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作文题目,这样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潜力的作文题目 “高大上”的作文题目,这样取!

“高大上”的作文题目,这样取!

2023-03-21 16: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已首发于公众号:一吨语文 ,请勿转载)

同学们都知道题目对作文的重要性。但许多同学却陷入了过于最求题目“文采”而忽略了其本质功能的误区。今天,就来看一看,到底应该怎么对待作文题目以及如何取一个“高大上”的好题目。

作文题目最根本的作用是:提纲挈领

也就是,老师看到作文题目,就能够基本把握到你这篇作文要说什么。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题目就是作文的“眼睛”,要漂亮,要吸引人,所以去戴美瞳、画眼线、刷睫毛,但“眼睛”的根本功用是“看”。如果丧失了“看”的功能,“眼睛”再漂亮,又何用呢?!

对于题目这个“眼睛”来说,“提纲挈领”就是“看”,就是它的核心属性。

在做到“提纲挈领”的基础上,再来运用“化用诗词”、“对偶对仗”“固定句式”等技巧来增加文采。

没有“文采”的作文题目: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浅析流行文化》

《重视双赢的智慧》

固然读起来没有滋味,但却能一眼让人明白,这篇文章要谈什么内容,作者秉持了怎样的观点。

这种题目,当然绝不会为作文增色,但却也并不会因此扣分。

反而,许多非常有“文采”的题目,例如:

《鸟鸣山更幽》

《月若有情月长吟》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还有许多这种类型的高赞题目,真的,挺可怕的。

除了极个别能够将这些“美美哒”诗词与作文真正有机结合的同学外(真的是极少数同学能够做到),绝大多数使用这种题目的作文,作文与题目完全是两码事,就像两个从没有交集的陌生人,被硬塞到了一个密闭小空间,尴尬至极。

作文题目的“文采”绝不能撇弃它“提纲挈领”的本质功能而单独存在!

不能!

如果,暂时无法“文采”与“提纲挈领”兼顾,就老老实实,取一个中规中矩、但能够表达你的观点的题目。朴素的作文题目虽然不会给你的作文增色,但最起码不给老师添堵,不会成为你的扣分项。

有余力了,再“学文”。

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写出“提纲挈领”与“文采”能够兼顾的“高大上”的优质题目。

我将“技巧”粗略分为三层,跟修炼武功差不多,一层比一层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能力自取:

基本技巧:对仗对偶、镶嵌成语、化用诗词

许多老师都反复传授过,属于基本套路,稍加锻炼,基本都可以写出《不稼不樯,难成栋梁》《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年华》这样的题目。

如下是此类题目中特别出色的:

《廉自慎独始,心由慎独安》

一看就知道是谈“慎独”重要性的,“慎独”带来廉洁与内心安宁。对偶句式来增加文采。

《善治小事,善莫大焉》

一看就知道是谈“做好小事”的重要性的,文采来自对偶句式,又运用了成语。

进阶技巧:将名言、概念、俗语、典故化入题目

诗词和成语的化用相对容易,名言、概念等因为改造的力度比较大,所以难度指数略高,但撞车几率小,更容易脱颖而出。

来看看如下几个题目是如何进行操作的:

《切莫“渴死在泉水旁”》

标题巧借法国画家巴尔蒂斯的名言“脱离自然的画家会渴死在泉水旁”。这句名言,一点也不高深,道理很简单。《切莫“渴死在泉水旁”》与《切莫脱离生活,丧失艺术活力》其实表达的意思一模一样,但由于化用了这个很形象的比喻,这个题目就“活”了,一点儿也不枯燥,并且,透露着浓浓的文化味。

《大学要有“遥远的掌声”》

这个题目也是这样,“遥远的掌声”并不是一个生造短语,而是有其典故。即《正义论》的作者、当代社会学大师罗尔斯,讲课特别精彩,往往下课后,他已经走远了,课堂仍然会有延绵不绝的掌声响起。

《送外卖不该找不着北》

这个就相对简单一点。“找不着北”,人人都知道的俗语。很贴地气,很形象。

《当好公平正义“守夜人”》

“守夜人”字面意思,人人皆知:夜间巡逻人员、保障安全的。其实,这个词汇还有深层意味,即来自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认为Z副(同音字)应当承担起守夜人的职责。这个题目厉害的地方就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能够各自完美理解作者的意思。

我很推荐同学们来运用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小众”程度高,出彩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前提是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个运用方法,最忌讳的是“生造”,就是自己瞎编乱造一个,企图蒙混过关。这种B,真的真的不能装!

高级技巧:能够极其巧妙地运用同音字、一词多义、双关等形式,机智鲜明地表达立场的题目

这种难度很高,对文字把控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可以试试,但不能强求,更多靠的是灵光乍现。前万不能绞尽脑汁,花上二十分钟想这么个题目出来,考试时是不允许的。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可以进行尝试。任何技能都是“熟能生巧”,更何况这种“文字游戏”。

《短视频,勿短视》

巧妙地重复使用了“短视”两个字,高度凝练地将作者对“短视频”的态度体现了出来,非常地巧妙又高级。

《娱乐不能变“愚乐”》

这个题目与上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娱乐”和“愚乐”是同音不同形而已。两个词相映成趣,观点又跃然纸上,实在是高妙。类似的还有《莫让盛宴变“剩”宴》。

《少挖地矿,多挖“脑”矿》

这个更厉害了。叹为观止。矿产资源和知识,确实都非常适合用“挖”这个动词,而且两者都是“矿藏”,妙不可言。这个题目本身,就值5分。

以上就是一吨整理的题目走向“高大上”的几个小技巧。但是,再次提醒一下同学们,任何的技巧都不能凌驾于作文题目“提纲挈领”的本质之上。我所列举的这些题目,虽然“文采”“技巧”夺人耳目,但每一个都让人一眼能够get到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纯粹的文采与炫技,没有任何意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