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拼音 潮州话

潮州话

2023-04-28 2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潮语」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流行语」。 潮州话diê5 ziu1 uê7[1]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廣東潮汕地區、香港、澳門、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印度、孟加拉、菲律賓、汶萊、法國、英國、美國等世界各地潮汕籍華人移民社區。区域廣東東部潮汕地區語系漢藏語系 漢語族閩語支沿海閩語閩南語潮汕片潮州话文字漢字泰文字潮語白話字潮州話拼音方案語言代碼ISO 639-3(已有提案 tws[2])ISO 639-6czhuGlottologteoc1236[3]chao1238[4]chao1241[5]chao1239[6]   潮州话

潮州話,又叫潮語潮汕話 [7],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8]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diê5 suan1 piêng3 / Tiê-suann-phiàng),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Teochew或者Chiuchow,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

目录 1 歷史 2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 2.1 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2.2 客家話 2.3 粤语 2.4 非汉语语言 3 语音 3.1 聲母 3.2 韻母 3.3 声调 3.3.1 變調 3.4 文白异读 4 文法 4.1 词法 4.1.1 代词 4.1.1.1 人称代词 4.1.1.2 所有格代詞 4.1.1.3 指示代詞 4.1.1.4 疑問代詞 4.1.2 數詞 4.2 句法 4.2.1 动词短语 4.2.1.1 语态 4.2.2 疑问句 4.2.3 比較句 4.2.3.1 兩個或以上名詞 4.2.3.2 只有一個名詞 4.2.3.3 相等 4.2.3.4 最級 5 词汇 5.1 古老词汇 5.2 外语词汇 6 書寫系統 6.1 漢字 6.1.1 训读 6.1.2 生造新字 6.1.3 同音字的互用 6.2 潮語白話字 6.3 潮州話拼音方案 6.3.1 声母 6.3.2 韵母 6.3.3 韵尾声母 7 对潮州话的研究 8 注释 9 参考书目 10 參閲 11 外部链接 歷史[编辑]

現代潮州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與閩南語的泉漳片(俗稱“福建話”)是同源關係,其音韻體系大致相同,在生活用語甚至戲劇上可以互通互用。此外,因為與畲族交往,潮州話也混入了不少畲語詞彙。[9]

潮州話始於唐、宋年間,並在明末清初時期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9]9世紀約唐代開始至15世紀期間,因耕地不足导致严重饥荒,一些闽南地区的漢人往海邊遷徙,到達廣東潮州一帶,莆田是潮汕先民遷徙途中重要的一站,至今潮、漳泉兩地方言仍為同一系屬,即可見一斑。

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閩南語之方言。

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豐順等。客家話為主的地區大埔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說潮州話。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来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道房縣)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人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而在大陆廣東則受到粵語和普通話競爭,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講英語和新加坡華語。现今有小部分的潮州籍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受到新加坡当地一些较多操闽台片闽南语(與潮州話小部份互通)的新加坡華裔中年人和年长者讲闽台片闽南语方言(新加坡福建话,厦门话,台湾话)的影响之下,他们就改为讲闽台片闽南语来取代潮州话。一些中年人的新加坡潮州人已经融入泉漳闽南族群内,今日已改认同为福建闽南人。新加坡主导语言英语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儘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福建閩南人。

在香港有超過七十萬名潮州人,但新一代大部份只會說粵語,加上他們不會跟自己族群通婚,不過有些在香港的潮州年轻人即使不會操潮州话,若父母雙方是潮州人,他們仍然懂潮州話的話,因為潮州話沒有F音,所以操的粵語(廣東話)充滿潮州口音,廣東話裡有不少潮州話成份,例如在香港多數用「架己冷(家己人)」來表示「自己人」,因此能操粵語、潮州語二種語言。

清代康熙年間,來自潮州府程鄉、平遠、鎮平三縣移民臺灣的人多為客家人,但在雍正之後,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已不再屬於潮州府,而和惠州府興寧、五華二縣合併成立純客語區的嘉應直隸州,而來自這三地的移民也改稱來自嘉應州。而雍正之後,除了潮州府大埔、豐順二縣以外,來自潮州府的移民已多為閩南民系的潮州人,臺灣潮州人之後在語言方面被閩南語泉漳話融合了,但在宗教及飲食方面未必。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编辑] 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编辑]

1980年代以来,随教育体系的逐渐完整及对外交流的发展,潮汕地区的儿童学龄前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普通话,部分幼儿园甚至完全采用普通话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普通話成为正式的教学语言。但校园内师生之间仍有较多的潮州话交流。当地人中青壮年龄以下的人群基本都能讲普通话,其中某些带有母语口音,而年长者对普通话的掌握相对较差。一般而言,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群能较好地使用普通话交流。而因为普通话教育的推进,新世代的潮汕人中也出现了不会讲或不是很会讲潮州话的迹象。

潮州话母语使用者认为普通话的轻声最难掌握。另外,潮州話中,潮州、潮安、澄海一带的口音较“轻”,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话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话的该韵尾(聲母n)读成软腭鼻音[-ŋ]。而在练江片(潮南、惠来一带)人群中,语调中保留了较多的软腭鼻音。

闽南語和其分支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元音)、唇齿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元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元音[i];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别读成[ts]、[tsʰ]、[s]和[z]。

客家話[编辑]

由于潮安、饶平和揭阳接近廣東北部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部分人群除了说潮州话,也说客家話。潮汕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的是,近代以来客家话对潮州话影响甚少。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州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一些人说潮州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粤语[编辑]

1980年代以来,由于受香港和广州一带粤语方言区域的文化影响(尤其是香港电视剧和流行歌曲),很多年轻潮汕人也能夠知曉粤语。现代潮州话的口语中使用不少来自粤语方言区的词汇。粵語也吸收不少來自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喉乾」或「口乾」。

非汉语语言[编辑]

很多潮州人移居到东南亚,故此潮州话在东南亚的发展受到当地语言——如泰语、高棉语、越南语和马来语等——的影响。

语音[编辑] 参见:閩南語音系和潮州話拼音方案

潮州话音节包含声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

聲母[编辑]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和[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和[ŋ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潮州话特色之一,就是没有唇齿音。

除了喉塞音通常不被视为声母之外,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

潮州話聲母   双唇音 齿龈音 软腭音 喉音 无擦浊音 鼻塞音 m [m] 毛 n [n] 娜 ng [ŋ] 俄   塞音与中塞邊通音 bh [b] 無 l [l] 羅 gh [g] 鵝   清塞音 不送氣 b [p] 波 d [t] 多 g [k] 哥 - [Ø-ʔ] 哦 送氣 p [pʰ] 頗 t [tʰ] 胎 k [kʰ] 戈   清擦音   s [s] 思   h [h] 何 塞擦音 濁音   r [dz-z] 而     不送氣清音   z [ts] 之     送氣清音   c [tsʰ] 徐     韻母[编辑]

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介音)有[i]和[u],但並沒有撮口呼。

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元音、鼻化元音或成節輔音。除了饶平北部和潮安凤凰镇,潮州話普遍沒有韻尾[n]/[t],下列拼音中以n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元音韻腹有四個,分別是[a]、[o]、[e]和[ɯ]。絕大部份音節以元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元音,而是成節輔音雙唇鼻音[m]和軟齶鼻音[ŋ]。

韻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實際上也可說是塞音,因為軟顎降低,讓空氣通過鼻腔),但是並非必要。元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i]、[o]和[u]。輔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ʔ]、[p]和[k],鼻音[m]和[ŋ],以及存在于饶平北部和潮安凤凰镇的[n]和[t]。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10],潮州話韻母共五十九個,如下:

潮州話韻母[10] 韻頭類別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單複韻母 e [ɯ] 余 i [i] 衣 u [u] 污 a [a] 亞 ia [ia] 呀 ua [ua] 娃 o [o] 窩 io [io] 腰 ê [e] 啞 iê [ie] 腰[a] uê [ue] 鍋 ai [ai] 哀 uai [uai] 歪 oi [oi] 鞋 ui [ui] 威 ao [au] 歐 ou [ou] 烏 iou [iou] 夭 iu [iu] 憂 鼻化韻母 en [ɯ̃] 秧 in [ĩ] 丸 an [ã] 噯 ian [ĩã] 營 uan [ũã] 鞍 ion [ĩõ] 羊 ên [ẽ] 楹 (iên [ĩẽ] 羊[a]) uên [ũẽ] [橫][a] ain [ãĩ] 愛 uain [ũãĩ] [縣][a] oin [õĩ] 閑 uin [ũĩ] 畏[a] aon [ãũ] [好][a] oun [õũ] [虎][a] ioun [ĩõũ] [貓][a] iun [ĩũ] 幼[a] 鼻韻母 im [im] 音 am [am](庵) iam [iam] 淹 uam [uam] 凡 (eng [ɤŋ] 恩[a]) ing [iŋ] 因 ung [uŋ] 溫 ang [aŋ] 按 iang [iaŋ] 央 uang [uaŋ] 汪 ong [oŋ] 翁 iong [ioŋ] 雍 êng [eŋ] 英 iêng [ieŋ] 焉[a] uêng [ueŋ] 冤[a] 入聲韻母 ih [iʔ] 裂 uh [uʔ] ah [aʔ] 鴨 iah [iaʔ] 益 uah [uaʔ] 活 oh [oʔ] 學 ioh [ioʔ] 約 êh [eʔ] 厄 (uêh [ueʔ] 劃[a]) oih [oiʔ] 狹 aoh [auʔ] [樂][a] ib [ip̚] 邑 ab [ap̚] 盒 iab [iap̚] 壓 uab [uap̚] 法 eg [ɤk̚] [乞][a] ig [ik̚] 乙 ug [uk̚] 熨 ag [ak̚] (惡) iag [iak̚] 躍 uag [uak̚] 蕕(獲) og [ok̚] 屋 iog [iok̚] 育 êg [ek̚] 液 iêg [iek̚] 噎[a] uêg [uek̚] 越[a] 輔音音節 m [m] 唔 ng [ŋ] 黃 ngh [ŋʔ] 夗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未在方案韻母表出現的韻母 括號中之韻母和例字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方括號中之例字有輔音聲母,在此只取其韻。 加上方案沒有收錄的韻母,潮州話韻母共七十五個。 輔音音節共三個,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 声调[编辑]

潮州话跟其他汉语方言一样,是声调语言。它有八个声调,聲調符號置於響度最高的元音字母上[11][10],并有丰富的变调。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調值 33 52 213 2 55 35 11 4 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 例子(文讀音) 分 粉 訓 忽 雲 混 份 佛 拼音 hung1 hung2 hung3 hug4 hung5 hung6 hung7 hug8 白話字拼音 hung húng hùng huk hûng hǔng hūng hu̍k 變調[编辑]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情況如下:

前字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前字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 变调后聲調數字 1 6 5 8 7 9 9 4

由此可見,變調的規律就是:

陰平(1)不變調; 陰入(4)和陽入(8)互換; 陰去(3)變成陰上(2)或陽平(5); 陰上變成陽上(6); 陽平變成陽去。 而陽上(6)、陽(7)去則變成新調低降調(9)

各地的声调有所差异,列舉如下[5]:

调类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潮州 单字调 ˧˧ (33) ˥˧ (53) ˨˩˧ (213) ˨˩ (21) ˥˥ (55) ˧˥ (35) ˩˩ (11) ˦˦ (44) 前变调 ꜕꜔ (23) ꜕꜓ (24) ꜓꜕ / ꜒꜔ (42/53) ꜔꜔ / ꜓꜓ (33/44) ꜕꜖꜔ (213) ꜕꜖ (21) ꜖꜕ (12) ꜕꜖ (21) 汕头 单字调 ˧˧ (33) ˥˧ (53) ˨˩˧ (213) ˨ (2) ˥˥ (55) ˧˥ (35) ˩˩ (11) ˥ (5) 前变调 ꜔꜔ (33) ꜔꜒ (35) ꜒꜒ (55) ꜒꜒ (55) ꜖꜖ (11) ꜕꜖ (21) ꜖꜕ (12) ꜕ (2) 揭阳 单字调 ˧˧ (33) ˧˩ (31) ˨˩˧ (213) ˨ (2) ˥˥ (55) ˧˥ (35) ˩˩ (11) ˥ (5) 前变调 ꜔꜔ (33) ꜕꜔ / ꜔꜒ (23/35) ꜔꜖ / ꜓꜕ (31/42) ꜕ / ꜒ (2/5) ꜕꜕ (22) ꜕꜖ (21) ꜕꜖ (21) ꜕ (2) 潮阳 单字调 ˧˧ (33) ˥˧ (53) ˧˩ (31) ˩˩ (11) ˥˥ (55) ˧˩˧ (313) ˩˩ (11) ˥˥ (55) 前变调 ꜔꜔ (33) ꜔꜖ (31) ꜒꜒ (55) ꜒꜒ (55) ꜖꜖ (11) ꜔꜔ (33) ꜔꜔ (33) ꜖꜖ (11) 饶平 单字调 ˧˧ (33) ˥˧ (53) ˨˩˧ (213) ˨˩ (21) ˥˥ (55) ˧˥ (35) ˨˩ (21) ˦˦ (44) 前变调 ꜕꜔ (23) ꜔꜒ (35) ꜒꜒ (55) ꜓꜓ (44) ꜖꜕ (21) ꜕꜖ (21) ꜖꜕ (12) ꜕꜖ (21) 澄海 单字调 ˧˧ (33) ˥˧ (53) ˨˩˨ (212) ˨ (2) ˥˥ (55) ˧˥ (35) ˩˩ (11) ˥ (5) 前变调 ꜔꜔ (33) ꜕꜓ (24) ꜓꜕ (42) ꜒ (5) ꜖꜖ (11) ꜕꜖ (21) ꜖꜖ (11) ꜕ (2) 文白异读[编辑]

潮州话有丰富的文白异读,几乎可以各成系统,如「非」、「敷」、「奉」母字,其辅音文读为[h],白读为[p]或[pʰ];「知」、「彻」、「澄」母字,文读为[ts]、[tsʰ],白读为[t]、[tʰ]等等。

文读音和中古的《广韵》音有严整且简单的对应关系。不过,中古音的[n]/[t]韵尾只存在于饶平北部、潮安凤凰镇以及丰顺、揭阳、普宁等潮客交界处,在其他各地,大多数字转读为[ŋ]/[k],少数字转读为[m]/[p](如按《潮州音字典》,“患”在潮安念[huam],而非[huaŋ],也非[hueŋ])。

白读音和中古的《广韵》音的对应较为复杂,尤其是韵母部分。声母部分与上古汉语对应较统一,只是上古时期缺乏音韵的科学记录,韵母方面的变化难以考究。

文法[编辑] 参见:閩南語文法

潮州话文法与南方汉语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话和粤语。潮州话语句一般以主谓宾结构为主,有时配合小词就可变为主宾谓结构。

词法[编辑] 代词[编辑] 人称代词[编辑]

潮州话的人称代词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没有格之分,例如「我」uá是第一人称,「伊侬」i-nâng指第三人称「他们」等。闽南語正如南島語系,“我们”一词分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听话者都包括在内,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词「咱」náng,否则就用「阮」uáng。其他南方方言如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并没有如此区别。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 uá 我 包括性 咱 náng 咱們 排除性 阮 uáng、úng 或ńg 我們 第二人稱 汝 lír 你 恁 níng 你們 第三人稱 伊 i 他/她/牠/它 伊侬 i-nâng (𪜶 ing) 他們/她們/牠們/它們

补充:

1.潮州話除了“伊儂”外,口語中還經常使用伊儂的合音「𪜶」,来表示「他們」。

2.亦有潮州人使用「我儂」和「汝儂」,意為我們和你們。此用法為官話影響所致,以「伊儂」和官話「我們」「你們」,演變出的相似結構。「我儂」一詞因官話影響也失去了閩語特點的排除性和包括性分別

所有格代詞[编辑]

潮州話不區分所有格代詞和所有格形容詞。一般規則是人稱代詞加上“其”,便組成所有格代詞或形容詞,概說如下: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其 uá kāi 我的 包括性 咱其 náng kāi 咱們的 排除性 阮其 uáng kāi 我們的 第二人稱 汝其 lír kāi 你的 恁其 níng kāi 你們的 第三人稱 伊其 i kāi 他的/她的/牠的/它的 伊人其 i-nâng kāi 他們的/她們的/牠們的/它們的

例句:本書是我其púng tsir sǐ uá kāi:這本書是我的。

不過,有時“其”字也可以略去,例如當代詞後面是量詞,例如:

裙uá tiâu kûng(我的裙)

补充:有时所有格的"其"字也可以省略,例如:恁孥 níng nou、恁仔 níng kiánn(你的兒子)

指示代詞[编辑]

潮州話的指示代詞分為指近和指遠,概說如下:

  指近 指遠 一般 單數 只個 tsí kāi 這個 許個 hír kāi 那個 眾數 只撮 tsí tshoh 這些 許撮 hír tshoh 那些 空間 只塊 tsí-kò 這裡 許塊 hír-kò 那裡 只內 tsí-lǎi 這裡面 許內 hír-lǎi 那裡面 只口 tsí-khāu 這外面 許口 hír-khāu 那外面 時間 只當 tsí-tǹg 最近 許陣/當/回 hír-tsûng/tǹg/huê 那時,那個時候 只陣/回 tsí-tsûng/huê 現在 狀語 照生 tsiò-senn 像這樣 遐生 hiá-senn 像那樣 程度 只樣 tsiònn 這麼 許樣 hiònn 那麼 類型 者個 tsiá kāi 這種 夫個/喜個 hiá kāi/hí kāi 那種 疑問代詞[编辑] 誰 底𫢗 [ti tieŋ] 底個 [ti kai] 底人 [ti naŋ] 什麼 乜個 [miʔ kai] 什麼(種類的)+ 名詞 乜 + 名詞 [miʔ] 哪個 底 + 數詞 + 量詞 + (名詞)[ti] 哪裡 底塊 [ti ko] 何時 𫢗時 [tieŋ si] 怎樣 做法 做呢 [tso ni] 狀態 在些(樣) [tsai sẽ ĩẽ] 乜些樣 [miʔ sẽ ĩẽ] 什乜樣 [si miʔ ĩẽ] 多少(可數) 幾 + 量詞 + 名詞 [kui] 若多 + (量詞) + (名詞)[dzieʔ tsoi] 多少(不可數) 若多 [dzieʔ tsoi] 為什麼 做呢 [tso ni] 數詞[编辑]

序數詞語跟現代標準漢語的差不多。

發音 大寫 小寫 數值 備注 leŋ5 零 〇 0 “空”[kʰang3]表达相同意义。 ik̚4/tsek̚8/ɪaʊ1 壹 一 1 也读為泽[tsek̚8],“泽”、“一”在用法上有分工。弌为未被接受的另一种大寫幺[ɪaʊ1]表达相同意义。 dzi6/no6 貳 二 2 也读為两[no6](本字),“两”、“二”在用法上有分工。弍为未被接受的大寫 sã1/sam1 叄 三 3 弎为未被接受的大寫 si3 肆 四 4   ŋou6 伍 五 5   lak̚8/lok8 陸 六 6   tsʰik̚4/tsʰek̚4 柒 七 7   poiʔ4 捌 八 8   kau2/kiu2 玖 九 9   tsap̚8/sip̚8 拾 十 10 “什”为未被接受的大寫,因為此字可以改成“伍”字

數字如作序數,其前面加上“第” [tõĩ6]。习惯上,“一”用作序数词,读作[ik̚4],“泽”用作基数词,读作[tsek̚8];“二”用作序数词,读作[dzi6],“兩”用作基数词,读作[no6]。大数不依此例。

句法[编辑] 动词短语[编辑] 语态[编辑]

潮州话的被动语态中,施事者短语“给某人”必须讲明,并以“乞” [kʰoiʔ4](一些人会读成 [kʰɤʔ]或[kʰiɤʔ],有地区读成[kʰeʔ])或“分” [puŋ1]作开端,即使这“某人”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知是谁人。粵語也採用此句式,用「俾」表達。例如:

分儂刣掉。[i1 puŋ1 naŋ7 tʰai5 tiou7]

相對粵語:佢俾人殺咗。

官話白话文:他/她被(人給)殺了。

按照白话文,我们可以单用施事者介绍词“被”或者“给”,而不提及施事者;但在潮州话,下面这句在文法上是错的:

個杯敲掉。[kai5 pue1 puŋ1 kʰa1 tiou7]

白话文:杯子給打破了。

应该说成:

個杯分儂敲掉。[kai5 pue1 puŋ1 naŋ7 kʰa1 tiou7]

相對粵語:個(隻)杯俾人打爛咗。

白话文:杯子给人打破了。

虽然不知谁人打破了杯子。

施事者短语“分儂”[puŋ1 naŋ7]永远都紧随主语,并非句子之末,也不像一些如德语和荷兰语的欧洲语言,在助动词和过去分词之间。

疑问句[编辑]

一般疑问句多采用选择问的格式,原生语法没有是非问:

汝是毋是学生?[lɯ2 si6 m7 si6 hak8 seŋ1] / 汝是学生啊謎?[lɯ2 si6 hak8 seŋ1 a1 mi6]

白话文:你是不是学生/你是学生吗?

除非表达反诘语气:

汝是学生耶?[lɯ2 si6 hak8 seŋ1 e2](严格地说,潮州市区“耶”读低降调,与阴上调不同,可认为是语气助词读轻声)

白话文:你是学生啊?(表达难以置信的语气)

但近年受其他方言影响,在书面化的语境中,也可以出现是非问,即使用“主谓短语+语气助词”构成疑问句,语气助词借自普通话或广州话。

比較句[编辑] 兩個或以上名詞[编辑]

潮州話的比較句結構是“X + 形容詞 + 過[kue3] + Y”,被認為源自中古漢語的“X + 形容詞 + 於 + Y”結構:

伊雅過汝。[i1 ŋia2 kue3 lɯ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粵語使用同樣的結構:

佢靚過你。[kʰœy5 leŋ3 kʷɔ3 nei5]

白話文:她/他比你漂亮。

然而,由於普通話影響力愈來愈大,其結構“X比Y + 形容詞”影響潮州話。於是,以上的例句可以變成:

伊比汝雅。[i1 pi2 lɯ2 ŋia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只有一個名詞[编辑]

包含“過”或“比”的結構,都需要兩個或更多的名詞以作比較。如果只提及一個名詞,就會組成殘缺的句子:

伊雅過(?)。

在此情況,需要使用“夭”,或者“愈”的結構:

伊夭雅。[i1 iou6 ŋia2] 伊愈雅。[i1 zu6 ŋia2]

普通話和粵語的情況都一樣。只提及一個用來比較的名詞時,需要轉用另一種句式。潮州話和普通話都使用前修飾語(形容詞前),而粵語則使用後修飾語(形容詞後):

普通話:她比較漂亮 粵語:佢靚[kʰœy5 leŋ3 ti1]

潮州話中,有兩個字本身有比較的意思,就是“贏”[ĩã5]和“輸”[su1]。它們可以獨立使用,或者加上“過”字:

这領裙輸(過)許領。[tsi2 nĩã2 kuŋ5 su1 kue3 hɯ2 nĩã2]

白話文:這條裙子不夠那條好。

我內個電腦贏伊個好多。[ua2 lai6 kai7 tieŋ6 nau2 ĩã5 i1 kai7 hoʔ2 tsoi7]

白話文:我(家裡)那部電腦比這部好很多。

如果表示更大的程度差別,可以在句末使用狀語“好多”[hoʔ2 tsoi7]。

相等[编辑]

潮州話中,“平”[pẽ5]或者“平樣”[pẽ5 ĩẽ7]用來表達相等的概念:

只本書佮許本平(樣)重。[tsi2 puŋ2 tsɯ1 kaʔ4 hɯ2 puŋ2 pẽ5 taŋ6]

白話文:這本書和那本書一樣重。

伊兩儂平平樣。[i1 no6 naŋ5 pẽ5 pẽ5 ĩẽ7]

白話文:他們都一樣(他們長相一樣/他們一樣那麼好/壞)。

最級[编辑]

潮州話以副詞“上”[siaŋ5]或“上頂”[siaŋ5 teŋ2]表示最級。而且,“上頂”通常帶有褒義:

只間物上頂好食。[tsi2 kõĩ1 mueʔ8 siaŋ5 teŋ2 ho2 tsiaʔ8]

白話文:這間(餐廳)(的東西)是最好吃的。

伊儂對我上好。[i1 naŋ5 tui3 ua2 siaŋ5 ho2]

白話文:他們對我最好。

词汇[编辑]

潮州话的词汇与粤语有甚多相似之处,因为两者交流频繁。正如粤语,潮州话有很多单音节的词语,隐约反映出其历史之悠久,因为单音节在中古汉语十分普遍。然而,自现代标准汉语规范化以来,潮州话吸收了很多普通话词汇,多数是多音节的。而且,由于很多潮州人移居东南亚,潮州话加入了不少来自马来语的词汇。

古老词汇[编辑]

潮州話保留不少古代漢語詞彙,許多用詞亦與其他閩南語方言(如臺灣話)相同。例如 「目」[mak](眼睛;臺灣話:目/ba̍k)、 「灱」[ta](乾;臺灣話:焦/ta)、「走仔」(女兒;臺灣話:查某仔)、「囥」[kʰɤŋ](藏;臺灣話:囥/khǹg)等。

潮州話中运用古语词的例子还有:洗浴(洗澡)、箸(筷子)、伊(他、她)、雅(漂亮)、衫(衣服)、鼎(鍋)等等。

外语词汇[编辑]

除了马来语,海外地区的潮州话也借用了英语词汇,这些词汇中有部分随华侨回国交流而传回潮汕地区,目前这些外语词汇在潮汕地区大多已不用。

马来语

馬打 [mata] mata-mata:警察 巴剎 [pasar] pasar:市场 咕哩 [kuli] kuli:苦力(實為音意兼譯之源於英語coolie一字) 嘛哪 [mana] mana wu chia?:哪儿有车? 朱律 [tsu luk],雪茄,马来语cherut的借音词。 动角 [dong kak],手杖,借自马来语tongkat. 五脚砌 [ngo ka ki],马来语叫kaki lima,lima是数词“5”,kaki(马来语本意是“脚”)在这里是指量词“英尺”(英语:feet,本意也是“脚”的复数)。新马城镇临街骑楼下面的人行道,宽度为5英尺,故马来语称之为kaki lima.近代潮汕城镇出现西式街区,也和新马一样在临街骑楼下设人行道,以方便行人遮阳避雨,并借用了马来语的称呼,lima义译为“五”,kaki半音译半义译为“脚基”。 多隆 [to long],借用马来语tolong,有两种意思,一是请求帮忙、照顾,一是请求宽恕、开恩。 松芒 [song mong],骄傲、忘乎所以,借自马来语sombong,音稍变

泰语

角毕 [kak bik],皮箱,借自泰语,角是皮革的意思,毕是箱的意思。 康霜 [k'ang seng],冷冻。康是关禁的意思,借自泰语。潮汕人称冰为霜。这个词是泰国的潮人造出来的,或者是澄海音的“冚霜”或“盖霜”(kam3 seng1;澄海读作kang3 seng1;意为“覆盖上冰块”,为海上冰冻渔获的常用方式,而海外潮州渔民多为澄海人),又传入潮汕本土。关进冷冻房里冰过的鱼肉,在潮州話里叫做康霜鱼、康霜肉。

英语

目頭 [mak tʰau] mark:商标 基羅 [ki lo] kilogramme:公斤 巴仙 [pa sieŋ] percent:百分比 咯离 [lo li] lorry:罗里/卡车

書寫系統[编辑] 漢字[编辑]

大部分潮州話的字都可以寫成漢字。大部分汉字也可以用潮州话朗读。但如同粤语等语言,按照文本逐字阅读并不符合语言习惯。例如表示口渴,字面读是“口渴”(kao2 guah4)但口语常说“喉乾”(ao5 da1)。故当人们用潮州话读这种白话文的时候,按照场合和要求不同,有时逐字标准读出,有时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潮州话语法、词汇及用语调整字面文句,用潮州话复述出来。

然而,小部分的獨特詞彙沒有標準字,原因有數。潮州話詞彙傾向古老,在日常中文比較罕見;有關漢語方言拼寫的研究比較少,不如傳統中文語文學的其他範疇。而且,一些潮州話獨有的字,其實可能並沒有字。由于沒有標準字,民众有三种方式解决写字问题:借用别字,生造新字,同音替代。

训读[编辑]

借用意义相近的别字,久而久之就变成约定俗成,于是被借的汉字获得了新的读音,这新的读音就是被借汉字的训读音,比如:黑色通常读做[ou1 sek4]而非[hek4 sek4],其实就是借用“黑”字记录“乌”的意思,并把“黑”[hek4]训读做“乌”[ou1],“黑”字只有在近年的新词中才会读做[hek4]。前述的“喉乾”[au5 ta1]也是训读,“乾”文读做[kan1],白读做[kuã],但表达「乾」的原字应为“灱”(ta1,普通话读作xiāo),只是借用“乾”字记录。

生造新字[编辑]

生造新字的办法,通常是用形声字的原理,先找出发音相同或接近的通用汉字作为声旁,再加上形旁,也有极少数是生造的会意字。例如“有无”的“有”字,“月”下面去掉两横(冇)和去掉一横都有一字且意义相反。

同音字的互用[编辑]

这种书写方式在新一辈受过良好普通话教育但缺乏母语教育的青少年中较为流行,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生造新字”办法的简化。因为受标准化系统,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的限制,生造新字可操作性很差,某些人在并不严肃的场合干脆用发音相同或接近的通用汉字记音。当然,以前也有这种偷懒的办法,而且久而久之也会变成约定俗成。比如,作为结构助词的“个”[kai5],表示修饰、所有等含义,其本字是“其”,这在《尚书》中可以看到起源:“朕其弟”(我的弟弟),与汉藏语系中其他古老的语言如藏语可以对应,与汉语在南方的各种方言如广州话、苏州话有相同用法和相近读音,也可以按照音韵学论证其读音的演变(“其”与“驶”,“使”,“狸”同韵),不过可能因为“其”文读音[ki5]更为流行,且在汉语文言中另有高雅用法,民众选用了“个”记录这个结构助词。

潮語白話字[编辑] 主条目:潮語白話字

19世紀中葉,隨著汕頭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大量基督教傳教士來到潮汕地區傳教。為了便於傳教,這些傳教士必須學習和表記潮汕話,他們便發明了一種叫「白話字」(Pêh-uē-jī)的教會羅馬字來表記汕頭話。此白話字與閩南語泉漳片的白話字外形比較相似,但在表記方式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1876年,用汕頭土白寫成的《路加福音》出版刊行,這也是第一次用汕頭土腔羅馬字出版的《聖經》,此後,又用汕頭土白先後出版了《創世紀》、《約拿記》、《雅各書》、《馬太福音》、《使徒行傳》、《馬可福音》等聖經的章節,為基督教在潮汕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此套白話字系統後來也被用來表記潮州話。1915年,潮州土白的《新約聖經》出版刊行。

潮州話拼音方案[编辑] 主条目:潮州話拼音方案

中國廣東省教育部門在1960年推出《潮州話拼音方案》,做了潮州話羅馬化,以便利語言學研究和字典出版。方案以汕頭市的潮州話語音為基礎,以拉丁字母拼寫語音,聲調以上標數字顯示。

声母[编辑]

《广东拼音方案》代表的声母包括:B、BH、C、D、G、GH、H、K、L、M、N、NG、P、R、S、T、Z。

例子:

B - bag (北) Bh - bhê (馬) C - cên (青) D - dio (潮) G - gio (橋) GH - gho (鵝) H - hung (雲) K - ke (去) L - lag (六) M - mêng (明) N - nang (人) NG - ngou (五) P - pêng (平) R - ruah (熱) S - sên (生) T - tin (天) Z - ziu (州) 韵母[编辑]

潮州话的韵母和韵母组合包括:A、E、Ê、I、O、U、AI、AO、IA、IO、IU、OI、OU、UA、UAI、UE、UI。

例子:

A - ma (媽) E - de (箸) Ê - sên (生) I - bhi (味) O - to (桃) U - ghu (牛)

潮州话里,很多词语鼻音化。在《广东拼音方案》,由字母“n”代表。

例子(鼻化):

suan (山) cên (青) 韵尾声母[编辑]

潮州话的韵尾声母包括M和NG,以及以下谈及的塞音。

例子:

M - iam (鹽) NG - bhuang (萬)

潮州话保留很多普通话失去的塞音入声韵尾。这些包括:“b”、“g”、“h”。但不包括“t”。

例子:

B - zab (十) G - hog (福) H - tih (鐵) 对潮州话的研究[编辑]

潮州话是闽语各分支中较早被研究的一种方言。19世纪中叶,随着汕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基督教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学习潮州话,并创造了潮语白话字、编写了潮州话词典。清末民初,有潮汕人参照闽南语泉漳片韵书,相继编写了《潮声十五音》、《击木知音》(又名《汇集雅俗十五音全本》)、《潮语十五音》等等潮州话韵书。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潮州话。潮州话有自己的《潮州方言字典》,并且有不少研究论著。[9]

注释[编辑] ^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拼寫。潮汕地區除潮州(包括潮安)、澄海外,潮字讀音均為dio。5 ^ Change Request Documentation: 2021-045. 31 August 2021 [30 Ma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可见媒体报导范例:学潮语,埋下爱的种子. 星洲网. 2019-08-19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 《潮州市志下册·第三十二篇 民俗 方言·第二章 潮州方言》.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 9.0 9.1 9.2 《潮州市誌下冊·第三十二篇 民俗 方言·第二章 潮州方言》.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 10.0 10.1 10.2 Dylan W.H. Sung. Min - Chaozhou Dialect. 2003年1月28日 [2007年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月11日) (英语).  ^ "Teochew · Mogher - 潮州音字典"存档副本.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参考书目[编辑]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漢語方言字匯。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ISBN 7-80184-034-8。 蔡俊明。普通話對照:潮州方言詞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91。ISBN 962-7330-02-7。 Chappell, Hilary (ed.) (2001). Sinitic grammar :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Oxford; New York: OUP ISBN 0-19-829977-X Chen, Matthew Y. (2000). Tone Sandhi : pattern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Cambridge, England: CUP ISBN 0-521-65272-3 DeFrancis, John. (1984).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068-6 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ISBN 7-218-00960-3。 李永明。潮州方言。北京:中华书店,1959年。 林倫倫。新編潮州音字典。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ISBN 7-81036-189-9。 Norman, Jerry. [1988] (2002). Chinese. Cambridge, England: CUP ISBN 0-521-29653-6 Ramsey, S. Robert (1986). Languages of China.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6694-9 參閲[编辑] 新加坡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 泰国华人 台灣潮州人 莆田话 泉漳话 闽南语 台湾话 中国语言 汉语方言列表 潮汕地区 外部链接[编辑]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可查潮州話單字讀音,現代>閩語>閩南區>潮州(府城話))(繁體中文) 潮州母语 · Teochew Mogher 在线潮州音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英文)(法文)(泰文)(日語) 潮州音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Diojiu Bhung Ga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GagiNa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Glossika - Chinese Languages and Dialec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英文版維基文庫OCR校對電子版字典《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Omniglo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楊恩浩(製片人). 鳳凰枕頭粽. 香港: 潮商衞视.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潮州話).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保留齒齦音/-n/、/-t/的鳳凰鎮潮州話。 查论编中国语言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北京官话(國語/普通话) · 东北官话 · 胶辽官话 · 冀鲁官话 · 中原官话 · 兰银官话 · 江淮官话 · 西南官话晋语并州片 · 呂梁片 · 上黨片 · 五臺片 · 邯新片 · 大包片 · 張呼片 · 志延片闽语沿海閩語閩東語(侯官片 · 福宁片 · 蛮讲 · 燕话) · 莆仙語(莆田話 · 仙游话 · 澳腰话) · 閩南語(泉漳片 · 大田片 · 浙南閩語 · 中山閩語 · 潮州话) · 瓊雷話(海南话 · 雷州话)沿山閩語闽北语(东溪片 · 西溪片) · 闽中语(永安话 · 三明话 · 沙县话) · 邵將語(邵武话 · 将乐话)古閩語原始閩語吴语太湖片 · 台州片 · 瓯江片 · 金衢片 · 上麗片 · 宣州片徽语績歙片 · 休黟片 · 祁婺片 · 旌占片 · 嚴州片湘语长益片 · 娄邵片 · 辰溆片 · 衡州片 · 永全片贛語昌都片 · 宜瀏片 · 吉茶片 · 撫廣片 · 鷹弋片 · 大通片 · 耒資片 · 懷嶽片 · 洞綏片客家语粵台片 · 海陸片 · 粵中片 · 汀州片 · 寧龍片 · 雩桂片 · 銅鼓片 · 粵北片 · 粵西片 · 饒平客家語 · 畲话粤语广府片(粵海片 · 莞寶片) · 羅廣片 · 勾漏片 · 四邑片 · 吳化片 · 欽廉片 · 高陽片 · 邕潯片 · 儋州话 · 桂南平話平话和土话桂北平话 · 粵北土話 · 湘南土话 · 优念话归类未定東江本地話 · 军家话 · 迈话 · 富馬話 · 鐘山話 · 畲话 · 瓦乡话 · 蔡家話 · 六甲話 · 酉水话 · 八峒瑶语 · 平地瑶话 · 齐语 · 楚語 · 蜀語 · 龙家语 · 卢人语 · 漢兒言語 · 协和语 · 嘉米话 · 倒话 · 孔夫话古汉语原始汉语 · 上古汉语 · 中古汉语 · 近代汉语 · 現代汉语藏缅语族藏-喜马拉雅语群藏语支藏语(卫藏 · 康巴 · 安多 · 拉达克语 · 九寨沟藏语 · 其他藏語方言) · 仓洛门巴语 · 错那门巴语 · 象雄语白马语支白马语羌语群嘉绒语支嘉绒语 · 道孚语 · 拉坞戎语羌语支羌语组羌语(北 · 南) · 土家语 · 普米语 · 木雅语 · 却域语 · 扎坝语 · 西夏语 · 白狼语贵琼语组贵琼语尔苏语支爾蘇語(尔苏语 · 多续语 · 栗苏语)纳语支纳西语 · 納木依語 · 史興語 · 拉热语緬彝語群彝語支北部彝语组诺苏语(都泼语) · 纳苏语(阿罗语 · 峨颇语)东南彝语组尼苏语 · 阿务语 · 撒尼语 · 阿灵泼语 · 阿细语 · 阿哲语(阿車語) · 阿扎语 · 木吉语(脱泼语 · 墨几语) · 普佤语(夫卡语 · 科鲁拉语 · 绰阔语) · 普拉语 · 富帕语(富巴语 · 富匝语)中部彝语组里泼语 · 咪俚语 · 山苏语 · 傈僳语 · 勒苏语 · 堂郎語 · 密察语 · 拉姆语 · 留米语 · 腊罗语(杨柳话 · 额喀语 · 芒底语 · 徐掌话) · 拉烏語 · 他鲁语(泼佩语 · 纳若语 · 跨恩斯话 · 跨玛斯话 · 莱兹斯话 · 子逋斯话 · 锁内嘎话) · 拉祜語 · 苦聪话 · 拉邬语 · 阿邬语 · 乐舞语 · 基諾語卡卓语组卡卓语 · 撒慕语 · 撒涅语 · 撒都语 · 孟武语南部彝语组阿卡语 · 勾克语 · 木达语 · 哈尼语 · 糯比语 · 糯美语 · 腊米语 · 昂罗语 · 期弟语 · 奕车语 · 卡别语 · 豪尼语(窝尼语 · 白宏语 · 布孔语 · 布都语 · 梭比语 · 多尼语 · 多塔语 · 阿梭语 · 阿母语) · 碧约语 · 西摩洛语 · 卡多语 · 帕那语 · 阿克语 · 搓梭语 · 毕苏语(老缅语 · 老品语) · 贡语(桑孔语 · 楚孔语) · 哈备语 · 姆毕语曼子语组嘎苏话 · 模耆语(莫期) · 末昂语 · 估涡语 (麻峨) · 估涡语 (麻阿) · 普标彝语(麻榭) · 䏵俖语其他彝语支语言阿笃语 · 阿鲁语 · 阿梯语 · 弄语 · 怒苏语 · 柔若语緬語支载瓦语 · 阿昌语 · 浪速语 · 勒期语 · 波拉语 · 茶山语 · 仙岛语白語支白語(中部方言(英语:Central Bai language) · 南部方言 · 北部方言(英语:Northern Bai language) · 拉瑪方言)其他语群萨尔语群(景颇语)| 侬语支(独龙语 · 阿侬语)| 达尼语支(达尼语)| 鲁苏语支(崩如语 · 鲁苏语)| 舍朱奔语支(蘇龍語)| 义都—达让语支(义都语 · 达让语)| 格曼语支(格曼语)澳泰语系南岛语族亞齊-占語群回輝話仡泰语族仡央语群仡佬语 · 拉基語 · 布央語(布央语东部方言 · 普标语 · 巴哈语 · 拉哈語) · 仡隆語 · 木佬語 · 羿语 · 土蛮语黎语支黎语(黎语 · 加茂語)拉珈语支拉珈语侗水语支侗语 · 水語 · 标话 · 莫语(莫语 · 錦語) · 仫佬语 · 毛南语 · 佯僙语 · 茶洞語 · 草苗语 · 𦰡溪瑶话臨高語臨高語 · 吉兆话泰語支壮语(布依语 · 岱依语 · 儂語 · 邕北壮语 · 東紅水河壯語 · 中紅水河壯語 · 柳江壮语 · 桂北壯語 · 右江壯語 · 桂邊壯語 · 邱北壮语 · 连山壮语 · 邕南壯語 · 左江壯語 · 德靖壮语 · 硯廣壯語 · 文麻壯語 · 德靖壮语 · 民讲) · 傣语/泰语(傣那语 · 傣仂语 · 傣端语 · 傣担语 · 掸语 · 八甲语 · 傣雅语)古越语古越语 · 閩越語混合语誒話突厥语系西伯利亞語支西部裕固语 · 图瓦语 · 雅库特语 · 哈卡斯语(富裕柯尔克孜语) · 回鹘语 · 沙陀语葛逻禄语支维吾尔-乌孜别克语(维吾尔语(中心方言 · 和田方言 · 罗布方言) · 乌孜别克语) · 艾努语 · 伊犁土尔克语 · 察合台语钦察语支哈萨克语 · 柯尔克孜语 · 塔塔尔语烏古斯語支撒拉语古突厥语原始突厥语苗瑶语系苗语族巴哼语支巴哼语 · 唔奈语东部语支湘西苗语(东 · 西)畲语支畲-炯奈语(畲语(活聂语) · 炯奈语) · 优诺语 · 巴那语中部语支黔东苗语(东北 · 西(绕家语) · 南)西部语支布努语(布努 · 包瑙 · 努茂) · 川黔滇苗语(川黔滇(第二土语 · 第三土语) · 滇东北 · 贵阳 · 惠水 · 麻山 · 罗泊河 · 重安江(英语:Gejia language)(𱎼家话 · 东家话) · 平塘苗语)瑶语族勉语(勉方言 · 金门方言 · 标敏方言 · 藻敏方言)混合語猫家话蒙古语系中蒙古语支(英语:Mongolic_languages#Classification)蒙古语(中 · 西 · 北 · 东) · 哈米尼干语 · 鄂尔多斯蒙古语 · 土尔扈特卫拉特语南蒙古语支(英语:Mongolic_languages#Classification)东部裕固语 · 土族语 · 东乡语 · 康家语 · 保安语达斡尔语支(英语:Mongolic_languages#Classification)达斡尔语古蒙古语契丹语 · 鲜卑语 · 室韦语 · 乌桓语 · 吐谷浑语 · 原始蒙古语 · 柔然語(有争议)混合语廓克蒙查克语 · 托茂语 · 五屯話 · 唐汪话朝鲜语系中國朝鮮語(朝鮮語) · 高句丽语 · 沃沮扶余语 · 东濊扶余语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德昂语 · 日昂语 · 宽语 · 乌语 · 瓦语 · 户语 · 克蔑语 · 木阿克语 · 佤語 · 布朗语 · 布兴语 · 布芒语克木语支克木语莽语支莽语 · 俫语 · 布赓语越語支京语(越南语)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色勒库尔语 · 瓦罕语 · 于阗语 · 粟特语 · 回回语(波斯语) · 花剌子模语 · 蓝帽回回语(希伯來語:פרסית יהודית)斯拉夫语族俄罗斯语(伊寧俄语 · 外语俄語(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Китае))吐火罗语族吐火罗语日耳曼語族英语(中式英语 · 港式英語)拉丁語族葡萄牙语混合语澳門土生葡語 · 中俄混合語满-通古斯语系北通古斯语群鄂温克语(鄂温克语 · 鄂伦春语)南通古斯语群赫哲语西南通古斯语群满语(锡伯语 · 满语)古通古斯语肃慎语 · 挹娄语 · 靺鞨语 · 勿吉语 · 渤海語 · 女真语語系不明东夷语 · 匈奴语 · 羯語 · 柔然語辅助语言手語手語中國手語(北方手语 · 南方手语) · 香港手語手指字母汉语手指字母 · 维吾尔语手指语 · 朝鲜语手指语 · 藏文手指字母盲文现行盲文 · 漢語雙拼盲文 · 粵語點字 · 藏語盲文外語教學作爲中国大陸高考科目的外語(英語 · 俄語(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Китае) · 日語 · 德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對外華語文教育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查论编臺灣語言南島語系 (原住民族諸語)台灣南島語泰雅語群泰雅語(賽考利克 · 澤敖利 · 汶水 · 萬大) · 賽德克語(德固達雅 · 德路固(太魯閣語) · 都達)西北語群龜崙語 · 巴宰語(噶哈巫語) · 賽夏語西部平原語群邵語 · 拍瀑拉語 · 洪雅語 (阿立昆語(荷兰语:Arikun) · 羅亞語(荷兰语:Lloa (dialect))) · 巴布薩語(虎尾壟語 · 道卡斯語 )鄒語群鄒語 · 卡那卡那富語 · 拉阿魯哇語魯凱語群魯凱語(霧臺 · 東 · 萬山(歐佈諾伙語) · 多納(古納達望語) · 茂林(德樂日卡語 ))排灣語群排灣語卑南語群卑南語(西群 · 知本 · 南王 · 建和)布農語群布農語(郡 · 卓 · 卡 · 丹 · 巒 · 蘭)東臺灣南島語族凱達格蘭語(巴賽語 · 雷朗語 · 哆囉美遠語(荷兰语:Trobiawaans))· 噶瑪蘭語 · 猴猴語 · 撒奇萊雅語 · 阿美語(秀姑巒 · 南勢 · 海岸 · 馬蘭 · 恆春) · 西拉雅語(馬卡道語 · 放索語(荷兰语:Pangsoia-Dolatok)) · 大武壠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巴丹語群達悟語大中菲律宾语群(英语:Greater Central Philippine languages)菲律賓語2 3(在臺菲律賓人)马来语群印尼語2 3(在台印尼人) · 马来语2 3(在台马来西亚人)汉藏语系汉语族 (台灣漢語)閩語臺灣話(漳州腔 · 泉州腔 · 漳泉混合腔) · 金門話 · 馬祖話(長樂腔 · 連江腔 · 福清腔 · 福州腔) · 烏坵話客家語臺灣客家語(四縣腔 · 南四县腔 · 海陸腔 · 大埔腔 · 饒平腔 · 詔安腔 · 揭西(河婆)腔 · 永定腔 · 长乐腔 · 丰顺腔)官話中華民國國語(台灣國語/台灣官話 · 台中腔 · 相關研究) · 水流軍話 · 其他官話其他漢語粤語 · 吳語(大陳話) · 湘語 · 其他汉语藏緬語族藏語3(在臺藏人) · 缅甸语2 3(在臺緬甸人、緬甸歸僑) · 景颇语3(在臺雲南少數民族)印欧语系荷蘭語1 · 西班牙语1 2 · 英语2满-通古斯语系满语1蒙古语系蒙古语3(在臺蒙古人)東北亞語言日语(台灣日語)1 2 3(在臺日本人、灣生) · 琉球語3(在台琉球人) · 韓語2 3(在臺韓國人)南亚语系越南语2 3(在臺越南人)、高棉语2 3(在台柬埔寨人)仡台語系泰语2 3(在台泰人) · 擺夷語3(在臺雲南少數民族)混合語言寒溪語 · 香蕉白话閱聽輔助語汉语盲文臺灣盲文日本手語系台灣手語註1:曾作為官方語言註2:常見外語註3:本國籍少數族群的語言 參見:台灣語言保護 查论编闽南语泉漳片福建廈門話厦门市区话、禾山话泉州話泉州府城话、晋江话、惠安話、南安话、同安话(集美话、杏灌话)、金门话、安溪话、永春話、大田闽南话、尤溪街面话、福清閩南話漳州话漳州府城話、海澄话、石码话、长泰话、漳浦话、云霄话、东山话、诏安闽南話、平和话、南靖閩南话)龙岩话龙岩话、漳平话頭北話下路話粵桂贛泉州腔赣东北闽南语(江西)、香港福建话(香港闽南话)(香港)漳州腔桂平閩語(廣西)、海陸豐話(海丰话、陸豐话、惠州學佬话、香港鹤佬话)(廣東、香港)台灣混合腔(泉漳滥,聲調偏漳)泉州腔(鹿港腔、海口腔、台北腔、澎湖腔)漳州腔(宜蘭腔、內埔腔(永靖腔))東南亞泉州腔咱人话(菲律賓,偏泉晉江)、中南马福建话(马来西亚中部,偏泉)、東馬福建話(汶萊福建話(偏泉金門)、沙巴福建話、砂拉越福建话(北部))漳州腔北马福建话(普吉福建话、棉蘭福建話、槟城福建话)(马来西亚北部,偏漳)、砂拉越福建話(南部)、缅甸福建话混合腔南馬福建話(麻坡福建话、新加坡福建話、廖内福建话)(马来西亚南部,偏泉潮滥)潮汕片潮汕地區潮汕揭 潮州话 饒平潮州話 南澳话 汕头话 澄海话 揭陽话(揭东、揭西、榕城) 潮普惠 潮陽話 普寧話 惠來話 港澳台 香港潮州话 台湾潮州话 東南亞 曼谷潮州话 柬埔寨潮州话 加里曼丹潮州話 坤甸潮州話 老挝潮州話 越南潮州話 新加坡潮州話 马来西亚潮州话 北马潮州话 大田片 前路话(大田话、前道话) 桃源话 后路话(新桥话、后道话) 尤溪城关话 中仙话 浙南片浙南地區 苍南话 平阳话 洞头话 玉环话 閩東地區 寧德閩南話 福清閩南話 中山片 隆都話 東鄉村话(得都話、南蓢話、淇澳話) 三乡话 拱北話 未分片方言岛 苏皖浙 宜兴閩南話 皖南闽南话 舟山闽南话(浙江省舟山群島等地方言) 广西 川渝 成都闽南话 茅子店闽南话(中敖镇) 混合語言 相濫摻話 香蕉白話 峇峇語 孔夫话 查论编汉语 漢語分支漢語分支官话通用語 現代標準漢語 普通话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國語 新馬華語 老国音 官話分區北京官話 京承片 北京話 朝峰片 東北官話 吉瀋片 瀋陽話 哈阜片 哈爾濱話 長春話 黑松片 塔茲語 冀魯官話 保唐片 保定話 唐山話 石濟片 濟南話 滄惠片 章利片 膠遼官話 登連片 威海話 大連話 青萊片 青島話 營通片 中原官話 東干語 山東 鄭開片 鄭州話 開封話 洛嵩片 洛陽話 南魯片 南陽話 漯項片 商阜片 信蚌片 兗菏片 徐淮片 徐州話 關隴 汾河片 關中片 西安話 秦隴片 隴中片 河州片 南疆片 蘭銀 金城片 蘭州話 銀吳片 河西片 北疆片 烏魯木齊話 西南官話 川黔片 四川話 西康片 雲南片 昆明話 湖廣片 武漢話 桂柳片 桂林話 柳州話 淮語 洪巢片 淮揚片 揚州話 寧廬片 南京話 合肥話 通泰片 南通話 泰州話 黃孝片 其他 天津话 贛榆话 军家话 海南军话 广东军话 廣濟方言 新馬華語 新加坡式華語 杭州話 晉语 并州片 太原話 呂梁片 上黨片 五臺片 邯新片 大包片 大同話 張呼片 志延片 粤语 粵語方言:粵海片 廣州話 香港話 蜑家話 莞寶片 圍頭話 邕潯片 勾漏片 貴港話 羅廣片 四邑片 台山話 高陽片 陽江話 茂名白話 钦廉片 吳化片 化州話 廣西平話 桂南片 桂北片 儋州話 越南白话 客家语 客家语方言:粵台片 梅州話 四縣話 香港客家语 粵中片 河源話 粵北片 惠州片 汀州片 長汀話 寧龍片 于桂片 于都話 銅鼓片 四川客家語 畲话 贛語 贛語方言:昌都片 南昌話 宜瀏片 宜春話 吉茶片 吉安話 撫廣片 撫州話 鷹弋片 鷹潭話 大通片 懷嶽片 耒資片 洞綏片 湘语 长益片 長沙話 湘潭話 婁邵片 婁底話 雙峰話 衡州片 衡陽話 辰漵片 永全片 吴语 吳語方言:太湖片 上海話 蘇州話 紹興話 寧波話 無錫話 常州話 台州片 台州話 金衢片 金華話 衢州話 上麗片 甌江片 溫州話 宣州片 闽语沿山閩語邵将语 邵武話 將樂話 闽北语 西溪片 建陽話 東溪片 建甌話 闽中语 永安話 三明話 沙縣話 沿海閩語閩東語 侯官片 福州話 福宁片 福安话 蛮讲 燕話 興化語 莆田話 仙遊話 烏坵話 澳腰话 闽南语 泉漳片 泉州話 廈門話 漳州話 臺灣話 新加坡福建話 潮汕片 潮州話 汕頭話 浙南片 大田片 中山片 瓊雷語 雷州话 海南话 分區 海口話 文昌話 徽語 績歙片 績溪話 休黟片 屯溪話 祁婺片 旌占片 嚴州片 古代方言 蜀語 楚語 古吳語 原始闽语 贛語歷史 上古 中古 中世 近世 近代 其他 土話 湘南土话 粤北土话 瓦乡话 孔夫话 迈话 富馬話 東江本地話 惠州话 嘉米話 優念話 唐汪話 倒話 香蕉白話 九姓漁民方言 五屯話 協和語 五色話 新加坡汉語方言 马来西亚汉語方言 漢語影響日琉語系 日语 日语漢字音(声调) 古音 吳音 漢音 新汉音 唐音 宋音 惯用音 现地音 借词 琉球語系 琉球汉字 朝鮮語系 朝鲜语 朝鲜语汉字音 汉字语 南亚语系 越南語 汉越音 喃音 喃喃音 纯喃音 汉喃音 古汉越音 越化汉越音 汉越语 现地音 其他語言 壯語 白語  書寫系統書寫類型语素文字字形類型 漢字 繁体字 正体字 简化字 二简字 方言字 四川 南京 吳語 粵語 台語 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客家 文體文言文 古文 文白相夾 三及第 白話文 官話白話文(京白) 中州韻白話文(韻白) 吳語白話文(蘇白) 粵語白話文(廣白) 臺語白話文(閩白) 客家话白話文(客白) 表音文字字母拉丁 拼音史 通字 官 拼音史 北京 威妥瑪 郵政式 國語羅馬字 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 漢語拼音 國音二式 通用 耶魯 EFEO 德國式 捷克式 西南 川渝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 四川話拼音 柳州 江淮 南京 揚州 粵 拼音史 廣州 粵拼 教院式 寬式國際音標 黃錫凌 劉式 耶魯 廣州拼音 港府方案 澳門方案 Meyer–Wempe 標準羅馬字 粵語羅馬字 四邑 台山 開平 陽江 客 白話字 粵東 客家話拼音方案 臺灣 TLPA 通用 臺灣客語拼音方案 贛 贛語拼音 吳 通用 吳語拉丁化方案 吳語音韻羅馬字 北吳 上海 法吳 教會羅馬字 江南話新文字 錢式 蘇州 教會羅馬字 蘇州話拼音方案 杭州 寧波 台州 台州話羅馬字 溫州 溫州話羅馬字 甌嘉新文字 閩 閩東 平話字 福州話拼音方案 建寧羅馬字 興化平話字 海南 海南話拼音方案 海南白話字 潮汕 潮州話拼音方案 潮州白話字 泉漳 對照表 POJ MLT SMLT PSDB TLPA 通用 臺羅 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 閩拼 東南亞 注音 北京 廣府 泉漳客家 馬祖 其他 西里爾 韓文 蒙文 阿拉伯 文體 教會羅馬字 東干文 小儿经 半音節文字 盲文/點字 粵語 三推成字法 中国切音新字 假名 客語 臺語 臺語諺文 其他 女书 漢羅台文 官話合聲字母  語言研究漢語歷史 原始漢藏語 原始汉语 古代汉语 上古 中古 近代 明清官話 老国音 現代標準漢語 華語 汉语音韵学 先秦 漢代 魏晉 隋唐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初 明清 現代 語言研究 文字 詞彙 語法 訓詁 方言  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語言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  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 漢語分支列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