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夜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火车站票和坐票的区别 文明夜读

文明夜读

2024-01-28 1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明好好沟通也可以交流收获,却让女儿翻一路白眼。

可能这个小女孩体验之后,只会更加坚定以后坐火车要买一等座的打算。

吃苦从来不是吃生活上的苦。

可偏偏在不少父母眼里,让孩子吃这种苦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在他们看来,“吃苦”等于成长,受难等于人生财富。

想起曾经看到另一个网友的发帖,抱怨母亲从来不给她过生日。

因为母亲认为家里穷、挣钱难,要省吃俭用。

事实是她小时候爸爸一个月能挣2万,而母亲却连5块钱的蛋糕都没给她买过。

长大了,她给自己买了生日蛋糕,却得到母亲的指责:

“你还吃蛋糕,我们都喝西北风了!”

在母亲的“苦难教育”下,这个女孩勤勉读书,考上了很不错的大学,也做兼职赚生活费。

看起来一切向好发展,但实际上女孩天天在网上吐槽自己的妈妈。

在母亲的影响下,这个女孩也变得越来越抠门,什么都舍不得买,花一点钱都得询问家里,不然就觉得自己有罪。

这就是另一种精神茧房,或者说精神内耗。

就像有句话说的:

“你不主动选择生活,便得被生活挑选。你不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只能眼睁睁地被别人左右。”

在一味的苦难教育下,孩子没有受到过美好的启蒙,没有人告诉她,你可以用自己挣来的钱改善生活,你可以用付出换取回报,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像这种苦难式教育的家庭,很大可能养不出有格局的孩子。

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也是这样,越“能吃苦”的越没福气,还容易被骗。

因为他们从小没甜过,以后想获得这点甜还要先克服心理障碍,还要问问自己配不配。

反而是在爱里长大的人,日子过得挺不错,有自信,有底气,也获得了感恩、努力这些美好品质。

因为被爱过,所以知道什么是爱。

03

有不少父母故意让孩子吃苦,并不是因为什么严肃的教育策略,只是图心里得到一时的宽慰。

他们觉得,孩子只有站在父母的角度,看清了父母的境遇,体会过父母的辛苦,才能理解父母,不至于再怨天尤人。

就像评论区说的,有些父母让孩子以后少吃点苦的方式,是让孩子现在就吃很多苦,让孩子习惯吃苦,那么以后的苦好像就没那么苦了。

说白了,这种教育思路,实际上是方便父母建立管教的权威。

学习成绩往上比,经济生活往下比。

这不一定不对,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更多的超人。

不用非得把自己的无奈,当作故事来“激励”孩子;不要以一种廉价的形式,将原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美好理念妖魔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和生活方式。

父母的人生已经走过弯路了,这本该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为何还要让孩子再走一遍老路?

重复体验父辈的苦难,从失败里找成功的原因,继承父辈的愿望,本质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

这是一种不讲理的控制欲,只会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更没有自我。

当然,我并不反对人去吃苦。

人生的某个阶段,总会需要自己去流点泪的。

但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如何不吃生活的苦。

在刻意美化苦难之前,先把孩子当成一个具体的人。

比如,小孩子调皮,但在公共场合就要吃克制的苦。

比如,想出去玩,就要受按时完成作业的苦。

吃苦不是为了受罪,吃苦是为了自我控制,是外部修正。

04

在杭州临安,有位父亲曾把自己厌学的小孩晨晨带去了工地。

“他从早上起来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玩到停不下来,怎么说都不听。”

恼火的父亲就决定让晨晨在最闷热的夏天到工地搬砖。

“因为没文化,在我身上吃过的亏、吃过的苦,我不想让我的儿子再经历一遍,所以在他这个年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当时只有13岁的晨晨就干起了搬运泥沙砖头的工作。

根据这位父亲的记录,第一天,晨晨还嬉皮笑脸的,觉得很好玩。

第二天,有点不想干了,但最后他咬着牙还是去了。

第三天,彻底想放弃了,但是工地不相信眼泪,想吃饭就得干活。

到了第四天,饭也不吃了,瘫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父亲问他:“累不累啊?读书好还是干活好?”

晨晨答道:“读书好,读书好。”

还有河南沁阳一个正读高二的闫同学,在被妈妈批评后,赌气买票去郑州打工。

在出租车司机介绍下,他找到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刷碗的工作。

一个月4000元,包吃包住。

结果刚工作第二天,他就后悔了。

与每天工作13个小时相比,上学真是太幸福了。

对比那个在火车上朝妈妈翻了一路白眼的女孩,为啥这两位家长的吃苦教育效果就这么好呢?

因为这不是刻意的吃苦,而是让不想上学的孩子看到能预见的未来。

换句话说,前者是被迫吃苦,后者是主动吃苦。

被动的、无用的苦只会使人麻痹,有用的痛苦才让人清醒并提升。

也因此才有了那个难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生活的苦难,躺着就来,只要活着,就能得过且过。

学习的苦,必须主动去吃,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只有主动,才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而且有些孩子厌学、消极,不一定是骄奢,可能是缺少陪伴,可能心理需要建设。

不能对症下药,吃尽苦头也不能过好这一生。

05

说到底,吃刻意的苦,还是对孩子真实的生活太陌生了。

孩子只能体会到苦,很难从中悟出别的东西。

所以,普通家庭的家长真不用刻意让孩子吃这种苦。

同样,家长也不用刻意让孩子享受,甜也不都是爱。

父母能正常给予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引导孩子去体验真实的生活,从中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求,就足够了。

成长路上本身是有苦有甜的,要孩子真正去经历,需要的是家长的放手。

要收获人生经验,需要孩子亲自去实践。

只祝福,不插手,彼此省心,彼此放心,就好。

为了能第一时间

收到“文明江西”推送

大家记得把“文明江西”设为“星标★”

热点视频推荐

↓↓↓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恭喜!他被北京大学录取

6年级每天玩手机超10小时!“手机争夺战”全国上演,怎么办……

来源:江西文明网综合扶禾心理教育、正经婶儿

本栏目编辑:李亚男

责任编辑:邓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