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增储上产安全根基 确保煤炭稳产保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煤炭资源匮乏区域的燃料保供措施 打牢增储上产安全根基 确保煤炭稳产保供

打牢增储上产安全根基 确保煤炭稳产保供

2024-07-10 1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煤炭行业持续扛牢保供安全责任,加快煤炭先进产能释放,确保稳产保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产原煤45.6亿吨,同比增长10.5%;能源消费总量54.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4.3%,有力保障了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矿山安全生产仍然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任重道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贯穿全篇,共出现91次,创历年之最。

“增储上产,必须有序释放绿色煤炭先进产能,限小扶大、增优减劣、攻坚克难,打牢安全根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表示。

 

 

 

促进矿区接续发展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近年来,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2022年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6.2%。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能源正常贸易受阻,能源供应紧张局势加剧,世界各国通过深挖本国资源禀赋潜力、提高能源供应多元化水平、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政策措施,维护本国能源安全。

“从我国国情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7%左右,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袁亮表示,“然而,考虑生态和安全问题,我国煤炭14461亿吨已探明储量中,绿色煤炭储量仅为5049亿吨,煤炭总采出量仅为1515亿吨,难以有效支撑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表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可靠的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受煤炭需求大幅增加和矿区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煤矿资源逐渐枯竭,产能接续存在困难。山西主要矿区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建设周期较长;两淮、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接续矿区开发面临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中东部重要产煤省份大部分矿井已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西部地区采深正以平均每年10米至25米的速度向下延伸。

“生产环境渐趋复杂,诱发各类灾害的概率增大,对煤炭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袁亮说。袁亮指出,矿区接续发展和生产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袁亮表示,一方面要加大煤炭资源评价和资源勘探工作力度,根据“双碳”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中长期煤炭供需形势的研判,做好煤炭地质普查,积极开展煤炭精查,加快增加煤炭资源储量;另一方面要在煤炭资源配置上向大型煤炭矿区倾斜,在总量控制和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核增大型煤炭矿区产能项目,优先核准煤炭资源接续的新建煤矿项目,提升大型煤炭矿区稳产增产潜力。

“在核增项目的同时,要把安全生产置于首要位置,加强煤炭地质灾害防范。支持开展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绿色低损害开采等基础研究,夯实煤炭安全生产科技基础。对矿区生产安全形势进行科学评估,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冲击地压、地质环境变化等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全面提升煤炭安全生产水平。”袁亮表示。

“当前,煤炭产能总体规划和统筹配置有待加强,优质产能接续项目审批流程多、历时长、进展慢。”刘国跃建议,完善煤炭产能规划和区域发展职能定位,完善矿业权出让管理法规,实现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新增资源优先向安全生产效率高、综合协同好的煤炭企业倾斜。

据介绍,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特级安全高效矿井47处,55家煤炭单位安全生产达1000天以上,在产能持续高位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充分释放优质产能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优质产能有序释放,2022年约释放3亿吨煤炭产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何为优质产能?《煤炭先进产能评价依据(暂行)》中从机械化程度、资源利用率、安全生产、能耗和环保、产品质量5个方面明确了煤炭先进产能的内涵和评价标准。2021年5月,新修订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保障安全生产。

“对于国有能源企业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优质产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说,“一个是生产安全,一个是区域能源安全。”

侯宇刚介绍,在生产安全方面,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探索形成了从严管理、质量标准化建设、全层级自主管理“三位一体”安全管控体系;在能源安全方面,该集团煤炭动态库存始终保持在88万吨,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620亩、具备静态库存210万吨、年周转煤炭量达800万吨的综合物流园,提高了鲁南区域煤炭资源保障能力。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兖矿能源董事长李伟介绍,今年山东省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确保1800万吨、力争2000万吨,其中山东能源集团承担省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确保1650万吨、力争1850万吨。

刘国跃表示,截至今年1月底,国家能源集团已形成“神东、宁乌、蒙东、新疆”4个亿吨级煤炭矿区开发格局,拥有世界最大井工煤矿群。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能源形势持续紧张的关键时刻,国家能源集团74座在产煤矿稳产高产,自产煤连续17个月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数百家电力热力企业应发尽发稳发满发。今年,国家能源集团将积极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继续抓好安全条件下的最大化生产组织,巩固煤炭月产5000万吨的良好态势。

202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其中“一井一面”集约化生产的煤矿占70%以上,综合单产和原煤工效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利润的80%以上。这些安全高效煤矿以全国煤矿数量1/4的占比贡献了全国70%以上煤炭产量。

“安全高效煤矿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前全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存在占比小、覆盖面不广、复杂条件下建设难度大、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已成为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综掘一(2)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张世丽说。

在核增煤矿产能、核准煤矿项目上,侯宇刚指出,目前还存在各产煤省产能核增项目总规环评办理进度不一的问题,影响了产能核增效率;部分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灾害矿井“摘帽”困难,无法进行产能核增。

“有条件释放产能的矿井,受限于‘摘帽’困难,无法进行产能核增、高效生产,形成了巨大浪费,同时造成区域能源保供压力较大,甚至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的局面。”侯宇刚说,“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政策,加快各类煤矿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工作进度,对各省矿区总规及总规环评编制、报审统一进度加强督导,为全国各产能核增项目环评办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政策支撑。”

侯宇刚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灾害矿井产能核增。一是灾害矿井名单“能进能出”,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定期对矿井灾害情况进行复查鉴定,对已不存在相关灾害的矿井,在积极论证鉴定后,调出灾害矿井清单。二是对部分未发生过对应灾害类型安全事故的矿井进一步松绑,允许通过鉴定纳入“一矿一审”核增产能煤矿试点,合理引导优质产能释放,提升优质产能占比,实现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意识要强化,科技要进步

“我们不断与灾害事故斗争,靠的就是科技的发展、意识的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安全领域的各方面问题。但是新的安全问题也在产生,解决这些安全问题靠什么?首先还是强化人的意识,其次要依托技术发展找出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首席专家张兴凯表示。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晓华指出,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与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安装有直接关系,必须综合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健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系统性监督机制,强化设计单位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制造、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强化企业操作人员队伍建设。

袁亮指出,在安全生产技术层面,加快推进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是关键,强化复合灾害智能预警与协同防控是重点。

“我在2010年提出无人(少人)采煤新概念,组织开展系统研究。2016年首次提出了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2017年牵头成立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推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由构想变成现实。自首个无人开采工作面——黄陵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试验成功以来,我国已有近700个采煤工作面实现了无人安全开采。”袁亮说。

他表示,下一步要加大透明矿山、智能感知、煤岩识别、惯性导航、智能采掘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从源头上实现少人无人,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根本保障。

近年来,袁亮组织团队开展了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辨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临界判据,构建了远程监控预警系统云平台,并应用到国家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中,实现3300余座矿井安全监测数据联网与预警。

“未来我们将聚焦复合灾源致灾、风险判识、智能预警、协同防控、全井全域预控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一批示范工程,为我国煤炭高效开采提供安全保障。”袁亮说。

“如今,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生产全面铺开,在煤炭产业方面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100%全覆盖。”刘国跃说。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指出,2019年以来,平煤神马集团建成了2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58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350个供电、运输、提升辅助智能化系统,人工工效较2019年提高了19.4%,智能化“增安”效果显著。

“我们将持续加强智能化采掘建设,解决一线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持续加强智能化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实现灾害信息自动采集、智能分析、预警、决策,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高地压、高突、三软煤层、智能化支护等瓶颈问题,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智能化装备升级换代,以适应复杂条件下的安全开采,提高煤炭资源保障能力。”李毛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