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火锅底料”到底有多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火锅都是什么锅底 你吃的“火锅底料”到底有多脏?

你吃的“火锅底料”到底有多脏?

2024-01-12 1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这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又开始死灰复燃。

315曝光出的“汗脚腌制”老痰酸菜,还没让我缓过劲来,这几天又蹦出来个重量级杀手“口水油火锅”:

成都“某某印象火锅店”,因使用回收加工制成的“老油”,被罚1370万,相关责任人获刑10年。

这个店家口中的“老油”,其实根本就是“废油再利用”的口水油。

简单来说,就是把上一桌客人吃剩下的火锅油,送回后厨。

经过过滤、加热、沉淀、分离等几道工序之后,原本带着口水体液、飘着肉沫、混入各种奇怪东西的一锅烂汤,又能迎来“第二春”“第三春”“第N春”。

重新变成一锅鲜辣可口、能馋哭隔壁小孩的“锅底”,并且堂而皇之的端上桌来,卖给下一桌的顾客。

很多人可能都想象不到,眼前这盆色香味俱全的新鲜火锅,其实已经是身经百战,反复煎熬,征服了无数人味蕾的“锅油老司机”。

这种“返老还童的炼金术”,准确来讲,应该叫做“口水油”或者“潲水油”。

但不管怎么包装,它的本质,还是那个曾经掀起食品行业腥风臭雨的“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2012年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共同发布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显示: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看似地沟油销声匿迹的今天,其实各种“新型地沟油”仍旧时常隐秘的被端上我们的餐桌。

那么,这些你吃剩下的口水油,到底是怎么循环回收,无限上岗的?

在餐饮行业中,一条围绕“口水油”的黑色产业链是如何运作的?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商业内幕的名侦探牛腩。

今天,我们将一起掀开火锅行业的底裤,露出口水油背后的隐秘真相。

1

口水油火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最近这几年,全国多地,都出现过回收废油再上桌的新闻。

像2015年,成都“某牛场火锅”的一家分店,因为总店提供的油料太贵,要20块一斤,老板为了降低成本,就决定自行“熬制”油料,也就是直接回收客人吃剩的锅底。

为了保证味道稳定,分店还专门把厨师送去重庆总店培训回收技巧,在七天的时间里,厨师白天学菜品搭配,晚上练口水油返老还童术,日程安排非常紧凑。

出师之后,总店还会不定期派一名“技术监督员”到店检查锅底味道是否纯正、口水油炼的正不正宗。

如果色香味出问题,这名技术导师就会亲自炼油,防止顾客吃出异味,这种技术监督亲自下场的操作,在店里被称作“拉油”。

而最终,参与“火锅禁术”的几个责任人都相继落网。

在2020年,宁波一家小火锅店,因为生意太差,成本太高。

老板和主厨就动起了歪脑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收集客人吃剩的火锅锅底,处理后重新端上餐桌。

结果忙活一个月下来,一共卖了712块,就被人举报查封。

最后老板和主厨,双人成刑,外加罚金一万四千多。

除了一些地区性的小品牌小饭店,一些大牌火锅同样也出现过“口水油事件”。

2018年,某网红品牌“大龙坑”火锅,也被爆出在全国多地的门店中,出现卫生问题。

其中,后厨回收利用“口水油”的画面,更是非常直接的被展露出来:

一边是血流如注的二手红油,一边是冒着热气的剩菜乱炖。

我只能说,这真是干净又卫生。

在火锅行业内,口水油一直都是一个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存在。

而究其原因,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口水油就如同某南亚神油一样,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

先说成本。

目前市面上“口水油”的高发区,就是需要大量用油的牛油类火锅。

重油重辣的背后,是同样沉重的成本。

在业内,一锅牛油锅底,大概需要三斤牛油和一斤底料。

而牛油平均一斤就要十几块,光油料的成本,三斤下来就是四五十块。

而有些贵的牛油,甚至要20多块一斤。

但市面上各大火锅店的牛油火锅,价格战打的非常激烈,定价大多都在48-68这个区间。

成本和售价出现了“倒挂”。

也就是说,一锅牛油端上来,老板基本属于是倒贴钱的状态。

本来想着开店财务自由,没想到先变成了慈善自由。

痛,实在是太痛了。

为了拉低成本,口水油,就成了一根拯救黑心路灯挂件的害人稻草。

用上无限循环的口水油,属于是既实惠还管饱,老八蜜汁小油宝。

正经店用新油成本高售价高,黑心店用口水油,不但成本低,还能继续打价格战,经典的劣币驱逐良币。

口水油另一个害人的“好处”,在于门槛低,易操作。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手艺”。

口水油循环使用的加工过程并不复杂,需要的设备也堪称简陋,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2011年,央视的经典栏目《消费主张》就揭露了某火锅店号称“商业机密”“独家配方”的口水油生产过程:

先收集顾客吃剩下的锅底,统一倒进容器中。

然后进行数次的粗过滤 ,把肉眼可见的残羹剩饭尽可能的排除掉。

之后,就是加热环节,一方面是去除汁液水分,另一方面是把更多浮沫和残渣也清除掉。

最后,就是塑封包装。

看起来专业生产的一次性锅油底料,实际上,都来自这家小餐馆的后厨之中。

简单几步下来,一锅久经沙场的老油又再次回到了他的战场上。

操作到位,不仅没有异味,反而更加香辣醇厚。

当被问到,客人能不能吃出来差别的时候。

饭店大厨的回答非常直接:

“自己都吃不出来,客人还能吃得出来?”

在被问到卫生问题的时候,厨师也很“实诚”的表示:

这种火锅一定不能多吃。

口水油的低成本和高收益,让很多黑心店家铤而走险,为了多划拉点达不溜,那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随着各部门对口水油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口水油产业也在不断迭代,变得更加隐秘。

2016年,温州某“小龙火”火锅被查出使用口水油给顾客食用。

为了避免被巡检人员发现,老板勾结员工,在一处小作坊内处理并生产口水油。

火锅店提供大量的二手油,作坊拉走后处理再包装,卖回火锅店。

从明面上看,这样的火锅店油料送走处理,底料也是正规进货,相比较来说,这样的“长线循环”变得更加隐蔽,更难被监管监测。

2

而口水油最加可怕的一点,在于危害的隐蔽性。

诞生于残羹剩饭里的口水油会产生各种细菌和微生物,同时还会含有大量的毒素。

而更高危的是无限循环,经过反复高温熬制的牛油,会在氧化反应下,产生很多复杂的有毒物质,生成像丙烯醛、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造成肝功能受损、甚至是诱发癌变。

而,更可怕的是,很多店家再加工口水油的过程中,不仅偷工减料,甚至还会自己加料。

前段时间,广东某火锅店被曝出,一桌客人要求给锅底加辣时,厨师直接把未经加工过的口水油,直接舀了一勺倒进锅里。

像这样的情况,客人吃到的油,就是真真正正从几十桌几百桌客人用过的油中捞出来的“口水油”。

不仅用油循环、甚至还有可能吃一肚子的细菌微生物,严重点说,还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在更离谱的新闻中,某浙江火锅店,把油用到脏得发黑依然不扔,甚至还会加入漂白剂进行清洗。

物理洗白。

这样的火锅吃进肚里,可能健康吗?

很多时候,我们出去吃火锅,都会戏谑的调侃自己“都选择吃火锅了,还在乎什么健康?”

但如果真的走进后厨,看到口水油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健不健康的问题,这是要不要命的问题。

如果有得选,为什么不吃新油呢?

但可悲的是,我们没得选。

两锅锅底放在面前,没有什么简单便捷的手段能让你知道,哪碗是有良心的,哪碗是没良心的。

当你坐在火锅店的那一刻,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老板的良心,以及监管的大棒。

只希望老板们良心失灵,道德滑坡的时候,还有足够高的违法成本,让他们还能保持一些理性。

不要把食品安全底线,当做能够榨取利润的空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