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政协”:在“模拟”中解决“真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烟台一中模拟政协老师名单 “模拟政协”:在“模拟”中解决“真问题”

“模拟政协”:在“模拟”中解决“真问题”

#“模拟政协”:在“模拟”中解决“真问题”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张惠娟)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人大附中模拟政协团队及其所提出的模拟提案“关于建立健全高中生未来专业规划指导机制的建议”,获得最佳组织、最佳展示团队、最佳提案、最佳调研报告等四个奖项。

  这个问题是如何提出的?为了写好“模拟提案”,“小委员”们进行了怎样的调研?“模拟”提案的建议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怎样的建设性建议?记者日前采访了人大附中模拟政协社团提案小组的代表,听取青少年在“模拟政协”活动中的成长的故事。

  留心观察:基于身边现象提出问题

  如今,学会选择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的选考自主权放大了,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的科目和专业关乎大学的学习质量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成为很多高中生求学中必经的一环。

  2022年,我国高校共有771个可选专业。在高考结束后的短时间内,考生就要选择大学和专业。由于生涯教育和规划课程的缺位,加上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高考选科及填报志愿时带有盲目性和功利性,对科目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困惑。

  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项针对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对所选专业较了解者约占30%,较不了解者约占70%;工作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也很普遍。作为高中生群体的一分子,这个现象也引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政协社团学生们的关注。

  带着问题,他们进一步查资料后发现,当今新兴专业涌现,不少学生面临兴趣不明、专业内容了解不足等难题。专业选择欠妥不仅影响个人前途,同时反映了优化资源配置的迫切性。“有已经考入大学的学长学姐反馈,报考志愿时受家长的左右,导致入学后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所选的专业,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者不能很好激发学习积极性。”他们也发现了身边同学存在类似的焦虑。

  “专业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研究方向,进而影响未来职业生涯,并且影响学生人格特征形成与能力培养。因此,建立健全高中生未来专业选择规划指导机制十分重要。”为了充分了解广大学生的困惑与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学的规划课程机制,并尝试提供合理可行的方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政协社团的孟欣然、陈嘉怡、丛子皓、谷雨辰、马悦铭、张昕桐等六位同学成立了调研小组,并为之进行了调研。

  调研访谈:进一步摸清问题所在

  高中生及家长对专业选择有怎样的认识?有哪些诉求?为了摸清问题所在,提案小组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展开了调研。

  据提案小组代表孟欣然介绍,第一阶段,他们先阅读了几十份相关文件和文献,研究了以往相关政策和既有研究成果,明确了专业规划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第二阶段,针对高中生、高中生家长和大学生三个群体设计了三份不同的问卷,就高中生的选科、专业选择和高中专业选择课程等问题进行调查,分别收集到756份、696份和525份有效问卷。第三阶段,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提案小组对高一学生、高中毕业生、高中资深教师和高中生家长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了不同人群的需求、顾虑以及他们对专业选择课程的建议。

  “我原定在高考中选择历史、地理、政治,但由于家长在专业就业因素方面的顾虑比较强烈,在他们的建议下我最终改选了物理、化学、生物。另外,在选科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提供明确的建议,最终导致我的选择事与愿违。而事实上,我认为自己的计算能力与理科概念理解存在困难……”提案小组成员在6月18日进行的线上电话访谈中,李同学的选择经历让他们印象深刻。李同学建议学校的专业规划课程应加强不同专业和职业的介绍,也请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返校讲述对于专业的实际感受、适应程度和课程现状。“这次访谈,让我们觉得学校的规划课程十分有必要,而且应基于专业方向设立,而非泛义上的心理学与性格判断。”提案小组成员说。

  “我身边有好多同龄人和表弟表妹,报志愿的时候完全没有想法,没有目标,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浪费高考分数。”6月25日,提案小组成员又对学姐王同学进行了线上访谈。由于户口原因,王同学高中从北京转学到哈尔滨一所高中,并于2022年参加黑龙江省高考。面对645的分数,家人建议她报考了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并被录取。其实王同学的目标专业是化学师范,“这个专业虽然很有前途,但是它不是我的兴趣,也不是我所擅长的。”王同学的这句话引发提案小组的重视。他们也发现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专业指导都是为了“不浪费分数”,从而着重行业的前景,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

  为了解和评价现有选科与专业指导体系,获取关于现有选科与专业指导体系的意见建议,7月16日星期六上午,提案小组人员访谈了高中的资深教师崔老师。崔老师告诉提案小组,目前部分高中虽存在生涯规划和研学课程等,但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另外,因为家长在学生高考时的科目选择与专业规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针对家长的选课指导课程很有必要。崔老师还建议,“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课后服务可以融合学科与专业知识的介绍,这样对于缓解未来的选科与专业焦虑间接起到指导作用。

  通过对不同层面群体的深度访谈,提案小组掌握了关于专业规划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调研访谈结束后,他们撰写了30多页长达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通过梳理提炼访谈资料,他们得出如下结论:多数高中未开设生涯规划与专业指导课程,少数高中现有的专业规划课程起到了初步效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与提升空间。因此,尽管存在收费不合理、真实性存疑等问题,课外机构、网络、出版物仍是学生与家长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高中生学科选择过程中,校方提供的指导较为宽泛,家长干涉导致学生放弃原定意向专业的情况存在。学生缺乏对学科学习情况的全盘考虑,受外在因素制约强行选考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在“模拟提案”中“真成长”

  从最初的发现问题、进行调研访谈,再到参加2022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的开幕式、新闻发布会、界别小组讨论、提案集中展示、专题知识讲座、闭幕式等各项子活动,对人大附中“提案小组”成员来说,整个过程就是一堂生动的课,他们从中得到有益滋养。

  “我代表‘浙江日报’记者向您提问。针对您提案中所提到的将高中指导作为大学生的志愿活动的建议,我想问:如何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所给予的指导都是科学且有益的?”

  “感谢您的提问!让大学生去中学担任经验指导,首先因为他们自己在学习这个课程,认知是较为客观。在他们去高中宣讲或者对中学生提供经验指导之前,可以由专业老师对他们的宣讲内容进行把关,以保证内容是正确的。不知道有没有清楚地问答您的问题。谢谢!” 在8月8日举行的 模拟政协集中展示活动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孟欣然等3名提案组成员作为“新闻发言人”自信大方地讲述着提案构想并回答其他小组“模拟记者”的提问。

  “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通过调研解决问题,还要在‘模拟新闻发布会’上,经得住‘记者们’的提问。”孟欣然说,这个过程很考验思辨能力。之所以能对答如流,是因为前期经过了翔实的调研,对所有问题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而在8月11日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人大附中分会场,谷雨辰、孟欣然等6位学生组成的提案小组向评委们详细介绍了提案的由来及调研过程中的发现,出色的表现获得评委的高度肯定。

  “之前,我觉得政协就是课本上的一个名词,看得见但摸不着、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通过参与模拟政协活动,通过发现身边问题,调研提出解决建议,感觉很有意义。”对于模拟政协社团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生动的课堂,这是政协制度给教育系统提供的特殊课程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一直倡导的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品质都已经悄悄地落地了。

  “通过模拟政协活动,同学们参与到参政议政的群体之中。相较于单纯的课堂学习,学生感受到更真切的家国责任,也有着更大的收获。”在人大附中模拟政协社团指导教师师文涛看来,模拟政协是让人民政协走进当代青少年,让中学生通过关心社情民生,真正理解、体验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李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