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煤价格上涨的原因 煤炭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煤炭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03-25 1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煤价大幅上涨,有如下若干背景

1.国际疫情的反复冲击全球供应链体系

全球疫情在今年存在反复,使得全球贸易的供应链愈加脆弱,疫情后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快速恢复了生产和大部分的制造业产业链,成为全球物资的唯一大型生产基地。但其它国家陷入疫情反复和经济社会动荡。在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时间,东南亚、印度等国的生产体系停摆,欧美国家持续印钞,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只有中国在生产,今年9月中国的出口额超过了创纪录的3000亿美元,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伴随着全球需求的增加,使得我国肚子支撑全球的供应体系。

2.全球货币大放水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2020年初,为应对疫情冲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总额为2.2万亿美元的《新冠病毒援助、纾困与经济安全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政支出法案。拜登上任后又出台了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与此同时,美联储连续两次紧急降息,将利率降至0%-0.25%的超低水平,货币政策的速度和幅度均超过市场预期,随后开启了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时重启次贷危机时的货币工具,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在今年6月德尔塔毒株的全球范围传播,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导致美国的就业率的替提升,经济恢复的不稳定,令美联储延缓缩减购债和加息时点,在美国严重通胀的情况下,依然持续的放水以增加经济需求,而供应端在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3.在国内经济恢复较好的窗口期,政策段抓住机会,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转型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对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会议圈定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有序推进碳中和碳达峰等各项工作。

针对此次会议,当时的会议背景,是国内煤炭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上涨情况,经济恢复也比较好,此次会议对煤价影响的关键是,“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使得原来既定的能源结构调整,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政策,起到了对前期工作的肯定及继续的推动作用。导致后续的煤炭供应政策依然是控制供给,环保、安检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煤炭供给在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4.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下,各国“双碳”政策的执行与博弈,导致国际能源政策的转变

大疫情与极端灾害天气的频发,加速了全球碳中和体系的建构进度,以及围绕碳排放权的大国政治博弈。全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在全球碳中和体系中应得主导权,自身推动“双碳”的力度较大。全球在新能源革命下,传统能源体系过去几年资本支出严重不足,加上去年疫情危机下大量传统能源企业破产倒闭,在全球大放水,需求大释放的情况下,能源的供给能力和弹性大幅下降,供给缺口大幅扩大,加剧了本轮全球的能源危机。

5.新能源发电的缺点尚不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强力推动的“减碳”

当前的新能源发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发电的不稳定性,并且当前的储能体系和技术无法应对此种局面,而全球对“减碳”的推动有一种过激的行为,使得化石能源的供给缺乏弹性,导致当需求大量释放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无法满足快速增长能源消费需求。

6.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煤矿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降低了煤炭的供给弹性

环保涉及到产地露天矿的批地以及综合治理项目的出煤,上半年相关部门对露天矿的批地审批严格,露天矿产能难以释放。另外,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今年政策端对安全生产极为重视,并且严格限制煤矿的超能力生产,一些高风险煤矿停产,同时,今年刑法修正案,首次明确对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未造成其它严重后果,但有现实危险的违法行为提出追究刑事责任。法律风险和监管收紧大大削减了表外的煤矿产能。

以上政策降低的煤炭的供给弹性,导致相关部门增产保供政策在今年二三季度的推动效果并不明显,也为10月份煤价的大幅上涨埋下了伏笔。

7.拉尼娜冷冬预期的持续发酵

今年下半年以来,相关机构对今冬发生拉尼娜气候的预测概率逐渐提高,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今冬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预计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较大。再次背景下,市场对今冬煤炭需求的增加存在较大预期,对煤价在9-10月的大幅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

根本的话,是供需。

更多煤炭行业信息,欢迎关注【易煤资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