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锦的创业(关于壮锦的书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灵龟猪肝汤 关于壮锦的创业(关于壮锦的书籍)

关于壮锦的创业(关于壮锦的书籍)

2023-03-30 0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壮锦的书籍

1、造纸术

(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4)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

(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5)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5、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8)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6、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7)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

(9)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

物理学成就

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医药学成就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关于壮锦的书籍有哪些

展开全部

  江西省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的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传统风俗.江西为我国畲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畲族主要分布于贵溪和铅山等县山区,有自己独特的服装和民族风俗习惯,分布于全南等县的瑶族,居住在深山老林,擅长打猎,使用本族语言而无本族文字。江西的居民以汉族为主,但在许多山乡农村保留着各自的传统乡土风情习俗。南丰县遍布各乡、村的民间傩舞,为国内所罕见,乡人于春节期间头戴面具、身穿仿树皮或树叶状舞衣,走村串户“跳傩“(即傩舞),据考为“中国原始舞蹈活化石”,对旅游者吸引力较大。此外,鄱阳湖畔的渔村风情,贵溪河上渔翁与鹭鸶捕鱼、竹排载客以及古越族悬棺葬俗,宜春地区偏僻山乡的传统庙会以及物资交流集会,清江县樟树镇的“药墟”,南昌市西山万寿宫庙会,进贤县文港笔市和皮毛市,萍乡市的烟花节,赣南兴国县的山歌赛会,等等。

  招郎是井冈山土籍人传统婚俗。招郎即是男嫁女方,既无三查、六礼,也无繁琐的结婚程序,男女各方亦没礼物过往,一般各人自理。婚前订立合同书 (俗叫合字),写明以后子女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解放前女方必须请家族长辈前来商议招赘有关事宜,其中有关条件是男方必须改称女方姓氏,取个女方的辈份,这样才可以得到女方家族兄长的认同,获得本族男人同等待遇。解放后,新事新办,废除了这些不平等的人生权利。但婚礼一般还是由女方承办。并提倡独女户家庭男到女方落户。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广大茶区和乡村,向有民歌性质的采茶歌和民舞性质的采茶灯活动。明代中晚期,在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茶区,由采茶歌、采茶灯发展成为采茶戏,其始祖剧目是《九龙山摘茶》。因此,俗称“茶灯戏”、“灯子戏”,又因它的角色过去一般是由三人(两旦一丑或生旦丑)组成,故又称“三脚戏”、“三角班”,至二十世纪中叶统称为采茶戏。

  傩舞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舞蹈,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论语》、《古今事类全书》和《后汉书礼仪志》等书籍中均有记载。傩舞在婺源段莘乡庆源村、秋口乡长径村和李坑村一带颇为盛行.

  每当喜庆佳节,为增添欢乐气氛,希冀美好愿望的实现,人们舞龙灯、采莲船、挑花灯、打蚌灯,场面热闹,喜气洋洋。鄱阳湖渔民迎婚嫁娶,别有风韵,迎新娘的渔船彩绸围篷,山花插满船舷,彩电置于船头,锣鼓,唢呐一路高奏。 源于历史的图腾,在节令时祭仪所跳的傩舞俗称“跳鬼脸”。所戴面具如恶魔,变形夸张,色彩鲜明,舞蹈动作简洁刚劲。 龙舟竞渡,激人情怀;茶艺表演,沁人心脾;自行车登山赛,心潮迭起.

  自古南昌人喜欢四季钓鱼,四季下钓,叫做四季得鲜。民间普遍有春钓鲫鱼,夏钓草鱼,秋钓鳊鱼的习惯。据传古时的南昌,家家有网,户户有钩,老少皆喜欢在垂柳掩映的湖中垂钓。“万家灯火舞,渔船钓不收”。便是当时悠悠垂钓的写照。

  千百年来,南昌人们的钓鱼习俗被沿袭至今。今天的南昌,江边湖汊到处可见垂钓者的身影。他们之中不仅有年过花甲老翁,也有着迷的青年人,甚至还有妇女。

  “钓鱼之乐不在鱼,而在治心遣兴也。”现在南昌市成立了不同层次的钓鱼协会并且经常办别开生面的钓鱼比赛。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用壮锦工艺织成的披肩 饰品。壮锦主要产自广西,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姑娘的绣球 解放后,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玉米也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三月三”歌圩 节庆、礼仪食俗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 壮族歌舞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祭祀食俗 壮族过去信仰多神,崇拜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参天大树,往往被视为全村的保护神而加以崇拜,谁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树前烧香焚纸,祈求保佑;村后有个悬崖龙洞也被认为是显灵圣地或鬼神栖息之所,而常去焚香超度,祭鬼消灾。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立一土地庙,每逢过节或是平时杀猪,都要以整煮猪头去那里超度一番,若做烤猪则抬着整猪前去敬祭。家神更是每节必祭,摆上酒、肉、整鸡等供品,祭罢方能食用。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过中元节时,家家都要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祭祖、祭鬼神,以求免除灾祸。牛魂节祭牛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有的地方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这天,各家都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给耕牛吃。过去,桂西南一带壮族要在霜降节杀鸡宰鹅,做糍粑,蒸糯米饭,聚集在玉音庙宇供祭。相传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的节日,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典型食品 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马脚杆,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腊肉丝及其他调料制作而成,形壮如马脚得名;鱼生,过去是壮族节日或待客的上肴;烤乳猪,壮族名菜,用小猪烤制而成;五色糯米饭,也称花糯米饭、五彩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各种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是壮(瑶)族传统节令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节日,亲朋之间都要相互赠送五色糯米饭,以表示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 成品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强身的功效;宁明壮粽,壮族春节特制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以广西宁明一带的粽粑最具特色,故名,居住在广西西靖西岳圩、湖润一带的壮族,每逢春节也有吃这种大粽粑之习,当地称“风莫饭”。相传吃风莫饭之习,始于北宋,常在春节前几天开始制作。做好的宁明壮粽年初一时用以祭祀祖先;状元柴把,用卤熟的鸭肉等经韭菜捆扎而成。白切狗肉,广西壮族名菜,用狗肉煮熟拌以佐料而成,朋友聚会,有时仅凭此一菜猜拳叙饮,故有戏称:“独脚菜”(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壮家酥鸡,广西中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以鸡为主要原料,经炸后再加工而成,是壮家逢年过节常备菜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炖破脸狗,云南壮族传统名菜,用破脸狗肉放入砂锅内隔水炖熟而成。(破脸狗:又名围子、花白脸,全身毛以黑白两色组成,头部黑白纹路突出,故名破脸狗,属山中小野兽);⑩龙泵三夹,广西西北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壮族有用猪小肠酿进猪血制成的食品称“猪龙泵”;用猪龙泵配上猪肝、猪粉肠制成冷盆菜,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因而得名。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当地办喜庆筵宴的压席菜。此外还有豆腐肴,广西河池地区壮族流行菜,也是仫佬族、毛南族的风味菜。 壮族的居住 干栏式的建筑,这种“干栏”建筑不单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普遍传统居住的一种建筑,在南太平洋不少国家也有。“干栏”是什么意思呢?用壮族语言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栏”是“房屋”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这种意思与文献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相符合。(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 壮族的节日 蛙图腾与蚂节 同许多民族一样,壮族也曾普遍存在过图腾崇拜。其图腾物像种类很多,如太阳、月亮、星星、雷电、鳄鱼、蛇、犬、牛、虎及榕树、竹、木棉等。蛙类也是其中之一。 蛙最早是壮族先民瓯部落的图腾,春秋战国时代,在西瓯人中已占据保护神的地位。直到近现代,一些地方的壮族人对蛙仍然敬若神明,认为它是雷王公子,被作为天使派到人间来的。所以壮族先民铸造的铜鼓鼓面上常有蛙的立体雕塑,东兰、巴马、天峨、凤山等地还保留有祀蛙的“蚂节”。 北流型六蛙铜鼓 “蚂节”也称“青蛙节”、“敬蛙节”、“蛙婆节”等。“蚂”为方言,即“青蛙”。节期在农历的正月。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便奔赴田野,拔草翻石,四处寻找冬眠的蚂,第一个找到者被尊为“蚂郎”(即天女之婿),并成为节日的首领。人们把蚂拐接回村,装入“宝棺”(即竹筒),放入花楼(彩色纸轿),送往蚂亭(凉亭)。从这一天开始至正月二十五左右,白天由孩子们抬着花楼宝棺,游村串户,唱古老的《蚂歌》。晚上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凉亭为蚂守灵。人们敲起铜鼓,欢歌劲舞。从二十五日起,各村先后葬蚂。在埋葬蚂前,还要打开上一年的蚂宝棺验看。如果尸骨呈黑色或灰色,便认为这是年景不佳的征兆,人们立即焚香叩头,祈求新蚂上天后务必多多关照。而若呈金黄色,则是风调雨顺的吉兆,顿时,欢声雷动,铜鼓、地炮齐鸣。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们将新蚂拐安葬。之后,蚂郎要邀请各家的长者一起聚会,欢庆蚂顺利上天。晚上,全村人还要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共庆蚂节的结束。 六郎节 文山州境内壮族的六月节(农历6月初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过农历7月初一)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和春节一样),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进行祭祀活动,极为热闹、欢快。届时,一般按族规规定,酒肉饭菜备办就绪之后,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族首领侬智高,尔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这天晚上,还要举行扫除“杨鬼”的活动。以村为单位,杀鸡、猪、鸭、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色色的魔鬼,敲锣打鼓,由“仆摩”念咒语进行驱赶。在某些壮族村寨还举行隆重的体育运动,如:抢花炮、打篮球、赛马等等。在这一天,壮族妇女染五色糯饭,互相比较所染的颜色,看谁的颜色最鲜艳。第二天以后还要将自己所染的五色饭背到娘家拜年,其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陇端节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习俗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食俗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

  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节庆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身体毁饰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

  拔毛,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夹子拔,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有的直接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有的以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无论以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尊贵。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关于壮锦的文献

1、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四川省绵竹的传统工艺品,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年猪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要经过明展明挂,勾金,花金,印金,水墨等多道传统而复杂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

绵竹年画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对称,画面完整且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线条刚柔结合,疏密相间,色彩鲜艳,且经久不败色。

2、蜀绣

蜀绣是四川成都的特色传统说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西汉时期,蜀绣就已经非常出名了,是中国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与苏绣、湘绣、粤绣并成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的绣法十分考究,对原料要求也很高,主要与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真发眼睛,阵脚平齐,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2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蜀锦

蜀锦是四川成都最传统的手工艺珍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汉朝是就已经开始生产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四川更是中国丝绸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蜀锦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至今也不能用现代的机械替代,只能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所制作出来的蜀锦图案美观,工艺精美,色彩丰富,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成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蜀锦的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自贡剪纸

自贡剪纸是四川省自贡的民间传统艺术,历史非常悠久,据相关文献记载,自贡剪纸距今已经有近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贡剪纸将四川的民族特色融入剪纸中,采用动静结合,疏密结合的裁剪手法,所制作出来的简直质朴丰润,图案味浓,纯朴古拙,情趣生动,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5、自贡扎染

自贡扎染是四川省自贡的传统手工艺珍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扎染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扎染一般选用面白布或者棉麻或混纺白布为主要原料,在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自贡蜡染色彩斑斓,款式多样,古朴雅致。可以制成壁画,丝巾等产品。

5、川北大木偶

川北木偶戏,始于汉,兴于唐,到宋时就相当盛行了。川北大木偶较大,川北大木偶风格别具,颇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且表演不受剧种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阴阳班)演出时,神貌无异。

6、麻柳刺绣

麻柳刺绣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的麻柳、鱼洞、临溪、小安等一带的刺绣总称,是一代一代亲族传承而继承发扬的汉族民间美术,是麻柳先民在自给自足的悠闲生活中创造发明的纯朴精美的汉族民间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川北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它源于汉,兴于唐,发端于民间,蕴藏首古老文化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天真、雅趣的审美品格,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健康、浓郁的乡土气息。作为有形文化传承的川北剪纸,从形式、内容到用途,都有与全国各地剪纸不同特性和风格。

8、越溪牛灯舞

牛灯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该镇俩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过模仿牛的生活习性和劳作,来表现农民对牛的崇敬和对土地的眷恋,后来演变为对丰收和致富的期盼及祝贺,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9、开江拗棒

开江拗棒概述 指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新宁镇和普安镇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汉族民间游艺活动。起源于清末。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于强权,对内肆意压榨,广大劳动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出于对统治阶级的义愤,群众创造出这种娱乐来嘲讽污吏取悦民众,逐渐形成这种独具一格的汉族民俗文化表演形式,并且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10、四川皮影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大多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清代极盛也分东西两路,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影人形制多以直线造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30厘米,以牛皮制成。当地人称作“渭南影子”,因为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

关于壮锦的诗句

壮锦 昼锦之荣 昼锦荣归 朱锦

重锦 竹叶锦 昼锦 濯锦江

制锦操刀 茱萸锦 织锦户 濯锦

制锦 织锦 织锦回文 珠零锦粲

缯锦 云锦书 云锦章 云锦字

云锦 云锦天章 玉食锦衣 玉锦

鸳鸯锦 营蝇斐锦 衣锦夜行 衣锦褧衣

衣锦昼游 衣锦荣归 衣锦过乡 衣锦夜游

衣锦 衣锦食肉 衣锦昼行 遗锦

一匹锦 衣锦荣归 衣锦还乡 衣锦之荣

衣锦尚絅 衣锦夜行 一笔锦 一床锦被遮盖

耀锦 鸯锦 雁锦 牙签锦轴

绣口锦心 宵锦 西锦 文锦

霞锦 吴锦 团花簇锦 团窠锦

荼锦 拖地锦 文通残锦 僮锦

天机云锦 碎锦 吐锦鸡 通心锦

素十锦 宋锦 苔锦 蜀锦

素锦褚 蜀锦吴绫 熟锦 束锦

世界田径锦标赛 兽锦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世界体操锦标赛 世界篮球锦标赛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什锦

世界射击锦标赛 世界排球锦标赛 什锦 十锦

神锦衾 诗锦 伤锦 十洋锦

十样锦 币锦 百花龙锦 八段锦

巴锦 白地明光锦 败材伤锦 襞锦

裁锦 贝锦 贝锦萋菲 贝锦萋斐

缠头锦 操刀伤锦 操刀制锦 尺锦

翠锦 摛锦 愁眉锦 摴蒲锦

摴蒱锦 簇锦团花 春锦 穿花纳锦

粗锦 灯笼锦 毳锦 貂锦

地锦 独锦蛮 窦锦 夺锦之才

夺锦 夺锦才 法锦 返锦

繁花似锦 枫锦 斐锦 嘎锦

凤花锦 古锦囊 古锦 膏粱锦绣

宫锦 膏梁锦绣 宫锦红 宫锦袍

过锦 花簇锦攒 花堆锦簇 翚锦

花营锦阵 花锦 花锦世界 换锦

花攒锦聚 花团锦簇 花攒锦簇 还乡昼锦

花天锦地 还锦 回文织锦 黄锦

回文锦 罽锦 机中锦字 集锦

交龙锦 季伦锦障 锦标社 锦云

锦肠 锦筝 锦橐 锦书

锦纨 锦心 锦襜 锦地

锦衣肉食 锦旗 锦衣行昼 锦旋

锦币 锦片前程 金玉锦绣 锦窠

锦障 锦阵花营 锦帙 锦笺

锦州市 锦弦 锦轴 锦驼

锦缎 锦囊玉轴 锦字 锦绣江山

锦上添花 锦团花簇 锦衣纨裤 锦囊诀

锦被堆 锦城 锦簇花团 锦席

锦片 锦袄子 锦归 锦泾

锦柏 锦府 锦雨 锦机

锦院 锦贉 锦帆泾 锦裘

锦西风 锦羽 锦官城 锦鸡

锦绘 锦裙 锦缬 锦袍仙

锦荔枝 锦缆 锦郎 锦边牙

锦衣玉带 锦冒 锦幕 锦套头

锦绷 锦念 锦砂 锦鄣

锦套儿 锦石 锦帐郎 锦字回文

锦队 锦缠 锦绶 锦囊妙计

锦水 锦砌 锦缋 锦茵

锦步障 锦簇 锦瑟年华 锦帐

锦拆 锦花绣草 锦幪 锦泥

锦心绣腹 锦体 锦葵科 锦凤

锦心绣口 锦彩 锦囊句 锦衾

锦绣肠 锦质 锦鞯 锦绣

锦注 锦段 锦标赛 锦臆

锦组 锦衣卫 锦凡 锦绣前程

锦竹 锦城使 锦苞 锦翰

锦绅 锦章 锦绣肝肠 锦中书

锦壤 锦营花阵 锦屏 锦纕

锦熏笼 锦笮 锦还 锦鳞书

锦绣谷 锦砖 锦鳞 锦帷

锦工 锦天绣地 锦帆天子 锦带

锦绣河山 锦句 锦葵 锦匠

锦箨 锦亭 锦揽儿 锦囊计

锦囊佳制 锦幄 锦囊术 锦檀

锦幅 锦歌 锦被花 锦霞

锦里 锦屏射雀 锦缠头 锦荐

锦服 锦布 锦车 锦筵

锦心绣肠 锦官 锦墩 锦鲤

锦绣山河 锦车使 锦素 锦裀

锦幔 锦香囊 锦帆 锦塍

锦斑 锦纶 锦被 锦囊还矢

锦瑟 锦衣玉食 锦绣心肠 锦缘

锦川 锦杠 锦卷 锦罽

锦囊 锦帏 锦袍 锦披

锦鸟 锦文 锦标 锦篇绣帙

锦轩 锦弢 锦囊妙句 锦囊佳句

锦肆 锦江 锦胸绣口 锦字书

锦瑟华年 锦制 锦衣 句文锦

连锦书 黎锦晖 黎锦 库锦

丽锦 烂若披锦 烂若舒锦 连蝉锦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榴锦 鸾锦 明光锦

罗锦 鹿行锦 美锦学制 蛮锦

米锦 名书锦轴 衲锦 凝锦

铺锦 披锦 铺锦列绣 披宫锦

铺地锦 萋斐贝锦 前程似锦 萋锦

萋斐成锦 萋菲贝锦 球露锦 丘锦

瑞锦窠 青锦 瑞锦 球路锦

琼林锦绣仙 赛锦标社 杉锦 鹊锦

衣锦昼游 衣锦昼行 衣锦夜游 衣锦食肉

衣锦褧衣 衣锦过乡 团花簇锦 花攒锦聚

花攒锦簇 花天锦地 花锦世界 花堆锦簇

花簇锦攒 簇锦团花 珠零锦粲 云锦天章

玉食锦衣 营蝇斐锦 衣锦荣归 牙签锦轴

绣口锦心 文通残锦 天机云锦 铺锦列绣

烂若舒锦 锦阵花营 锦营花阵 锦衣肉食

锦绣心肠 锦胸绣口 锦心绣肠 锦团花簇

锦篇绣帙 锦片前程 锦囊玉轴 锦囊佳制

锦囊还矢 锦簇花团 回文织锦 膏粱锦绣

穿花纳锦 操刀制锦 衣锦夜行 衣锦还乡

一床锦被遮盖 蜀锦吴绫 如花似锦 烂若披锦

锦囊妙计 锦衣玉食 锦绣山河 锦天绣地

锦绣前程 锦绣肝肠 金玉锦绣 锦心绣口

锦瑟年华 锦衣行昼 花团锦簇 膏梁锦绣

繁花似锦 操刀伤锦 锦绣江山 锦绣河山

锦心绣腹 锦上添花 锦瑟华年 锦囊佳句

还乡昼锦 败材伤锦

关于壮锦的书籍都有哪些

1、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

2、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3、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 、兵圣孙武

4、四大雅圣: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

5、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班昭、卓文君、李清照

6、民国四大才女:庐隐、萧红、石评梅、 张爱玲

7、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卫玠、兰陵王

8、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俯

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郑光祖 、马致远、 白朴

10、战国四大名将:白起 、李牧、 廉颇 、王翦

11、民国四大家族: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和陈果夫

12、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 、赵国平原君 、魏国信陵君 、楚国春申君

13、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14、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

15、四大丑女:嫫母、 钟离春 、孟光、 阮女

16、四大名妓:董小宛、李师师、陈圆圆、柳如是

17、中国现代四大才子:徐志摩、鲁迅、胡适、金庸

18、书法四大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

20、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1、四大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22、佛教四大天王(金刚):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23、四大妖姬: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

24、古代四大名相:商朝丞相伊尹、西周丞相周公旦、春秋丞相管仲、蜀国丞相诸葛亮

25、古代四大名医: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26、古代四代名状:宋世杰、陈梦吉、方塘镜、刘华东

27、中国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28、香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1、四大名花:洛阳牡丹、漳州水仙、 杭州菊花 、云南山茶花

2、花中四君子:梅 、兰 、竹、菊

3、花间四友: 蝶、 莺、 燕、 蜂

4、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四大珍惜植物:银杏、珙桐、水杉、桫椤

6、四大观赏洋花:文心兰、蝴蝶兰、卡特兰、石斛

7、中国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8、中国盆树四大家:黄杨、金雀、迎春、绒针柏

9、古代四大名马:赤兔、的卢、绝影、-爪黄飞电

10、四大名鸡:辽宁沟帮子熏鸡、山东的德州扒鸡、河南的道口烧鸡、安徽的符离集烧鸡

11、四大名菊:贡菊,杭菊、滁菊、亳菊

12、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3、四大瑞兽:龙、凤、龟、麒麟

1、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石鼓书院、 应天府书院

2、四大名亭:醉翁亭 、陶然亭 、爱晚亭 、湖心亭

3、四大名楼: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蓬莱阁

4、四大名园:颐和园 、避暑山庄、 拙政园、 留园

5、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宁波天一阁

6、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 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 、河南朱仙镇

7、四大瓷都:福建德化 、江西景德镇 、湖南澧陵、 河北唐山

8、四大名寺:嵩山少林寺、 洛阳白马寺 、泉州开元寺、 杭州灵隐寺

9、四大避暑圣地:北戴河 、庐山、 鸡公山 、莫干山

10、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眉山

11、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 、龙虎山 、齐云山、 青城山

1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13、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14、四大沙漠:滕格里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15、四大牧区: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16、四大天然牧场: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盟、 伊犁、 河套平原

17、四大领海:渤海、 黄海、 东海、南海

18、四大岛屿:台湾岛、 海南岛、 祟明岛 、舟山岛

19、四大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20、四大古桥:河北的赵州桥 、北京的芦沟桥、 福建的洛阳桥 、广东的湘子桥

21、四大文化古都:西安 、北京 、洛阳 、南京

22、四大观象台:河南洛阳灵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 河商丘火星台、 北京古观象台

23、四大风城:新疆达板城 、四川江源清溪城 、台湾新竹市 、云南大理下关镇

24、四大古代水利工程:广西灵渠、 四川都江堰 、京杭大运河 、新疆坎儿井

25、四大古城墙:西安古城墙、 湖北荆州古城墙、 山西平遥古城墙 、辽宁兴城古城墙

26、四大宫殿:故宫太和殿 、山东孔庙大成殿 、山东泰山天贶殿 、山西下华严寺大雄宝殿

27、四大奇景:长江三峡、 云南石林 、桂林山水、 吉林树挂

28、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 山东曲阜孔庙碑林 、四川西昌地震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

29、四大回音建筑:河南蛤蟆塔、北京天坛回音壁、 山西蒲州普救寺塔、 四川潼南大佛寺石琴

30、四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吉林长白山瀑布 、山西壶口瀑布、 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31、四大天池:新疆天山天池、 吉林白头山天池 、青海孟达天池 、浙江天目山天池

32、四大名泉:山东济南趵突泉 、江苏镇江中泠泉、 浙江杭州虎跑泉 、江苏无锡惠山泉

33、四大石林:云南路南石林、 浙江淳安石林、福建大湖石林 、四川兴文石林

34、四大铁塔:广州光孝寺铁塔 、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 山东崇觉寺铁塔、 山东聊城铁塔

35、四大双塔:辽宁北镇县双塔 、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 、泉州开元寺双塔、 四川达县真佛山双塔

36、四大斜塔:苏州虎丘塔、 四川南充白塔 、辽宁绥中绥中塔 、上海护珠塔

37、四大古塔:河南登封蒿岳塔、山西应县佛宫塔、山东济南四门塔、河南开封铁塔

38、中国四大古都:长安、 洛阳 、北京、 南京

39、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0、四大名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定州牧塔、应县释加木塔

41、四大梅园: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南京中山陵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大观园梅园、无锡浒山梅园

42、四大名阁:北京文渊阁、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朔阁

43、四大塔林:少林寺塔林、灵岩寺塔林、风穴寺塔林、青铜峡塔林

44、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

45、四大盐城:苏北盐场、青岛盐场、复州湾盐场、长芦盐场

46、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47、中国四大奇观:吉林雾凇、 黄山云海 、泰山日出、 钱塘江潮

48、中国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49、中国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50、中国的四大名关:山海关、嘉峪关、潼关、友谊关

51、四大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四大古典名剧:《桃花扇》、《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

3、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4、四大民间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5、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

6、儒家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7、中国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8、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牛郎与织女》、 《孟姜女》

9、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殷商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档案

10、中国古代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11、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四大发明: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2、四大国粹:京剧、 中国画 、中医、 中国武术

3、四大名绣:湘绣、 蜀绣、苏绣、 粤绣

4、四大名扇:檀香扇 、火画扇 、竹丝扇 、凌绢扇

5、四大菜系:粤菜 、鲁菜、 川菜、 苏菜

6、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 焦尾

7、四大玉石:河南独山玉 、辽宁岫玉 、新疆和田玉、 陕西蓝田玉

8、中医四诊: 望、 闻、 问、 切

9、文房四宝: 笔、 墨 、纸、 砚

10、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 、河北武强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11、古代贵族四术:诗、书、礼、乐

12、古代秀才四术:琴、棋、书、画

13、四大剧种: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

14、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

15、四大古乐体系:福建泉州南音、西安城隍庙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山西五台山青黄庙音乐。

16、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17、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西凤酒

18、四大名锦: 成都的蜀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

19、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阆中保宁醋

20、中国的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21、四大名香: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

22、四大名船:绿眉毛、沙船、福船、广船

23、戏曲基本功:唱、念、做、打

24、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

壮锦的代表作

锦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战国、西汉以前流行以二色或三色经轮流显花的经锦,包括局部饰以挂经的挂锦、具有立体效果的凸花锦和绒锦。1959年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发现的东汉“万年如意锦”使用绛、白、绛紫、淡蓝、渥绿五色,通幅分成十二个色条,就是汉代典型的经锦。

纬锦是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线同一组经线交织。经线有交织经和夹经;用织物正面的纬浮点显花。1969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发现的唐代锦袜,在大红色地上起各种禽鸟花朵和行云的图案,就属于这一种锦。

经锦和纬锦具有不同的织造效果。经锦的纬密比较低,只用一把梭子,生产效率比较高。纬锦织造比较费时,但可以使用两把以上的梭子,容易变换色彩,色彩丰富。这两种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早。但是六朝以前织造的,以经起花为主;隋唐以后织造的,似乎以纬起花为主。

在苏联的巴泽雷克发现一批中国战国时期的丝绸,就有用红绿二色纬线织造的纬斜纹起花的纬锦。产生于宋代前后的宋锦以地经、地纬交织成经斜组织,按结经与纹纬交织成纬斜组织。

金元之际流行加金的丝织物——织金锦,又称“纳石失”。明清时盛行以挖花缎的彩纬多达30—40种,锦面的经、纬方向都有逐花异色的效果,是中国织锦最高水平的代表。

锦在历史上曾用多棕多蹑机和束棕花楼机织造,现代生产采用纹版提花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湖南凤凰水云织锦坊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壮锦的故事

一幅壮锦(壮族民间故事)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