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关于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热力环流的范围 【专题复习】关于海

【专题复习】关于海

2024-03-11 1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本质上是低纬度由于大尺度海汽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现象(海洋方面)。国际上将其与南方涛动(大气方面)统一简称为ENSO。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印尼、澳大利亚等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干旱情况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注:当NINO3.4区指数3个月滑动平均≥0.5℃,且持续至少五个月,则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NINO3.4区:赤道中东太平洋(170°W-120°W,5°S-5°N)范围。

NINO3.4区指数:NINO3.4区区域平均的每月平均海温距平值。

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1997-1998典型的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其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南方涛动

沃克

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沃克将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平面气压空间反向关的震荡变化命名为南方涛动。南方涛动的检测,对预测厄尔尼诺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沃克定义了一个南方涛动指数(SOI),由东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算出。涛动强时SOI值为正,涛动弱时SOI值为负。

J.Bijerknes发现,SOI值从高值下降到最低值时,厄尔尼诺达到鼎盛。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全球海汽相互作用的强烈信号,它可以触发波及全球2\3地区的重大气候灾害。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此次澳洲森林大火,除夏季炎热气候和多雷雨的天气情况外,也可考虑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其的影响。

EMSO与高考

对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课标对高中生的要求,是要求其能够

1、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包括判断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察的意图。则课标中的文字表述其实就已经涵盖了对考生能力层级的要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比如,全国卷考试说明中的一道例题,只是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概念)的发生作为一种现象,用考生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

这个正好符合2017年新课标中的描述,课标原文如下:1.8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

a—大陆架、d—大陆坡、f—岛弧、b—海沟e—洋盆c—海岭(洋中脊)

2.海底地形的形成

3.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4.海水表面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

注: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结冰或融冰(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河流径流注入量,洋流,海域轮廓(开敞—盐度适中,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闭塞—盐度升高或降低)。

5.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7.海水运动的形式、成因及影响

注:钱塘江大潮成因:⑴天体引力;⑵杭州湾喇叭形;⑶夏季东南风

8.海岸类型、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方式

9. 海平面变化

㈠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影响:①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或岛国;②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③引起海水内侵,地下水位上升,水质恶化;④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⑤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

㈡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性燃料的使用;②植树种草,保护植被;

③加强防护堤坝建设。

二、海洋开发

注:(1)四大渔场:北太平洋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西北大西洋渔场(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东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X寒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2)渔场形成的条件:

①大陆架宽而浅,阳光足,水温宜,利于海洋生物生长;

②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吸引鱼类;

③有些渔场附近有河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2. 海洋环境问题

㈠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污染物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①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②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核设施、核试验和核工业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③农业生产活动使用化肥、农药和杀虫剂产生的有毒物质超标的田间水和地下水;④生活污水

(2)沿海工业生产、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建设、海上油田开发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㈡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1)危害海洋生物及渔业生产;

(2)通过食物链富集损害人类健康;

(3)破坏沿岸旅游景观;

(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及地方性疾病

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1)依法保护海洋环境;

(2)加强污染源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2)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海洋环保意识。

四、海洋权益

(一)海域的划分

(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1.增强主权意识。海洋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2.增强资源意识。海洋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3.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典型例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

解析:

本题第(1)问考察最简单的热力环流的原理,只需要注意洋面海水的冷暖分布即可以会出大气环流的方向(暖水的海域西侧气流上升,冷水海域气流下沉)

第(2)问,以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为背景,以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以绘图说明和看图分析为方法,以大气热力环流为基本原理,考察考生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解.这一点首先就是考察考生是否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而对于海—气相互作用,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下垫面热量和大气增温的能量传递过程,也就是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已,不需要熟悉具体概念。从这个方面讲,概念性考察已经不会出现在考试的问题之中了。对第(2)题的文字信息,考生需要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热力差异减小或不存在(大洋东部海域异常增温)。导致图示的正常年份的热力环流(沃克环流)减弱或者消失;大洋西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大洋东部(秘鲁沿岸)的下沉气流减弱,降水增多。

本课课标要求解释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图表说明其对全球水循环和水热平衡的影响。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本课件图片精美,资料丰富,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设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区域认识和综合思维训练。通过示意图、思维导图等,突出重难点知识的形成,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同时注重知识的归纳与总结。适当补充一些社会热点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网络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欢迎分享,推荐收藏,每天在看,请你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