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中餐厅连锁店 , 竟因山寨店在中国火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熊猫餐厅下载安装 全球最大的中餐厅连锁店 , 竟因山寨店在中国火了..

全球最大的中餐厅连锁店 , 竟因山寨店在中国火了..

2023-07-11 0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种不相信,最终有了铁证。

10月19日,中国烹饪协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落款为美国熊猫集团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程正昌。

他表示,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美国熊猫快餐”全部都是假的,所用“熊猫”商标系盗用或伪造;

美国熊猫集团未授权中国任何部门和个人以“美国熊猫”名义做任何形式的加盟,包括“美国熊猫”研发并注册的专利菜品、产品。

程正昌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了美国熊猫与昆明熊猫的LOGO对比图,对比可发现,两家企业的图形LOGO相似度极高,

但二者LOGO中的文字有一些差异,字体、字体大小也略有不同。

正牌授权为捏造

此前的10月14日, 昆明吾悦广场的项目招商副总监曾向界面新闻透露,

“这家餐厅并非‘山寨店’,商场是与深圳禧桂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禧桂福餐饮公司”)签订的协议,有正规的品牌授权。”

天眼查显示,禧桂福餐饮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29日,注册资本100万元,部分媒体就此事联系禧桂福餐饮公司,但电话无法接通。

也有记者按照该公司的注册地址前去探访,但现场根本无法找到公司的办公室。

程正昌回应北京商报时曾表示,“(深圳禧桂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有正规的品牌授权”是子虚乌有。

根据公开资料,熊猫快餐创始人为华裔台湾企业家程正昌。

程正昌开餐厅的最初目标,是要做“中餐馆的麦当劳”,主打来自中国的小炒、炒饭、炒面、饺子、春卷等等。

1983年,熊猫快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周格伦代尔开设了第一家餐厅,并扩张到了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市场,

并频频在包括《生活大爆炸》、《老友记》、《吸血鬼日记》、《神探夏洛克》等大热欧美剧中出镜。

程正昌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美国熊猫在国外市场发展情况良好,在疫情之前门店数量逼近3000家,其中加盟店不足10%,年营业额约40亿美元。

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2年全美400大富豪排行榜,当年共有8名华人上榜,

其中特别提到拥有上千家连锁店的“熊猫快餐”创办人程正昌夫妇,

指两人白手兴家,如今经营的餐饮集团聘用约2.1万人,全美四百富豪中排名第239位,以20亿美元身家初次上榜。

2012年公司销售额为19亿美金,当时熊猫集团拥有的旗舰店为1500家,同时正以每三天增加一个分店的速度增长。

程正昌1948年出生于江南水乡扬州。小时候随父亲离乡前往台湾,一家人都依靠做厨师的父亲而维持生计。

1963年,15岁的程正昌又跟随工作调动的父亲去到了日本横滨,

他也在日本读完高中,毕业时获得了美国贝克大学的奖学金,当时他在想“也许可以知识改变命运”。

年轻的程正昌和妻子蒋佩琪

1966年,他只身前往美国就读,大学期间遇到了后来的妻子、现在的熊猫快餐联合CEO蒋佩琪。

1970年程正昌顺利毕业,然而繁华的美国其实对于华人来说有点可望不可即,

作为高材生的他居然很难找到工作,只能与多数华人同胞一样,进到餐厅刷盘子、当服务员,不同的是,他进的餐厅老板是他表兄。

1972年时,他的月薪只有800美金,最苦逼的是没有休假!

这类生活当然不是程正昌想要的,1973年他看准机会,盘下一个店铺开了自己的餐厅——聚丰园

为此,他说服父亲拿出了全部积蓄,还向表哥借了钱,同时申请了贷款,总共花了6万美金!

学数学的程正昌打算在餐饮业放手一搏,一家五口过的非常拮据。

抓住美国人的心,实现变亏为赢

虽说人以食为天,但做餐饮并不简单。

一开始,聚丰园的生意不尽人意,门可罗雀,这可把程正昌急坏了!

他回忆那时的窘迫说:“我记得有一天,晚上8点钟我们整个餐馆是空的,一个客人都没有,那个心情真是难过啊。

突然来了两个人,哇,你可以想象我们那个时候多么激动!”

压力之下,他反倒理清思路。他认为要想抓住美国的胃,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心!为此,他专门做了两件事!

一是好到令人不好意思地服务。

看见因位子不够而离开的顾客,程正昌会跑到停车场专门道歉;

记住每一个常来用餐的熟客姓名,让顾客感受到尊重,有的甚至在30年后他还记得……

二是让顾客多“占便宜”。

10个人来吃饭,他按照每人5美元的标准弄了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让顾客感觉分量足,吃完之后他还会再送两道菜,从而让顾客感觉惊喜!

光此两样,就让程正昌与许多美国人建立起了交情,也让聚丰园开始扭亏为赢,并开出了第二家店!

观察:传统中国餐饮人依旧脱离不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认为手艺好、味道正宗自然有生意,但往往沦为“小众”,最终凋零。

人分国籍,但人心、人性其实是相通的,程正昌抓美国人心的举措其实是先以服务进行破局,从而树立口碑。

注重品牌塑造,让老美知道“中餐馆≠脏乱差”

1982年,身为电子工程学博士的蒋佩琪也辞职加入丈夫的餐饮事业。

1983年,历经十年发展的聚丰园口碑凸显,这年程正昌应开发商之邀在购物中心开出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店,并改名“熊猫快餐”。

妻子的支持,加上“熊猫快餐”第一家店首月即实现盈利的好消息,让程正昌开启了一个梦——“做中餐馆的麦当劳”!

要实现这番壮志,仅仅依靠优质的服务是不够的。程正昌的思路更为清晰,也更为宽广。

首先,要统一标准,让美国人知道“中餐馆≠脏乱差”!

现代餐饮,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是第一道坎。

实事求是的讲,除开少数的中高级中餐厅,中低端的中式快餐店在这一道坎上有很多都尚属不及格,

不尽人意的环境加上不够好的服务正是沙县小吃们即使规模庞大却很难走出国门的两大原因。

程正昌为熊猫快餐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菜式、统一招牌、统一装修、统一服务。

为实现标准化,还剔除了多道菜品,最终只保留受美国人喜欢的十余道菜品。

店面装修方面,结合中西方优势,使每家餐馆都简洁雅致,无论是餐厅地面还是店内空气都不复传统的中餐馆形象。

随着熊猫快餐的规模扩大,无形中,也塑造了品牌形象!

均衡“本土化”,走上扩张之路

中式餐饮在海外的发展面临的常见分歧是:坚持中国风味,还是进行本土化改变。

程正昌的选择是后者,他曾经说过:

“什么叫正宗?卖得出去才叫正宗!”他认为要在美国做快餐,必然要以美国消费者的口味为主,因为华人在美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发现美国人选择吃中餐多少都抱着点好奇心理,中国风味到底如何?这点与国人吃外国菜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虽然要本土化,但绝对不能抛掉中国特色。

最终他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用中国特色+美国口味去征服老美的胃!

1987年,他们推出了“陈皮鸡”(将鸡肉进行美国化的炸制,用中国特色的陈皮糖浆进行包裹),立即成为爆品,

成为美国人到店必点美味,其销售额一度占熊猫快餐总营收的30%!

此外,熊猫快餐不使用味精作为调味料,以此打消美国人对于中餐“过度调味”的顾虑;

美国人津津乐道健康饮食,熊猫快餐又相继推出儿童套餐(更多蔬菜,更小分量),低卡套餐(卡路里低于300大卡,蛋白质>8克)。

凡此种种,不但树立了熊猫快餐的独特中式风味,还打消了格力美国机构动不动拿不健康来说事的念头。

此后,熊猫快餐迅速发展,1985年「熊猫餐厅」增长到9家,

1997年达到254家,营收达1.78亿美元,2010年熊猫跻身10亿美元级企业,销售额为10.69亿美元。

2011年,程正昌决定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在墨西哥开了第一家熊猫快餐,

紧接着扩张至加拿大、迪拜、韩国、波多黎各、日本,如今在全球有超过2000家店,年赚超138亿美元。

一个中餐馆儿如何在美国一年狂赚138亿?

你看看那张风靡美国快餐界的中餐菜单就知道了。

程正昌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华人区大多数中餐厅“做给给华人吃”的老路,

“中国人毕竟很少,要想赚大钱,还得迎合老外的口味。”

程正昌说,他一早就把目标对准美国人,这也为他后来的“薄发”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没错,从1973年做餐厅至今,程正昌一直做的都是美国人的生意,

而且相较于麦当劳仅仅是把炸鸡放到米饭上,熊猫快餐的本土化策略显然更深入。

程正昌要求「熊猫餐厅」坚持用传统的中国烹饪手法,但在调味阶段,他们一直在研究美国人口味,

“老美最喜欢甜酸中带一点辣的口味!”程正昌说,

“他们更加偏爱的酸甜、微辣,那我们就做好了。”

其实「熊猫餐厅」的故事和它赚了多少钱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熊猫快餐有一句广告词:“在中古时代,欧洲混战,美国还以石器为主,中国人就在研究好吃的菜了!”

所以我关心的是,它的美式中餐究竟好不好吃!所以我要深扒的是它的菜单!

说起「熊猫餐厅」,首先要说的就是它的招牌——Orange Chicken,也就是陈皮鸡。

可以说,它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和左宗棠鸡、李鸿章杂碎并驾齐驱的。

李鸿章杂碎已经在美国流行了100多年,如果资料没错的话,它应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道美式中餐。

由19世纪华裔社会活动家王清福(Wong Chin Foo)列出的炒杂碎经典菜单包括豆芽、鸡胗和鸡肝、牛肚等廉价食材炒制而成。

但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是1896年李鸿章在美国时到当地的中餐馆吃饭,当地一些美国人打听李鸿章吃的食品,

中餐馆店主难以回答,便说是“杂碎”,于是“李鸿章杂碎”名声大嘈。

究其做法...就是....冰箱里有什么残羹剩菜拿来大火快炒,上面再盖个煎蛋,一碗李鸿章杂碎就成了。

再简单说一下左宗棠鸡,它是师从名厨曹荩臣的彭长贵,

在1970年代的某个深夜为加班熬夜的蒋经国而临时创作的,并假托是左宗棠的最爱,于是得名“左宗棠鸡”。

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发展,在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餐厅。

一次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邀请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彭园用餐,没想到“左宗棠鸡”竟成了基辛格的最爱,

然后迅速风靡美国,导演李安的电影《推手》和《喜宴》中都曾出现此菜。

说它是美式中餐的中流砥柱,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正宗的左宗棠鸡,主要取材于鸡腿肉,去骨以后,以酱油、太白粉腌制,连皮切丁切块,再下锅油炸至“外干内嫩”。

然后以葱泥、姜泥、蒜泥、酱油、醋、干辣椒等调味料,下腿肉一起拌炒而成。

所以你非要说这是“凤梨咕噜肉”,哦,不对,是“ 凤梨咕噜鸡”,我也没什么太大意见,虽然他们还细心地把 凤梨换成了黄椒。

后来,随着最著名的搞笑剧集《生活大爆炸》播出,左宗棠鸡又火了。

在长达七季的剧情里,主角谢耳朵(Sheldon)的七天饮食是极为固定的,他对中餐情有独钟,左宗棠鸡和陈皮鸡就是他的最爱。

他甚至因为曾怀疑四川饭馆的陈皮用料有问题,而特地学了中文,要去和中餐馆老板对峙。

能让谢耳朵如此大费周章的菜自然也是不简单的。

据了解,自从1987年熊猫快餐推出了这道陈皮鸡,就立即点燃老美的味蕾,成为美国人到店必点的爆品,销售额一度占到熊猫快餐店营收的30%以上。

结果,他们的“陈皮鸡”、“宫保鸡丁”长盛不衰了几十年,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中餐有一道菜叫宫保鸡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