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一号高炉: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炼钢厂高炉为什么不能停 武钢一号高炉: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

武钢一号高炉: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

2024-07-04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成果简介

  1958年9月13日,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当时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贺武钢出铁》,称该事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

历史背景

  钢铁和粮食是建国之初的“中国梦”。毛泽东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能生产钢铁的大企业只有19家,年产钢仅15.8万吨,不足当时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人均不足300克,连打一把菜刀都不够。再向前追溯半个世纪,“洋务运动”催生的汉阳铁厂,经营31年仅产铁250万吨、产钢54万吨。“洋枪”“洋炮”“洋钉”这些已经消逝的词语,无一不道出近代中国缺钢少铁的窘迫和辛酸。“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国防。新中国百废待兴,财力有限,为了改变我国钢铁工业落后的局面,党中央决定在华中区域、长江流域新建一座钢铁工业基地,也就是“钢铁要过江(长江)”。  1949年12月底,毛泽东访问苏联,在与苏联签订的援助项目中,就包括在南方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从1952年春到1954年3月,中苏专家沿着长江两岸反复勘测选址,历经五次大型野外踏勘以及十余次研究论证,一幅蓝图在武汉市郊青山镇铺展。彼时的青山镇“村户凋零,多为荒丘野地,人称‘荒五里’”。正是在长江南岸这一片横直约5里的洼地上,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武汉钢铁公司动工兴建,开启了我国钢铁产业的新纪元。

创新历程

  1955年,10万建设大军承载着强国梦想,从五湖四海奔赴江城。十余个省参与援建,仅鞍钢便有2900多名精兵强将开拔入关,几乎囊括了东北三省炼钢炼铁的能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二师的数千名官兵,从海南岛挥师北上饮马长江;建筑工程部所属的中南二公司人员装备划拨武钢,哈尔滨一公司整体迁往武汉;全国18个省、45个城市、1000多个厂矿企业,为武钢制造各种机器设备。交通部曾指示,任何情况下,武钢运煤车辆随到随开。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下令,派遣13架军机空运建设物资。  武钢当时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而一号高炉则是这个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高炉,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现代化、年产75万吨的大高炉,当时无论在规模上、技术上都是世界一流的。从1957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到1958年9月13日15时25分,火红的铁水从炼铁厂一号高炉喷流而出,先驱建设者和老一辈武钢人披荆斩棘,仅用十四个月零十三天便完成了外国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中国争了气。 带领工人点燃武钢一号高炉第一把火的李凤恩18岁入鞍山昭和制钢所当高炉炉前工,1953年赴苏联实习,后任鞍钢炼铁厂副总技师,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57年夏,为了支援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座大型钢厂,李凤恩阔别故土,千里迢迢转战武钢。1958年9月12日,武钢一号高炉投产在即,毛泽东主席从北京赶来要看共和国最大最新的高炉流出的第一炉铁水。为了保证13日能按时出铁,李凤恩决定用4个小时把1400多根点火用的枕木装进炉内。过去在鞍钢,架一炉引火柴起码需要8个小时,而且炉子还没有武钢一号高炉大。为了争取时间,当夜11点30分,李凤恩带领工人从高炉的风管口和出铁口爬进炉内装枕木。此时的炉膛,刚刚经过烘炉,余温还在50摄氏度以上,炉内透出的辐射热直扎在他们的脸上、身上,火辣辣地疼。工友们脱下衣服光着膀子将一根根枕木送入炉内,在递送枕木时,李凤恩的一个指头被枕木砸伤,但他没有吭声,仍然带领大伙奋战。1000多根枕木,只用了三个半小时就全部装好。  1958年9月13日,当武钢一号炉出铁之时,只见一条粗壮的火龙由炉口喷涌而出,蜿蜒伸展,顿时金星飞舞,热浪冲天。这一刻在场的3000多名武钢职工和各界群众沸腾了。站在高炉炉台上的毛泽东激动不已,向大家挥手致意。

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一炉炙热的铁水不仅标志着中国钢铁长子的横空出世,托起了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向往和希冀,更向全世界昭示,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挺起了钢铁脊梁。此后,武钢高炉中奔涌而出的钢铁洪流,为新中国汽车、飞机、武器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成为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基础。自1958年9月投产,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光荣炉”,更被誉为铁厂之“魂”、武钢之“根”。  2019年10月14日上午10时9分,曾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的武钢一号高炉停炉,永久退出生产。61年间,这座共和国“钢铁长子”见证了我国从一穷二白到钢铁大国的巨变,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光荣退役后,一号高炉作为国家工业遗产整体保留,开启了新的篇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