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烧杯焖银耳的方法 要焖多久 银耳熬出胶质的窍门→MAIGOO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焖烧杯好用吗知乎 焖烧杯焖银耳的方法 要焖多久 银耳熬出胶质的窍门→MAIGOO知识

焖烧杯焖银耳的方法 要焖多久 银耳熬出胶质的窍门→MAIGOO知识

2024-07-17 21: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焖烧杯焖银耳的方法

1、银耳泡发1~1.5小时,撕成小朵备用。如果还准备了干百合与莲子的,事先泡发好,去掉莲心;雪梨切小块;红枣撕开去核。

2、泡发过程中,可事先给焖烧壶称量60~70%的水(料越多水越少,预估正好装满焖烧壶为佳),倒入锅中待用。然后在焖烧壶中装入沸水并盖住预热,预热一分钟即可,时间长一点也可以。

3、懒人做法:将预先称量的水和银耳放入锅中煮开,煮开后放入辅料(百合,枸杞,莲子,雪梨,桂圆肉,红枣)搅拌均匀后即可一起倒入焖烧壶。盖紧,有保温袋的还可以放入保温袋中。放置6小时以上就可以起锅了。缺点:辅料会太过于熟烂,吃起来没有口感。

4、吃货做法:银耳做法同前,但可以延长保温时间使其更软糯,可以隔4~6小时拿出来再煮一次,而辅料则应该在最后一次煮之后再放,然后放置2小时之后再起锅。

5、起锅之后,小碗装盛,放入适量的砂糖/冰糖/红糖/黄糖即可使用。

由于焖烧壶几乎密闭,所以不会有水量损失,不同于用火烧煮。注意不要加入过量的水,食料配比时应按照吃的时候希望的水与料的比例进行配置。发现过多的话,如果有椰粉可以做成椰奶银耳羹其实也可以。

焖烧壶做银耳要多久

银耳做法可以延长保温时间使其更软糯,可以隔4~6小时拿出来再煮一次,而辅料则应该在最后一次煮之后再放,然后放置2小时之后再起锅。

银耳熬出胶质的窍门

一、先挑朵好银耳

煮软糯银耳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不用多说了,当然是买好点的银耳干啦,9.9包邮那些硫磺陈年银耳就不用多想了,果断弃之。

挑选银耳最关键——银耳多糖,占据了银耳干的70-75%,银耳的精华所在,如何辨别银耳多糖多少,就看银耳羹的出胶量。更加浓稠,出胶量更多的,便是银耳多糖更丰富的那款。好银耳应该是煮的方法得当情况下,煮糯了后还能保持银耳的形状,入口后也能感觉到银耳的棉柔轮廓,但是很容易就化了,这样才是新鲜好银耳的“糯”。

熏硫磺的银耳怎么分辨呢?人的鼻子和舌头是骗不过的,品质新鲜的银耳,闻一闻应有银耳的清香,无酸、臭、异味。掰下点生吃,如果对舌有刺激或有辣的感觉肯定就是熏硫磺的,有异味或酸辣和不爽感觉的就是陈年银耳,也就是说你生吃一点,吃了还想再掰点吃的话就是好银耳,吃了稍微有点觉得这东西不能生吃或吃不下去的,就不是好银耳。

当然选产区也大有讲究,名头最响的产地有二,福建古田,和四川通江。都声称是银耳发源地,银耳之乡。

二、开始煮软糯出胶的银耳羹

要做出稠嘟嘟,粘乎乎,像甜品店出品一样那种,说难也不难,成功要诀只有两字,无他,一曰等,二曰熬。对于银耳来说就是要泡,泡银耳和泡MM一样,都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我以前试过泡上1个钟头就熬,效果自然大多时候也就呵呵了,煮出来的银耳爽脆可口,爽脆啊,泪。现在长记性了,泡银耳一定要泡透,要泡透,要泡透。说三遍是因为这事儿真的很花时间,而且最最关键的是用冷水至少泡5小时,不能是温水切记,最好是一天一夜,中间记得换水,一来是浸泡中可能会有土或者杂质,所以要换水,二来更重要的是,夏天天热,银耳泡上一天很容易起沫,还会有异味,所以水是一定一定要换的啊,当然,泡银耳的水也不必倒掉,如此富含蛋白质、微生物的水,用来浇点花花草草也是极好的。

三、将银耳撕出尽量多的横切面

没错就是撕撕撕撕, 把银耳用手来撕成小块,银耳的胶是出自横切口,想办法增加横切面积就能让出胶更容易。

四、用什么锅来煮呢?

所谓善其事利其器,说到工具,有用电饭锅的、用砂锅的、用不锈钢锅的、用铁锅的,个人就不凑字数了,个人看来这些货效果都差不多,都是“火候足时他自美”,自家用的是隔水电炖盅。无他,省事,一来是不用看火,一键设定就得,二来是好刷,就只用洗一个盅,里外冲洗干净就行。废话不多说,一键全搞定,自家小盅只有1.5、2.5、3.5这种时间档位,个人一般设置成2.5小时,然后,然后就是等喽。因为你要给银耳的胶质析出留出充足的时间呐。所以,个人一般是晚上提前炖上2.5小时,然后拨掉插销,静候汤稠。啥,你说怎么炖的时间这么短哈,你造吗,虽然设定时间是2.5小时,但机器是要很久才会完全冷下来呐,前前后后加起来要5-6个钟头,需要注意的是,让银耳自然冷却这一步必不可少,冷却的过程就是出胶的过程,做什么都可以着急,等银耳出胶不可以,NO。

综上,如果要数字化表述一下,就是5-6-12,首先是银耳浸泡要5小时以上,然后是充分炖煮2-3小时,个人用的是炖盅,总体大约保持5、6小时的加热时间,最后就是静置12小时,静待银耳中胶质的析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