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 慎防湿邪\注册中医师至意中医诊所 黄 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湿阴冷的天气 潮湿天气 慎防湿邪\注册中医师至意中医诊所 黄 耀

潮湿天气 慎防湿邪\注册中医师至意中医诊所 黄 耀

2023-03-28 0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春季多雨,时热时冷,一不小心就容易生病。

  2023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四分之一,如今正是乍暖还寒之时。四季的气候变化,中医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概括。春季的阳气上升正在抑制冬季的寒凉之气。正正由于气候变化,时而潮湿多雨,一日内的温差较大,加之外感风邪,故此时因患病而求诊的病人往往较多,而最近门诊中,多见外感风寒兼夹痰湿症状的病人。

  香港位于亚热带,非常潮湿。“湿气重”可说是不少香港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字词。门诊时,亦常常听到不同年龄层的病人在问诊时提到自觉身体湿气重,希望可以处方健脾化湿的药物。

  廿四味清热解毒 寒湿不宜

  曾听过不少病人自述,每次觉得湿重,便马上到凉茶舖服用一碗廿四味凉茶。廿四味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为主。如果是湿热症状,服用廿四味自然身心舒畅。但如果是寒湿或阳虚症状,患者有机会服之无效,甚至服后身体不适。因温差而出现在窗户、地板上的湿气,肉眼可见,但身体内的症状,如何区分是否和“湿气重”有关?

  其实,笔者每次听到湿气这两个字时,都会和病人笑说,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讲的是“湿邪”而非湿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的消化功能依赖脾和胃的生理功能。

  脾虚生湿 外因亦可致病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为主运化,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如果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或减退,则产生湿、痰、饮等病理性产品,这就是中医理论中脾虚生湿的机制。除了内因,人们还可因外感风邪、风寒夹湿或风暑夹湿致病。临床中常见如头部沉重疼痛、四肢困重、腰背痠痛、食欲减轻、肢体浮肿、大便溏薄、舌胖苔白等等的症状,都能提示有机会是机体“湿邪”为患。

  临床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辨证论治后,再施以治疗手段,笔者多针药同用,药物化湿,针灸治疗症状。头部沉重疼痛、四肢困重患者,多以薑活胜湿汤为主方加减;脾胃症状则可选用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作主方加减。患者头部、四肢、腰部疼痛,可选阿是穴针刺得气;腰背痠痛可拔火罐或施以走罐手法。以上方法皆是笔者临床常用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