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好多城市都美誉为“海滨邹鲁”?中国有几个“邹鲁”?(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汕被称为美食之乡是哪里 为何好多城市都美誉为“海滨邹鲁”?中国有几个“邹鲁”?(中)

为何好多城市都美誉为“海滨邹鲁”?中国有几个“邹鲁”?(中)

2024-07-01 1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书接上回。

上篇介绍了“邹鲁”的文化含义。

那么,现如今有几个地方被称为“海滨邹鲁”呢?跟随闽南纪(minnanji)一起去看看吧!

null

潮汕

隋始立潮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唐玄宗开宝元年全国改州为郡,曾易名潮阳郡。宋仍称潮州。元称潮州路,明、清称潮州府。1906年,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正式通车,潮汕开始盛名于世。1956年,设立汕头专区,汕头开始成为潮汕的名称。1991年,原来的汕头市分置为今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统称潮汕地区。近年有提案建议合并升级潮汕地区。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任秘书郎、开封府推官的陈尧佐被贬为潮州通判,关心民瘼,重视教化,“修孔庙、韩祠,率州民之秀者就于学”(《潮州府志》)。还组织百姓,捕杀鳄鱼,为民除害,深受潮汕人民赞誉。陈尧佐治潮爱潮,被召回京后逐步由谏议大夫迁升为宰相。在京师时他仍眷恋关心潮州,写诗勉励和祝贺潮州上京赴试的士子。潮州有一王姓举人上京考试,榜上有名,陈尧佐极其高兴,写了《送王生及第归潮阳》的诗赠他:“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诗中的“潮阳”指潮州一带。陈尧佐还有另一首诗也出现“邹鲁”一词:“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送潮阳李孜主簿》)。

null

潮州韩文公祠

潮汕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商埠、美食之乡,是十相留声之地,是古代中国经略流求(台湾)之始发地,有中国四大古桥广济桥,潮商文化已千年,茶文化漂洋过海,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百载商埠”的美誉, 历来以崇文重商著称于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汕人在文化、科技和商界成就显著,在上世纪初便被泰国国王称誉为“东方犹太人”。以崇文重商、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

潮汕商帮(潮商)形成于唐朝,兴盛于宋元明清,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商帮、中国传统的三大商帮,潮州会馆以及潮州商会遍布海内外各地。

null

广济桥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纷繁荟萃且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潮州话、潮汕戏剧(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的潮剧、潮州铁支木偶戏、正字戏)、潮阳英歌舞(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声震海内外)、潮州菜(国内最高端的菜系之一,粤菜的中坚力量,有最上得厅堂菜式之称)、潮州工夫茶、工艺品(如潮州刺绣、潮州木雕,贝雕,石雕,抽纱,剪纸、麦秆画、瓶内画等)、潮汕民俗、潮汕民居和潮汕特有的慈善结构(如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汕善堂)等特色。馆藏有国内首个侨批文物馆——位于汕头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侨批文物馆,国内首个民间博物馆——潮南区的刘明通博物馆,我国第一家个体陶瓷美术馆——潮州的陈仰中美术馆,国内首个民间纪念馆——澄海区的塔山风景区,以及华夏历史博物馆、陈舜羌木雕艺术馆、传统工艺品陈列馆、中国瓷都陈列馆、饶宗颐学术馆、淡浮文物院、陶瓷八珍楼、潮州八贤纪念馆、丁日昌博物馆等。

null

潮州古城风貌

如今,在饶宗颐的首倡下,潮学出现于学界。汕头设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设有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设有饶宗颐学术馆,韩江师范学院设有潮学研究院。

null

福建(福州)

福建最早称“邹鲁”正在闽中首府福州。

中唐以前,闽中之俗还少文儒之风,管元惠、李椅、常衮诸人相继“兴学劝士,文儒汇征”,教化普施。由于管元惠等人的治教,“仍迂天私,聿敷朝化,诱彼闽越,俗成邹鲁”。这是福建号称“海滨邹鲁”的滥觞。

null

福州三坊七巷

唐末五代,王潮、王审知兄弟治闽,对福建文化教育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据《三山志》卷8《公廨•庙学》载:乾宁元年(894年),王潮于福州“四门置义学”。《新五代史•王审知传》卷68载:王审知当政后,“好礼下士”,以育才为急,“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王审知号令各地,“广设庠序”,因此府学、县学及乡村私塾普遍设立。各地所建学校颇具平民色彩,士庶子弟均得入学,大大推动闽中文教普及。

null

福州古街南后街

加上闽国定策优礼延纳中原士大夫之“避地而南者”,士人因此纷纷流寓入闽。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学校》卷48称:“盖闽人知学虽已久,至衮大兴学校而始盛也。自时厥后,闽之文物骎骎与上国齿,至宋遂有‘海滨邹鲁’之称。”由此可见,唐代福建初有“邹鲁”之风俗,但尚不为世人所重,至宋因“贤才之出,彬彬焉轶于唐”,世人遂公认其为“海滨邹鲁”。何振岱《西湖志》引《闽都记》等旧志记载称,朱熹曾为福州城西门(迎仙门)“大书‘海滨邹鲁’四字,悬于楼上”。

null

福州濂江书院

南宋时期,地方办学变为以书院为主,且多为民办,据统计,福建书院多达60所(一说80所)。福州因是八闽首府、文化精英荟萃之地,所以儒学最为发达,书院多达21所。朱熹称:“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

null

莆田:福建第一进士县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的福州还多。唐朝前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

null

莆田东阳进士村

更为奇特的是,莆田人民不但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还留下许许多多至今还广为流传的科甲佳话。诸如“一家九刺史”(唐代莆田人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

null

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皇帝敕字)著名、“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

null

泉州

自唐建中初常衮任福建观察使,“设乡学,延名师儒以教闽人,闽人始知向学”以来,泉州是受惠较早的地方之一。加上欧阳詹首中进士,更加激励了泉州人向学的热情。

在泉州修建成学宫时,有人写道:“温陵名邦也,理学文章,籍工于世。”在修建成明伦堂时有人说:“泉郡学甲于天下”。

泉州自唐以来,不仅中科第者数以千计,各种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还出现了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祖孙进士和兄弟进士等许多极不寻常的现象。其中父子进士凡三十三家,祖孙进士二十二家,兄弟进士二十四家。

null

null

泉州状元街

可能是为了发扬“海滨邹鲁”之风,泉州过去在孔庙前,曾建成有一座“海滨邹鲁亭”(今已废)。亭前有洙泗桥,后有夫子泉,亭中挂一块“海滨邹鲁”大匾额,十分美丽庄严。洙泗桥之“洙泗”,是孔子教授弟子的地方,《礼记•檀弓上》有“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的说法,所以后人都把“洙泗”作为儒家的代称。“夫子泉”就是纪念孔子的泉水,有“日饮一瓢心慕颜”之说。

null

漳州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686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

唐垂拱二年开漳第一任刺史陈元光提倡奖掖农耕、通商惠工、兴办荣、移风易俗,传播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漳州由原始落后状态过渡到“杂卉三科绿,嘉禾两度新,俚歌声靡曼,秫酒味酝醇”初步繁荣文明的社会景象。兴办书院也从此开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载:“松州书院在福建省漳州府,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两宋时期,兴办书院成为社会风气。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出任漳州知州,身体力行,定期亲临县学、州学授课,他“每旬之二日必领属官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其正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此后几任知州也重视办学,因而“士好学成风”。由是有“海滨邹鲁”之美称。宋代漳州登进士第达261人。明时文化教育事业又有进一步发展,有邺山书院、芗江书院等近30所,知府等官员竞相到书院讲学。民间私学遍及各县。登进士第达479人。

null

漳州白云岩书院朱熹解经处

漳州历代名人辈出:明代《东西洋考》作者陆燮,清初“闽海才子”黄道周,近现代文化名人、大师许地山、杨骚、林语堂等饮誉海内外。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锦歌、竹马戏、大车鼓舞蹈和精致的剪纸艺术。有被誉为中国女排获取世界冠军的摇篮──漳州体育基地。

null

漳州方言闽南语,唐朝陈元光所率开漳将士大部分来自中原,他们通用中原的河洛话,亦称河佬话;故早期戍守闽粤的中原府兵后裔也自称为“河佬”。他们入闽后大都屯居福建沿江、沿海平原地带。河洛话便逐渐成为闽南本土通行的话语,这就是后代流行于漳州大部分地方以及厦门、泉州和包括龙岩新罗,漳平一带,广东海陆丰(今汕尾)的闽南话,河洛话(即闽南话)成了中原南下的群体标志——早期播迁入粤者称为“河佬话”或“福佬话”;后期播迁入台湾称为“闽南话”或“台湾话”,传入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唐人话”。

绢、漆器和首饰为著名工艺品。片仔黄、八宝印泥、漳纱、漳绒是历代贡品。

除了所谓的“海滨邹鲁”?还有其他“邹鲁”之称么?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