请09年授权的专利6项。

9.学术交流稳步推进美国俄亥俄航空航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09年度李薰讲座奖得主MrityunjaySingh 博士于7月1日至3日来我所访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 ·克罗托教授来特陶所参观。周玉和贾德昌教授率队先后出席CICC-6国际陶瓷会议和第九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并任分会主席、做分会邀请报告。王文副教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基金资助资助下,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俄罗斯南联邦大学(Southern Federal University)访问学者生活,于2009年9顺利回国。 上图左起 欧阳家虎、贾德昌、哈罗德 ·克罗托、武高辉

10.教学和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又添新血液王亚明副教授获得哈工大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出站博士后2人(曾凡林、吕德生),毕业博士 7 人(林铁松、邵颖峰、魏大庆、郭亚平、郭海峰、刘占国、李玉峰、曲秀荣),1人完成预答辩(徐家焕),王永亮博士生获得学校11批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19名硕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09年入站博士后1 人(丁永杰),现在站博士后共6人(唐圭新、魏波、左朋建、李青坤、易洪亮、丁永杰);入学博士生5 人(田 卓、陈 磊、侯赵平、王元红、谷肄静);另有13名09级硕士研究生加入特陶所研究团队。特陶所全体师生团队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5年度10大新闻

发表时间2016-01-04

1. 创新研究群体研讨会议顺利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研讨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在哈工大科学园2H栋206会议室顺利召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周玉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研讨会由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骨干成员、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长贾德昌教授主持,群体其他骨干成员叶枫、欧阳家虎、张杰、王玉金、王亚明等20余人参加研讨会,特陶所80多名研究生与本科生也参与了此次会议。创新群体青年研究人员饶建存、黄小萧、段小明、刘利盟、杨治华、何培刚、刘强、陈磊、王亚明、刘占国、张丽霞、刘春风、林铁松、李保强、魏大庆等15人分别在多功能防热陶瓷、热防护陶瓷涂层、陶瓷连接及功能陶瓷等方向作了学术交流报告,汇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构想,并经与会人员讨论,形成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同时,研讨会还针对群体科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创新研究群体成员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争取更大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周玉院士在会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群体项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许,鼓励项目参与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并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力争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2. 科研上再创佳绩

贾德昌、杨治华、段小明和周玉等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硅硼基氮碳化物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这是我所首次获得该项奖励一等奖;王玉金、宋桂明、张太全、陈磊、赵彦伟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新型钨基超高温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研究)。2015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62篇,IF>5的8篇,IF>3的2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45项,年度到账经费1900余万元。此外,李保强副教授等编著《壳聚糖生物材料》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三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特陶所组织管理机构增添青年领导骨干

经讨论决定特种陶瓷研究所组织管理机构进行调整补充,旨在锻炼与培养青年管理骨干。新的领导层队伍为:周玉院士任名誉所长;贾德昌教授任所长负责特种陶瓷研究所所有事务;杨治华副教授任常务副所长,协助所长处理所内事务;段小明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保密科研、质量管理、生产等事务;王亚明教授任副所长分管所内外宣传、网页维护等事务;李保强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事务;陈磊博士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分管学生党支部、学生教学与文体活动;刘强博士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实验室后勤保障等事务。此次特陶所管理队伍补充新骨干,有利于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队伍,是我所快速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4. 召开特陶所2015年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大会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于11月2日在41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书记、委员。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姚绵懿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廖兴祺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加涛、田国庆、贾学勇等分别当选为委员。新当选的党支部副书记苑景坤就新一届支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5.“走出去”参加国内外会议开拓视野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和做邀请报告: 6月,所长贾德昌教授带队共10人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11届国际陶瓷材料及元器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国际大会。7月,欧阳家虎、王玉金、王亚明教授与杨治华副教授等10名师生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15。8月,贾德昌教授赴澳大利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访问交流。9月,周玉院士和王玉金教授赴韩参加第11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10月,贾德昌教授、杨治华、段小明、何培刚、田卓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11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中德“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双边学术研讨会;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段小明等师生8人参加第九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 (CICC-9);王亚明教授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王亚明教授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并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学会优秀论文奖;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等4人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李保强副教授参加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Biotechnology。

6.“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内涵

将国内外专家学者“请进来”开展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有利于追踪学术前沿、开阔视野,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并锻炼学术队伍自身内涵: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先进陶瓷材料专家、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终身研究员 Hua-Tay Lin(林华泰)教授应邀来所讲学,林华泰教授还受聘我校客座教授;还有多位学者如旅美华人科学家黄振坤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特别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峰教授等应邀来所访问交流。此外,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分别于2015年1月、6月与10月来所短期工作,为我校师生做3次学术报告;在夏季学期还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纳米技术基础”选修课,对博士生的论文修改也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

7. 师生获得多项(学会和校级)奖励和荣誉称号

因特陶所学生组织的丰富多彩活动和突出表现,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十佳团队”荣誉称号。此外,博士生王磊与陈俊臣、硕士生廖兴琪分别获得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邹永纯获得校金牌学术论文。王亚明教授等完成的论文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李保强副教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哈工大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哈尔滨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新晚报》等媒体以能止动脉血的创可贴为题进行亮点报道。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著名期刊上发表10余篇文章的青年学者卫增岩加入特种陶瓷研究所创新团队,他将在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特陶所还迎来11名博士研究生(王志刚,李铁男,杜青,杨亦天,彭浩,李海亮,姚绵懿,张立伟,邹永纯,吴云峰,厉世能)与18名硕士研究生(王加涛,贾学勇,蒲凡,肖程彰,孟昭圳,郭志飞,田国庆,吴振寰,袁世峰,霍思嘉,暴营,蔡槐,王庆峰,陈建斌,王志良,董龙沛,刘爽,刘尚),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学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博士生蔡德龙与魏博鑫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博士生苗洋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硕士生廖兴祺参加2015年日本德岛大学暑期学校。曹建云博士毕业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院从事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及应用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曹建云在国家CSC资助下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1年。研究生通过多种方式赴国外留学深造,有利于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5年9月30日晚,特陶所党团支部主办的“迎中秋、庆国庆暨2015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7次。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2015年“特陶杯”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材料学院第二届“材苑杯”纵向课题组篮球赛等活动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祝贺本科生陈国梁参赛作品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发表时间2016-06-02

由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16“法尔胜杯”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5月30日-6月1日在哈工大成功举办。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长周玉院士担任大赛总决赛主席,聘请国内17位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太原科技大学校长左良教授(评委会主任)、中航工业航空材料研究院张国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宋晓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董闯教授、吉林大学蒋青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杜振民教授、东北大学秦高梧教授、河南科技大学文九巴教授、福建工程学院戴品强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房文斌教授、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黄昌廉研究员、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研究员、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研究员、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赵军教授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耿林教授、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闫牧夫教授、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孙东立教授。

全国各赛区按20%的比例遴选出77支队伍参加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队伍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法尔胜泓昇集团、中科院自动化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40个单位,参赛作品内容覆盖新材料、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理论/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成果。

各参赛队伍分别就作品做了精彩报告,评审专家从设计思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提问和点评。课题组陈国梁同学的参赛作品,基于辐射换热理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在航天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王亚明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哈工大材料学院书记刘伟为获奖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颁奖。

陈国梁同学在做参赛项目陈述

新闻标题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与谷肄静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2013-11-11 18:08:31特陶所特陶所阅读503次 据哈工大校园网消息,经过学生申报、学院评审等评选程序,特陶所2011级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博士生曹建云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简介:2012年9月1日起,中国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万元。这项奖学金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奖励4.5万在读研究生。该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

新闻标题硕士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4级硕士研究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铝合金表面热障涂层研究。

新闻标题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3级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1位。博士生陈俊臣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新闻标题硕士生陈俊臣与邹永纯分别获得2013年度和2015年度校优秀金牌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2015-12-17

硕士生陈俊臣的论文题目是“柔性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硕士生邹永纯的论文题目是“LY12合金低温化学转化多层隔防热涂层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因两位硕士生较为深入新颖的论文工作,在材料科学系80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校优秀金牌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文章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1 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Review文章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最近撰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设计方面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如Al、Mg、Ti、Zr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陶瓷涂层制备技术,是将金属浸入碱性电解液中,通过施加高电压以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击穿微放电现象,微放电火花产生的局部高温作用使基体金属发生氧化,在基体金属表面形成以基底元素氧化物为主、电解液所含元素参与掺杂改性的复杂氧化物陶瓷涂层。在国家级预研基金、配套项目与横向协作课题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结构设计与调控、涂层形成过程机理与性能评价,工程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雷廷权院士瞄准航空航天用轻合金表面强化的需求,于2001年带领王亚明博士生建立了微弧氧化表面强化技术研究方向。应航空航天轻量化、高可靠与长寿命的使用要求,表面强化轻质合金(铝、镁及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替换钢质运动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轻合金表面抗磨减摩、抗腐蚀、隔防热与绝缘性能(单一性能或综合匹配性能),采用微弧氧化技术,通过专用电解液成分的设计与特殊的工艺条件在轻金属表面形成抗磨损、耐腐蚀涂层,及其各种功能化陶瓷涂层(如电绝缘、抗氧化、热控)等。微弧氧化涂层对于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双极或单极脉冲输出的特点,研究了单位脉冲输出能量-火花放电强度-涂层生长结构的关系(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12-13):1907-1911),发现单脉冲放电能量决定涂层生长速率与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分级式脉冲分配模式通过调控微弧氧化过程中能量的分配与有效利用,可提高微弧氧化涂层致密性(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0:128-133)。我所研究人员还从材料学与化学角度出发,以钛合金微弧氧化为例,分析了微弧氧化涂层的组织结构与基底/涂层/电解液界面的化学反应,并提出击穿-通道-熔凝效应与涂层形成机制模型(王亚明博士学位论文)。图1 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现象与涂层结构变化示意图

应钛合金相对运动零部件对表面减摩耐磨的性能要求,我所研究人员从涂层的组织结构调控角度出发,开发了多种体系电解液,并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形成过程、涂层的结构特征与摩擦学特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6875-6880/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4, 233: 258-267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 (1-2): 82-89/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590-1594)。研究结果发现纳米TiO2晶粒镶嵌有非晶SiO2相复合涂层,显著提高钛合金耐磨性并降低摩擦系数至0.15~0.2;为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将固体润滑剂石墨引入到微弧氧化表面的微孔孔隙中,在摩擦过程中,做为润滑剂存储器的微孔持续的将石墨供给到摩擦副表面,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5, 246(1-3): 214-22/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 (8): 2989-2998)。研究人员还突破了大尺寸“暖瓶”状壳体复杂型腔内壁均匀涂层制备技术,通过减摩添加剂的改性,制备出高光滑减摩涂层,并成功应用于某系统的耐磨油/气密封工况。

图2 纳米TiO2镶嵌非晶SiO2相涂层TEM结构图3 摩擦系数随循环周次变化曲线

对航空航天钛合金紧固件/铆接件的微弧氧化表面强化的微动疲劳问题,研究人员揭示了在涂层干摩擦与油润滑条件下的微动摩擦学行为,证实微弧氧化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可抑制微动裂纹的产生,在油润滑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显示出微弧氧化用于紧固件/铆接件强化的应用潜力。针对微弧氧化涂层应用于航空承载部件时,微弧氧化涂层对金属基体的疲劳寿命影响及机理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钛合金与铝合金微弧氧化试件上的系统研究,发现涂层向局部基体过度生长区域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基体近界面处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将导致疲劳寿命降低(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8616-8623)。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火花在局部基体处持续放电,该处基体过度氧化,形成深入基体的缺陷区,它是疲劳裂纹源萌生的主要区域。为改善微弧氧化后金属的疲劳性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提高轻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疲劳寿命的方法(ZL**1.6),即在微弧氧化前通过机械研磨纳米化、喷砂或喷丸等手段,在金属表面预先引入压应力,以缓解微弧氧化对膜基界面处金属基体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在医用钛合金牙植入体表面实施表面喷丸预处理,已经证明该方法提高疲劳性能的可行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299: 58-65)。

此外,我所研究人员还针对特殊应用工况下,钛合金的高温电绝缘、高温抗氧化、高温辐射散热等方向展开探索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实际产品。共同研发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微弧氧化成套设备与工艺,可实现钛合金1~4平方米复杂曲面(或特定部位)涂层的制造要求。

王亚明教授(右一)向周玉院士(右二)汇报研究与工程应用进展情况

我所王亚明教授还应英国Birmingham大学邀请,参编英文著作一章,Chapter 5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of alumi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i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Light Alloys – Al, Mg Ti Alloys, Woodhead Publishing, Cambridge, UK (ISBN 1 84569 537 2, 2010, Page 110-154),将课题组主要研究成果写入论著中,同时也评述了钛及铝合金微弧氧化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该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微弧氧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III类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石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与调控、充放电机理与器件设计组装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器件、电动车等领域。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其高功率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能量密度。由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E)的计算公式E=1/2(CV2)可知,可以通过:(1)开发具有高比容量C的新型电极材料;(2)设计具有高工作电压V的电容器体系,来达到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目的。

我所研究人员利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剥离粉碎,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422 m2/g)的非晶碳材料,该材料可以显著抑制水系超级电容器中负极的氢气析出,进而将水系超级电容器电压拓展至1.6V。该研究成果于2012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3.223)。为进一步拓展水系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我所研究人员采用石墨烯为负极材料,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构建了稳定工作电压达2.0V的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体系。该成果于2013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2.729),截止至目前为止,该论文已被他引41次。

图1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示意图、材料形貌表征与超级电容性能

利用氧化石墨烯在水热环境中的自组装响应,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添加剂,实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的水热法自组装制备,并探索了其转化机制与超级电容特性。研究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碳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在此工作基础上,我所工作人员发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在电子束激发特有的刺激-响应行为(体积膨胀与空心化),该行为有望在智能材料与器件领域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于2014年发表于化学类知名期刊《RSC Advances》。

针对流体诱导(真空抽滤)自组装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普遍存在紧密叠层与团聚的问题,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在石墨烯层间引入纳米级的炭黑颗粒,解决了石墨烯薄膜的叠层与团聚问题,以该薄膜为电极材料构建了具有高功率特性的固态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时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研究结果于2014年发表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6.217),该论文已他引16次,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在石墨烯表面生长MnO2纳米颗粒,获得了石墨烯/炭黑/MnO2三元复合薄膜,并以此三元膜为正极,石墨烯/炭黑二元膜为负极,构建了工作电压为1.8V的非对称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样显示了极高的功率特性(45kW/kg)。研究成果于2015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

图2石墨烯/炭黑复合膜的设计制备示意图、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我所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与2015年发表于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3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王亚明课题组撰写的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轻质吸波隐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1-25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散射等原因而消失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的研究是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波对目标的探测特征。而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会影响通信、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导航设备、广播电视等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对比传统的金属电磁屏蔽材料,由碳基导电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对环境的耐受性好,尤其是对电磁的损耗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电磁吸波与屏蔽材料。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吸波/电磁屏蔽新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ZnO纳米晶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布均匀,粒径分布窄(6-12nm),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在填充质量分数15%、样品厚度为2.4mm时,在2-18 GHz频段范围内反射损失能够达到-54.2 dB,有效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7 GHz,显示出优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IF=6.198)上,目前SCI他引23次,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

图1. ZnO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示意,透射形貌和吸波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ZnO微米花颗粒的结构,ZnO微米花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石墨烯的团聚,同时在石墨烯片层上均匀分布的ZnO纳米晶仍然起到改善阻抗匹配和增大界面损耗的作用。复合材料在质量在5.5:1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高频和中频段(6-18 GHz)均显示了良好的电磁吸收性能,质量分数为25%时,反射损失可达-77.5 dB,最大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9 GHz。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IF=4.12)上。图2. ZnO纳米晶/微米花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研究人员还制备了双金属离子金属骨架化合物及其衍生多孔碳/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发现通过金属离子比例可调控衍生多孔碳/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进而获得通过调节材料的反应物比例来调控微波损耗性能的新途径。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IF=5.25)上,审稿人评价认为:“…这是吸波隐身应用中很好的候选材料(good candidate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nd shielding application),该研究为提高碳材料的介质损耗与阻抗匹配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offers simple and facile method)、并且为构建多孔碳材料提供新策略( enlight new strategy),这是有效和新颖的(impactful and novel)。该成果得到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期刊编辑的关注,并选作为当期封面文章(Front cover Paper,http://xlink.rsc.org/?DOI=C7TC03784H)。

图3.双金属MOF衍生碳材料的微波损耗机理和性能

图4石墨烯(碳)/金属颗粒复合吸波隐身材料封面文章

新闻标题高辐射热防护陶瓷涂层论文被国际科技媒体“Advances in Engineering”重点报道

发表时间2018-08-05

近日,我所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发表的论文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以“金属热防护系统用高红外辐射陶瓷涂层”为题对我所研发的系列耐高温高发射率辐射散热陶瓷涂层进行重点报道。

AIE成立于2005年,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快速地报道工程领域重要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AIE所报道的论文是由国际专家顾问组选出,每周特别报道的优秀论文数量仅20篇,方向包括材料、化学、电子、机械、土木、生物医学工程以及通用工程(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农业、工业),中选率为以上领域发表论文总数的1‰。被AIE报道的论文需要具有特殊的科学重要性并能够被广大的科学读者所理解。AIE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每月的阅读量高达65万次,除受到全球主要研究机构的关注外,也被全球排名前50位的工程公司所链接,用于跟踪全球最新突破性科技进展。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陶瓷涂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TPS)中不可或缺的辐射散热防护层,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系统中尤为重要。该涂层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在宽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高于0.8以最大限度辐射热量,和优异的高温热防护性能以防止金属基体氧化失效。然而如何制备高发射率、高膜基结合、轻质、低成本的热防护涂层仍是国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由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技术,在金属表面(Ti、TiAl、Nb合金等)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发射率陶瓷涂层。提出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掺杂SiC粒子,进一步提高了Ti2AlNb合金表面陶瓷涂层的发射率。该涂层在3-20 μm发射率值高于0.8,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结合涂层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关系,揭示了SiC粒子掺杂提高涂层发射率的机理。该团队开发的耐高温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已经在某重点飞行器金属热防护系统上成功应用。此外,该团队在大功率电子器件用Al、Mg合金散热器表面制备了高发射率辐射散热涂层,使散热器温度降低10-30%,在某型飞行器的大功率驱动器件散热系统上获得功能验证。

王亚明教授带领的金属微弧氧化功能陶瓷涂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之一,该方向上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SCI他引2000余次,拥有10余项专利。先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报道链接:

https://advanceseng.com/high-infrared-emissivity-ceramic-coatings-metallic-thermal-protection-systems/?from=singlemessage

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生物材料学#,新能源材料#,材料表面功能化与创新生活#(新生研讨课),复合材料学研究生课程:陶瓷材料学#(硕士生) ,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基础(硕士生) ,材料科学进展专题#(博士生) ---#代表仍在上的课程

教学成果2009年, “生物材料”课程获哈工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我的新闻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7-09-28

9月27-28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植入材料分会抗菌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东北大学科学馆206室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佳木斯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院、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东北大学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临床感染与治疗、抗菌材料、抗菌技术、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材料的临床应用和抗菌器械产品开发等六个专题,先后有23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我所王亚明教授代表特陶所生物材料研究组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以“钛表面含Zn微弧氧化涂层水热结构调控及抗菌性能”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在会议上王亚明教授还介绍了我所近些年来在钛合金生物活化涂层、镁合金降解调控涂层与壳聚糖仿生骨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充分交流,展示了我所在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力。

参加专题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王亚明教授在做专题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亚洲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

发表时间2016-11-14

2016年11月12-14日,第五届亚洲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日本热处理学会与韩国热处理学会发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士周玉教授致辞。美国Houghton International 技术总监D. Scott MacKenzie、乌克兰Volodymyr S. Kovalenko院士、日本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研究员Kazuo Okamura、中国香港城市大学Lu Jian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丹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大学Marcel A.J. Somers教授、美国波特兰大学George Totte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顾剑锋教授先后做大会主题报告。

国际会议共设有相变与组织性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表面改性与涂层、变形控制与模型模拟4个分会场, 8个分会场邀请报告、50余个口头报告、30个墙报。王亚明教授在表面改性与涂层会场做了题为“Effect of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on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Zircaloy-4 for nuclear application”的分会口头报告,充分展示了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在核工业锆合金腐蚀与磨损防护方面的成果。此外,还应邀主持表面改性与涂层分会场的报告。

会议现场

王亚明教授做分会口头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做分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10-26

2016年10月22-25日,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七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在成都同期举行。两院院士薛群基、中国工程院士徐滨士,美国工程院院士Ali Erdemir(阿里·埃雷利)、丹麦科学院院士Niels Hansen(尼尔斯·汉森)以及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Wei GAO(高唯)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本次大会有1000 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参加,围绕表面工程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工业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共计有16个大会特邀报告、18个国际会议邀请报告、50余个国内会议邀请报告、300余个口头报告,200余个墙报。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由中国表面工程学科创始人徐滨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周仲荣担任会议主席。我所王亚明教授受邀参会,在分会场做了题为“金属表面微弧氧化复合改性涂层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的邀请报告,从微弧氧化涂层生成机理、耐磨减摩涂层、生物陶瓷涂层、高发射率散热涂层、多层复合功能涂层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所10余年以来积累的创新性成果。此外,王亚明教授还应邀主持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表层改性分论坛的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7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由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和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2016年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

发表时间2016-09-28??

2016年9月25-28日,“2016年第一届生物材料大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在沈阳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我所王亚明教授、吴云峰博士生参会并分别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会议由东北大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主办,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本次报告的主题包括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抗菌材料与表面抗菌技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医用钛和钛合金及表面改性、医用钴基合金及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生物学性能、医用锌合金、生物材料应用与器械等。大会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200多位代表参加。

王亚明教授做了题为“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对骨折与骨缺损愈合行为的影响”的分会邀请报告,吴云峰博士生做了题为“微弧氧化可降解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疲劳行为”的口头报告,经会议评选吴云峰获得学生优秀奖,是15位学生优秀奖获得者之一。通过报告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所近年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处理、动物体内植入与骨整合等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此外,会议期间师生广泛听取了多个相关领域的专题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医用材料面临的需求和挑战,研究创新性等方面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我所王亚明教授、魏大庆副教授受聘为青年委员会首届委员。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吴云峰博士生获得大会优秀学生报告奖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01-14

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暨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1月8日-12日在“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举办,王亚明教授参加会议并做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镁合金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镁合金领域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倡导,并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的通过,决定组织召开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

王亚明教授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了题为“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功能性涂层设计构建与性能研究”的会议邀请报告。镁合金用于可降解医用金属植入体与电子器件散热器基板是高技术领域新的探索研究方向,研究工作设计构建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相容性陶瓷涂层可调控镁合金降解速率,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可提高功率器件辐射散热、有效降低芯片工作温度的效果。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与镁合金行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共赢发展,促进镁合金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研讨与合作。

王亚明教授在做会议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受邀参加山东大学“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

发表时间2015-12-17

12月17日,由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论坛由材料学院吕宇鹏教授主持。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医用钛合金表面机械力预处理/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结构与性能研究”的报告。

此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的于振涛教授就“高品质医用钛合金材料研发及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杨帮成教授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奇思妙想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山东大学肖桂勇博士和齐鲁医院郭永园博士就“钛表面化学转化处理及其细胞反应”进行了详细报告。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齐鲁医院、口腔医院等医疗机构,威高集团、烟台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博斯德医疗器械公司等医疗器械企业,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及材料学院师生共40余人。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新技术、植入体设计与临床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产业化推广等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若干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向。

会议现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23

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于2015年11月20-22日在海口市隆重开幕。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CSBM)、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CSBME-BMB)主办,海南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130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大会以“先进生物材料与成果转化”为主题,就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进一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灵感,启发思路,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种润之,海南省教育厅长曹献坤,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Nicholas A.Peppas,韩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席Dong June Chung,大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我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团队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周睿博士、杜青博士生等6篇文章参加了生物材料表面/界面、海洋生物材料两个分论坛的交流讨论。其中王亚明教授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会场做 “微弧氧化镁合金板的体内降解及对骨愈合的影响”的口头报告,并应邀主持分会场的部分报告;李保强副教授在海洋生物材料会场做“UV交联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透皮固化及其局部药物释放”的口头报告;周睿博士与杜青博士生也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分别做“热处理气氛对钛表面含钙、磷、硅和钠微弧氧化涂层结构和磷灰石诱导能力的影响”与“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logic Structure of Modified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 Implants for Improving Osseointegration”的口头交流报告。此外,吴云峰博士生与王磊博士生的论文“水热磷灰石/石墨烯复合改性微弧氧化镁合金的结构与降解性能”和“源于壳聚糖的氮掺杂碳纳米点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还进行了墙报展示。

此次会议我所生物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所最近几年在医用钛合金植入体、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植入体以及壳聚糖水凝胶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成果,并与参会专家学者就相关方向的生物材料最新进展、研究热点、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研究灵感,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

参会师生会场合影

王亚明做学术报告

李保强在学术交流会场

周睿做学术报告

杜青做学术报告

吴云峰与王磊的墙报展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15

2015年11月15日,“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所王亚明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此前发表的一篇腐蚀方向学术文章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此次大会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会议的主题是“腐蚀与防护,开拓与交融”。大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宋光铃教授主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研究员致欢迎词,并宣布大会开幕。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先生、台湾腐蚀学会秘书长吴兴练先生和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先生分别致辞。为纪念我国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纪美院士、师昌绪院士、张文奇先生和左景伊先生,继承和发展他们在腐蚀科技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他们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重视青年人才的精神,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热爱腐蚀科学事业,通攀科学高峰,学会首次设立肖纪美奖、师昌绪奖、张文奇奖和左景伊奖。这些奖项是代表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肖纪美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师昌绪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张文奇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左景伊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 经过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学会秘书处提名和评选委员会严格遴选:曹楚南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肖纪美奖);柯伟院士、程玉峰教授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师昌绪奖);侯保荣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张文奇奖);宋影伟、刘智勇、董超芳、张涛、王鹏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左景伊奖);会议进行了现场颁奖。

大会期间为荣获2014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的22个奖项颁发了奖牌。大会还为50篇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的论文作者颁奖。优秀论文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中的一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本次获奖论文均为2013-2014年公开发表并经过检索后评选产生的。我所王亚明教授研究组的学术文章“A metasilicate-bas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and its corro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获得优秀论文奖项。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复旦大学李劲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程玉峰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盾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声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华教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标准化研究所侯捷副所长、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志坚研究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此次大会共有12项主要议题。大会11个分会场分别就腐蚀电化学与腐蚀监检测、高温腐蚀与防护、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多相流腐蚀与防护、耐蚀新材料、阴极保护、涂料与涂装、金属表面处理、缓蚀剂、NACE标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亚明教授重点在金属表面处理会场就轻金属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

发表时间2015-11-9

2015年11月7日~8日,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吸引了来自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意大利等200多名从事纳米材料与再制造领域的学术与企业界的同行。西安交通大学徐可为教授主持会议,西安理工大学校长许云华教授致开幕词。此次会议共安排10个大会特邀报告和29个分会邀请报告,分别设置纳米材料应用和表面工程两个分会场,涉及了纳米材料、纳米科技与应用、再制造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方向和光学、电子器件、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

我所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铝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弧氧化微结构重构与性能研究”的分会邀请报告,报告丰富的成果引起了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互动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一届表层改性技术研讨会暨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发表时间2015-10-27

为促进我国材料和零部件的表层改性事业蓬勃发展,加强表层改性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与表面工程分会联合支持,于2015年10月25-26日在无锡市召开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无锡富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无锡航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良时集团、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办。

王亚明教授出席了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受聘为首届委员。应邀在第一届表层表面强化技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邀请报告;还应邀做为会场主持人,与参会的同行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

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受聘为首届委员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访问英国Southampton大学

发表时间2015-01-25

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

(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新闻标题王亚明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表时间2015-01-25

哈工大报讯(刘伟)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名单,我校24人获得批准。至此,我校累计获资助人数达到102人,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这24位教师是:丁宏升,唐冬雁,周荻,吴冲,叶强,许国仁,李朝林,冯德成,张钦宇,邬向前,徐勇,孟维晓,寇宝泉,何玉荣,谭惠丰,果立成,马力,荣伟彬,王亚明,方海涛,赵九蓬,郑明毅,刘红军,哈斯乌力吉。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和教育部的沟通,并积极做好组织和推荐工作。2008年我校校内申报人数达到历史最高为70人,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了材料预审,严格控制申报入口工作,并聘请校内专家组织会议评审。经过激烈的校内答辩,遴选出26人上报教育部,为我校取得如此高的资助率奠定了基础。

编辑:刘培香 来源:哈工大报

新闻标题2009年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发表时间2015-01-25

最新消息,我所王玉金和王亚明副教授在今日结束的我校2009年获批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评选工作中,双双入选。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公布2009年度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时间:2009-4-23 18:39:57 阅读: 7337 1251 标签: 2009年 新增博士生导师 名单校学位[2009]6号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进行2009年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的通知》(研院发[2009]5号),经各学院博导遴选评审组织初选及第129次校学位委员会评议,共批准我校2009年度新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77人。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所在学科

备注1

包革军

基础数学

2

张景波

光学

 3

张宇

光学

 4

付石友

光学

 5

谷渝秋

光学

兼职6

李凤明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副教授7

曹庆杰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兼职8

张秋华

固体力学

 9

边文凤

工程力学

 10

马力

工程力学

副教授11

咸贵军

工程力学

 12

王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闫永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副教授14

金明河

机械电子工程

 15

丛大成

机械电子工程

 16

邢忠文

车辆工程

 17

魏国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8

王常勇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兼职19

姜龙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

方海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副教授21

董尚利

材料学

 22

王亚明

材料学

副教授23

王玉金

材料学

副教授24

戴圣龙

材料学

兼职25

孟祥才

材料学

兼职26

王浪平

材料加工工程

副教授27

吴士平

材料加工工程

 28

李慕勤

材料加工工程

兼职29

王金忠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30

董士奎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1

易红亮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2

陈宏钧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3

赵永蓬

物理电子学

 34

于欣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5

姚宝权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6

魏晓峰

物理电子学

兼职37

邱景辉

通信与信息系统

 38

位寅生

通信与信息系统

副教授39

韩卫占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兼职40

吴芝路

信号与信息处理

 41

张钧萍

信号与信息处理

 42

邹斌

信号与信息处理

 43

谷延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副教授44

冯乃章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45

胡庆雷

导航、制导与控制

副教授46

杜祖良

导航、制导与控制

兼职47

秦阳

计算机系统结构

深圳副教授48

张姗姗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49

李玲玲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0

孙澄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副教授51

冷红

城市规划与设计

副教授52

赵天宇

城市规划与设计

 53

耿永常

岩土工程

 54

王政

结构工程

 55

王玉银

结构工程

副教授56

刘京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57

姜益强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

副教授58

郭安薪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副教授59

范瑞清

应用化学

副教授60

刘丽

应用化学

 61

熊岳平

应用化学

 62

盛利

应用化学

 63

王炎

应用化学

 64

潘钦敏

应用化学

副教授65

杜春雨

应用化学

副教授66

解晶莹

应用化学

兼职67

葛勇

道路与铁道工程

 68

田波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69

王旭东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70

孟祥海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71

高海波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副教授72

王兴贵

人机与环境工程

 73

闫相斌

管理科学与工程

副教授74

尹海洁

社会工程及管理

 75

李东

企业管理

 76

曲世友

技术经济及管理

 77

姜明辉

技术经济及管理

 

以上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将列入我校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从2010年起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

注:兼职导师聘期三年。三年后需参加兼职导师续聘方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招收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

2009年4月2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获2009年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5-01-25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在11月14日结束的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上荣获二等奖,授课名称为"生物材料",指导教师为欧阳家虎教授。

  11月14日,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校级决赛在正心楼进行。来自全校各院系的10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当日的现场比赛,另有3位体育课教师通过此前的随堂实践课参赛,共有2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39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参赛的教师均是通过各院系的初赛最终进入决赛的佼佼者。此次决赛分为现场授课和教案展示两个部分,参赛教师通过现场讲课、多媒体演示、板书书写、回答评委提问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各自的教学基本功。教务处聘请了教学名师、教学督导组专家和部分院系教学副院长担任比赛的评委。评委们从教学内容、授课技巧、师生互动等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了点评,并向参赛教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2年5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顺利抵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将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将在新能源电极材料以及先进陶瓷涂层材料的表征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此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柯华副教授也正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研究。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并聆听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5-01-25

2月26日,王亚明副教授注册参加并聆听 “Graphene: Unexpected Science from a Pencil Trace”研讨会。该会议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Place楼Lecture Theatre B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材料学院院长Paul O'Brien教授主持。

诺贝奖获得者Kostya Novoselov教授、副校长Dame Nancy Rothwell及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学者做了最近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1

报告人

题目2

Professor Kostya Novoselov

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3

Professor Ian Kinloch

Composites Membranes and Coatings4

Dr Aravind Vijayaraghavan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Photonics5

Professor David Clarke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6

NOWNANO

Dr Irina Grigorieva7

Clive Rowland (CEO)

UMIP-Commercialisation Opportunities8

Ivan Buckley (Project Manager - NGI)

National Graphene Institute (NGI)9

Professor Luke Georghiou

Graphene Strategy

Kostya Novoselov 教授做“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的报告

8年前,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Andre Geim和Kostya Novoselov第一次成功分离出石墨烯材料,这也使得该校成为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焦点。科学家从1947年便开始了石墨烯研究,并提出自由形态的石墨烯不稳定,因此其电势也是不确定的。这两位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后来证明,当被分离时,石墨烯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被认为预示了二维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研究的新起点。Geim和Novoselov则由于其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各国都在尝试使石墨烯商业化,进而在工业、技术和电子领域获得潜在应用的专利。为此,英国已经提供了5000万英镑的投资,力图使这种材料在未来几十年里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场。为推进石墨烯的研究与商业化进程,英国投资6100万英镑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该机构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开发和开采中心。同时,其他5所大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司也将加入进来,共同致力于这一重要的开发计划。该机构计划于2015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该中心最初将创造约100个就业机会,并有望在英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该研究中心,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和工程与自然科学学院院长Colin Bailey教授表示:“NGI将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研究中心,它将曼彻斯特大学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英国大学的同行以及与全球领先的商业机构结合起来。其对于曼彻斯特市和英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将成为英国在尖端研究领域最振奋人心的研究中心之一。”

石墨烯在电子、医学等领域应用潜力很大,同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在用途(例如使飞机更为坚固及保护飞机免受雷击)也在探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研究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并且与主要的公司(例如空中客车公司)进行合作。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3年5月结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回国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联合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2013年5月3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在新能源电极材料制备与表征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王亚明副教授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评价研究。该研究组分三个方向包括热障涂层(TBC)、核电能源材料及锂电池材料,研究工作很有特色,完全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导师提出工作目标,结合各人专业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课题,各组员独立或协作完成各自工作。其间每周导师都会安排组会,每次由2名成员作自己阶段性工作的汇报,然后是导师点评及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并适时与各个组员单独会面交流,这样的形式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及整体进度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路。

王亚明副教授与Xiao Ping教授及研究组人员在一起(左六为王亚明)

王亚明副教授结合先期在哈工大研制的自组装石墨烯基空心微球新颖材料,充分利用海外学术基地Xiao Ping教授研究组提供的聚焦离子束(FIB)实验条件,对空心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证明其空心结构特征,该新材料的制备方法独特、并且可用于新能源电极材料、催化材料与生物控释载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做为合作研究的前期成果,部分结果发表在碳材料国际著名杂志Carbon上。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曼彻斯特大学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Geim 教授和 Novoselov教授等研究组的师生进行有关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方面的交流,增进国际前沿的了解把握。另外,参加聆听在曼彻斯特大学举办的激光国际会议、核材料国际会议与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了解国际研究前沿,扩大视野。

王亚明副教授与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Novoselov教授合影(左一为王亚明)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MIST)材料学院腐蚀与防护中心是世界腐蚀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王亚明副教授于7月24日访问了该中心Zhou Z R博士,他对汽车、航空、海洋领域的腐蚀及所涉及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研究深入,很有特色;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他在哈工大有关金属表面微弧氧化腐蚀防护涂层方面的结果,Zhou博士很感兴趣,并对可能展开合作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就科研思路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这体现了英国科研的特点--非常重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无论是国家基金还是公司的研发计划,都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课题要求不只是理论结果,而更注重于形成最终可用的产品。科研不跟风,脚踏实地,注重实用,才能产生生产力。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其它英国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参与全英学联组织的国内交流活动,加强学术基地与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2012年10月13-18日,王亚明副教授携“高发射红外节能陶瓷涂料应用项目”参加了在重庆与江苏大丰的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活动,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活动由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发起和支持,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面向全英中国留学生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王亚明副教授随团对重庆与江苏大丰的企业与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全英学联访问团与重庆市政府领导合影(后二排左五为王亚明副教授)

留学期间,王亚明副教授还参加了曼城总领馆教育组的部分活动,如全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西北分会新春庆祝活动,与在曼城区域侨胞、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王亚明副教授(左一)与曼彻斯特总领事潘云东合影在庆祝活动上

王亚明副教授(右一)与英国曼彻斯特市斯托克波特温迪·梅克尔市长合影

总之,一年来的海外访问生活无论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收获,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也加深了了解,这一年的经历将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非常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提供了这个机会,感谢特种陶瓷研究所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4年晋升为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25

2014年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特种陶瓷研究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1. 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6月13日下午,在哈工大行政楼113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哈工大校长职务的任命决定,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王树权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哈工大校长的任命决定。他在讲话中表示,中央决定由周玉同志接任哈工大校长职务,这是中央从高校校长队伍建设全局和哈工大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出发作出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哈工大的高度关心和信任。喻云林详细介绍了周玉同志的简历,并指出,周玉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重,致力于国防科技教育事业;长期在哈工大学习工作,任行政领导多年来,熟悉学校的情况和全局,对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有深入的思考,注意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好的办学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比较强,敢于管理,能够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工作;他勤奋敬业、严谨认真、为人正直、待人坦诚、团结同志,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中央认为,周玉同志担任哈工大校长是合适的。

2. 科研上再创佳绩2014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41篇,IF>5的6篇,IF>3的10篇,IF>2的3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34项,年度到账经费1455万元。在功能陶瓷材料研究新方向获得进展:饶建存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高纯 Fe3S4云英岩微晶体的磁学与电化学性能”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期刊上,欧阳家虎教授“新型离子导体材料”以及王亚明副教授“石墨烯/碳黑基柔性超级电容材料”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期刊上;魏大庆副教授有关“宏孔钛植入体表面生物活性微弧氧化涂层细胞响应”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Corrosion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刊物上。此外,贾德昌教授出版专著一部,李保强副教授应邀参编英文专著1部(1章);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叶枫教授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立足前沿稳步推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5月周玉、贾德昌教授等23名师生第5届国际陶瓷大会(ICC5); 9月第三届哈尔滨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eramics 2014)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成功举行,我所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以及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饶建存副教授、杨治华副教授、段小明副教授与郭君巍博士参加了研讨会;9月贾德昌、欧阳家虎、王玉金教授以及饶建存、段小明、杨治华副教授等访问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Jeff Th. M. De Hosson教授实验室,进行了学术交流; 11月贾德昌、欧阳家虎和王玉金教授等14名师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另外,还邀请了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Gary L.Messing教授、美国Florida大学Kirk S. Schanze教授、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Sea-Hoon Lee博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顾辉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赵永好教授等多人来所讲学。

参加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成员合影

4. 美国密西根大学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为我校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我所作为校内学术顾问工作组,拟在纳米陶瓷粉体合成、短纤维合成、金属有机先驱体及转化陶瓷涂层、高分子模板构建轻质陶瓷管以及离子导体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此前,Richard Laine教授2014年10月15日-10月20日来我所访问并作学术交流报告,在陶瓷材料新兴方向如高性能陶瓷纤维、纳米陶瓷粉体的规模化合成、陶瓷离子导体和低成本生物质硅提取与功能化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王玉金教授获得第十二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该奖项上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联合组织评审,本年度共有30人获得此荣誉。此外,博士生周睿、硕士生邹永纯获得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6.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通过了由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审核组对我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通过此次评审,进一步提高了我所对质量工作的认识,也为提高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审核后,我所已有多个项目管理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

7.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此外,陈磊与刘强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加入特陶所团队,特陶所还迎来7名博士研究生与18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8.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刘立盟、段小明与刘占国副教授相继结束一年的访问研究,相继从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返回原工作岗位;博士生曹建云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回校。博士生苗洋于9月25日顺利抵达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博士生李权参加了日本德岛大学主办的暑期学校。这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9.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9月20日特陶所党支部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委委员、书记。蔡德龙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马永辉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廖兴祺,喻天罡等分别当选为委员。希望新一届党团干部紧紧围绕特陶所党团建设发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切入点;做好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改善支部思想建设、创新支部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工作,构建加强党团建设的长效机制。负责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的王玉金教授、魏大庆副教授、陈磊老师出席了此次会议,换届改选工作圆满完成。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2014年9月29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6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此外,“特陶所研究生登山之旅”活动、组队参加第二届研究生“同心杯”团体竞技运动会(获得最佳LOGO设计奖与体育道德风尚奖)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参加晚会的师生合影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考察和验收答辩  2013年9月15日,以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创新群体,顺利通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为组长的专家一行的现场考察;又于10月23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结题验收答辩。该群体于2010年获批,通过为期3年的建设,群体共发表学术论文239篇(SCI 收录206篇、 EI收录213篇),出版与合作专著5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项,近3年内获授权54项;科研获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群体成员48人次出席了国际会议21个,其中任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等7人次,做大会报告3次,分会邀请报告10次;群体成员中1人获世界陶瓷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获新世纪人才,培养博士20余人、硕士40余人;发明了10余个体系防热陶瓷复合材料,研制出9种陶瓷复合材料防热部件及多种连接结构,8 种通过台架试验考核被列为优选或储备方案。群体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受到了姚建年院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家也对群体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群体也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 我所教师获得多项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荣誉称号  所长周玉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第四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玉金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至此我所入选“跨世纪与新世纪人才计划”人数增至5人)。

3. 我所为我院学科评估做出突出贡献  在2013年进行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以2009~2011年度数据为依据),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升至第3名(与西工大并列),(采分点主要包括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发表、授权专利、教学与人才培养等)。通过贡献当量计算,以所长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特陶所团队在整个学院各研究团队中排名居首,为学院的学科评估取得佳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4. 科研上再创佳绩  2013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58篇,其中IF>10的一篇,IF>5的3篇,IF>3的3篇,IF>2的26篇;其中李保强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磁性水凝胶及生物医学应用”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由王亚明副教授等发明的“氧化石墨烯自组装形成空心微球”成果发表在“Carbon”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和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刊物上;此外,我所教授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3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5.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6月周玉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10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7月孟庆昌教授、饶健存副教授等参加在比利时根特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自愈合材料国际会议(ICSHM2013;9月段小明博士赴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9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八届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国际会议;10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亚太陶瓷联合会会议和第六届东山会议—“极端环境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专题研讨会;11月刘利盟副教授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访问交流一年;11月贾德昌教授参加低碳社会可持续能源应用先进陶瓷与技术国际会议;12月刘占国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交流……。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多个国内会议如十一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等;另外,还邀请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H.G. Zhang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京阳研究员等多人来所讲学。

6.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副所长贾德昌教授被授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王文教授获得首届研究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博士生谷肄静与曹建云获得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特陶所研究生党支部喜获校“十佳团队”提名奖。

7. 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审查  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先后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军品科研与生产许可证认证以及质量体系的认证审查;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赵建伟老师获得哈工大2012-2013年度“质量先进个人”称号。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杨治华、段小明与魏大庆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9人;段小明还增选为硕士生导师。另外我所教授人数为7人,博导人数为8人。年末,相继在美国和新加坡留学的何培刚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渠道加入特陶所团队;此前,特陶所还迎来12名博士研究生与19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继柯华、王亚明副教授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回国后,刘立盟、刘占国与段小明副教授又相继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研究,博士生曹建云也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3年9月27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5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另外,“畅游科技、拥抱自然”主题学生创新活动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我所获批“111引智基地”建设项目

据教育部科技司(主页http://www.dost.moe.edu.cn)公示,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2013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中,我所周玉院士代表哈工大申报答辩的“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得资助开始建设。(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周玉当选世界陶瓷院院士

2012年6月30日-7月3日,由世界陶瓷院主办、在意大利佩鲁贾召开的可持续社会陶瓷材料新前沿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士、所长周玉教授当选第14届世界陶瓷院院士,并接受了世界陶瓷院颁发的院士证书。周玉教授是此次中国大陆唯一当选的世界陶瓷院院士。

M.Singh博士和吉村昌弘教授为周玉教授颁发院士证书

3.贾德昌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贾德昌教授主要从事先进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合成与机理、组织结构演化、强韧化、高温/热震/烧蚀/粒子侵蚀等条件下的损伤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此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是对贾德昌教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学校和陶瓷所团队多年来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宗旨。

4.叶枫教授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叶枫、刘利盟、张海礁、王文、周玉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钡长石玻璃陶瓷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相关基础研究”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5.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1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进步明显。另外,以第一作者徐加焕(通讯作者贾德昌)发表的论文三年内被SCI文章他引26次,列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高被引用论文之一;刘占国以第一作者于2010年度发表10篇SCI论文,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论文篇数最高奖。

6. 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3月贾德昌教授赴美参加第36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ICACC2012);2月王亚明副教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为一年的学术访问交流;7月贾德昌教授出席2012年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应用研讨会;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7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等赴曼彻斯特大学参加2012年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国际研讨会。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第二届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国际会议(SIPCD2012)、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第一届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技术国际研讨会。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S. van der Zwaag教授和W. G. Sloof副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7.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复审

特陶所顺利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复审,这对我所今后承接科研生产任务、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起到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8.王文晋升教授,李保强评为博导,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

王文晋升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李保强评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8人;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这使得我所学术梯队进一步加强。

9.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伦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也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10. 迎中秋暨迎新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9月28日晚,材料学院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隆重举行。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弛老师、特种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及其他老师出席并观看了晚会,共同庆中秋佳节。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1.周玉院士获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

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颁发仪式于2011年7月19日上午在哈工大隆重举行。所长周玉院士获此殊荣,也是黑龙江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桥口隆吉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原副主任师昌绪院士亲自为周玉院士颁发获奖证书。

(注:桥口隆吉基金会是利用已故日本学士院院士、日中科技交流协会会长桥口隆吉先生捐赠给中科院的个人资金设立的非官方、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基金奖以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科技交流,奖励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为宗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两位获奖者,目前已完成七届的评选。)

2.科研经费再获突破、发表论文再创新高

2011年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国家重大专题及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33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830万元,首次突破800万元。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源刊61篇,EI源刊54篇,中文核心期刊与国际会议10余篇);发表SCI文章中IF>2.0的35篇、IF>3.0的6篇、IF>4.0的2篇、IF>10.0的1篇。获授权专利17项。另外,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0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SCI、EI收录论文从2009年度的50篇和49篇(其中刘占国在2009年度发表论文获材料学院影响因子累加最高奖,达到29.14),分别增至2010年度的70篇和60篇,进步喜人!

3.王亚明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王亚明、周玉、魏大庆、贾德昌、郭立新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项目,获得2011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历时近10年,系统开展了金属微弧放电特性与涂层生成机理、多尺度复合涂层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与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等相关研究。

4.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获校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

我所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是哈工大同期入选的两位学者之一。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评选,是由哈尔滨市科协于2008年在全国科协系统首创设立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和宣传自然科学学术界杰出人才的活动。

贾德昌教授于2011年2月还获得哈工大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同批获得批准开始建设的还有李惠等其他7位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旨在建立更高层次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学术知名度。

5.王玉金教授荣获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于2011年9月16~19日在天津大学举行,大会评选出2011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2人,其中我所王玉金教授获此殊荣。周志宏奖包括周志宏成就奖和周志宏青年成就奖两种,是热处理领域的最高奖项,以我国热处理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周志宏教授的名字命名。该奖项主要奖励在我国热处理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学者和热处理专家。此前,我所欧阳家虎教授于2009年获得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6.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李保强副教授顺利完成在哈佛大学的留学项目归国后,柯华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研究中心Philip Withers院士课题组开展铁电材料相关研究工作。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月周玉院士和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佛州代托拉比奇市参加了第35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2月欧阳家虎教授赴台湾清华大学等访问交流;4月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宾州费城参加了第18届材料磨损国际会议;7月贾德昌教授赴法国圣康坦(Saint-Quentin)参加了第3届地聚物(无机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11月柯华副教授赴韩国参加哈工大-汉阳大学双边学术交流会议;11月欧阳家虎教授带队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出访英国高校。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2011年中国材料研讨会暨中国材料年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第7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CICC7)、2011年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十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学术年会和2011年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学术年会。同时,邀请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刘兴博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5月,周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首届哈工大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材料与表面工程国际研讨会召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Philip Withers教授、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院长Paul J. Hogg教授、曼彻斯特大学Ping Xiao教授、Robert Cernik教授、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llem Gerrit Sloof教授、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Xiaodong Li教授等国外嘉宾及哈工大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7.特陶所荣获哈工大三育人先进团队、孟庆昌教授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所教师团队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011年“三育人”先进团队称号;同时,我所孟庆昌教授荣获“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特种陶瓷研究所团队是一个锐志创新、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先进集体,全体教师始终秉承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严谨的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和感染了一批批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百位专业人才。

8.王文增选为博导,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增选为硕导

王文副教授增选为博士生导师,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三人同时增选为硕士生导师,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硕导人数增至13人。

9.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1年毕业博士9人(何培刚,夏校良,王美荣,文磊,王永亮,赵彦伟,董作为,何秀兰,冯明),1人完成预答辩(杨振林)。2009年博士毕业生刘占国荣获哈工大第十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名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1级入学博士生8人(赵波,张秀萍,蔡德龙,张茜,曹建云,周睿,刘仕超,贾鹏),另有23名硕士研究生(含3名外国留学生)和20名本科生加入团队。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首次与金属基复材所联办中秋晚会圆满成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特陶所-金属复材所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所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经学校推荐申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差额推荐、中国科协答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答辩多轮竞争遴选,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顺利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成为我校第二批入选的2个团队之一。至此,哈工大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已达4个。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批准资助创新研究群体29个,北京大学获批3个,我校获批2个,并列居全国第二位。

群体首次学术研讨会于2010 年11月6~7日在哈工大威海校区顺利召开。创新研究群体其他成员等20人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研讨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处处长陈克新教授到会指导工作。

2.贾德昌教授入选****特聘教授

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名单,我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材料学科****特聘教授。哈工大同期新增4位****,其中包括3位****特聘教授、1位****讲座教授。至此,哈工大****总数达38位(包括****特聘教授26位,****讲座教授12位)。

3.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顺利结束,我所欧阳家虎等27名同志被授予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4.科研经费喜获突破、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资助外,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20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660万元,首次突破600万元。本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7篇(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国际会议4篇),其中SCI源刊62篇,EI源刊60余篇(IF>1.5的53篇,IF>2的30篇,IF>3的5篇)。参编外文专著1部;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授权专利10项。

5.走出去、请进来,学术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王文副教授访问俄罗斯回国后,李保强副教授赴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tkan Demirci教授的课题组开展可负载细胞的磁性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岁末,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校985海外学术基地项目获批,更高层次、更稳定持续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蓄势待发。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1月周玉院士赴日本大阪参加了第四届先进陶瓷材料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Ceramics);6月贾德昌教授赴意大利托斯卡纳参加第12届国际陶瓷大会(12th International Ceramics Congress);10月贾德昌教授率队参加了硅酸盐学会景德镇陶瓷会议;10月杨治华等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功能材料研讨会等。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m G. Sloof博士和宋桂明博士(5月)、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八田章光教授(6月)、日本Kumamoto University饶建存客座副教授(9月)及中山大学副教授黄智恒(10月)来所做学术讲座。

6.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0年毕业博士5 人(曲秀荣、徐加焕、张敬义、张海礁、马静梅),2人完成预答辩(何培刚、董作为)。2009年博士毕业生郭亚平荣获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4名硕士研究生、22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0级入学博士生5 人(相珺、王胜金、杨海霞、刘强、田宏) ;另有17名硕士研究生加入团队。

7.参与承办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会议

在周玉院士带领下,贾德昌、杨治华、王玉金、王亚明、魏大庆、刘占国、张培峰和袁彪等师生参与了由我校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八届学术会议,全面参与了会议前期筹备、学术报告安排、会序和论文集编辑、会场布置、专家接送、专家参观和朗乡林区考察等活动,为大会顺利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8.王玉金、柯华分别喜晋教授、副教授

王玉金副教授、博导晋升为教授,讲师柯华晋升副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6人,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

9.特陶所基层党、团支部成立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特陶所党、团支部于2010年4月26日成立,王玉金担任书记。所党、团支部的建立完善了基层党团组织,利于研究所同学的管理、师生间的交流和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09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2009年特陶所10件大事回眸

1.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新当选的48位院士名单,我所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我校院士增至25人。(周玉 院士)

2.团队建设结硕果 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我所团队获批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我校获批的8个团队之一。

3.欧阳家虎教授和王玉金副教授当选相关学会理事欧阳家虎教授被增选为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王玉金副教授被增聘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4.成立了特陶所学生党支部和班集体,并组织了所内多项重要活动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顺利举行,以及迎新生-欢度国庆及中秋节晚会的筹备、元旦晚会的筹备举办。

特陶所师生乒乓球友谊赛

5.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上,欧阳家虎教授荣获2009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是热处理行业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项。欧阳家虎(左一)教授在颁奖仪式上

6.王亚明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亚明顺利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使我所入选 “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数达到5人。

7.多人喜晋职称王玉金、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张培峰晋升为工程师。

8.科研工作有新突破2009年特陶所有关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了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使我所的军品生产和科研的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周玉教授和叶枫教授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期评估获得A的好成绩。2009年新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其他4项,在研课题8项,年度到帐经费共计约470万元。2009发表论文74篇,包括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国际会议3篇。其中SCI源刊60篇, EI源刊70篇;IF>1.5的38篇,IF>2的10篇,IF>3的2篇。2009年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往年申请09年授权的专利6项。

9.学术交流稳步推进美国俄亥俄航空航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09年度李薰讲座奖得主MrityunjaySingh 博士于7月1日至3日来我所访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 ·克罗托教授来特陶所参观。周玉和贾德昌教授率队先后出席CICC-6国际陶瓷会议和第九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并任分会主席、做分会邀请报告。王文副教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基金资助资助下,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俄罗斯南联邦大学(Southern Federal University)访问学者生活,于2009年9顺利回国。 上图左起 欧阳家虎、贾德昌、哈罗德 ·克罗托、武高辉

10.教学和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又添新血液王亚明副教授获得哈工大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出站博士后2人(曾凡林、吕德生),毕业博士 7 人(林铁松、邵颖峰、魏大庆、郭亚平、郭海峰、刘占国、李玉峰、曲秀荣),1人完成预答辩(徐家焕),王永亮博士生获得学校11批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19名硕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09年入站博士后1 人(丁永杰),现在站博士后共6人(唐圭新、魏波、左朋建、李青坤、易洪亮、丁永杰);入学博士生5 人(田 卓、陈 磊、侯赵平、王元红、谷肄静);另有13名09级硕士研究生加入特陶所研究团队。特陶所全体师生团队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5年度10大新闻

发表时间2016-01-04

1. 创新研究群体研讨会议顺利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研讨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在哈工大科学园2H栋206会议室顺利召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周玉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研讨会由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骨干成员、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长贾德昌教授主持,群体其他骨干成员叶枫、欧阳家虎、张杰、王玉金、王亚明等20余人参加研讨会,特陶所80多名研究生与本科生也参与了此次会议。创新群体青年研究人员饶建存、黄小萧、段小明、刘利盟、杨治华、何培刚、刘强、陈磊、王亚明、刘占国、张丽霞、刘春风、林铁松、李保强、魏大庆等15人分别在多功能防热陶瓷、热防护陶瓷涂层、陶瓷连接及功能陶瓷等方向作了学术交流报告,汇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构想,并经与会人员讨论,形成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同时,研讨会还针对群体科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创新研究群体成员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争取更大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周玉院士在会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群体项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许,鼓励项目参与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并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力争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2. 科研上再创佳绩

贾德昌、杨治华、段小明和周玉等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硅硼基氮碳化物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这是我所首次获得该项奖励一等奖;王玉金、宋桂明、张太全、陈磊、赵彦伟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新型钨基超高温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研究)。2015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62篇,IF>5的8篇,IF>3的2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45项,年度到账经费1900余万元。此外,李保强副教授等编著《壳聚糖生物材料》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三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特陶所组织管理机构增添青年领导骨干

经讨论决定特种陶瓷研究所组织管理机构进行调整补充,旨在锻炼与培养青年管理骨干。新的领导层队伍为:周玉院士任名誉所长;贾德昌教授任所长负责特种陶瓷研究所所有事务;杨治华副教授任常务副所长,协助所长处理所内事务;段小明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保密科研、质量管理、生产等事务;王亚明教授任副所长分管所内外宣传、网页维护等事务;李保强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事务;陈磊博士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分管学生党支部、学生教学与文体活动;刘强博士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实验室后勤保障等事务。此次特陶所管理队伍补充新骨干,有利于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队伍,是我所快速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4. 召开特陶所2015年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大会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于11月2日在41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书记、委员。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姚绵懿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廖兴祺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加涛、田国庆、贾学勇等分别当选为委员。新当选的党支部副书记苑景坤就新一届支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5.“走出去”参加国内外会议开拓视野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和做邀请报告: 6月,所长贾德昌教授带队共10人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11届国际陶瓷材料及元器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国际大会。7月,欧阳家虎、王玉金、王亚明教授与杨治华副教授等10名师生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15。8月,贾德昌教授赴澳大利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访问交流。9月,周玉院士和王玉金教授赴韩参加第11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10月,贾德昌教授、杨治华、段小明、何培刚、田卓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11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中德“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双边学术研讨会;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段小明等师生8人参加第九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 (CICC-9);王亚明教授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王亚明教授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并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学会优秀论文奖;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等4人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李保强副教授参加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Biotechnology。

6.“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内涵

将国内外专家学者“请进来”开展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有利于追踪学术前沿、开阔视野,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并锻炼学术队伍自身内涵: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先进陶瓷材料专家、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终身研究员 Hua-Tay Lin(林华泰)教授应邀来所讲学,林华泰教授还受聘我校客座教授;还有多位学者如旅美华人科学家黄振坤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特别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峰教授等应邀来所访问交流。此外,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分别于2015年1月、6月与10月来所短期工作,为我校师生做3次学术报告;在夏季学期还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纳米技术基础”选修课,对博士生的论文修改也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

7. 师生获得多项(学会和校级)奖励和荣誉称号

因特陶所学生组织的丰富多彩活动和突出表现,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十佳团队”荣誉称号。此外,博士生王磊与陈俊臣、硕士生廖兴琪分别获得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邹永纯获得校金牌学术论文。王亚明教授等完成的论文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李保强副教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哈工大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哈尔滨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新晚报》等媒体以能止动脉血的创可贴为题进行亮点报道。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著名期刊上发表10余篇文章的青年学者卫增岩加入特种陶瓷研究所创新团队,他将在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特陶所还迎来11名博士研究生(王志刚,李铁男,杜青,杨亦天,彭浩,李海亮,姚绵懿,张立伟,邹永纯,吴云峰,厉世能)与18名硕士研究生(王加涛,贾学勇,蒲凡,肖程彰,孟昭圳,郭志飞,田国庆,吴振寰,袁世峰,霍思嘉,暴营,蔡槐,王庆峰,陈建斌,王志良,董龙沛,刘爽,刘尚),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学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博士生蔡德龙与魏博鑫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博士生苗洋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硕士生廖兴祺参加2015年日本德岛大学暑期学校。曹建云博士毕业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院从事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及应用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曹建云在国家CSC资助下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1年。研究生通过多种方式赴国外留学深造,有利于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5年9月30日晚,特陶所党团支部主办的“迎中秋、庆国庆暨2015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7次。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2015年“特陶杯”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材料学院第二届“材苑杯”纵向课题组篮球赛等活动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祝贺本科生陈国梁参赛作品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发表时间2016-06-02

由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16“法尔胜杯”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5月30日-6月1日在哈工大成功举办。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长周玉院士担任大赛总决赛主席,聘请国内17位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太原科技大学校长左良教授(评委会主任)、中航工业航空材料研究院张国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宋晓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董闯教授、吉林大学蒋青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杜振民教授、东北大学秦高梧教授、河南科技大学文九巴教授、福建工程学院戴品强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房文斌教授、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黄昌廉研究员、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研究员、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研究员、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赵军教授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耿林教授、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闫牧夫教授、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孙东立教授。

全国各赛区按20%的比例遴选出77支队伍参加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队伍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法尔胜泓昇集团、中科院自动化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40个单位,参赛作品内容覆盖新材料、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理论/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成果。

各参赛队伍分别就作品做了精彩报告,评审专家从设计思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提问和点评。课题组陈国梁同学的参赛作品,基于辐射换热理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在航天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王亚明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哈工大材料学院书记刘伟为获奖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颁奖。

陈国梁同学在做参赛项目陈述

新闻标题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与谷肄静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2013-11-11 18:08:31特陶所特陶所阅读503次 据哈工大校园网消息,经过学生申报、学院评审等评选程序,特陶所2011级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博士生曹建云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简介:2012年9月1日起,中国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万元。这项奖学金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奖励4.5万在读研究生。该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

新闻标题硕士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4级硕士研究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铝合金表面热障涂层研究。

新闻标题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3级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1位。博士生陈俊臣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新闻标题硕士生陈俊臣与邹永纯分别获得2013年度和2015年度校优秀金牌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2015-12-17

硕士生陈俊臣的论文题目是“柔性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硕士生邹永纯的论文题目是“LY12合金低温化学转化多层隔防热涂层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因两位硕士生较为深入新颖的论文工作,在材料科学系80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校优秀金牌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文章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1 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Review文章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最近撰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设计方面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如Al、Mg、Ti、Zr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陶瓷涂层制备技术,是将金属浸入碱性电解液中,通过施加高电压以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击穿微放电现象,微放电火花产生的局部高温作用使基体金属发生氧化,在基体金属表面形成以基底元素氧化物为主、电解液所含元素参与掺杂改性的复杂氧化物陶瓷涂层。在国家级预研基金、配套项目与横向协作课题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结构设计与调控、涂层形成过程机理与性能评价,工程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雷廷权院士瞄准航空航天用轻合金表面强化的需求,于2001年带领王亚明博士生建立了微弧氧化表面强化技术研究方向。应航空航天轻量化、高可靠与长寿命的使用要求,表面强化轻质合金(铝、镁及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替换钢质运动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轻合金表面抗磨减摩、抗腐蚀、隔防热与绝缘性能(单一性能或综合匹配性能),采用微弧氧化技术,通过专用电解液成分的设计与特殊的工艺条件在轻金属表面形成抗磨损、耐腐蚀涂层,及其各种功能化陶瓷涂层(如电绝缘、抗氧化、热控)等。微弧氧化涂层对于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双极或单极脉冲输出的特点,研究了单位脉冲输出能量-火花放电强度-涂层生长结构的关系(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12-13):1907-1911),发现单脉冲放电能量决定涂层生长速率与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分级式脉冲分配模式通过调控微弧氧化过程中能量的分配与有效利用,可提高微弧氧化涂层致密性(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0:128-133)。我所研究人员还从材料学与化学角度出发,以钛合金微弧氧化为例,分析了微弧氧化涂层的组织结构与基底/涂层/电解液界面的化学反应,并提出击穿-通道-熔凝效应与涂层形成机制模型(王亚明博士学位论文)。图1 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现象与涂层结构变化示意图

应钛合金相对运动零部件对表面减摩耐磨的性能要求,我所研究人员从涂层的组织结构调控角度出发,开发了多种体系电解液,并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形成过程、涂层的结构特征与摩擦学特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6875-6880/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4, 233: 258-267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 (1-2): 82-89/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590-1594)。研究结果发现纳米TiO2晶粒镶嵌有非晶SiO2相复合涂层,显著提高钛合金耐磨性并降低摩擦系数至0.15~0.2;为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将固体润滑剂石墨引入到微弧氧化表面的微孔孔隙中,在摩擦过程中,做为润滑剂存储器的微孔持续的将石墨供给到摩擦副表面,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5, 246(1-3): 214-22/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 (8): 2989-2998)。研究人员还突破了大尺寸“暖瓶”状壳体复杂型腔内壁均匀涂层制备技术,通过减摩添加剂的改性,制备出高光滑减摩涂层,并成功应用于某系统的耐磨油/气密封工况。

图2 纳米TiO2镶嵌非晶SiO2相涂层TEM结构图3 摩擦系数随循环周次变化曲线

对航空航天钛合金紧固件/铆接件的微弧氧化表面强化的微动疲劳问题,研究人员揭示了在涂层干摩擦与油润滑条件下的微动摩擦学行为,证实微弧氧化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可抑制微动裂纹的产生,在油润滑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显示出微弧氧化用于紧固件/铆接件强化的应用潜力。针对微弧氧化涂层应用于航空承载部件时,微弧氧化涂层对金属基体的疲劳寿命影响及机理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钛合金与铝合金微弧氧化试件上的系统研究,发现涂层向局部基体过度生长区域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基体近界面处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将导致疲劳寿命降低(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8616-8623)。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火花在局部基体处持续放电,该处基体过度氧化,形成深入基体的缺陷区,它是疲劳裂纹源萌生的主要区域。为改善微弧氧化后金属的疲劳性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提高轻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疲劳寿命的方法(ZL**1.6),即在微弧氧化前通过机械研磨纳米化、喷砂或喷丸等手段,在金属表面预先引入压应力,以缓解微弧氧化对膜基界面处金属基体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在医用钛合金牙植入体表面实施表面喷丸预处理,已经证明该方法提高疲劳性能的可行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299: 58-65)。

此外,我所研究人员还针对特殊应用工况下,钛合金的高温电绝缘、高温抗氧化、高温辐射散热等方向展开探索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实际产品。共同研发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微弧氧化成套设备与工艺,可实现钛合金1~4平方米复杂曲面(或特定部位)涂层的制造要求。

王亚明教授(右一)向周玉院士(右二)汇报研究与工程应用进展情况

我所王亚明教授还应英国Birmingham大学邀请,参编英文著作一章,Chapter 5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of alumi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i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Light Alloys – Al, Mg Ti Alloys, Woodhead Publishing, Cambridge, UK (ISBN 1 84569 537 2, 2010, Page 110-154),将课题组主要研究成果写入论著中,同时也评述了钛及铝合金微弧氧化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该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微弧氧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III类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石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与调控、充放电机理与器件设计组装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器件、电动车等领域。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其高功率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能量密度。由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E)的计算公式E=1/2(CV2)可知,可以通过:(1)开发具有高比容量C的新型电极材料;(2)设计具有高工作电压V的电容器体系,来达到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目的。

我所研究人员利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剥离粉碎,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422 m2/g)的非晶碳材料,该材料可以显著抑制水系超级电容器中负极的氢气析出,进而将水系超级电容器电压拓展至1.6V。该研究成果于2012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3.223)。为进一步拓展水系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我所研究人员采用石墨烯为负极材料,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构建了稳定工作电压达2.0V的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体系。该成果于2013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2.729),截止至目前为止,该论文已被他引41次。

图1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示意图、材料形貌表征与超级电容性能

利用氧化石墨烯在水热环境中的自组装响应,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添加剂,实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的水热法自组装制备,并探索了其转化机制与超级电容特性。研究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碳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在此工作基础上,我所工作人员发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在电子束激发特有的刺激-响应行为(体积膨胀与空心化),该行为有望在智能材料与器件领域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于2014年发表于化学类知名期刊《RSC Advances》。

针对流体诱导(真空抽滤)自组装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普遍存在紧密叠层与团聚的问题,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在石墨烯层间引入纳米级的炭黑颗粒,解决了石墨烯薄膜的叠层与团聚问题,以该薄膜为电极材料构建了具有高功率特性的固态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时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研究结果于2014年发表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6.217),该论文已他引16次,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在石墨烯表面生长MnO2纳米颗粒,获得了石墨烯/炭黑/MnO2三元复合薄膜,并以此三元膜为正极,石墨烯/炭黑二元膜为负极,构建了工作电压为1.8V的非对称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样显示了极高的功率特性(45kW/kg)。研究成果于2015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

图2石墨烯/炭黑复合膜的设计制备示意图、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我所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与2015年发表于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3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王亚明课题组撰写的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轻质吸波隐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1-25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散射等原因而消失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的研究是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波对目标的探测特征。而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会影响通信、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导航设备、广播电视等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对比传统的金属电磁屏蔽材料,由碳基导电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对环境的耐受性好,尤其是对电磁的损耗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电磁吸波与屏蔽材料。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吸波/电磁屏蔽新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ZnO纳米晶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布均匀,粒径分布窄(6-12nm),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在填充质量分数15%、样品厚度为2.4mm时,在2-18 GHz频段范围内反射损失能够达到-54.2 dB,有效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7 GHz,显示出优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IF=6.198)上,目前SCI他引23次,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

图1. ZnO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示意,透射形貌和吸波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ZnO微米花颗粒的结构,ZnO微米花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石墨烯的团聚,同时在石墨烯片层上均匀分布的ZnO纳米晶仍然起到改善阻抗匹配和增大界面损耗的作用。复合材料在质量在5.5:1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高频和中频段(6-18 GHz)均显示了良好的电磁吸收性能,质量分数为25%时,反射损失可达-77.5 dB,最大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9 GHz。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IF=4.12)上。图2. ZnO纳米晶/微米花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研究人员还制备了双金属离子金属骨架化合物及其衍生多孔碳/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发现通过金属离子比例可调控衍生多孔碳/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进而获得通过调节材料的反应物比例来调控微波损耗性能的新途径。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IF=5.25)上,审稿人评价认为:“…这是吸波隐身应用中很好的候选材料(good candidate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nd shielding application),该研究为提高碳材料的介质损耗与阻抗匹配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offers simple and facile method)、并且为构建多孔碳材料提供新策略( enlight new strategy),这是有效和新颖的(impactful and novel)。该成果得到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期刊编辑的关注,并选作为当期封面文章(Front cover Paper,http://xlink.rsc.org/?DOI=C7TC03784H)。

图3.双金属MOF衍生碳材料的微波损耗机理和性能

图4石墨烯(碳)/金属颗粒复合吸波隐身材料封面文章

新闻标题高辐射热防护陶瓷涂层论文被国际科技媒体“Advances in Engineering”重点报道

发表时间2018-08-05

近日,我所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发表的论文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以“金属热防护系统用高红外辐射陶瓷涂层”为题对我所研发的系列耐高温高发射率辐射散热陶瓷涂层进行重点报道。

AIE成立于2005年,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快速地报道工程领域重要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AIE所报道的论文是由国际专家顾问组选出,每周特别报道的优秀论文数量仅20篇,方向包括材料、化学、电子、机械、土木、生物医学工程以及通用工程(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农业、工业),中选率为以上领域发表论文总数的1‰。被AIE报道的论文需要具有特殊的科学重要性并能够被广大的科学读者所理解。AIE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每月的阅读量高达65万次,除受到全球主要研究机构的关注外,也被全球排名前50位的工程公司所链接,用于跟踪全球最新突破性科技进展。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陶瓷涂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TPS)中不可或缺的辐射散热防护层,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系统中尤为重要。该涂层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在宽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高于0.8以最大限度辐射热量,和优异的高温热防护性能以防止金属基体氧化失效。然而如何制备高发射率、高膜基结合、轻质、低成本的热防护涂层仍是国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由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技术,在金属表面(Ti、TiAl、Nb合金等)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发射率陶瓷涂层。提出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掺杂SiC粒子,进一步提高了Ti2AlNb合金表面陶瓷涂层的发射率。该涂层在3-20 μm发射率值高于0.8,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结合涂层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关系,揭示了SiC粒子掺杂提高涂层发射率的机理。该团队开发的耐高温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已经在某重点飞行器金属热防护系统上成功应用。此外,该团队在大功率电子器件用Al、Mg合金散热器表面制备了高发射率辐射散热涂层,使散热器温度降低10-30%,在某型飞行器的大功率驱动器件散热系统上获得功能验证。

王亚明教授带领的金属微弧氧化功能陶瓷涂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之一,该方向上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SCI他引2000余次,拥有10余项专利。先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报道链接:

https://advanceseng.com/high-infrared-emissivity-ceramic-coatings-metallic-thermal-protection-systems/?from=singlemessage

特种陶瓷研究所年度纪事(所属创新团队) http://iac.hit.edu.cn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7-09-28

9月27-28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植入材料分会抗菌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东北大学科学馆206室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佳木斯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院、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东北大学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临床感染与治疗、抗菌材料、抗菌技术、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材料的临床应用和抗菌器械产品开发等六个专题,先后有23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我所王亚明教授代表特陶所生物材料研究组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以“钛表面含Zn微弧氧化涂层水热结构调控及抗菌性能”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在会议上王亚明教授还介绍了我所近些年来在钛合金生物活化涂层、镁合金降解调控涂层与壳聚糖仿生骨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充分交流,展示了我所在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力。

参加专题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王亚明教授在做专题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亚洲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

发表时间2016-11-14

2016年11月12-14日,第五届亚洲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日本热处理学会与韩国热处理学会发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士周玉教授致辞。美国Houghton International 技术总监D. Scott MacKenzie、乌克兰Volodymyr S. Kovalenko院士、日本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研究员Kazuo Okamura、中国香港城市大学Lu Jian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丹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大学Marcel A.J. Somers教授、美国波特兰大学George Totte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顾剑锋教授先后做大会主题报告。

国际会议共设有相变与组织性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表面改性与涂层、变形控制与模型模拟4个分会场, 8个分会场邀请报告、50余个口头报告、30个墙报。王亚明教授在表面改性与涂层会场做了题为“Effect of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on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Zircaloy-4 for nuclear application”的分会口头报告,充分展示了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在核工业锆合金腐蚀与磨损防护方面的成果。此外,还应邀主持表面改性与涂层分会场的报告。

会议现场

王亚明教授做分会口头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做分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10-26

2016年10月22-25日,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七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在成都同期举行。两院院士薛群基、中国工程院士徐滨士,美国工程院院士Ali Erdemir(阿里·埃雷利)、丹麦科学院院士Niels Hansen(尼尔斯·汉森)以及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Wei GAO(高唯)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本次大会有1000 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参加,围绕表面工程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工业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共计有16个大会特邀报告、18个国际会议邀请报告、50余个国内会议邀请报告、300余个口头报告,200余个墙报。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由中国表面工程学科创始人徐滨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周仲荣担任会议主席。我所王亚明教授受邀参会,在分会场做了题为“金属表面微弧氧化复合改性涂层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的邀请报告,从微弧氧化涂层生成机理、耐磨减摩涂层、生物陶瓷涂层、高发射率散热涂层、多层复合功能涂层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所10余年以来积累的创新性成果。此外,王亚明教授还应邀主持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表层改性分论坛的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7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由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和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2016年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

发表时间2016-09-28??

2016年9月25-28日,“2016年第一届生物材料大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在沈阳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我所王亚明教授、吴云峰博士生参会并分别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会议由东北大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主办,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本次报告的主题包括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抗菌材料与表面抗菌技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医用钛和钛合金及表面改性、医用钴基合金及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生物学性能、医用锌合金、生物材料应用与器械等。大会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200多位代表参加。

王亚明教授做了题为“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对骨折与骨缺损愈合行为的影响”的分会邀请报告,吴云峰博士生做了题为“微弧氧化可降解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疲劳行为”的口头报告,经会议评选吴云峰获得学生优秀奖,是15位学生优秀奖获得者之一。通过报告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所近年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处理、动物体内植入与骨整合等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此外,会议期间师生广泛听取了多个相关领域的专题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医用材料面临的需求和挑战,研究创新性等方面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我所王亚明教授、魏大庆副教授受聘为青年委员会首届委员。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吴云峰博士生获得大会优秀学生报告奖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01-14

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暨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1月8日-12日在“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举办,王亚明教授参加会议并做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镁合金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镁合金领域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倡导,并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的通过,决定组织召开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

王亚明教授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了题为“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功能性涂层设计构建与性能研究”的会议邀请报告。镁合金用于可降解医用金属植入体与电子器件散热器基板是高技术领域新的探索研究方向,研究工作设计构建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相容性陶瓷涂层可调控镁合金降解速率,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可提高功率器件辐射散热、有效降低芯片工作温度的效果。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与镁合金行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共赢发展,促进镁合金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研讨与合作。

王亚明教授在做会议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受邀参加山东大学“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

发表时间2015-12-17

12月17日,由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论坛由材料学院吕宇鹏教授主持。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医用钛合金表面机械力预处理/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结构与性能研究”的报告。

此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的于振涛教授就“高品质医用钛合金材料研发及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杨帮成教授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奇思妙想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山东大学肖桂勇博士和齐鲁医院郭永园博士就“钛表面化学转化处理及其细胞反应”进行了详细报告。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齐鲁医院、口腔医院等医疗机构,威高集团、烟台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博斯德医疗器械公司等医疗器械企业,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及材料学院师生共40余人。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新技术、植入体设计与临床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产业化推广等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若干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向。

会议现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23

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于2015年11月20-22日在海口市隆重开幕。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CSBM)、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CSBME-BMB)主办,海南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130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大会以“先进生物材料与成果转化”为主题,就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进一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灵感,启发思路,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种润之,海南省教育厅长曹献坤,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Nicholas A.Peppas,韩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席Dong June Chung,大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我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团队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周睿博士、杜青博士生等6篇文章参加了生物材料表面/界面、海洋生物材料两个分论坛的交流讨论。其中王亚明教授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会场做 “微弧氧化镁合金板的体内降解及对骨愈合的影响”的口头报告,并应邀主持分会场的部分报告;李保强副教授在海洋生物材料会场做“UV交联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透皮固化及其局部药物释放”的口头报告;周睿博士与杜青博士生也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分别做“热处理气氛对钛表面含钙、磷、硅和钠微弧氧化涂层结构和磷灰石诱导能力的影响”与“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logic Structure of Modified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 Implants for Improving Osseointegration”的口头交流报告。此外,吴云峰博士生与王磊博士生的论文“水热磷灰石/石墨烯复合改性微弧氧化镁合金的结构与降解性能”和“源于壳聚糖的氮掺杂碳纳米点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还进行了墙报展示。

此次会议我所生物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所最近几年在医用钛合金植入体、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植入体以及壳聚糖水凝胶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成果,并与参会专家学者就相关方向的生物材料最新进展、研究热点、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研究灵感,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

参会师生会场合影

王亚明做学术报告

李保强在学术交流会场

周睿做学术报告

杜青做学术报告

吴云峰与王磊的墙报展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15

2015年11月15日,“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所王亚明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此前发表的一篇腐蚀方向学术文章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此次大会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会议的主题是“腐蚀与防护,开拓与交融”。大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宋光铃教授主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研究员致欢迎词,并宣布大会开幕。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先生、台湾腐蚀学会秘书长吴兴练先生和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先生分别致辞。为纪念我国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纪美院士、师昌绪院士、张文奇先生和左景伊先生,继承和发展他们在腐蚀科技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他们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重视青年人才的精神,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热爱腐蚀科学事业,通攀科学高峰,学会首次设立肖纪美奖、师昌绪奖、张文奇奖和左景伊奖。这些奖项是代表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肖纪美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师昌绪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张文奇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左景伊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 经过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学会秘书处提名和评选委员会严格遴选:曹楚南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肖纪美奖);柯伟院士、程玉峰教授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师昌绪奖);侯保荣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张文奇奖);宋影伟、刘智勇、董超芳、张涛、王鹏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左景伊奖);会议进行了现场颁奖。

大会期间为荣获2014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的22个奖项颁发了奖牌。大会还为50篇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的论文作者颁奖。优秀论文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中的一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本次获奖论文均为2013-2014年公开发表并经过检索后评选产生的。我所王亚明教授研究组的学术文章“A metasilicate-bas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and its corro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获得优秀论文奖项。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复旦大学李劲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程玉峰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盾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声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华教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标准化研究所侯捷副所长、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志坚研究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此次大会共有12项主要议题。大会11个分会场分别就腐蚀电化学与腐蚀监检测、高温腐蚀与防护、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多相流腐蚀与防护、耐蚀新材料、阴极保护、涂料与涂装、金属表面处理、缓蚀剂、NACE标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亚明教授重点在金属表面处理会场就轻金属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

发表时间2015-11-9

2015年11月7日~8日,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吸引了来自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意大利等200多名从事纳米材料与再制造领域的学术与企业界的同行。西安交通大学徐可为教授主持会议,西安理工大学校长许云华教授致开幕词。此次会议共安排10个大会特邀报告和29个分会邀请报告,分别设置纳米材料应用和表面工程两个分会场,涉及了纳米材料、纳米科技与应用、再制造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方向和光学、电子器件、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

我所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铝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弧氧化微结构重构与性能研究”的分会邀请报告,报告丰富的成果引起了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互动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一届表层改性技术研讨会暨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发表时间2015-10-27

为促进我国材料和零部件的表层改性事业蓬勃发展,加强表层改性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与表面工程分会联合支持,于2015年10月25-26日在无锡市召开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无锡富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无锡航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良时集团、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办。

王亚明教授出席了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受聘为首届委员。应邀在第一届表层表面强化技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邀请报告;还应邀做为会场主持人,与参会的同行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

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受聘为首届委员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访问英国Southampton大学

发表时间2015-01-25

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

(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新闻标题王亚明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表时间2015-01-25

哈工大报讯(刘伟)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名单,我校24人获得批准。至此,我校累计获资助人数达到102人,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这24位教师是:丁宏升,唐冬雁,周荻,吴冲,叶强,许国仁,李朝林,冯德成,张钦宇,邬向前,徐勇,孟维晓,寇宝泉,何玉荣,谭惠丰,果立成,马力,荣伟彬,王亚明,方海涛,赵九蓬,郑明毅,刘红军,哈斯乌力吉。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和教育部的沟通,并积极做好组织和推荐工作。2008年我校校内申报人数达到历史最高为70人,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了材料预审,严格控制申报入口工作,并聘请校内专家组织会议评审。经过激烈的校内答辩,遴选出26人上报教育部,为我校取得如此高的资助率奠定了基础。

编辑:刘培香 来源:哈工大报

新闻标题2009年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发表时间2015-01-25

最新消息,我所王玉金和王亚明副教授在今日结束的我校2009年获批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评选工作中,双双入选。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公布2009年度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时间:2009-4-23 18:39:57 阅读: 7337 1251 标签: 2009年 新增博士生导师 名单校学位[2009]6号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进行2009年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的通知》(研院发[2009]5号),经各学院博导遴选评审组织初选及第129次校学位委员会评议,共批准我校2009年度新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77人。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所在学科

备注1

包革军

基础数学

2

张景波

光学

 3

张宇

光学

 4

付石友

光学

 5

谷渝秋

光学

兼职6

李凤明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副教授7

曹庆杰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兼职8

张秋华

固体力学

 9

边文凤

工程力学

 10

马力

工程力学

副教授11

咸贵军

工程力学

 12

王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闫永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副教授14

金明河

机械电子工程

 15

丛大成

机械电子工程

 16

邢忠文

车辆工程

 17

魏国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8

王常勇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兼职19

姜龙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

方海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副教授21

董尚利

材料学

 22

王亚明

材料学

副教授23

王玉金

材料学

副教授24

戴圣龙

材料学

兼职25

孟祥才

材料学

兼职26

王浪平

材料加工工程

副教授27

吴士平

材料加工工程

 28

李慕勤

材料加工工程

兼职29

王金忠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30

董士奎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1

易红亮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2

陈宏钧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3

赵永蓬

物理电子学

 34

于欣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5

姚宝权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6

魏晓峰

物理电子学

兼职37

邱景辉

通信与信息系统

 38

位寅生

通信与信息系统

副教授39

韩卫占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兼职40

吴芝路

信号与信息处理

 41

张钧萍

信号与信息处理

 42

邹斌

信号与信息处理

 43

谷延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副教授44

冯乃章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45

胡庆雷

导航、制导与控制

副教授46

杜祖良

导航、制导与控制

兼职47

秦阳

计算机系统结构

深圳副教授48

张姗姗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49

李玲玲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0

孙澄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副教授51

冷红

城市规划与设计

副教授52

赵天宇

城市规划与设计

 53

耿永常

岩土工程

 54

王政

结构工程

 55

王玉银

结构工程

副教授56

刘京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57

姜益强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

副教授58

郭安薪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副教授59

范瑞清

应用化学

副教授60

刘丽

应用化学

 61

熊岳平

应用化学

 62

盛利

应用化学

 63

王炎

应用化学

 64

潘钦敏

应用化学

副教授65

杜春雨

应用化学

副教授66

解晶莹

应用化学

兼职67

葛勇

道路与铁道工程

 68

田波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69

王旭东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70

孟祥海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71

高海波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副教授72

王兴贵

人机与环境工程

 73

闫相斌

管理科学与工程

副教授74

尹海洁

社会工程及管理

 75

李东

企业管理

 76

曲世友

技术经济及管理

 77

姜明辉

技术经济及管理

 

以上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将列入我校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从2010年起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

注:兼职导师聘期三年。三年后需参加兼职导师续聘方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招收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

2009年4月2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获2009年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5-01-25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在11月14日结束的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上荣获二等奖,授课名称为"生物材料",指导教师为欧阳家虎教授。

  11月14日,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校级决赛在正心楼进行。来自全校各院系的10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当日的现场比赛,另有3位体育课教师通过此前的随堂实践课参赛,共有2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39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参赛的教师均是通过各院系的初赛最终进入决赛的佼佼者。此次决赛分为现场授课和教案展示两个部分,参赛教师通过现场讲课、多媒体演示、板书书写、回答评委提问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各自的教学基本功。教务处聘请了教学名师、教学督导组专家和部分院系教学副院长担任比赛的评委。评委们从教学内容、授课技巧、师生互动等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了点评,并向参赛教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2年5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顺利抵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将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将在新能源电极材料以及先进陶瓷涂层材料的表征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此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柯华副教授也正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研究。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并聆听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5-01-25

2月26日,王亚明副教授注册参加并聆听 “Graphene: Unexpected Science from a Pencil Trace”研讨会。该会议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Place楼Lecture Theatre B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材料学院院长Paul O'Brien教授主持。

诺贝奖获得者Kostya Novoselov教授、副校长Dame Nancy Rothwell及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学者做了最近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1

报告人

题目2

Professor Kostya Novoselov

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3

Professor Ian Kinloch

Composites Membranes and Coatings4

Dr Aravind Vijayaraghavan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Photonics5

Professor David Clarke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6

NOWNANO

Dr Irina Grigorieva7

Clive Rowland (CEO)

UMIP-Commercialisation Opportunities8

Ivan Buckley (Project Manager - NGI)

National Graphene Institute (NGI)9

Professor Luke Georghiou

Graphene Strategy

Kostya Novoselov 教授做“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的报告

8年前,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Andre Geim和Kostya Novoselov第一次成功分离出石墨烯材料,这也使得该校成为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焦点。科学家从1947年便开始了石墨烯研究,并提出自由形态的石墨烯不稳定,因此其电势也是不确定的。这两位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后来证明,当被分离时,石墨烯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被认为预示了二维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研究的新起点。Geim和Novoselov则由于其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各国都在尝试使石墨烯商业化,进而在工业、技术和电子领域获得潜在应用的专利。为此,英国已经提供了5000万英镑的投资,力图使这种材料在未来几十年里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场。为推进石墨烯的研究与商业化进程,英国投资6100万英镑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该机构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开发和开采中心。同时,其他5所大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司也将加入进来,共同致力于这一重要的开发计划。该机构计划于2015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该中心最初将创造约100个就业机会,并有望在英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该研究中心,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和工程与自然科学学院院长Colin Bailey教授表示:“NGI将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研究中心,它将曼彻斯特大学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英国大学的同行以及与全球领先的商业机构结合起来。其对于曼彻斯特市和英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将成为英国在尖端研究领域最振奋人心的研究中心之一。”

石墨烯在电子、医学等领域应用潜力很大,同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在用途(例如使飞机更为坚固及保护飞机免受雷击)也在探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研究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并且与主要的公司(例如空中客车公司)进行合作。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3年5月结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回国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联合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2013年5月3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在新能源电极材料制备与表征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王亚明副教授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评价研究。该研究组分三个方向包括热障涂层(TBC)、核电能源材料及锂电池材料,研究工作很有特色,完全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导师提出工作目标,结合各人专业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课题,各组员独立或协作完成各自工作。其间每周导师都会安排组会,每次由2名成员作自己阶段性工作的汇报,然后是导师点评及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并适时与各个组员单独会面交流,这样的形式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及整体进度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路。

王亚明副教授与Xiao Ping教授及研究组人员在一起(左六为王亚明)

王亚明副教授结合先期在哈工大研制的自组装石墨烯基空心微球新颖材料,充分利用海外学术基地Xiao Ping教授研究组提供的聚焦离子束(FIB)实验条件,对空心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证明其空心结构特征,该新材料的制备方法独特、并且可用于新能源电极材料、催化材料与生物控释载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做为合作研究的前期成果,部分结果发表在碳材料国际著名杂志Carbon上。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曼彻斯特大学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Geim 教授和 Novoselov教授等研究组的师生进行有关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方面的交流,增进国际前沿的了解把握。另外,参加聆听在曼彻斯特大学举办的激光国际会议、核材料国际会议与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了解国际研究前沿,扩大视野。

王亚明副教授与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Novoselov教授合影(左一为王亚明)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MIST)材料学院腐蚀与防护中心是世界腐蚀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王亚明副教授于7月24日访问了该中心Zhou Z R博士,他对汽车、航空、海洋领域的腐蚀及所涉及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研究深入,很有特色;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他在哈工大有关金属表面微弧氧化腐蚀防护涂层方面的结果,Zhou博士很感兴趣,并对可能展开合作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就科研思路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这体现了英国科研的特点--非常重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无论是国家基金还是公司的研发计划,都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课题要求不只是理论结果,而更注重于形成最终可用的产品。科研不跟风,脚踏实地,注重实用,才能产生生产力。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其它英国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参与全英学联组织的国内交流活动,加强学术基地与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2012年10月13-18日,王亚明副教授携“高发射红外节能陶瓷涂料应用项目”参加了在重庆与江苏大丰的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活动,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活动由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发起和支持,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面向全英中国留学生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王亚明副教授随团对重庆与江苏大丰的企业与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全英学联访问团与重庆市政府领导合影(后二排左五为王亚明副教授)

留学期间,王亚明副教授还参加了曼城总领馆教育组的部分活动,如全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西北分会新春庆祝活动,与在曼城区域侨胞、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王亚明副教授(左一)与曼彻斯特总领事潘云东合影在庆祝活动上

王亚明副教授(右一)与英国曼彻斯特市斯托克波特温迪·梅克尔市长合影

总之,一年来的海外访问生活无论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收获,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也加深了了解,这一年的经历将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非常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提供了这个机会,感谢特种陶瓷研究所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4年晋升为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25

2014年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特种陶瓷研究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1. 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6月13日下午,在哈工大行政楼113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哈工大校长职务的任命决定,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王树权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哈工大校长的任命决定。他在讲话中表示,中央决定由周玉同志接任哈工大校长职务,这是中央从高校校长队伍建设全局和哈工大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出发作出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哈工大的高度关心和信任。喻云林详细介绍了周玉同志的简历,并指出,周玉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重,致力于国防科技教育事业;长期在哈工大学习工作,任行政领导多年来,熟悉学校的情况和全局,对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有深入的思考,注意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好的办学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比较强,敢于管理,能够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工作;他勤奋敬业、严谨认真、为人正直、待人坦诚、团结同志,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中央认为,周玉同志担任哈工大校长是合适的。

2. 科研上再创佳绩2014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41篇,IF>5的6篇,IF>3的10篇,IF>2的3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34项,年度到账经费1455万元。在功能陶瓷材料研究新方向获得进展:饶建存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高纯 Fe3S4云英岩微晶体的磁学与电化学性能”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期刊上,欧阳家虎教授“新型离子导体材料”以及王亚明副教授“石墨烯/碳黑基柔性超级电容材料”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期刊上;魏大庆副教授有关“宏孔钛植入体表面生物活性微弧氧化涂层细胞响应”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Corrosion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刊物上。此外,贾德昌教授出版专著一部,李保强副教授应邀参编英文专著1部(1章);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叶枫教授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立足前沿稳步推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5月周玉、贾德昌教授等23名师生第5届国际陶瓷大会(ICC5); 9月第三届哈尔滨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eramics 2014)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成功举行,我所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以及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饶建存副教授、杨治华副教授、段小明副教授与郭君巍博士参加了研讨会;9月贾德昌、欧阳家虎、王玉金教授以及饶建存、段小明、杨治华副教授等访问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Jeff Th. M. De Hosson教授实验室,进行了学术交流; 11月贾德昌、欧阳家虎和王玉金教授等14名师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另外,还邀请了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Gary L.Messing教授、美国Florida大学Kirk S. Schanze教授、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Sea-Hoon Lee博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顾辉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赵永好教授等多人来所讲学。

参加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成员合影

4. 美国密西根大学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为我校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我所作为校内学术顾问工作组,拟在纳米陶瓷粉体合成、短纤维合成、金属有机先驱体及转化陶瓷涂层、高分子模板构建轻质陶瓷管以及离子导体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此前,Richard Laine教授2014年10月15日-10月20日来我所访问并作学术交流报告,在陶瓷材料新兴方向如高性能陶瓷纤维、纳米陶瓷粉体的规模化合成、陶瓷离子导体和低成本生物质硅提取与功能化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王玉金教授获得第十二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该奖项上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联合组织评审,本年度共有30人获得此荣誉。此外,博士生周睿、硕士生邹永纯获得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6.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通过了由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审核组对我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通过此次评审,进一步提高了我所对质量工作的认识,也为提高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审核后,我所已有多个项目管理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

7.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此外,陈磊与刘强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加入特陶所团队,特陶所还迎来7名博士研究生与18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8.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刘立盟、段小明与刘占国副教授相继结束一年的访问研究,相继从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返回原工作岗位;博士生曹建云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回校。博士生苗洋于9月25日顺利抵达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博士生李权参加了日本德岛大学主办的暑期学校。这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9.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9月20日特陶所党支部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委委员、书记。蔡德龙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马永辉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廖兴祺,喻天罡等分别当选为委员。希望新一届党团干部紧紧围绕特陶所党团建设发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切入点;做好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改善支部思想建设、创新支部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工作,构建加强党团建设的长效机制。负责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的王玉金教授、魏大庆副教授、陈磊老师出席了此次会议,换届改选工作圆满完成。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2014年9月29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6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此外,“特陶所研究生登山之旅”活动、组队参加第二届研究生“同心杯”团体竞技运动会(获得最佳LOGO设计奖与体育道德风尚奖)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参加晚会的师生合影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考察和验收答辩  2013年9月15日,以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创新群体,顺利通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为组长的专家一行的现场考察;又于10月23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结题验收答辩。该群体于2010年获批,通过为期3年的建设,群体共发表学术论文239篇(SCI 收录206篇、 EI收录213篇),出版与合作专著5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项,近3年内获授权54项;科研获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群体成员48人次出席了国际会议21个,其中任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等7人次,做大会报告3次,分会邀请报告10次;群体成员中1人获世界陶瓷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获新世纪人才,培养博士20余人、硕士40余人;发明了10余个体系防热陶瓷复合材料,研制出9种陶瓷复合材料防热部件及多种连接结构,8 种通过台架试验考核被列为优选或储备方案。群体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受到了姚建年院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家也对群体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群体也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 我所教师获得多项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荣誉称号  所长周玉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第四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玉金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至此我所入选“跨世纪与新世纪人才计划”人数增至5人)。

3. 我所为我院学科评估做出突出贡献  在2013年进行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以2009~2011年度数据为依据),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升至第3名(与西工大并列),(采分点主要包括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发表、授权专利、教学与人才培养等)。通过贡献当量计算,以所长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特陶所团队在整个学院各研究团队中排名居首,为学院的学科评估取得佳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4. 科研上再创佳绩  2013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58篇,其中IF>10的一篇,IF>5的3篇,IF>3的3篇,IF>2的26篇;其中李保强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磁性水凝胶及生物医学应用”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由王亚明副教授等发明的“氧化石墨烯自组装形成空心微球”成果发表在“Carbon”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和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刊物上;此外,我所教授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3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5.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6月周玉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10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7月孟庆昌教授、饶健存副教授等参加在比利时根特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自愈合材料国际会议(ICSHM2013;9月段小明博士赴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9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八届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国际会议;10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亚太陶瓷联合会会议和第六届东山会议—“极端环境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专题研讨会;11月刘利盟副教授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访问交流一年;11月贾德昌教授参加低碳社会可持续能源应用先进陶瓷与技术国际会议;12月刘占国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交流……。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多个国内会议如十一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等;另外,还邀请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H.G. Zhang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京阳研究员等多人来所讲学。

6.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副所长贾德昌教授被授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王文教授获得首届研究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博士生谷肄静与曹建云获得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特陶所研究生党支部喜获校“十佳团队”提名奖。

7. 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审查  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先后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军品科研与生产许可证认证以及质量体系的认证审查;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赵建伟老师获得哈工大2012-2013年度“质量先进个人”称号。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杨治华、段小明与魏大庆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9人;段小明还增选为硕士生导师。另外我所教授人数为7人,博导人数为8人。年末,相继在美国和新加坡留学的何培刚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渠道加入特陶所团队;此前,特陶所还迎来12名博士研究生与19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继柯华、王亚明副教授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回国后,刘立盟、刘占国与段小明副教授又相继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研究,博士生曹建云也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3年9月27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5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另外,“畅游科技、拥抱自然”主题学生创新活动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我所获批“111引智基地”建设项目

据教育部科技司(主页http://www.dost.moe.edu.cn)公示,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2013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中,我所周玉院士代表哈工大申报答辩的“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得资助开始建设。(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周玉当选世界陶瓷院院士

2012年6月30日-7月3日,由世界陶瓷院主办、在意大利佩鲁贾召开的可持续社会陶瓷材料新前沿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士、所长周玉教授当选第14届世界陶瓷院院士,并接受了世界陶瓷院颁发的院士证书。周玉教授是此次中国大陆唯一当选的世界陶瓷院院士。

M.Singh博士和吉村昌弘教授为周玉教授颁发院士证书

3.贾德昌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贾德昌教授主要从事先进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合成与机理、组织结构演化、强韧化、高温/热震/烧蚀/粒子侵蚀等条件下的损伤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此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是对贾德昌教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学校和陶瓷所团队多年来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宗旨。

4.叶枫教授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叶枫、刘利盟、张海礁、王文、周玉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钡长石玻璃陶瓷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相关基础研究”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5.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1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进步明显。另外,以第一作者徐加焕(通讯作者贾德昌)发表的论文三年内被SCI文章他引26次,列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高被引用论文之一;刘占国以第一作者于2010年度发表10篇SCI论文,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论文篇数最高奖。

6. 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3月贾德昌教授赴美参加第36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ICACC2012);2月王亚明副教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为一年的学术访问交流;7月贾德昌教授出席2012年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应用研讨会;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7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等赴曼彻斯特大学参加2012年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国际研讨会。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第二届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国际会议(SIPCD2012)、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第一届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技术国际研讨会。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S. van der Zwaag教授和W. G. Sloof副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7.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复审

特陶所顺利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复审,这对我所今后承接科研生产任务、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起到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8.王文晋升教授,李保强评为博导,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

王文晋升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李保强评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8人;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这使得我所学术梯队进一步加强。

9.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伦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也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10. 迎中秋暨迎新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9月28日晚,材料学院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隆重举行。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弛老师、特种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及其他老师出席并观看了晚会,共同庆中秋佳节。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1.周玉院士获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

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颁发仪式于2011年7月19日上午在哈工大隆重举行。所长周玉院士获此殊荣,也是黑龙江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桥口隆吉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原副主任师昌绪院士亲自为周玉院士颁发获奖证书。

(注:桥口隆吉基金会是利用已故日本学士院院士、日中科技交流协会会长桥口隆吉先生捐赠给中科院的个人资金设立的非官方、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基金奖以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科技交流,奖励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为宗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两位获奖者,目前已完成七届的评选。)

2.科研经费再获突破、发表论文再创新高

2011年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国家重大专题及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33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830万元,首次突破800万元。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源刊61篇,EI源刊54篇,中文核心期刊与国际会议10余篇);发表SCI文章中IF>2.0的35篇、IF>3.0的6篇、IF>4.0的2篇、IF>10.0的1篇。获授权专利17项。另外,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0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SCI、EI收录论文从2009年度的50篇和49篇(其中刘占国在2009年度发表论文获材料学院影响因子累加最高奖,达到29.14),分别增至2010年度的70篇和60篇,进步喜人!

3.王亚明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王亚明、周玉、魏大庆、贾德昌、郭立新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项目,获得2011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历时近10年,系统开展了金属微弧放电特性与涂层生成机理、多尺度复合涂层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与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等相关研究。

4.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获校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

我所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是哈工大同期入选的两位学者之一。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评选,是由哈尔滨市科协于2008年在全国科协系统首创设立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和宣传自然科学学术界杰出人才的活动。

贾德昌教授于2011年2月还获得哈工大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同批获得批准开始建设的还有李惠等其他7位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旨在建立更高层次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学术知名度。

5.王玉金教授荣获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于2011年9月16~19日在天津大学举行,大会评选出2011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2人,其中我所王玉金教授获此殊荣。周志宏奖包括周志宏成就奖和周志宏青年成就奖两种,是热处理领域的最高奖项,以我国热处理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周志宏教授的名字命名。该奖项主要奖励在我国热处理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学者和热处理专家。此前,我所欧阳家虎教授于2009年获得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6.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李保强副教授顺利完成在哈佛大学的留学项目归国后,柯华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研究中心Philip Withers院士课题组开展铁电材料相关研究工作。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月周玉院士和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佛州代托拉比奇市参加了第35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2月欧阳家虎教授赴台湾清华大学等访问交流;4月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宾州费城参加了第18届材料磨损国际会议;7月贾德昌教授赴法国圣康坦(Saint-Quentin)参加了第3届地聚物(无机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11月柯华副教授赴韩国参加哈工大-汉阳大学双边学术交流会议;11月欧阳家虎教授带队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出访英国高校。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2011年中国材料研讨会暨中国材料年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第7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CICC7)、2011年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十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学术年会和2011年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学术年会。同时,邀请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刘兴博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5月,周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首届哈工大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材料与表面工程国际研讨会召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Philip Withers教授、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院长Paul J. Hogg教授、曼彻斯特大学Ping Xiao教授、Robert Cernik教授、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llem Gerrit Sloof教授、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Xiaodong Li教授等国外嘉宾及哈工大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7.特陶所荣获哈工大三育人先进团队、孟庆昌教授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所教师团队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011年“三育人”先进团队称号;同时,我所孟庆昌教授荣获“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特种陶瓷研究所团队是一个锐志创新、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先进集体,全体教师始终秉承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严谨的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和感染了一批批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百位专业人才。

8.王文增选为博导,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增选为硕导

王文副教授增选为博士生导师,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三人同时增选为硕士生导师,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硕导人数增至13人。

9.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1年毕业博士9人(何培刚,夏校良,王美荣,文磊,王永亮,赵彦伟,董作为,何秀兰,冯明),1人完成预答辩(杨振林)。2009年博士毕业生刘占国荣获哈工大第十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名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1级入学博士生8人(赵波,张秀萍,蔡德龙,张茜,曹建云,周睿,刘仕超,贾鹏),另有23名硕士研究生(含3名外国留学生)和20名本科生加入团队。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首次与金属基复材所联办中秋晚会圆满成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特陶所-金属复材所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所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经学校推荐申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差额推荐、中国科协答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答辩多轮竞争遴选,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顺利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成为我校第二批入选的2个团队之一。至此,哈工大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已达4个。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批准资助创新研究群体29个,北京大学获批3个,我校获批2个,并列居全国第二位。

群体首次学术研讨会于2010 年11月6~7日在哈工大威海校区顺利召开。创新研究群体其他成员等20人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研讨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处处长陈克新教授到会指导工作。

2.贾德昌教授入选****特聘教授

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名单,我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材料学科****特聘教授。哈工大同期新增4位****,其中包括3位****特聘教授、1位****讲座教授。至此,哈工大****总数达38位(包括****特聘教授26位,****讲座教授12位)。

3.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顺利结束,我所欧阳家虎等27名同志被授予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4.科研经费喜获突破、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资助外,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20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660万元,首次突破600万元。本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7篇(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国际会议4篇),其中SCI源刊62篇,EI源刊60余篇(IF>1.5的53篇,IF>2的30篇,IF>3的5篇)。参编外文专著1部;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授权专利10项。

5.走出去、请进来,学术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王文副教授访问俄罗斯回国后,李保强副教授赴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tkan Demirci教授的课题组开展可负载细胞的磁性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岁末,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校985海外学术基地项目获批,更高层次、更稳定持续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蓄势待发。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1月周玉院士赴日本大阪参加了第四届先进陶瓷材料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Ceramics);6月贾德昌教授赴意大利托斯卡纳参加第12届国际陶瓷大会(12th International Ceramics Congress);10月贾德昌教授率队参加了硅酸盐学会景德镇陶瓷会议;10月杨治华等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功能材料研讨会等。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m G. Sloof博士和宋桂明博士(5月)、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八田章光教授(6月)、日本Kumamoto University饶建存客座副教授(9月)及中山大学副教授黄智恒(10月)来所做学术讲座。

6.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0年毕业博士5 人(曲秀荣、徐加焕、张敬义、张海礁、马静梅),2人完成预答辩(何培刚、董作为)。2009年博士毕业生郭亚平荣获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4名硕士研究生、22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0级入学博士生5 人(相珺、王胜金、杨海霞、刘强、田宏) ;另有17名硕士研究生加入团队。

7.参与承办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会议

在周玉院士带领下,贾德昌、杨治华、王玉金、王亚明、魏大庆、刘占国、张培峰和袁彪等师生参与了由我校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八届学术会议,全面参与了会议前期筹备、学术报告安排、会序和论文集编辑、会场布置、专家接送、专家参观和朗乡林区考察等活动,为大会顺利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8.王玉金、柯华分别喜晋教授、副教授

王玉金副教授、博导晋升为教授,讲师柯华晋升副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6人,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

9.特陶所基层党、团支部成立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特陶所党、团支部于2010年4月26日成立,王玉金担任书记。所党、团支部的建立完善了基层党团组织,利于研究所同学的管理、师生间的交流和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09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2009年特陶所10件大事回眸

1.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新当选的48位院士名单,我所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我校院士增至25人。(周玉 院士)

2.团队建设结硕果 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我所团队获批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我校获批的8个团队之一。

3.欧阳家虎教授和王玉金副教授当选相关学会理事欧阳家虎教授被增选为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王玉金副教授被增聘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4.成立了特陶所学生党支部和班集体,并组织了所内多项重要活动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顺利举行,以及迎新生-欢度国庆及中秋节晚会的筹备、元旦晚会的筹备举办。

特陶所师生乒乓球友谊赛

5.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上,欧阳家虎教授荣获2009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是热处理行业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项。欧阳家虎(左一)教授在颁奖仪式上

6.王亚明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亚明顺利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使我所入选 “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数达到5人。

7.多人喜晋职称王玉金、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张培峰晋升为工程师。

8.科研工作有新突破2009年特陶所有关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了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使我所的军品生产和科研的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周玉教授和叶枫教授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期评估获得A的好成绩。2009年新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其他4项,在研课题8项,年度到帐经费共计约470万元。2009发表论文74篇,包括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国际会议3篇。其中SCI源刊60篇, EI源刊70篇;IF>1.5的38篇,IF>2的10篇,IF>3的2篇。2009年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往年申请09年授权的专利6项。

9.学术交流稳步推进美国俄亥俄航空航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09年度李薰讲座奖得主MrityunjaySingh 博士于7月1日至3日来我所访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 ·克罗托教授来特陶所参观。周玉和贾德昌教授率队先后出席CICC-6国际陶瓷会议和第九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并任分会主席、做分会邀请报告。王文副教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基金资助资助下,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俄罗斯南联邦大学(Southern Federal University)访问学者生活,于2009年9顺利回国。 上图左起 欧阳家虎、贾德昌、哈罗德 ·克罗托、武高辉

10.教学和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又添新血液王亚明副教授获得哈工大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出站博士后2人(曾凡林、吕德生),毕业博士 7 人(林铁松、邵颖峰、魏大庆、郭亚平、郭海峰、刘占国、李玉峰、曲秀荣),1人完成预答辩(徐家焕),王永亮博士生获得学校11批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19名硕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09年入站博士后1 人(丁永杰),现在站博士后共6人(唐圭新、魏波、左朋建、李青坤、易洪亮、丁永杰);入学博士生5 人(田 卓、陈 磊、侯赵平、王元红、谷肄静);另有13名09级硕士研究生加入特陶所研究团队。特陶所全体师生团队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5年度10大新闻

发表时间2016-01-04

1. 创新研究群体研讨会议顺利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研讨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在哈工大科学园2H栋206会议室顺利召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周玉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研讨会由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骨干成员、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长贾德昌教授主持,群体其他骨干成员叶枫、欧阳家虎、张杰、王玉金、王亚明等20余人参加研讨会,特陶所80多名研究生与本科生也参与了此次会议。创新群体青年研究人员饶建存、黄小萧、段小明、刘利盟、杨治华、何培刚、刘强、陈磊、王亚明、刘占国、张丽霞、刘春风、林铁松、李保强、魏大庆等15人分别在多功能防热陶瓷、热防护陶瓷涂层、陶瓷连接及功能陶瓷等方向作了学术交流报告,汇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构想,并经与会人员讨论,形成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同时,研讨会还针对群体科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创新研究群体成员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争取更大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周玉院士在会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群体项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许,鼓励项目参与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并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力争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2. 科研上再创佳绩

贾德昌、杨治华、段小明和周玉等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硅硼基氮碳化物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这是我所首次获得该项奖励一等奖;王玉金、宋桂明、张太全、陈磊、赵彦伟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新型钨基超高温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研究)。2015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62篇,IF>5的8篇,IF>3的2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45项,年度到账经费1900余万元。此外,李保强副教授等编著《壳聚糖生物材料》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三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特陶所组织管理机构增添青年领导骨干

经讨论决定特种陶瓷研究所组织管理机构进行调整补充,旨在锻炼与培养青年管理骨干。新的领导层队伍为:周玉院士任名誉所长;贾德昌教授任所长负责特种陶瓷研究所所有事务;杨治华副教授任常务副所长,协助所长处理所内事务;段小明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保密科研、质量管理、生产等事务;王亚明教授任副所长分管所内外宣传、网页维护等事务;李保强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事务;陈磊博士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分管学生党支部、学生教学与文体活动;刘强博士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实验室后勤保障等事务。此次特陶所管理队伍补充新骨干,有利于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队伍,是我所快速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4. 召开特陶所2015年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大会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于11月2日在41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书记、委员。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姚绵懿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廖兴祺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加涛、田国庆、贾学勇等分别当选为委员。新当选的党支部副书记苑景坤就新一届支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5.“走出去”参加国内外会议开拓视野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和做邀请报告: 6月,所长贾德昌教授带队共10人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11届国际陶瓷材料及元器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国际大会。7月,欧阳家虎、王玉金、王亚明教授与杨治华副教授等10名师生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15。8月,贾德昌教授赴澳大利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访问交流。9月,周玉院士和王玉金教授赴韩参加第11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10月,贾德昌教授、杨治华、段小明、何培刚、田卓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11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中德“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双边学术研讨会;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段小明等师生8人参加第九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 (CICC-9);王亚明教授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王亚明教授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并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学会优秀论文奖;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等4人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李保强副教授参加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Biotechnology。

6.“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内涵

将国内外专家学者“请进来”开展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有利于追踪学术前沿、开阔视野,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并锻炼学术队伍自身内涵: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先进陶瓷材料专家、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终身研究员 Hua-Tay Lin(林华泰)教授应邀来所讲学,林华泰教授还受聘我校客座教授;还有多位学者如旅美华人科学家黄振坤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特别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峰教授等应邀来所访问交流。此外,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分别于2015年1月、6月与10月来所短期工作,为我校师生做3次学术报告;在夏季学期还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纳米技术基础”选修课,对博士生的论文修改也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

7. 师生获得多项(学会和校级)奖励和荣誉称号

因特陶所学生组织的丰富多彩活动和突出表现,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十佳团队”荣誉称号。此外,博士生王磊与陈俊臣、硕士生廖兴琪分别获得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邹永纯获得校金牌学术论文。王亚明教授等完成的论文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李保强副教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哈工大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哈尔滨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新晚报》等媒体以能止动脉血的创可贴为题进行亮点报道。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著名期刊上发表10余篇文章的青年学者卫增岩加入特种陶瓷研究所创新团队,他将在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特陶所还迎来11名博士研究生(王志刚,李铁男,杜青,杨亦天,彭浩,李海亮,姚绵懿,张立伟,邹永纯,吴云峰,厉世能)与18名硕士研究生(王加涛,贾学勇,蒲凡,肖程彰,孟昭圳,郭志飞,田国庆,吴振寰,袁世峰,霍思嘉,暴营,蔡槐,王庆峰,陈建斌,王志良,董龙沛,刘爽,刘尚),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学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博士生蔡德龙与魏博鑫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博士生苗洋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硕士生廖兴祺参加2015年日本德岛大学暑期学校。曹建云博士毕业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院从事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及应用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曹建云在国家CSC资助下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1年。研究生通过多种方式赴国外留学深造,有利于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5年9月30日晚,特陶所党团支部主办的“迎中秋、庆国庆暨2015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7次。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2015年“特陶杯”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材料学院第二届“材苑杯”纵向课题组篮球赛等活动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祝贺本科生陈国梁参赛作品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发表时间2016-06-02

由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16“法尔胜杯”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5月30日-6月1日在哈工大成功举办。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长周玉院士担任大赛总决赛主席,聘请国内17位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太原科技大学校长左良教授(评委会主任)、中航工业航空材料研究院张国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宋晓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董闯教授、吉林大学蒋青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杜振民教授、东北大学秦高梧教授、河南科技大学文九巴教授、福建工程学院戴品强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房文斌教授、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黄昌廉研究员、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研究员、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研究员、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赵军教授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耿林教授、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闫牧夫教授、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孙东立教授。

全国各赛区按20%的比例遴选出77支队伍参加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队伍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法尔胜泓昇集团、中科院自动化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40个单位,参赛作品内容覆盖新材料、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理论/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成果。

各参赛队伍分别就作品做了精彩报告,评审专家从设计思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提问和点评。课题组陈国梁同学的参赛作品,基于辐射换热理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在航天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王亚明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哈工大材料学院书记刘伟为获奖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颁奖。

陈国梁同学在做参赛项目陈述

新闻标题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与谷肄静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2013-11-11 18:08:31特陶所特陶所阅读503次 据哈工大校园网消息,经过学生申报、学院评审等评选程序,特陶所2011级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博士生曹建云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简介:2012年9月1日起,中国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万元。这项奖学金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奖励4.5万在读研究生。该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

新闻标题硕士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4级硕士研究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铝合金表面热障涂层研究。

新闻标题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3级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1位。博士生陈俊臣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新闻标题硕士生陈俊臣与邹永纯分别获得2013年度和2015年度校优秀金牌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2015-12-17

硕士生陈俊臣的论文题目是“柔性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硕士生邹永纯的论文题目是“LY12合金低温化学转化多层隔防热涂层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因两位硕士生较为深入新颖的论文工作,在材料科学系80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校优秀金牌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文章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1 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Review文章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最近撰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设计方面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如Al、Mg、Ti、Zr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陶瓷涂层制备技术,是将金属浸入碱性电解液中,通过施加高电压以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击穿微放电现象,微放电火花产生的局部高温作用使基体金属发生氧化,在基体金属表面形成以基底元素氧化物为主、电解液所含元素参与掺杂改性的复杂氧化物陶瓷涂层。在国家级预研基金、配套项目与横向协作课题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结构设计与调控、涂层形成过程机理与性能评价,工程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雷廷权院士瞄准航空航天用轻合金表面强化的需求,于2001年带领王亚明博士生建立了微弧氧化表面强化技术研究方向。应航空航天轻量化、高可靠与长寿命的使用要求,表面强化轻质合金(铝、镁及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替换钢质运动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轻合金表面抗磨减摩、抗腐蚀、隔防热与绝缘性能(单一性能或综合匹配性能),采用微弧氧化技术,通过专用电解液成分的设计与特殊的工艺条件在轻金属表面形成抗磨损、耐腐蚀涂层,及其各种功能化陶瓷涂层(如电绝缘、抗氧化、热控)等。微弧氧化涂层对于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双极或单极脉冲输出的特点,研究了单位脉冲输出能量-火花放电强度-涂层生长结构的关系(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12-13):1907-1911),发现单脉冲放电能量决定涂层生长速率与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分级式脉冲分配模式通过调控微弧氧化过程中能量的分配与有效利用,可提高微弧氧化涂层致密性(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0:128-133)。我所研究人员还从材料学与化学角度出发,以钛合金微弧氧化为例,分析了微弧氧化涂层的组织结构与基底/涂层/电解液界面的化学反应,并提出击穿-通道-熔凝效应与涂层形成机制模型(王亚明博士学位论文)。图1 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现象与涂层结构变化示意图

应钛合金相对运动零部件对表面减摩耐磨的性能要求,我所研究人员从涂层的组织结构调控角度出发,开发了多种体系电解液,并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形成过程、涂层的结构特征与摩擦学特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6875-6880/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4, 233: 258-267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 (1-2): 82-89/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590-1594)。研究结果发现纳米TiO2晶粒镶嵌有非晶SiO2相复合涂层,显著提高钛合金耐磨性并降低摩擦系数至0.15~0.2;为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将固体润滑剂石墨引入到微弧氧化表面的微孔孔隙中,在摩擦过程中,做为润滑剂存储器的微孔持续的将石墨供给到摩擦副表面,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5, 246(1-3): 214-22/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 (8): 2989-2998)。研究人员还突破了大尺寸“暖瓶”状壳体复杂型腔内壁均匀涂层制备技术,通过减摩添加剂的改性,制备出高光滑减摩涂层,并成功应用于某系统的耐磨油/气密封工况。

图2 纳米TiO2镶嵌非晶SiO2相涂层TEM结构图3 摩擦系数随循环周次变化曲线

对航空航天钛合金紧固件/铆接件的微弧氧化表面强化的微动疲劳问题,研究人员揭示了在涂层干摩擦与油润滑条件下的微动摩擦学行为,证实微弧氧化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可抑制微动裂纹的产生,在油润滑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显示出微弧氧化用于紧固件/铆接件强化的应用潜力。针对微弧氧化涂层应用于航空承载部件时,微弧氧化涂层对金属基体的疲劳寿命影响及机理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钛合金与铝合金微弧氧化试件上的系统研究,发现涂层向局部基体过度生长区域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基体近界面处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将导致疲劳寿命降低(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8616-8623)。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火花在局部基体处持续放电,该处基体过度氧化,形成深入基体的缺陷区,它是疲劳裂纹源萌生的主要区域。为改善微弧氧化后金属的疲劳性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提高轻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疲劳寿命的方法(ZL**1.6),即在微弧氧化前通过机械研磨纳米化、喷砂或喷丸等手段,在金属表面预先引入压应力,以缓解微弧氧化对膜基界面处金属基体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在医用钛合金牙植入体表面实施表面喷丸预处理,已经证明该方法提高疲劳性能的可行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299: 58-65)。

此外,我所研究人员还针对特殊应用工况下,钛合金的高温电绝缘、高温抗氧化、高温辐射散热等方向展开探索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实际产品。共同研发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微弧氧化成套设备与工艺,可实现钛合金1~4平方米复杂曲面(或特定部位)涂层的制造要求。

王亚明教授(右一)向周玉院士(右二)汇报研究与工程应用进展情况

我所王亚明教授还应英国Birmingham大学邀请,参编英文著作一章,Chapter 5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of alumi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i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Light Alloys – Al, Mg Ti Alloys, Woodhead Publishing, Cambridge, UK (ISBN 1 84569 537 2, 2010, Page 110-154),将课题组主要研究成果写入论著中,同时也评述了钛及铝合金微弧氧化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该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微弧氧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III类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石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与调控、充放电机理与器件设计组装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器件、电动车等领域。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其高功率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能量密度。由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E)的计算公式E=1/2(CV2)可知,可以通过:(1)开发具有高比容量C的新型电极材料;(2)设计具有高工作电压V的电容器体系,来达到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目的。

我所研究人员利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剥离粉碎,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422 m2/g)的非晶碳材料,该材料可以显著抑制水系超级电容器中负极的氢气析出,进而将水系超级电容器电压拓展至1.6V。该研究成果于2012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3.223)。为进一步拓展水系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我所研究人员采用石墨烯为负极材料,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构建了稳定工作电压达2.0V的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体系。该成果于2013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2.729),截止至目前为止,该论文已被他引41次。

图1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示意图、材料形貌表征与超级电容性能

利用氧化石墨烯在水热环境中的自组装响应,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添加剂,实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的水热法自组装制备,并探索了其转化机制与超级电容特性。研究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碳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在此工作基础上,我所工作人员发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在电子束激发特有的刺激-响应行为(体积膨胀与空心化),该行为有望在智能材料与器件领域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于2014年发表于化学类知名期刊《RSC Advances》。

针对流体诱导(真空抽滤)自组装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普遍存在紧密叠层与团聚的问题,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在石墨烯层间引入纳米级的炭黑颗粒,解决了石墨烯薄膜的叠层与团聚问题,以该薄膜为电极材料构建了具有高功率特性的固态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时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研究结果于2014年发表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6.217),该论文已他引16次,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在石墨烯表面生长MnO2纳米颗粒,获得了石墨烯/炭黑/MnO2三元复合薄膜,并以此三元膜为正极,石墨烯/炭黑二元膜为负极,构建了工作电压为1.8V的非对称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样显示了极高的功率特性(45kW/kg)。研究成果于2015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

图2石墨烯/炭黑复合膜的设计制备示意图、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我所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与2015年发表于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3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王亚明课题组撰写的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轻质吸波隐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1-25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散射等原因而消失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的研究是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波对目标的探测特征。而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会影响通信、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导航设备、广播电视等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对比传统的金属电磁屏蔽材料,由碳基导电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对环境的耐受性好,尤其是对电磁的损耗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电磁吸波与屏蔽材料。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吸波/电磁屏蔽新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ZnO纳米晶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布均匀,粒径分布窄(6-12nm),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在填充质量分数15%、样品厚度为2.4mm时,在2-18 GHz频段范围内反射损失能够达到-54.2 dB,有效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7 GHz,显示出优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IF=6.198)上,目前SCI他引23次,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

图1. ZnO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示意,透射形貌和吸波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ZnO微米花颗粒的结构,ZnO微米花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石墨烯的团聚,同时在石墨烯片层上均匀分布的ZnO纳米晶仍然起到改善阻抗匹配和增大界面损耗的作用。复合材料在质量在5.5:1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高频和中频段(6-18 GHz)均显示了良好的电磁吸收性能,质量分数为25%时,反射损失可达-77.5 dB,最大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9 GHz。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IF=4.12)上。图2. ZnO纳米晶/微米花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研究人员还制备了双金属离子金属骨架化合物及其衍生多孔碳/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发现通过金属离子比例可调控衍生多孔碳/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进而获得通过调节材料的反应物比例来调控微波损耗性能的新途径。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IF=5.25)上,审稿人评价认为:“…这是吸波隐身应用中很好的候选材料(good candidate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nd shielding application),该研究为提高碳材料的介质损耗与阻抗匹配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offers simple and facile method)、并且为构建多孔碳材料提供新策略( enlight new strategy),这是有效和新颖的(impactful and novel)。该成果得到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期刊编辑的关注,并选作为当期封面文章(Front cover Paper,http://xlink.rsc.org/?DOI=C7TC03784H)。

图3.双金属MOF衍生碳材料的微波损耗机理和性能

图4石墨烯(碳)/金属颗粒复合吸波隐身材料封面文章

新闻标题高辐射热防护陶瓷涂层论文被国际科技媒体“Advances in Engineering”重点报道

发表时间2018-08-05

近日,我所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发表的论文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以“金属热防护系统用高红外辐射陶瓷涂层”为题对我所研发的系列耐高温高发射率辐射散热陶瓷涂层进行重点报道。

AIE成立于2005年,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快速地报道工程领域重要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AIE所报道的论文是由国际专家顾问组选出,每周特别报道的优秀论文数量仅20篇,方向包括材料、化学、电子、机械、土木、生物医学工程以及通用工程(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农业、工业),中选率为以上领域发表论文总数的1‰。被AIE报道的论文需要具有特殊的科学重要性并能够被广大的科学读者所理解。AIE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每月的阅读量高达65万次,除受到全球主要研究机构的关注外,也被全球排名前50位的工程公司所链接,用于跟踪全球最新突破性科技进展。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陶瓷涂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TPS)中不可或缺的辐射散热防护层,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系统中尤为重要。该涂层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在宽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高于0.8以最大限度辐射热量,和优异的高温热防护性能以防止金属基体氧化失效。然而如何制备高发射率、高膜基结合、轻质、低成本的热防护涂层仍是国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由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技术,在金属表面(Ti、TiAl、Nb合金等)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发射率陶瓷涂层。提出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掺杂SiC粒子,进一步提高了Ti2AlNb合金表面陶瓷涂层的发射率。该涂层在3-20 μm发射率值高于0.8,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结合涂层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关系,揭示了SiC粒子掺杂提高涂层发射率的机理。该团队开发的耐高温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已经在某重点飞行器金属热防护系统上成功应用。此外,该团队在大功率电子器件用Al、Mg合金散热器表面制备了高发射率辐射散热涂层,使散热器温度降低10-30%,在某型飞行器的大功率驱动器件散热系统上获得功能验证。

王亚明教授带领的金属微弧氧化功能陶瓷涂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之一,该方向上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SCI他引2000余次,拥有10余项专利。先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报道链接:

https://advanceseng.com/high-infrared-emissivity-ceramic-coatings-metallic-thermal-protection-systems/?from=singlemessage

课题组1项研究成果助力XX火箭首飞 XX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研制的“伺服机械蓄压器用纳米TiO2基减摩耐磨陶瓷涂层技术”为XX火箭首飞保驾护航。

特种陶瓷研究所周玉院士团队、王亚明教授负责完成的纳米TiO2基减摩耐磨陶瓷涂层研究成果,应用于XX火箭姿控发动机伺服机构,有效解决高精度钛合金壳体内腔减摩耐磨密封问题,实现以轻质钛合金替代钢质壳体显著减重并增加有效载荷,提高可靠性与稳定性。

伺服机构蓄压器壳体做为XX火箭姿控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使用轻质钛合金替代钢质蓄压器壳体,其高可靠减摩耐磨涂层制备是研制的关键技术,王亚明教授与郭立新高工利用多年潜心研究的金属表面致密陶瓷化理论与技术,并突破了致密纳米晶层的工艺控制、复杂型腔内壁涂层均匀生长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精度高腔深蓄压器壳体内壁减摩耐磨涂层的制备,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技术在XX火箭上得到了首次验证,用户单位评价“解决了型号的迫切技术需求”。

成果概况主要从事微弧氧化特种功能陶瓷涂层、高发射率热防护陶瓷涂层、生物陶瓷涂层及新能源材料等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及面上基金3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哈工大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等基金项目5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点项目和企业合作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SCI 他引1700余次,H因子为28;2篇高引用论文分别入选ESI前1%与3%,1篇被JMCC期刊选为封面文章;应英国Birmingham大学邀请参编英文著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3项);纳米耐磨减摩陶瓷涂层正式应于XX火箭;3个系列涂层材料正式应用于XXX重点型号航天器。2017年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011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1),2013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4)。

已转化与可转化的技术成果欢迎企事业单位洽谈成果转化及技术合作事宜!!

-----已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

A. 铝合金微弧氧化耐磨减摩涂层在航天器壳体上应用

B. 高硅铝合金微弧氧化复合涂层在海洋平台电气壳体防腐中的应用

C. 钛合金减摩耐磨微弧氧化涂层在油汽密封航天器壳体上的应用

D. 钛合金高发射率辐射热防护涂层在航天器件上的应用

E. 室温喷涂-低温固化无机耐高温高发射率涂料在航天器上应用(1300oC)

F. 室温固化无机耐高温高发射率涂料在航天器上应用(1000oC)

G. 室温固化杂化耐高温涂料在航天器上应用(750oC)

-----可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

H. 耐高温胶粘剂 (高、中、低温)

I. 功率器件电子封装用导热绝缘涂层

J. 功率器件散热陶瓷涂层

K. 金属表面疏水陶瓷涂层

L. 耐高温气凝胶隔热涂料

M. 耐高温绝缘涂料

N. 金属表面抗高温氧化透明膜(清液)

O. 耐高温/阴极腐蚀防护涂料涂层(汽轮机应用)

P. 轻金属彩色微弧氧化涂层技术

各方向研究进展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7-09-28

9月27-28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植入材料分会抗菌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抗菌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东北大学科学馆206室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佳木斯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院、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东北大学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临床感染与治疗、抗菌材料、抗菌技术、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材料的临床应用和抗菌器械产品开发等六个专题,先后有23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我所王亚明教授代表特陶所生物材料研究组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以“钛表面含Zn微弧氧化涂层水热结构调控及抗菌性能”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在会议上王亚明教授还介绍了我所近些年来在钛合金生物活化涂层、镁合金降解调控涂层与壳聚糖仿生骨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充分交流,展示了我所在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力。

参加专题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王亚明教授在做专题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亚洲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

发表时间2016-11-14

2016年11月12-14日,第五届亚洲热处理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日本热处理学会与韩国热处理学会发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士周玉教授致辞。美国Houghton International 技术总监D. Scott MacKenzie、乌克兰Volodymyr S. Kovalenko院士、日本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研究员Kazuo Okamura、中国香港城市大学Lu Jian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丹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大学Marcel A.J. Somers教授、美国波特兰大学George Totte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顾剑锋教授先后做大会主题报告。

国际会议共设有相变与组织性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表面改性与涂层、变形控制与模型模拟4个分会场, 8个分会场邀请报告、50余个口头报告、30个墙报。王亚明教授在表面改性与涂层会场做了题为“Effect of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on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Zircaloy-4 for nuclear application”的分会口头报告,充分展示了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在核工业锆合金腐蚀与磨损防护方面的成果。此外,还应邀主持表面改性与涂层分会场的报告。

会议现场

王亚明教授做分会口头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做分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10-26

2016年10月22-25日,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七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在成都同期举行。两院院士薛群基、中国工程院士徐滨士,美国工程院院士Ali Erdemir(阿里·埃雷利)、丹麦科学院院士Niels Hansen(尼尔斯·汉森)以及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Wei GAO(高唯)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本次大会有1000 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参加,围绕表面工程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工业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共计有16个大会特邀报告、18个国际会议邀请报告、50余个国内会议邀请报告、300余个口头报告,200余个墙报。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由中国表面工程学科创始人徐滨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周仲荣担任会议主席。我所王亚明教授受邀参会,在分会场做了题为“金属表面微弧氧化复合改性涂层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的邀请报告,从微弧氧化涂层生成机理、耐磨减摩涂层、生物陶瓷涂层、高发射率散热涂层、多层复合功能涂层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所10余年以来积累的创新性成果。此外,王亚明教授还应邀主持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表层改性分论坛的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7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技研讨会由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和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参加2016年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

发表时间2016-09-28??

2016年9月25-28日,“2016年第一届生物材料大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在沈阳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我所王亚明教授、吴云峰博士生参会并分别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会议由东北大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主办,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本次报告的主题包括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抗菌材料与表面抗菌技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医用钛和钛合金及表面改性、医用钴基合金及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生物学性能、医用锌合金、生物材料应用与器械等。大会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200多位代表参加。

王亚明教授做了题为“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对骨折与骨缺损愈合行为的影响”的分会邀请报告,吴云峰博士生做了题为“微弧氧化可降解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疲劳行为”的口头报告,经会议评选吴云峰获得学生优秀奖,是15位学生优秀奖获得者之一。通过报告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所近年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处理、动物体内植入与骨整合等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此外,会议期间师生广泛听取了多个相关领域的专题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医用材料面临的需求和挑战,研究创新性等方面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我所王亚明教授、魏大庆副教授受聘为青年委员会首届委员。

王亚明教授在做分会邀请报告

吴云峰博士生获得大会优秀学生报告奖

新闻标题王亚明教授参加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发表时间2016-01-14

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暨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1月8日-12日在“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举办,王亚明教授参加会议并做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镁合金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镁合金领域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倡导,并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的通过,决定组织召开第1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镁合金青年委员会。

王亚明教授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了题为“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功能性涂层设计构建与性能研究”的会议邀请报告。镁合金用于可降解医用金属植入体与电子器件散热器基板是高技术领域新的探索研究方向,研究工作设计构建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相容性陶瓷涂层可调控镁合金降解速率,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可提高功率器件辐射散热、有效降低芯片工作温度的效果。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与镁合金行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共赢发展,促进镁合金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研讨与合作。

王亚明教授在做会议邀请报告

新闻标题受邀参加山东大学“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

发表时间2015-12-17

12月17日,由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交叉学科论坛,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论坛由材料学院吕宇鹏教授主持。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医用钛合金表面机械力预处理/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结构与性能研究”的报告。

此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的于振涛教授就“高品质医用钛合金材料研发及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杨帮成教授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奇思妙想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山东大学肖桂勇博士和齐鲁医院郭永园博士就“钛表面化学转化处理及其细胞反应”进行了详细报告。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齐鲁医院、口腔医院等医疗机构,威高集团、烟台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博斯德医疗器械公司等医疗器械企业,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及材料学院师生共40余人。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新技术、植入体设计与临床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产业化推广等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若干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向。

会议现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23

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于2015年11月20-22日在海口市隆重开幕。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CSBM)、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CSBME-BMB)主办,海南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130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大会以“先进生物材料与成果转化”为主题,就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进一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灵感,启发思路,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种润之,海南省教育厅长曹献坤,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Nicholas A.Peppas,韩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席Dong June Chung,大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我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团队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周睿博士、杜青博士生等6篇文章参加了生物材料表面/界面、海洋生物材料两个分论坛的交流讨论。其中王亚明教授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会场做 “微弧氧化镁合金板的体内降解及对骨愈合的影响”的口头报告,并应邀主持分会场的部分报告;李保强副教授在海洋生物材料会场做“UV交联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透皮固化及其局部药物释放”的口头报告;周睿博士与杜青博士生也在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分别做“热处理气氛对钛表面含钙、磷、硅和钠微弧氧化涂层结构和磷灰石诱导能力的影响”与“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logic Structure of Modified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 Implants for Improving Osseointegration”的口头交流报告。此外,吴云峰博士生与王磊博士生的论文“水热磷灰石/石墨烯复合改性微弧氧化镁合金的结构与降解性能”和“源于壳聚糖的氮掺杂碳纳米点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还进行了墙报展示。

此次会议我所生物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所最近几年在医用钛合金植入体、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植入体以及壳聚糖水凝胶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成果,并与参会专家学者就相关方向的生物材料最新进展、研究热点、成果转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研究灵感,增强合作,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

参会师生会场合影

王亚明做学术报告

李保强在学术交流会场

周睿做学术报告

杜青做学术报告

吴云峰与王磊的墙报展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

发表时间2015-11-15

2015年11月15日,“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所王亚明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此前发表的一篇腐蚀方向学术文章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此次大会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会议的主题是“腐蚀与防护,开拓与交融”。大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宋光铃教授主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研究员致欢迎词,并宣布大会开幕。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先生、台湾腐蚀学会秘书长吴兴练先生和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先生分别致辞。为纪念我国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纪美院士、师昌绪院士、张文奇先生和左景伊先生,继承和发展他们在腐蚀科技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他们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重视青年人才的精神,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热爱腐蚀科学事业,通攀科学高峰,学会首次设立肖纪美奖、师昌绪奖、张文奇奖和左景伊奖。这些奖项是代表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肖纪美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师昌绪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张文奇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左景伊奖为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 经过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学会秘书处提名和评选委员会严格遴选:曹楚南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肖纪美奖);柯伟院士、程玉峰教授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师昌绪奖);侯保荣院士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张文奇奖);宋影伟、刘智勇、董超芳、张涛、王鹏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左景伊奖);会议进行了现场颁奖。

大会期间为荣获2014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的22个奖项颁发了奖牌。大会还为50篇荣获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的论文作者颁奖。优秀论文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中的一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本次获奖论文均为2013-2014年公开发表并经过检索后评选产生的。我所王亚明教授研究组的学术文章“A metasilicate-based ceramic coating formed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and its corro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获得优秀论文奖项。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NACE副主席Sandy Williamson、复旦大学李劲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程玉峰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盾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声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华教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标准化研究所侯捷副所长、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志坚研究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此次大会共有12项主要议题。大会11个分会场分别就腐蚀电化学与腐蚀监检测、高温腐蚀与防护、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多相流腐蚀与防护、耐蚀新材料、阴极保护、涂料与涂装、金属表面处理、缓蚀剂、NACE标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亚明教授重点在金属表面处理会场就轻金属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

发表时间2015-11-9

2015年11月7日~8日,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吸引了来自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意大利等200多名从事纳米材料与再制造领域的学术与企业界的同行。西安交通大学徐可为教授主持会议,西安理工大学校长许云华教授致开幕词。此次会议共安排10个大会特邀报告和29个分会邀请报告,分别设置纳米材料应用和表面工程两个分会场,涉及了纳米材料、纳米科技与应用、再制造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方向和光学、电子器件、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

我所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铝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弧氧化微结构重构与性能研究”的分会邀请报告,报告丰富的成果引起了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互动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第一届表层改性技术研讨会暨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发表时间2015-10-27

为促进我国材料和零部件的表层改性事业蓬勃发展,加强表层改性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与表面工程分会联合支持,于2015年10月25-26日在无锡市召开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无锡富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无锡航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良时集团、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办。

王亚明教授出席了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受聘为首届委员。应邀在第一届表层表面强化技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邀请报告;还应邀做为会场主持人,与参会的同行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

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受聘为首届委员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访问英国Southampton大学

发表时间2015-01-25

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

(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新闻标题王亚明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表时间2015-01-25

哈工大报讯(刘伟)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名单,我校24人获得批准。至此,我校累计获资助人数达到102人,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这24位教师是:丁宏升,唐冬雁,周荻,吴冲,叶强,许国仁,李朝林,冯德成,张钦宇,邬向前,徐勇,孟维晓,寇宝泉,何玉荣,谭惠丰,果立成,马力,荣伟彬,王亚明,方海涛,赵九蓬,郑明毅,刘红军,哈斯乌力吉。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和教育部的沟通,并积极做好组织和推荐工作。2008年我校校内申报人数达到历史最高为70人,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了材料预审,严格控制申报入口工作,并聘请校内专家组织会议评审。经过激烈的校内答辩,遴选出26人上报教育部,为我校取得如此高的资助率奠定了基础。

编辑:刘培香 来源:哈工大报

新闻标题2009年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发表时间2015-01-25

最新消息,我所王玉金和王亚明副教授在今日结束的我校2009年获批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评选工作中,双双入选。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公布2009年度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时间:2009-4-23 18:39:57 阅读: 7337 1251 标签: 2009年 新增博士生导师 名单校学位[2009]6号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进行2009年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的通知》(研院发[2009]5号),经各学院博导遴选评审组织初选及第129次校学位委员会评议,共批准我校2009年度新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77人。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所在学科

备注1

包革军

基础数学

2

张景波

光学

 3

张宇

光学

 4

付石友

光学

 5

谷渝秋

光学

兼职6

李凤明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副教授7

曹庆杰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兼职8

张秋华

固体力学

 9

边文凤

工程力学

 10

马力

工程力学

副教授11

咸贵军

工程力学

 12

王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闫永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副教授14

金明河

机械电子工程

 15

丛大成

机械电子工程

 16

邢忠文

车辆工程

 17

魏国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8

王常勇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兼职19

姜龙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

方海涛

材料物理与化学

副教授21

董尚利

材料学

 22

王亚明

材料学

副教授23

王玉金

材料学

副教授24

戴圣龙

材料学

兼职25

孟祥才

材料学

兼职26

王浪平

材料加工工程

副教授27

吴士平

材料加工工程

 28

李慕勤

材料加工工程

兼职29

王金忠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30

董士奎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1

易红亮

工程热物理

副教授32

陈宏钧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3

赵永蓬

物理电子学

 34

于欣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5

姚宝权

物理电子学

副教授36

魏晓峰

物理电子学

兼职37

邱景辉

通信与信息系统

 38

位寅生

通信与信息系统

副教授39

韩卫占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兼职40

吴芝路

信号与信息处理

 41

张钧萍

信号与信息处理

 42

邹斌

信号与信息处理

 43

谷延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副教授44

冯乃章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45

胡庆雷

导航、制导与控制

副教授46

杜祖良

导航、制导与控制

兼职47

秦阳

计算机系统结构

深圳副教授48

张姗姗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49

李玲玲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0

孙澄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副教授51

冷红

城市规划与设计

副教授52

赵天宇

城市规划与设计

 53

耿永常

岩土工程

 54

王政

结构工程

 55

王玉银

结构工程

副教授56

刘京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57

姜益强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

副教授58

郭安薪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副教授59

范瑞清

应用化学

副教授60

刘丽

应用化学

 61

熊岳平

应用化学

 62

盛利

应用化学

 63

王炎

应用化学

 64

潘钦敏

应用化学

副教授65

杜春雨

应用化学

副教授66

解晶莹

应用化学

兼职67

葛勇

道路与铁道工程

 68

田波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69

王旭东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兼职70

孟祥海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71

高海波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副教授72

王兴贵

人机与环境工程

 73

闫相斌

管理科学与工程

副教授74

尹海洁

社会工程及管理

 75

李东

企业管理

 76

曲世友

技术经济及管理

 77

姜明辉

技术经济及管理

 

以上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将列入我校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从2010年起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

注:兼职导师聘期三年。三年后需参加兼职导师续聘方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招收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

2009年4月2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获2009年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5-01-25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我所王亚明副教授在11月14日结束的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上荣获二等奖,授课名称为"生物材料",指导教师为欧阳家虎教授。

  11月14日,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校级决赛在正心楼进行。来自全校各院系的10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当日的现场比赛,另有3位体育课教师通过此前的随堂实践课参赛,共有2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39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参赛的教师均是通过各院系的初赛最终进入决赛的佼佼者。此次决赛分为现场授课和教案展示两个部分,参赛教师通过现场讲课、多媒体演示、板书书写、回答评委提问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各自的教学基本功。教务处聘请了教学名师、教学督导组专家和部分院系教学副院长担任比赛的评委。评委们从教学内容、授课技巧、师生互动等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了点评,并向参赛教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2年5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顺利抵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将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将在新能源电极材料以及先进陶瓷涂层材料的表征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此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柯华副教授也正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研究。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新闻标题王亚明参加并聆听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5-01-25

2月26日,王亚明副教授注册参加并聆听 “Graphene: Unexpected Science from a Pencil Trace”研讨会。该会议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Place楼Lecture Theatre B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材料学院院长Paul O'Brien教授主持。

诺贝奖获得者Kostya Novoselov教授、副校长Dame Nancy Rothwell及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学者做了最近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1

报告人

题目2

Professor Kostya Novoselov

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3

Professor Ian Kinloch

Composites Membranes and Coatings4

Dr Aravind Vijayaraghavan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Photonics5

Professor David Clarke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6

NOWNANO

Dr Irina Grigorieva7

Clive Rowland (CEO)

UMIP-Commercialisation Opportunities8

Ivan Buckley (Project Manager - NGI)

National Graphene Institute (NGI)9

Professor Luke Georghiou

Graphene Strategy

Kostya Novoselov 教授做“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Intro”的报告

8年前,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Andre Geim和Kostya Novoselov第一次成功分离出石墨烯材料,这也使得该校成为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焦点。科学家从1947年便开始了石墨烯研究,并提出自由形态的石墨烯不稳定,因此其电势也是不确定的。这两位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后来证明,当被分离时,石墨烯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被认为预示了二维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研究的新起点。Geim和Novoselov则由于其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各国都在尝试使石墨烯商业化,进而在工业、技术和电子领域获得潜在应用的专利。为此,英国已经提供了5000万英镑的投资,力图使这种材料在未来几十年里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场。为推进石墨烯的研究与商业化进程,英国投资6100万英镑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该机构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开发和开采中心。同时,其他5所大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司也将加入进来,共同致力于这一重要的开发计划。该机构计划于2015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该中心最初将创造约100个就业机会,并有望在英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该研究中心,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和工程与自然科学学院院长Colin Bailey教授表示:“NGI将成为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研究中心,它将曼彻斯特大学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英国大学的同行以及与全球领先的商业机构结合起来。其对于曼彻斯特市和英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将成为英国在尖端研究领域最振奋人心的研究中心之一。”

石墨烯在电子、医学等领域应用潜力很大,同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在用途(例如使飞机更为坚固及保护飞机免受雷击)也在探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研究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并且与主要的公司(例如空中客车公司)进行合作。

新闻标题王亚明副教授于2013年5月结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回国

发表时间2015-01-25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联合资助,王亚明副教授于2012年5月31日~2013年5月3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期间在新能源电极材料制备与表征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王亚明副教授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Xiao Ping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评价研究。该研究组分三个方向包括热障涂层(TBC)、核电能源材料及锂电池材料,研究工作很有特色,完全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导师提出工作目标,结合各人专业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课题,各组员独立或协作完成各自工作。其间每周导师都会安排组会,每次由2名成员作自己阶段性工作的汇报,然后是导师点评及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并适时与各个组员单独会面交流,这样的形式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及整体进度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路。

王亚明副教授与Xiao Ping教授及研究组人员在一起(左六为王亚明)

王亚明副教授结合先期在哈工大研制的自组装石墨烯基空心微球新颖材料,充分利用海外学术基地Xiao Ping教授研究组提供的聚焦离子束(FIB)实验条件,对空心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证明其空心结构特征,该新材料的制备方法独特、并且可用于新能源电极材料、催化材料与生物控释载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做为合作研究的前期成果,部分结果发表在碳材料国际著名杂志Carbon上。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曼彻斯特大学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Geim 教授和 Novoselov教授等研究组的师生进行有关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方面的交流,增进国际前沿的了解把握。另外,参加聆听在曼彻斯特大学举办的激光国际会议、核材料国际会议与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发展战略研讨会,了解国际研究前沿,扩大视野。

王亚明副教授与Nobel 物理学奖获得者Novoselov教授合影(左一为王亚明)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MIST)材料学院腐蚀与防护中心是世界腐蚀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王亚明副教授于7月24日访问了该中心Zhou Z R博士,他对汽车、航空、海洋领域的腐蚀及所涉及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研究深入,很有特色;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他在哈工大有关金属表面微弧氧化腐蚀防护涂层方面的结果,Zhou博士很感兴趣,并对可能展开合作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就科研思路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这体现了英国科研的特点--非常重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无论是国家基金还是公司的研发计划,都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课题要求不只是理论结果,而更注重于形成最终可用的产品。科研不跟风,脚踏实地,注重实用,才能产生生产力。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与其它英国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于2012年10月7~8日应邀访问了英国Southampton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该学院在新能源电池(包括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与锌空电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王亚明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碳基新能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与Frank C Walsh教授、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进行了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派遣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实施操作中。

王亚明副教授与Frank教授等学术讨论后合影(左起Derek Pletcher教授、Li X H 博士、Frank C Walsh教授、王亚明及Carlos Ponce de Loen's 博士)

王亚明副教授还积极参与全英学联组织的国内交流活动,加强学术基地与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2012年10月13-18日,王亚明副教授携“高发射红外节能陶瓷涂料应用项目”参加了在重庆与江苏大丰的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活动,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活动由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发起和支持,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面向全英中国留学生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王亚明副教授随团对重庆与江苏大丰的企业与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全英学联访问团与重庆市政府领导合影(后二排左五为王亚明副教授)

留学期间,王亚明副教授还参加了曼城总领馆教育组的部分活动,如全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西北分会新春庆祝活动,与在曼城区域侨胞、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王亚明副教授(左一)与曼彻斯特总领事潘云东合影在庆祝活动上

王亚明副教授(右一)与英国曼彻斯特市斯托克波特温迪·梅克尔市长合影

总之,一年来的海外访问生活无论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收获,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也加深了了解,这一年的经历将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非常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哈工大海外学术基地提供了这个机会,感谢特种陶瓷研究所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3日

新闻标题王亚明2014年晋升为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25

2014年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特种陶瓷研究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4年度10件大事

1. 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6月13日下午,在哈工大行政楼113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哈工大校长职务的任命决定,我所周玉院士出任哈工大校长。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王树权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哈工大校长的任命决定。他在讲话中表示,中央决定由周玉同志接任哈工大校长职务,这是中央从高校校长队伍建设全局和哈工大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出发作出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哈工大的高度关心和信任。喻云林详细介绍了周玉同志的简历,并指出,周玉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重,致力于国防科技教育事业;长期在哈工大学习工作,任行政领导多年来,熟悉学校的情况和全局,对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有深入的思考,注意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好的办学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比较强,敢于管理,能够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工作;他勤奋敬业、严谨认真、为人正直、待人坦诚、团结同志,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中央认为,周玉同志担任哈工大校长是合适的。

2. 科研上再创佳绩2014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41篇,IF>5的6篇,IF>3的10篇,IF>2的3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34项,年度到账经费1455万元。在功能陶瓷材料研究新方向获得进展:饶建存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高纯 Fe3S4云英岩微晶体的磁学与电化学性能”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期刊上,欧阳家虎教授“新型离子导体材料”以及王亚明副教授“石墨烯/碳黑基柔性超级电容材料”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期刊上;魏大庆副教授有关“宏孔钛植入体表面生物活性微弧氧化涂层细胞响应”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Corrosion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刊物上。此外,贾德昌教授出版专著一部,李保强副教授应邀参编英文专著1部(1章);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叶枫教授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立足前沿稳步推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5月周玉、贾德昌教授等23名师生第5届国际陶瓷大会(ICC5); 9月第三届哈尔滨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eramics 2014)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成功举行,我所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以及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饶建存副教授、杨治华副教授、段小明副教授与郭君巍博士参加了研讨会;9月贾德昌、欧阳家虎、王玉金教授以及饶建存、段小明、杨治华副教授等访问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Jeff Th. M. De Hosson教授实验室,进行了学术交流; 11月贾德昌、欧阳家虎和王玉金教授等14名师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另外,还邀请了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Gary L.Messing教授、美国Florida大学Kirk S. Schanze教授、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Sea-Hoon Lee博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顾辉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赵永好教授等多人来所讲学。

参加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陶瓷材料国际研讨会成员合影

4. 美国密西根大学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受聘为我校材料学科首席国际学术顾问,我所作为校内学术顾问工作组,拟在纳米陶瓷粉体合成、短纤维合成、金属有机先驱体及转化陶瓷涂层、高分子模板构建轻质陶瓷管以及离子导体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此前,Richard Laine教授2014年10月15日-10月20日来我所访问并作学术交流报告,在陶瓷材料新兴方向如高性能陶瓷纤维、纳米陶瓷粉体的规模化合成、陶瓷离子导体和低成本生物质硅提取与功能化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王玉金教授获得第十二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该奖项上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联合组织评审,本年度共有30人获得此荣誉。此外,博士生周睿、硕士生邹永纯获得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6.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通过了由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审核组对我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通过此次评审,进一步提高了我所对质量工作的认识,也为提高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审核后,我所已有多个项目管理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

7.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12月30日在学校召开的第三届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王亚明副教顺利通过正高级教授职务答辩,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此外,陈磊与刘强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加入特陶所团队,特陶所还迎来7名博士研究生与18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8.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刘立盟、段小明与刘占国副教授相继结束一年的访问研究,相继从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返回原工作岗位;博士生曹建云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回校。博士生苗洋于9月25日顺利抵达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博士生李权参加了日本德岛大学主办的暑期学校。这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9.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9月20日特陶所党支部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委委员、书记。蔡德龙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马永辉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廖兴祺,喻天罡等分别当选为委员。希望新一届党团干部紧紧围绕特陶所党团建设发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切入点;做好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改善支部思想建设、创新支部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工作,构建加强党团建设的长效机制。负责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的王玉金教授、魏大庆副教授、陈磊老师出席了此次会议,换届改选工作圆满完成。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2014年9月29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6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此外,“特陶所研究生登山之旅”活动、组队参加第二届研究生“同心杯”团体竞技运动会(获得最佳LOGO设计奖与体育道德风尚奖)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参加晚会的师生合影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3年度10件大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考察和验收答辩  2013年9月15日,以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创新群体,顺利通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为组长的专家一行的现场考察;又于10月23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结题验收答辩。该群体于2010年获批,通过为期3年的建设,群体共发表学术论文239篇(SCI 收录206篇、 EI收录213篇),出版与合作专著5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项,近3年内获授权54项;科研获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群体成员48人次出席了国际会议21个,其中任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等7人次,做大会报告3次,分会邀请报告10次;群体成员中1人获世界陶瓷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获新世纪人才,培养博士20余人、硕士40余人;发明了10余个体系防热陶瓷复合材料,研制出9种陶瓷复合材料防热部件及多种连接结构,8 种通过台架试验考核被列为优选或储备方案。群体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受到了姚建年院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家也对群体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群体也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 我所教师获得多项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荣誉称号  所长周玉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第四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玉金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至此我所入选“跨世纪与新世纪人才计划”人数增至5人)。

3. 我所为我院学科评估做出突出贡献  在2013年进行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以2009~2011年度数据为依据),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升至第3名(与西工大并列),(采分点主要包括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发表、授权专利、教学与人才培养等)。通过贡献当量计算,以所长周玉院士为带头人的特陶所团队在整个学院各研究团队中排名居首,为学院的学科评估取得佳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4. 科研上再创佳绩  2013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58篇,其中IF>10的一篇,IF>5的3篇,IF>3的3篇,IF>2的26篇;其中李保强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磁性水凝胶及生物医学应用”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由王亚明副教授等发明的“氧化石墨烯自组装形成空心微球”成果发表在“Carbon”期刊上;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Scripta Materil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和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刊物上;此外,我所教授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3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5.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6月周玉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10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7月孟庆昌教授、饶健存副教授等参加在比利时根特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自愈合材料国际会议(ICSHM2013;9月段小明博士赴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9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王玉金教授等参加第八届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国际会议;10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亚太陶瓷联合会会议和第六届东山会议—“极端环境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专题研讨会;11月刘利盟副教授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访问交流一年;11月贾德昌教授参加低碳社会可持续能源应用先进陶瓷与技术国际会议;12月刘占国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交流……。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多个国内会议如十一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等;另外,还邀请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H.G. Zhang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京阳研究员等多人来所讲学。

6. 师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副所长贾德昌教授被授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王文教授获得首届研究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博士生谷肄静与曹建云获得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特陶所研究生党支部喜获校“十佳团队”提名奖。

7. 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审查  我所作为校成员单位之一,先后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军品科研与生产许可证认证以及质量体系的认证审查;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所今后的科研生产管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赵建伟老师获得哈工大2012-2013年度“质量先进个人”称号。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杨治华、段小明与魏大庆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9人;段小明还增选为硕士生导师。另外我所教授人数为7人,博导人数为8人。年末,相继在美国和新加坡留学的何培刚博士通过专职科研岗位渠道加入特陶所团队;此前,特陶所还迎来12名博士研究生与19名硕士研究生;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青年教师与博士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资助,继柯华、王亚明副教授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回国后,刘立盟、刘占国与段小明副教授又相继赴德国弗莱德里希-谢勒-耶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研究,博士生曹建云也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标着这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所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接触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3年9月27日晚,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连续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5次(2009年的晚会因国内甲流暴发而临时取消);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另外,“畅游科技、拥抱自然”主题学生创新活动等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2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我所获批“111引智基地”建设项目

据教育部科技司(主页http://www.dost.moe.edu.cn)公示,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2013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中,我所周玉院士代表哈工大申报答辩的“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得资助开始建设。(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周玉当选世界陶瓷院院士

2012年6月30日-7月3日,由世界陶瓷院主办、在意大利佩鲁贾召开的可持续社会陶瓷材料新前沿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士、所长周玉教授当选第14届世界陶瓷院院士,并接受了世界陶瓷院颁发的院士证书。周玉教授是此次中国大陆唯一当选的世界陶瓷院院士。

M.Singh博士和吉村昌弘教授为周玉教授颁发院士证书

3.贾德昌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贾德昌教授主要从事先进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合成与机理、组织结构演化、强韧化、高温/热震/烧蚀/粒子侵蚀等条件下的损伤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此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是对贾德昌教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学校和陶瓷所团队多年来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宗旨。

4.叶枫教授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叶枫、刘利盟、张海礁、王文、周玉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钡长石玻璃陶瓷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相关基础研究”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5.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1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进步明显。另外,以第一作者徐加焕(通讯作者贾德昌)发表的论文三年内被SCI文章他引26次,列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高被引用论文之一;刘占国以第一作者于2010年度发表10篇SCI论文,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度论文篇数最高奖。

6. 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3月贾德昌教授赴美参加第36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ICACC2012);2月王亚明副教授抵达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为一年的学术访问交流;7月贾德昌教授出席2012年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应用研讨会;7月周玉教授参加陶瓷材料国际论坛;7月周玉教授、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等赴曼彻斯特大学参加2012年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国际研讨会。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第二届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国际会议(SIPCD2012)、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第一届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技术国际研讨会。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S. van der Zwaag教授和W. G. Sloof副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7.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科研生产许可与质量认证复审

特陶所顺利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复审,这对我所今后承接科研生产任务、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起到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8.王文晋升教授,李保强评为博导,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

王文晋升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7人;李保强评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8人;刘立盟、刘占国晋升副教授,使我所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这使得我所学术梯队进一步加强。

9.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伦

柯华、王亚明副教授先后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也是哈工大材料学科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两位老师的访问交流,将有利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构建更加广阔的学术联系渠道,加强与海外学术合作基地的学术交流。

10. 迎中秋暨迎新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9月28日晚,材料学院特种陶瓷研究所中秋暨迎新晚会隆重举行。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弛老师、特种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及其他老师出席并观看了晚会,共同庆中秋佳节。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1年度10件大事

1.周玉院士获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

2010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颁发仪式于2011年7月19日上午在哈工大隆重举行。所长周玉院士获此殊荣,也是黑龙江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桥口隆吉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原副主任师昌绪院士亲自为周玉院士颁发获奖证书。

(注:桥口隆吉基金会是利用已故日本学士院院士、日中科技交流协会会长桥口隆吉先生捐赠给中科院的个人资金设立的非官方、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基金奖以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科技交流,奖励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为宗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两位获奖者,目前已完成七届的评选。)

2.科研经费再获突破、发表论文再创新高

2011年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国家重大专题及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33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830万元,首次突破800万元。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源刊61篇,EI源刊54篇,中文核心期刊与国际会议10余篇);发表SCI文章中IF>2.0的35篇、IF>3.0的6篇、IF>4.0的2篇、IF>10.0的1篇。获授权专利17项。另外,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结果,我所2010年度发表科技论文再上新台阶,SCI、EI收录论文从2009年度的50篇和49篇(其中刘占国在2009年度发表论文获材料学院影响因子累加最高奖,达到29.14),分别增至2010年度的70篇和60篇,进步喜人!

3.王亚明等获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我所王亚明、周玉、魏大庆、贾德昌、郭立新等做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题为“轻金属表面微弧放电生成特种功能复合陶瓷涂层的机理与性能”的项目,获得2011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历时近10年,系统开展了金属微弧放电特性与涂层生成机理、多尺度复合涂层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与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等相关研究。

4.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获校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

我所贾德昌教授入选第二届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是哈工大同期入选的两位学者之一。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新时期领军人才评选,是由哈尔滨市科协于2008年在全国科协系统首创设立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和宣传自然科学学术界杰出人才的活动。

贾德昌教授于2011年2月还获得哈工大985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资助,同批获得批准开始建设的还有李惠等其他7位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培育项目旨在建立更高层次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学术知名度。

5.王玉金教授荣获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于2011年9月16~19日在天津大学举行,大会评选出2011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2人,其中我所王玉金教授获此殊荣。周志宏奖包括周志宏成就奖和周志宏青年成就奖两种,是热处理领域的最高奖项,以我国热处理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周志宏教授的名字命名。该奖项主要奖励在我国热处理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学者和热处理专家。此前,我所欧阳家虎教授于2009年获得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6.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李保强副教授顺利完成在哈佛大学的留学项目归国后,柯华副教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研究中心Philip Withers院士课题组开展铁电材料相关研究工作。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月周玉院士和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佛州代托拉比奇市参加了第35届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国际会议;2月欧阳家虎教授赴台湾清华大学等访问交流;4月欧阳家虎教授赴美国宾州费城参加了第18届材料磨损国际会议;7月贾德昌教授赴法国圣康坦(Saint-Quentin)参加了第3届地聚物(无机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11月柯华副教授赴韩国参加哈工大-汉阳大学双边学术交流会议;11月欧阳家虎教授带队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出访英国高校。此外,我所多位师生参加了以下国内会议:2011年中国材料研讨会暨中国材料年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第7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CICC7)、2011年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十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学术年会和2011年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学术年会。同时,邀请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刘兴博教授来所做学术讲座。

5月,周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首届哈工大中英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先进材料与表面工程国际研讨会召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Philip Withers教授、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院长Paul J. Hogg教授、曼彻斯特大学Ping Xiao教授、Robert Cernik教授、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llem Gerrit Sloof教授、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Xiaodong Li教授等国外嘉宾及哈工大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7.特陶所荣获哈工大三育人先进团队、孟庆昌教授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所教师团队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011年“三育人”先进团队称号;同时,我所孟庆昌教授荣获“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特种陶瓷研究所团队是一个锐志创新、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先进集体,全体教师始终秉承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严谨的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和感染了一批批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百位专业人才。

8.王文增选为博导,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增选为硕导

王文副教授增选为博士生导师,杨治华、刘占国、刘利盟三人同时增选为硕士生导师,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硕导人数增至13人。

9.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1年毕业博士9人(何培刚,夏校良,王美荣,文磊,王永亮,赵彦伟,董作为,何秀兰,冯明),1人完成预答辩(杨振林)。2009年博士毕业生刘占国荣获哈工大第十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名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1级入学博士生8人(赵波,张秀萍,蔡德龙,张茜,曹建云,周睿,刘仕超,贾鹏),另有23名硕士研究生(含3名外国留学生)和20名本科生加入团队。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首次与金属基复材所联办中秋晚会圆满成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特陶所-金属复材所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特陶所2010年度10件大事回眸

1.所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经学校推荐申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差额推荐、中国科协答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答辩多轮竞争遴选,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顺利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成为我校第二批入选的2个团队之一。至此,哈工大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已达4个。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批准资助创新研究群体29个,北京大学获批3个,我校获批2个,并列居全国第二位。

群体首次学术研讨会于2010 年11月6~7日在哈工大威海校区顺利召开。创新研究群体其他成员等20人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研讨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处处长陈克新教授到会指导工作。

2.贾德昌教授入选****特聘教授

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名单,我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入选材料学科****特聘教授。哈工大同期新增4位****,其中包括3位****特聘教授、1位****讲座教授。至此,哈工大****总数达38位(包括****特聘教授26位,****讲座教授12位)。

3.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顺利结束,我所欧阳家虎等27名同志被授予第十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

4.科研经费喜获突破、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资助外,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多项,使在研课题数达20余项;年度到帐经费达660万元,首次突破600万元。本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7篇(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国际会议4篇),其中SCI源刊62篇,EI源刊60余篇(IF>1.5的53篇,IF>2的30篇,IF>3的5篇)。参编外文专著1部;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授权专利10项。

5.走出去、请进来,学术交流稳步推进

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支持下,继王文副教授访问俄罗斯回国后,李保强副教授赴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tkan Demirci教授的课题组开展可负载细胞的磁性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岁末,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校985海外学术基地项目获批,更高层次、更稳定持续的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蓄势待发。

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学术水平:11月周玉院士赴日本大阪参加了第四届先进陶瓷材料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Ceramics);6月贾德昌教授赴意大利托斯卡纳参加第12届国际陶瓷大会(12th International Ceramics Congress);10月贾德昌教授率队参加了硅酸盐学会景德镇陶瓷会议;10月杨治华等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功能材料研讨会等。同时,邀请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Wim G. Sloof博士和宋桂明博士(5月)、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八田章光教授(6月)、日本Kumamoto University饶建存客座副教授(9月)及中山大学副教授黄智恒(10月)来所做学术讲座。

6.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注入新血液

2010年毕业博士5 人(曲秀荣、徐加焕、张敬义、张海礁、马静梅),2人完成预答辩(何培刚、董作为)。2009年博士毕业生郭亚平荣获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4名硕士研究生、22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10级入学博士生5 人(相珺、王胜金、杨海霞、刘强、田宏) ;另有17名硕士研究生加入团队。

7.参与承办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会议

在周玉院士带领下,贾德昌、杨治华、王玉金、王亚明、魏大庆、刘占国、张培峰和袁彪等师生参与了由我校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八届学术会议,全面参与了会议前期筹备、学术报告安排、会序和论文集编辑、会场布置、专家接送、专家参观和朗乡林区考察等活动,为大会顺利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8.王玉金、柯华分别喜晋教授、副教授

王玉金副教授、博导晋升为教授,讲师柯华晋升副教授,使我所教授人数增至6人,副教授人数增至6人。

9.特陶所基层党、团支部成立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特陶所党、团支部于2010年4月26日成立,王玉金担任书记。所党、团支部的建立完善了基层党团组织,利于研究所同学的管理、师生间的交流和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

10.师生业余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中秋暨迎新晚会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师生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特陶所2009年度10件大事

发表时间2015-01-25

2009年特陶所10件大事回眸

1.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新当选的48位院士名单,我所周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我校院士增至25人。(周玉 院士)

2.团队建设结硕果 以周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我所团队获批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我校获批的8个团队之一。

3.欧阳家虎教授和王玉金副教授当选相关学会理事欧阳家虎教授被增选为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王玉金副教授被增聘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4.成立了特陶所学生党支部和班集体,并组织了所内多项重要活动特陶所全体师生羽毛球活动、乒乓球比赛顺利举行,以及迎新生-欢度国庆及中秋节晚会的筹备、元旦晚会的筹备举办。

特陶所师生乒乓球友谊赛

5.欧阳家虎教授荣获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上,欧阳家虎教授荣获2009年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是热处理行业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项。欧阳家虎(左一)教授在颁奖仪式上

6.王亚明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亚明顺利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使我所入选 “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数达到5人。

7.多人喜晋职称王玉金、王亚明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导,使我所博导人数增至6人;张培峰晋升为工程师。

8.科研工作有新突破2009年特陶所有关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了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使我所的军品生产和科研的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周玉教授和叶枫教授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期评估获得A的好成绩。2009年新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其他4项,在研课题8项,年度到帐经费共计约470万元。2009发表论文74篇,包括国际刊物58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国际会议3篇。其中SCI源刊60篇, EI源刊70篇;IF>1.5的38篇,IF>2的10篇,IF>3的2篇。2009年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往年申请09年授权的专利6项。

9.学术交流稳步推进美国俄亥俄航空航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09年度李薰讲座奖得主MrityunjaySingh 博士于7月1日至3日来我所访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 ·克罗托教授来特陶所参观。周玉和贾德昌教授率队先后出席CICC-6国际陶瓷会议和第九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并任分会主席、做分会邀请报告。王文副教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基金资助资助下,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俄罗斯南联邦大学(Southern Federal University)访问学者生活,于2009年9顺利回国。 上图左起 欧阳家虎、贾德昌、哈罗德 ·克罗托、武高辉

10.教学和人才培养结硕果,团队又添新血液王亚明副教授获得哈工大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出站博士后2人(曾凡林、吕德生),毕业博士 7 人(林铁松、邵颖峰、魏大庆、郭亚平、郭海峰、刘占国、李玉峰、曲秀荣),1人完成预答辩(徐家焕),王永亮博士生获得学校11批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19名硕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多人获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2009年入站博士后1 人(丁永杰),现在站博士后共6人(唐圭新、魏波、左朋建、李青坤、易洪亮、丁永杰);入学博士生5 人(田 卓、陈 磊、侯赵平、王元红、谷肄静);另有13名09级硕士研究生加入特陶所研究团队。特陶所全体师生团队

新闻标题特陶所2015年度10大新闻

发表时间2016-01-04

1. 创新研究群体研讨会议顺利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研讨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在哈工大科学园2H栋206会议室顺利召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周玉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研讨会由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骨干成员、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长贾德昌教授主持,群体其他骨干成员叶枫、欧阳家虎、张杰、王玉金、王亚明等20余人参加研讨会,特陶所80多名研究生与本科生也参与了此次会议。创新群体青年研究人员饶建存、黄小萧、段小明、刘利盟、杨治华、何培刚、刘强、陈磊、王亚明、刘占国、张丽霞、刘春风、林铁松、李保强、魏大庆等15人分别在多功能防热陶瓷、热防护陶瓷涂层、陶瓷连接及功能陶瓷等方向作了学术交流报告,汇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构想,并经与会人员讨论,形成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同时,研讨会还针对群体科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创新研究群体成员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争取更大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周玉院士在会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群体项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许,鼓励项目参与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并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力争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2. 科研上再创佳绩

贾德昌、杨治华、段小明和周玉等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硅硼基氮碳化物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这是我所首次获得该项奖励一等奖;王玉金、宋桂明、张太全、陈磊、赵彦伟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新型钨基超高温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研究)。2015年度我所共发表SCI论文62篇,IF>5的8篇,IF>3的2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与基础科研及横向课题等45项,年度到账经费1900余万元。此外,李保强副教授等编著《壳聚糖生物材料》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还应邀参编英文专著三部(3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获得应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特陶所组织管理机构增添青年领导骨干

经讨论决定特种陶瓷研究所组织管理机构进行调整补充,旨在锻炼与培养青年管理骨干。新的领导层队伍为:周玉院士任名誉所长;贾德昌教授任所长负责特种陶瓷研究所所有事务;杨治华副教授任常务副所长,协助所长处理所内事务;段小明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保密科研、质量管理、生产等事务;王亚明教授任副所长分管所内外宣传、网页维护等事务;李保强副教授任副所长分管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事务;陈磊博士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分管学生党支部、学生教学与文体活动;刘强博士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实验室后勤保障等事务。此次特陶所管理队伍补充新骨干,有利于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队伍,是我所快速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4. 召开特陶所2015年党团支部换届选举大会

特种陶瓷研究所党团支部于11月2日在41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党团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书记、委员。苑景坤当选为特陶所党支部副书记,姚绵懿当选为特陶所团支部书记,廖兴祺当选为特陶所学生党团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加涛、田国庆、贾学勇等分别当选为委员。新当选的党支部副书记苑景坤就新一届支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5.“走出去”参加国内外会议开拓视野

着眼国际化视野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和做邀请报告: 6月,所长贾德昌教授带队共10人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11届国际陶瓷材料及元器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国际大会。7月,欧阳家虎、王玉金、王亚明教授与杨治华副教授等10名师生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15。8月,贾德昌教授赴澳大利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访问交流。9月,周玉院士和王玉金教授赴韩参加第11届环太平洋陶瓷和玻璃技术国际会议(PACRIM10)。10月,贾德昌教授、杨治华、段小明、何培刚、田卓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王亚明教授参加表层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表层强化技术研讨会。11月,贾德昌教授应邀参加中德“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双边学术研讨会;贾德昌教授、欧阳家虎教授、王玉金教授、段小明等师生8人参加第九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 (CICC-9);王亚明教授参加2015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与再制造技术青年论坛;王亚明教授参加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并经评选荣获2015年度学会优秀论文奖;王亚明教授、李保强副教授等4人参加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李保强副教授参加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Biotechnology。

6.“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内涵

将国内外专家学者“请进来”开展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有利于追踪学术前沿、开阔视野,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并锻炼学术队伍自身内涵: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先进陶瓷材料专家、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终身研究员 Hua-Tay Lin(林华泰)教授应邀来所讲学,林华泰教授还受聘我校客座教授;还有多位学者如旅美华人科学家黄振坤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特别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峰教授等应邀来所访问交流。此外,首席国际学术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ichard Laine教授,分别于2015年1月、6月与10月来所短期工作,为我校师生做3次学术报告;在夏季学期还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纳米技术基础”选修课,对博士生的论文修改也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

7. 师生获得多项(学会和校级)奖励和荣誉称号

因特陶所学生组织的丰富多彩活动和突出表现,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十佳团队”荣誉称号。此外,博士生王磊与陈俊臣、硕士生廖兴琪分别获得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邹永纯获得校金牌学术论文。王亚明教授等完成的论文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李保强副教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哈工大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哈尔滨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新晚报》等媒体以能止动脉血的创可贴为题进行亮点报道。

8. 学术梯队建设稳固加强

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著名期刊上发表10余篇文章的青年学者卫增岩加入特种陶瓷研究所创新团队,他将在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特陶所还迎来11名博士研究生(王志刚,李铁男,杜青,杨亦天,彭浩,李海亮,姚绵懿,张立伟,邹永纯,吴云峰,厉世能)与18名硕士研究生(王加涛,贾学勇,蒲凡,肖程彰,孟昭圳,郭志飞,田国庆,吴振寰,袁世峰,霍思嘉,暴营,蔡槐,王庆峰,陈建斌,王志良,董龙沛,刘爽,刘尚),使特陶所年青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9. 学生留学深造形成良性循环

博士生蔡德龙与魏博鑫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博士生苗洋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硕士生廖兴祺参加2015年日本德岛大学暑期学校。曹建云博士毕业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院从事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及应用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曹建云在国家CSC资助下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联合培养1年。研究生通过多种方式赴国外留学深造,有利于摄略学科前沿、拓宽视野、开拓新方向和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10. 师生联谊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2015年9月30日晚,特陶所党团支部主办的“迎中秋、庆国庆暨2015迎新晚会”成功举行,这也是从2008年以来我所举办的迎新、庆国庆/中秋或元旦为主题的系列晚会的第7次。同时,日常的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顺利举办;2015年“特陶杯”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材料学院第二届“材苑杯”纵向课题组篮球赛等活动也交相辉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特陶所的凝聚力。

新闻标题祝贺本科生陈国梁参赛作品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发表时间2016-06-02

由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16“法尔胜杯”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5月30日-6月1日在哈工大成功举办。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长周玉院士担任大赛总决赛主席,聘请国内17位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太原科技大学校长左良教授(评委会主任)、中航工业航空材料研究院张国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宋晓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董闯教授、吉林大学蒋青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杜振民教授、东北大学秦高梧教授、河南科技大学文九巴教授、福建工程学院戴品强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房文斌教授、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黄昌廉研究员、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研究员、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研究员、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赵军教授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耿林教授、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闫牧夫教授、教育部高校材料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孙东立教授。

全国各赛区按20%的比例遴选出77支队伍参加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队伍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法尔胜泓昇集团、中科院自动化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40个单位,参赛作品内容覆盖新材料、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理论/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成果。

各参赛队伍分别就作品做了精彩报告,评审专家从设计思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提问和点评。课题组陈国梁同学的参赛作品,基于辐射换热理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在航天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获得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王亚明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佟晓辉、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哈工大材料学院书记刘伟为获奖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颁奖。

陈国梁同学在做参赛项目陈述

新闻标题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与谷肄静入选201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2013-11-11 18:08:31特陶所特陶所阅读503次 据哈工大校园网消息,经过学生申报、学院评审等评选程序,特陶所2011级博士生曹建云入选2013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2位。博士生曹建云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简介:2012年9月1日起,中国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万元。这项奖学金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奖励4.5万在读研究生。该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

新闻标题硕士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4级硕士研究生邹永纯入选2014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铝合金表面热障涂层研究。

新闻标题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时间2015-12-17

2013级博士生陈俊臣入选2015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位入选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的1位。博士生陈俊臣的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新闻标题硕士生陈俊臣与邹永纯分别获得2013年度和2015年度校优秀金牌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2015-12-17

硕士生陈俊臣的论文题目是“柔性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硕士生邹永纯的论文题目是“LY12合金低温化学转化多层隔防热涂层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因两位硕士生较为深入新颖的论文工作,在材料科学系80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校优秀金牌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文章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1 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新闻标题曹建云博士生Review文章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

发表时间2015-12-17

最近撰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设计方面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如Al、Mg、Ti、Zr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陶瓷涂层制备技术,是将金属浸入碱性电解液中,通过施加高电压以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击穿微放电现象,微放电火花产生的局部高温作用使基体金属发生氧化,在基体金属表面形成以基底元素氧化物为主、电解液所含元素参与掺杂改性的复杂氧化物陶瓷涂层。在国家级预研基金、配套项目与横向协作课题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结构设计与调控、涂层形成过程机理与性能评价,工程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雷廷权院士瞄准航空航天用轻合金表面强化的需求,于2001年带领王亚明博士生建立了微弧氧化表面强化技术研究方向。应航空航天轻量化、高可靠与长寿命的使用要求,表面强化轻质合金(铝、镁及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替换钢质运动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轻合金表面抗磨减摩、抗腐蚀、隔防热与绝缘性能(单一性能或综合匹配性能),采用微弧氧化技术,通过专用电解液成分的设计与特殊的工艺条件在轻金属表面形成抗磨损、耐腐蚀涂层,及其各种功能化陶瓷涂层(如电绝缘、抗氧化、热控)等。微弧氧化涂层对于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双极或单极脉冲输出的特点,研究了单位脉冲输出能量-火花放电强度-涂层生长结构的关系(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12-13):1907-1911),发现单脉冲放电能量决定涂层生长速率与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分级式脉冲分配模式通过调控微弧氧化过程中能量的分配与有效利用,可提高微弧氧化涂层致密性(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0:128-133)。我所研究人员还从材料学与化学角度出发,以钛合金微弧氧化为例,分析了微弧氧化涂层的组织结构与基底/涂层/电解液界面的化学反应,并提出击穿-通道-熔凝效应与涂层形成机制模型(王亚明博士学位论文)。图1 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现象与涂层结构变化示意图

应钛合金相对运动零部件对表面减摩耐磨的性能要求,我所研究人员从涂层的组织结构调控角度出发,开发了多种体系电解液,并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形成过程、涂层的结构特征与摩擦学特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6875-6880/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4, 233: 258-267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 (1-2): 82-89/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590-1594)。研究结果发现纳米TiO2晶粒镶嵌有非晶SiO2相复合涂层,显著提高钛合金耐磨性并降低摩擦系数至0.15~0.2;为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将固体润滑剂石墨引入到微弧氧化表面的微孔孔隙中,在摩擦过程中,做为润滑剂存储器的微孔持续的将石墨供给到摩擦副表面,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5, 246(1-3): 214-22/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 (8): 2989-2998)。研究人员还突破了大尺寸“暖瓶”状壳体复杂型腔内壁均匀涂层制备技术,通过减摩添加剂的改性,制备出高光滑减摩涂层,并成功应用于某系统的耐磨油/气密封工况。

图2 纳米TiO2镶嵌非晶SiO2相涂层TEM结构图3 摩擦系数随循环周次变化曲线

对航空航天钛合金紧固件/铆接件的微弧氧化表面强化的微动疲劳问题,研究人员揭示了在涂层干摩擦与油润滑条件下的微动摩擦学行为,证实微弧氧化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可抑制微动裂纹的产生,在油润滑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至0.1,显示出微弧氧化用于紧固件/铆接件强化的应用潜力。针对微弧氧化涂层应用于航空承载部件时,微弧氧化涂层对金属基体的疲劳寿命影响及机理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钛合金与铝合金微弧氧化试件上的系统研究,发现涂层向局部基体过度生长区域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基体近界面处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将导致疲劳寿命降低(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8616-8623)。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火花在局部基体处持续放电,该处基体过度氧化,形成深入基体的缺陷区,它是疲劳裂纹源萌生的主要区域。为改善微弧氧化后金属的疲劳性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提高轻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疲劳寿命的方法(ZL**1.6),即在微弧氧化前通过机械研磨纳米化、喷砂或喷丸等手段,在金属表面预先引入压应力,以缓解微弧氧化对膜基界面处金属基体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在医用钛合金牙植入体表面实施表面喷丸预处理,已经证明该方法提高疲劳性能的可行性(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299: 58-65)。

此外,我所研究人员还针对特殊应用工况下,钛合金的高温电绝缘、高温抗氧化、高温辐射散热等方向展开探索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实际产品。共同研发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微弧氧化成套设备与工艺,可实现钛合金1~4平方米复杂曲面(或特定部位)涂层的制造要求。

王亚明教授(右一)向周玉院士(右二)汇报研究与工程应用进展情况

我所王亚明教授还应英国Birmingham大学邀请,参编英文著作一章,Chapter 5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of alumi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i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Light Alloys – Al, Mg Ti Alloys, Woodhead Publishing, Cambridge, UK (ISBN 1 84569 537 2, 2010, Page 110-154),将课题组主要研究成果写入论著中,同时也评述了钛及铝合金微弧氧化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该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微弧氧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III类的资助下,我所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石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与调控、充放电机理与器件设计组装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器件、电动车等领域。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其高功率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能量密度。由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E)的计算公式E=1/2(CV2)可知,可以通过:(1)开发具有高比容量C的新型电极材料;(2)设计具有高工作电压V的电容器体系,来达到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目的。

我所研究人员利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剥离粉碎,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422 m2/g)的非晶碳材料,该材料可以显著抑制水系超级电容器中负极的氢气析出,进而将水系超级电容器电压拓展至1.6V。该研究成果于2012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3.223)。为进一步拓展水系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我所研究人员采用石墨烯为负极材料,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构建了稳定工作电压达2.0V的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体系。该成果于2013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2.729),截止至目前为止,该论文已被他引41次。

图1石墨烯//MnO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示意图、材料形貌表征与超级电容性能

利用氧化石墨烯在水热环境中的自组装响应,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添加剂,实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的水热法自组装制备,并探索了其转化机制与超级电容特性。研究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碳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在此工作基础上,我所工作人员发现了氧化石墨烯转化碳球在电子束激发特有的刺激-响应行为(体积膨胀与空心化),该行为有望在智能材料与器件领域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于2014年发表于化学类知名期刊《RSC Advances》。

针对流体诱导(真空抽滤)自组装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普遍存在紧密叠层与团聚的问题,我所研究人员通过在石墨烯层间引入纳米级的炭黑颗粒,解决了石墨烯薄膜的叠层与团聚问题,以该薄膜为电极材料构建了具有高功率特性的固态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时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研究结果于2014年发表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6.217),该论文已他引16次,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在石墨烯表面生长MnO2纳米颗粒,获得了石墨烯/炭黑/MnO2三元复合薄膜,并以此三元膜为正极,石墨烯/炭黑二元膜为负极,构建了工作电压为1.8V的非对称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样显示了极高的功率特性(45kW/kg)。研究成果于2015年发表于电化学领域著名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

图2石墨烯/炭黑复合膜的设计制备示意图、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针对聚吡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失效问题,我所工作人员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阴离子特性,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薄膜。该薄膜中氧化石墨烯为聚吡咯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三维结构为聚吡咯的体积效应提供缓冲空间,以此薄膜电极构建的水系和固态超级电容器显示出高比容量与长寿命的特点。研究结果与2015年发表于能源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7.443),我所博士生曹建云为文章第一作者,王亚明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3三维交联结构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的宏微观形貌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王亚明课题组撰写的Review评论文章《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de scaffolds for deposition of MnO2 and their true performance in supercapacitors》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博士生曹建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本论文对当前众多二氧化锰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和解释,并指出了当前对客观评价MnO2电极真实性能存在的误区。来自英国艾克赛特大学的Dr Xiaohong Li和南安普敦大学的Frank Walsh教授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所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得到本领域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联系人:王亚明 [email protected]

新闻标题课题组在轻质吸波隐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1-25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散射等原因而消失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的研究是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波对目标的探测特征。而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会影响通信、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导航设备、广播电视等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对比传统的金属电磁屏蔽材料,由碳基导电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对环境的耐受性好,尤其是对电磁的损耗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电磁吸波与屏蔽材料。王亚明教授课题组在吸波/电磁屏蔽新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ZnO纳米晶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布均匀,粒径分布窄(6-12nm),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在填充质量分数15%、样品厚度为2.4mm时,在2-18 GHz频段范围内反射损失能够达到-54.2 dB,有效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7 GHz,显示出优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期刊《Carbon》(IF=6.198)上,目前SCI他引23次,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

图1. ZnO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示意,透射形貌和吸波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ZnO纳米晶修饰的石墨烯复合ZnO微米花颗粒的结构,ZnO微米花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石墨烯的团聚,同时在石墨烯片层上均匀分布的ZnO纳米晶仍然起到改善阻抗匹配和增大界面损耗的作用。复合材料在质量在5.5:1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高频和中频段(6-18 GHz)均显示了良好的电磁吸收性能,质量分数为25%时,反射损失可达-77.5 dB,最大吸收带宽可以达到6.9 GHz。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IF=4.12)上。图2. ZnO纳米晶/微米花修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研究人员还制备了双金属离子金属骨架化合物及其衍生多孔碳/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发现通过金属离子比例可调控衍生多孔碳/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进而获得通过调节材料的反应物比例来调控微波损耗性能的新途径。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IF=5.25)上,审稿人评价认为:“…这是吸波隐身应用中很好的候选材料(good candidate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nd shielding application),该研究为提高碳材料的介质损耗与阻抗匹配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offers simple and facile method)、并且为构建多孔碳材料提供新策略( enlight new strategy),这是有效和新颖的(impactful and novel)。该成果得到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期刊编辑的关注,并选作为当期封面文章(Front cover Paper,http://xlink.rsc.org/?DOI=C7TC03784H)。

图3.双金属MOF衍生碳材料的微波损耗机理和性能

图4石墨烯(碳)/金属颗粒复合吸波隐身材料封面文章

新闻标题高辐射热防护陶瓷涂层论文被国际科技媒体“Advances in Engineering”重点报道

发表时间2018-08-05

近日,我所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发表的论文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以“金属热防护系统用高红外辐射陶瓷涂层”为题对我所研发的系列耐高温高发射率辐射散热陶瓷涂层进行重点报道。

AIE成立于2005年,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快速地报道工程领域重要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AIE所报道的论文是由国际专家顾问组选出,每周特别报道的优秀论文数量仅20篇,方向包括材料、化学、电子、机械、土木、生物医学工程以及通用工程(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农业、工业),中选率为以上领域发表论文总数的1‰。被AIE报道的论文需要具有特殊的科学重要性并能够被广大的科学读者所理解。AIE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每月的阅读量高达65万次,除受到全球主要研究机构的关注外,也被全球排名前50位的工程公司所链接,用于跟踪全球最新突破性科技进展。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陶瓷涂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TPS)中不可或缺的辐射散热防护层,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系统中尤为重要。该涂层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在宽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高于0.8以最大限度辐射热量,和优异的高温热防护性能以防止金属基体氧化失效。然而如何制备高发射率、高膜基结合、轻质、低成本的热防护涂层仍是国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由王亚明教授和欧阳家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技术,在金属表面(Ti、TiAl、Nb合金等)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发射率陶瓷涂层。提出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掺杂SiC粒子,进一步提高了Ti2AlNb合金表面陶瓷涂层的发射率。该涂层在3-20 μm发射率值高于0.8,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结合涂层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关系,揭示了SiC粒子掺杂提高涂层发射率的机理。该团队开发的耐高温高发射率陶瓷涂层已经在某重点飞行器金属热防护系统上成功应用。此外,该团队在大功率电子器件用Al、Mg合金散热器表面制备了高发射率辐射散热涂层,使散热器温度降低10-30%,在某型飞行器的大功率驱动器件散热系统上获得功能验证。

王亚明教授带领的金属微弧氧化功能陶瓷涂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之一,该方向上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SCI他引2000余次,拥有10余项专利。先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类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基础研究类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报道链接:

https://advanceseng.com/high-infrared-emissivity-ceramic-coatings-metallic-thermal-protection-systems/?from=singlemessage

硕士与博士生招生真诚欢迎材料、物理、化学背景的同学来课题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本科招生:1~2人/年

硕士招生: 1~2人/年

博士招生: 1~2人/年

招生政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博士生招生第一次“申请-考核”工作办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博士生招生硕博连读和推荐攻博工作办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考须知 招生方向:

金属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新材料制备技术与工程应用航空航天器表面特种防护复合涂层技术及环境损伤行为 金属表面生物活性和(或)降解控制设计与改性涂层材料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与吸波隐身应用) 先驱体转化无机涂料及耐高温热防护性能

联系方式王亚明电  话:**-8402传  真:**E-mail:[email protected] 邮  编:150001通信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433信箱

所在科研团队:材料学院特种陶瓷研究所 网页:iac.hit.edu.c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