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课堂】刘娜娜:回忆灯笼里的缘 愿做灯笼下的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灯笼表达方式举例 【湿地课堂】刘娜娜:回忆灯笼里的缘 愿做灯笼下的卒

【湿地课堂】刘娜娜:回忆灯笼里的缘 愿做灯笼下的卒

2024-07-01 1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设想:

《灯笼》选自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俗文化第四课,是吴伯箫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抒情散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教学本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秉承程少堂老师语文教学要有中国味道的理念,依据其创立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四大板块:一读《灯笼》语言之典雅,二辨文章表达之恰当,三品文学情思之丰富,四探文化价值之传承。以诵读为抓手,以文字媒介,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嚼出浓浓的“语文味”,感受民俗风情,爱上“中国味道”。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读《灯笼》语言之典雅

活动一: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好词佳句,注意积累。你会发现本文的语言典雅蕴藉,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

1.短句: 语言简洁、含蓄,有声韵之美。

(1)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2)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

2.化用古诗文:

(1)“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忘路之远近”)

(2)“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化用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化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第二段改写成诗,合作朗读:

我爱皎洁的月华

如沸的繁星

同一支夜晚来挑着

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

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

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

提起灯笼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

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

提起灯笼

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

同宏亮大方的谈吐

提起灯笼

想起坡野里跳跳的磷火

想起村边社戏台下

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

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

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教师小结:吴伯箫认为美文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他早期的文章善于神思飞接今古,挟着传统文赋的神韵,有着强化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蕴。语言精美,诗意深沉。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古典美)

二、辨文章表达之恰当

活动二:

小组合作探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本文怎样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段,边读边思,去辨析去体会。

预设:

1.记叙:爱灯笼—忆灯笼—做灯笼下的卒

(村中犬吠、看戏的景象;挑灯笼,伴祖父夜行;接纱灯,上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破落;朱灯描红;联想献帝灯笼,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

2.议论:

(1)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美好回忆)

(2)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亲情温暖)

(3)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 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乡情暖人心)

(4)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文化的雅致)

(5)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感受历史朝代更替)

3.抒情:

(1)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亲情温暖)

(2)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乡情民俗的美好回忆)

(3)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记录家族兴衰历史)

教师小结:本文所述之事多而杂,可所有细小事件无不与“灯笼”相关。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给读者以更多的形象感,点明段意和文意的抒情句、议论句虽然很少,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气氛、凸显了主题、传情达意,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辨析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使用,其依据就是情感。深化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品文学情思之丰富

活动三:

找出你最感动的段落,有感情诵读,品味字里行间抒发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思及变化过程?(重点品读3、4、5、11、12段)

预设:个人情感—家国情怀(飞跃提升、立意高远)

补充资料:

该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九八”的炮火击破 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 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在这时期,他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对中国人民的奋起斗争抱着迫切的期待。

教师小结:有一种爱叫做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只想把最好的都给你;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这样在文中的小爱,到了文末,发生了飞跃,立意高远。作者借灯笼表达了自己想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悟出事件背后的情感。这篇文章创作年代久远,适时地补充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突破本文的难点。)

四、探文化价值之传承

活动四:

你能用自已的语言说一下灯笼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蕴含的意义吗?

预设:

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可以营造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灯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过年时都要准备上一盏红红的灯笼悬挂在门庭或屋中。红红的灯笼在大年三十夜里点燃悬挂于门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

教师小结:中国味道、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尽在本单元民俗风情篇。我们在第一课《社戏》里看过了月夜航船看戏的江南水乡,在第二课《回延安》里领略到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嘹亮高亢,在第三课《安塞腰鼓》里深深震撼于的粗犷豪放的黄土高原汉子的力量之美。今天,我们又跟着吴伯箫回忆灯笼里的缘,愿做灯笼下的卒1为灯笼所赋予的家国情怀所感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价值,知道传承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感少年意气之风发

1.改写11、12段为诗歌,全班齐读:

你听(老师)

正萧萧班马鸣也(女生)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男生)

唉,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老师)

应该数火把(女生)

数探海灯(男生)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齐读)

2.写一首灯笼的小诗

小时候

提一盏灯笼

向着未知的时空

走过没有月亮的夜晚

拎着光亮跑着的快乐

长大后

挂两盏灯笼

檐下火红的愿景

敬给没有战争的年代

祝福家的团圆国的昌盛

(设计意图:以改写诗歌的形式,点燃学生的爱国情感;以教师写下水诗的方式,感受本文诗意的美。)

六、布置作业

1.仿写一首《灯笼》的小诗

提起灯笼

就会想起……

2.课外阅读《吴伯箫散文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刘娜娜: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中学语文教师,现支教于新疆和田市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党员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第十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部级奖项,安徽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首届马外杯班主任技能大赛二等奖,马鞍山市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班主任类二等奖,马鞍山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主持市级课题“王君文本特质与课型思想研究”并结题,在cn刊物《班主任之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学》发表文章。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